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龙

毫无疑问,柳成龙是壬辰之役中朝鲜一方最大的功臣,这一点连明政府也不会否认。

战后,柳成龙被李昖委以重任,不仅是需要依靠柳成龙的能力将做事,更需要把柳成龙绑在自己这边,不让他接触到光海君,以免李昖自己的权势受损。

李昖的计划很不错,柳成龙在战后一片狼藉的焦土之上勉励维持朝鲜政府的存在,逐渐将战争的伤痛抹去,在战争的焦土上重建家园,并且用自己的威望招揽义军,改编为朝鲜政府军,以弥补战后朝鲜损失殆尽的正规军。

有点讽刺的是,朝鲜义军的战斗力远在那一批正规军之上,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朝鲜政府军都是以这支义军为底子组建的,倭寇的战火帮着朝鲜政府省去了练兵的费用。

但是朝鲜地小民弱,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大明那么强大的抵抗力,所以经济崩溃是肯定的,柳成龙绞尽脑汁为朝鲜崩溃的财政续命,又通过一点私人关系从大明对日要求的战争赔款里面要了一杯羹。

每年有十万两日本赔偿银会通过驻日明军送到朝鲜政府手里,在釜山港交接,驻日明军总兵吴惟忠负责管理这件事情,他从未私吞过一两银子,送到朝鲜人手里的都是足额的十万两银子,但是能交给柳成龙去运作的银两往往只有一半。

王室要钱,损失惨重的两班要钱,到处都要钱,这十万两银子不过是杯水车薪,不得已之下李昖允许柳成龙私下里运作卖官的事情,准许将一部分官位拿出来售卖,以弥补财政亏空。

饶是如此,柳成龙还是给朝鲜政府成功续命了。

六年来,朝鲜的国力缓慢恢复,人民日渐安定下来,舔着伤口重建家园,期待着躲在大明羽翼保护之下的美好的明天。

而就在这个档口,大明国内发生剧变,大明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当年入朝东征主将萧如薰所建立的大秦。

大明没了。

大秦建立了。

萧如薰要求朝鲜改宗向大秦称臣纳贡。

虽然没有说别的什么语气很重的话,但是如果只是淡淡的要求,那更显决心。

和大明一贯以来也是一样的。

道德方面实在是绕不过去。

于是李昖只能找柳成龙来问计。

柳成龙当初得知大明国内出现剧变的时候也是惊讶的,但是他相信大明会很快恢复平定,也计划着出兵的到大明的好感,从而得到更多的援助,结果现在不用了,人家自己来了。

萧如薰,那个当初和他精诚合作全灭倾朝倭寇的大明将军,那个战功赫赫从未打过一场败仗的可怕的将军,那个为人强势不容置疑他的决定的强势将军。

现在这个人成为了皇帝。

毫无疑问的,朝鲜最好的选择绝对是立刻向大秦俯首称臣,得到大秦的保护,说不定还能由此得到更多的一点援助,如果朝鲜和大秦对着干的话……

别说援助了,估计下一次来的就是大秦的军队了。

现在的朝鲜虽然不是最衰弱的时刻,但是也差不多,绝对不可能对抗秦军,更不要说是对朝鲜地理气候相当清楚的洞悉了朝鲜虚实的萧如薰,这是没有希望的一场战斗。

现在萧如薰还愿意将朝鲜纳入保护范围之内,如果朝鲜不识好歹,估计萧如薰会直接把朝鲜纳入统治范围,设立一个行省!

柳成龙几乎是立刻就给出了最好的建议——立刻向大秦上表称臣,献上贺礼,并且尽快组织使节团队去北京向大秦皇帝恭贺,把君臣名分定下来,这样的话大秦就有了保护朝鲜的义务,朝鲜可以继续存在。

李昖心里当然也清楚这样做的必要性,得到消息一天之内他就决定要这样做了,但是现在朝廷争议实在是太大,他实在是没有把握强行通过这个决议,没有人为他摇旗呐喊的话,他无能为力。

柳成龙顿时就明白了李昖的目的。

让柳成龙做他的替罪羔羊,为他摇旗呐喊,然后李昖再装作不情不愿的向大秦称臣,保全朝鲜王室的体面。

柳成龙深深叹了口气。

心寒吗?

不算什么,作为一个从政者,这是基本功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要臣做这些事情,臣就必须要做这样的事情,这本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没什么好纠结的。

只是为了朝鲜付出了那么多,为了打赢那场仗呕心沥血,几乎把命给送掉,战后又呕心沥血的在党争不断的大局面下勉励维持朝政,柳成龙自问自己没有任何对不起朝鲜政府的地方。

“王上要臣这样做,臣自然会这样做,只是事成之后,还请王上允许臣告老还乡,臣,累了。”

李昖的第一反应是不愿意。

那么得心应手的一个能干事的官员就这样放弃怎么可以?要是柳成龙没有了,国家政务该让谁来总领呢?

