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首都钢铁厂

把玩着手中的转轮火铳,朱翊钧抬起头,笑着问徐光启:“试用过了吗?”

“回陛下,这方面臣不懂,试用的事情是由陈公公做的。”徐光启连忙把身边的陈矩给让了出来:“研制新的火铳,陈公公是出了大力气的。”

看了一样陈矩,朱翊钧不禁莞尔,徐光启这是在给陈矩请功啊!

不说其他的,单单是陈矩能让徐光启给自己请功,这就了不得。朱翊钧点了点头,将目光转向陈矩,然后说道:“那你就说说吧!”

陈矩连忙说道:“回陛下,新式的火铳经过武备司的检测,完全可用。”

“除了这种短铳之外,徐大人还制作了长铳,只不相比起来,短铳更加的好用。当然,长铳比起大明现在的火铳也好用很多。”

“只不过造价方面比较昂贵,是现在火铳的四倍。”

“即便是后续大规模生产,估计也要两到三倍的造价。”陈矩说到这里,小心翼翼的说道:“臣以为现在不宜大规模的生产。”

朱翊钧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这玩意不宜大规模的生产。

事实上转轮式火枪很快就被淘汰了,取代它的正是燧发枪。不过转轮式火枪也不是没有高光时刻,德法之战之中,它们就大展神威。

比起现在的火绳枪,转轮式火枪更加的适合骑兵。

虽然戚继光现在有铳骑,可是他们只能算是半个火枪骑兵。火绳枪的特性就决定了火枪骑兵不可能成熟,一旦火绳熄火,骑兵也不可能去点火。

在马上,操作火绳枪很不方便,但是转轮式火枪就没这个缺点。

采用火石打火的转轮式火枪只需要装弹射击就成了,有了转轮式火枪,火枪骑兵才算是正式踏上了历史舞台。朱翊钧准备给戚继光配备一点,试生产有利于改进工艺和研发。

装配给戚继光,也有利于他们适应新的枪械。

转轮式火枪虽然不如燧发枪,但是某些方面与燧发枪也很相似了。一旦以后换装燧发枪,也可以省去大量的训练时间。

“那就先试产五千支吧!”朱翊钧想了想,开口说道。

“是,奴婢遵旨!”陈矩连忙开口说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随后又说道:“关于燧发枪的事情你让徐光启也参与进来吧!相信有了他的参与,肯定能够大大的提升研究的进度。”

听到这话,陈矩就有些汗颜了,砸了那么多钱,花费了这么长的时间,武备司那边居然还没有进展,他都觉得有些丢脸了。

“是,奴婢遵旨!”陈矩连忙答应了一声。

朱翊钧点了点头,事实上他并不太关注火枪的进展,他更关心的是大炮。在这个时代,火炮依旧是主流,在很长时间之内都将是主流。

“膛线的事情做的怎么样了?”朱翊钧看着陈矩,沉声问道。

自从上一次弄出了坩埚钢,刻刀就已经不是问题了,那么火炮的膛线就可以提上日程了。一旦弄出来火炮的膛线,那么膛线枪就不远了。

有了刻刀,拉膛线就不再是难事情,钩刀拉削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给火炮拉膛线,还能给火枪拉膛线,朱翊钧有一点记得很清楚,这玩意用木质的拉床就可以了。

早期的美国殖民者,他们就是自己伐木制造拉床,然后给枪拉膛线的。

如果朱翊钧没记错,现在欧洲那边就已经有前装的膛线枪了。只不过装填很费力气,士兵往往需要用锤子敲击送弹棍才能将弹丸装进枪膛。

射击速度也因此降低到滑膛枪的三分之一甚至更慢。这么低的射速,对于军队来说是无法容忍的。所以在膛线发明后的两百年间,线膛枪在军队中只是配角,

只不过后来有一个人发明了划时代的东西,那就是米尼弹。

米尼弹的发明,使得燧发线膛枪有了质的飞跃,朱翊钧想到这些,不由的想到了清朝抗击帝国侵略者的事情,他们面对的就是前装线膛枪。

比起滑膛枪,线膛枪的好处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进行进精准射击。

能够采用三点一线的瞄准方式,不像滑膛枪只能进行火力覆盖。骑兵面对能够精准瞄准的线膛枪,结果还用说吗?

冲上去除了送死之外,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事实上这些东西欧洲现在就有了,朱翊钧要做的不过是追赶,火器的装配,朱翊钧也不是为了鞑子或者野猪皮准备的。

这是朱翊钧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准备的。

朱翊钧现在需要线膛炮,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想在大明皇家水师的战船上装备线膛火炮。现在的海战,火炮为王。配备了线膛炮的大明皇家水师,肯定会很强。

陈矩听到朱翊钧提起膛线,连忙说道:“回陛下,武备司已经开始刻画膛线了,只不过成功率太低,正在进一步尝试。”

“同时炮弹也在改进,圆形的炮弹并不适合线膛炮。”

朱翊钧当然知道圆形的跑到不适膛线炮,点了点头,朱翊钧沉声说道:“很好,继续做,尽快做出样品来!”