第二反应就是这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柳成龙固然能干,但是这件事情之后必然成为众矢之的,如果自己继续任用他,那么必然会殃及朝鲜王室,这件事情上朝鲜王室必须要保持在一个相对中立的态度上,摇旗呐喊的人是柳成龙,不是朝鲜王室,不是李昖。

没了柳成龙,满朝那么多大臣,总有可以取代他的。

李昖叹了口气,低声说道:“柳先生为朝鲜付出的,本王不会忘记,本王会让你风光还乡的。”

这话一出口,柳成龙的心就沉到了谷底。

“臣,谨遵王上之命。”

柳成龙应下了这个差事,并且十分圆满的完成了这个任务,他上书大声疾呼向大秦称臣的重要性,严厉驳斥那些不知所谓的说法,认为那是在将朝鲜送到战争的边缘。

柳成龙本身属于南人党的势力,在党争转变为意气之争的大前提之下,这当然让其他朝廷朋党感到非常恼火,更兼嫉妒柳成龙的功劳和威望,于是他们纷纷集火向柳成龙。

柳成龙被骂得狗血淋头。

李昖最终免除了柳成龙的职位,将他革职,但是顺带着通过了向大秦称臣的决议,这个时候,似乎群臣都不在意了,仿佛他们一开始的目的就是要搞倒柳成龙一般。

这就很尴尬了。

不过,这并未出乎李昖的预料,李昖顺利度过了这次的政治危机,向大秦送上了贺表,展现了称臣的决心,并且表示愿意向大秦皇帝朝拜,送上贡品。

消息迅速往北京传递,而在这个时候,萧如薰可没心思关注朝鲜,他的精力都在设宴款待西北诸将和西北两位投诚文官身上。

一千二百七十三 今日始知皇帝滋味六百二十五 细作?九百三十一 水德一千零九十九 安南之乱一千一百六十九 不鼓励原则三百一十二 约谈二将二百五十八 留守三十一 朱翊钧的惊喜一千三百三十九 秦军近代化(上)一千零七十三 一种计谋?三百六十 双雄争锋(上)八十三 沈惟敬出使平壤八百三十八 他们还在叫喊着三十一 朱翊钧的惊喜三百零二 燧发枪(上)三百四十六 焦土二百一十七 明军总攻三百八十八 缅甸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一千零三十八 我错在哪里了?八百三十 为难的李化龙四百一十 合作(上)一千零九十一 他们被皇帝打败了一千二百零二 丰臣军全线出击一千零八十八 黑阎王与黑无常一千二百一十八 石田三成成为了第一个觉悟的人三百零六 暹罗(下)一千一百二十七 怎一个天险了得九百八十 我是陛下的狗八百七十九 一起杀了!二百九十五 萧如薰的威势一千一百九十六 可恶的秦国!八百一十三 姜还是老的辣一千零四十 儿媳自会为您解暑八百零五 天上掉馅饼四十九 封爵四百四十九 山头四百二十一 他开始萌生了退意五百八十七 想要腾飞的心一千三百一十三 真正的开国封赏一千零一十二 一个人在战斗一千三百二十九 大秦的百姓还远远没有过上好日子三百四十九 大战在即四百五十八 菲律宾海战(二)一千二百七十四 众人皆醉我独醒八百三十三 有一户人家,本官想请你们去欺负一下五百一十七 君臣再相见七百七十七 退一步,万劫不覆,进一步,海阔天空三百八十九 来自北方的风暴六百九十六 耳目一千三百零七 希望之光一千三百二十八 百年大计一千一百零九 皇族五百六十二 死有余辜(下)二百零九 被惊醒的人们五十四 相互之间的猜忌九百一十四 赭黄色的绢布四百一十七 利玛窦重重的松了口气九百五十九 三个人的门面五百一十 扯力克的决心九百七十四 大秦王朝正式建立三百七十七 旁观者眼中所见之物三百七十七 旁观者眼中所见之物九百二十九 完全不同的道路一千二百三十八 莫氏的请求二百二十一 争分夺秒一千三百四十五 每天数钱数到手抽筋九百一十六 毒酒六十二 哪见先生点笔时一千一百四十九 强弩之末(上)九百九十三 注音(下)七百四十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百三十 吴惟忠出动三百五十 瘟疫爆发四百二十六 豪情一千零三十八 我错在哪里了?一百五十八 过年(四更)六百二十九 鸠占鹊巢一千二百四十二 精明的麻威一千二百四十八 那一千两银子的事情你不打算和朕说说一千一百四十六 治蝗(下)五百三十四 李如松的疑惑九百四十三 要完蛋了?五百零四 守将虽死,但是巡抚仍在!七 成立鸟铳队四百六十五 吕宋国王九百一十六 毒酒一千零五十一 撤!一千零六十三 平壤的灾难六百五十三 看走眼了八百八十三 再无声息的徐有庆二百一十七 明军总攻一千三百零六 买卖来了一千一百六十五 凶虎与恶狼二十九 破城计五百三十二 另有图谋五百三十七 开炮!!七百五十六 朱翊钧最大的错误九百六十八 没有为何四百七十一 猜忌(上)三百二十七 将军也懂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