说完朱翊钧指了指徐光启:“让徐爱卿去给你参谋参谋。”

“是,奴婢遵旨!”陈矩点了点头,连忙说道。

等到两个人走了,朱翊钧叹了一口气,什么都要一步一步来啊!事实上现在朝廷有了钱了,朱翊钧已经动心思建造一座大型的炼钢厂了。

位置当然不用想了,肯定是在石景山,名字就叫首都钢铁厂。

那里在后世就是钢铁厂,有密云优质的铁矿、门头沟和石景山以及丰台的优质煤炭、延庆密云的优质石灰石等,旁边的永定河充足的水资源,这都注定了它将是建造钢铁厂合适的地方。

就地取材,节省成本,方便运输,要知道这里在后世也是大名鼎鼎,它的名字叫做首钢。

前世的首钢历经了很多事情,段祺瑞派人在北京石景山东麓筹建名为“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即首钢的前身),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霸占了石景山炼厂,将其改名为“石景山炼铁所”。

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由国民党接管后,于四六年改名为石景山钢铁厂。首钢经历了北洋军阀的战乱、日本侵略者的占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三十年的时间,风雨飘扬。

三十年的沧桑历史,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黑色冶金工业的悲惨状况,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这一世朱翊钧绝对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他要在那里建造一座属于大明的钢铁厂,一座注定会永载史册的钢铁厂。

这座钢铁厂将为大明的崛起打下坚实的根基,将会吹响大明崛起的号角,将会成为让世界战栗的存在,为此,朱翊钧直接将其定名为首都钢铁厂。

这座钢铁厂的建成,大明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要知道钢铁是工业的基础。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倒也平静,朝廷也没什么大事情发生,朱翊钧也难得的清闲了下来。倒是好消息有几个,宣大总督曾省吾来了奏折,宣府的军改完成了。

比起大同,耗时更少,完成的却更好。

张维贤也给朱翊钧上了奏折,说是完成的很顺利。

朱翊钧知道自己是时候调曾省吾回京了,虽然在宣大以西还有固原、甘肃、太原、宁夏几个军镇,可是朱翊钧暂时不准备在那些地方进行军改了。

这几个地方,太原是要改的,但是要等待晋王开藩禁完成之后。

剩下的几个军镇也要改,但是得等到东边完成了以后。调曾省吾回京,让他入阁,并且主持军改事宜,他在宣大的任务算是完成了。

大明这些年的重镇宣大和蓟辽,其他的地方没那么重要。

那边挺稳定,暂时不动最好,朱翊钧准备近几年对草原用兵,那蓟辽就一定要好好经营。等到曾省吾回京,蓟辽军改也就能提上日程了。

到时会裁汰下来的军户也可以招募到城建公司和修路队那边去。

要到京城附近还有两个军镇,一个昌平镇,一个真保镇,这两个军镇也得改。昌平镇就在北京的昌平,管辖长城东南起自今兰州黄河北岸,西北至嘉峪关讨赖河一带,

真保镇则是驻保定,管辖的长城北起紫荆关,经倒马关、龙泉关、娘子关、南至故关。

这两个镇也得改,加上蓟州和辽东,西边只能先放一放,毕竟鞭长莫及,如果弄出乱子来,不好收拾,除了太原之外,西北朱翊钧暂时不准备动了。

让曾省吾回来,那就得有人给曾省吾腾地方。

以曾省吾的资历,入阁是必然的,关键是在六部给他安排一个什么位置。尚书位置他倒也能做,可是暂时没有合适的位置给他。

倒是侍郎的位置有好几个,马上就能倒出来一个给他了。

朱翊钧说的就是法纪司那边了,经过了这段时间的探查,法纪司的进度神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证据,就差抓人了。

法纪司。

王家屏看着齐斐递上来的文书,无奈的叹了一口去。

虽然在接到案子的那天,王家屏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可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会这么快。看着一份份摆在自己面前的证据,王家屏抬头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齐斐。

吏部侍郎赵德乾,王家屏真的很想拎着对方的脖子问问他,你怎么想的?

堂堂的吏部侍郎,居然能干出这种事情来,如果是一两个人是诬告,或者是误会,可是这十几个人,证人证词一样不会缺。

那家收钱的古董铺子问心斋也被查了一个底掉,现在正在进行的三起买卖官职的勾当都被查出来了。在王家屏看着,这不是赵德乾不小心,而是太过肆无忌惮了。

当然了,这里面肯定有自己这个手下的关系,这是真的出了力了。

“我进宫去请旨!”

半晌,王家屏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然后缓缓的开口说道:“你让人准备好了,等我拿到了旨意,马上就动手抓人。”

虽然是吏部侍郎赵德乾的案子,可是这里面去牵扯的可不光是他一个人。

吏部就不用说了,文选司大大小小的官员肯定掉一大堆,加上参与买官的人,必然又是一大堆,这些人全都得惩处,这都是麻烦。

“是,大人!”齐斐倒是一点都不愁,听了王家屏的话,恭声道:“下官这就去安排人手。”

紫禁城,文华殿。

看着王家屏送上来的证词,朱翊钧脸一黑,怒气冲冲的说道:“岂有此理,硕鼠,这就是硕鼠,抓人,全都抓起来。”

“是,陛下,臣这就去办!”王家屏答应了一声,然后躬身退了出去。

等到王家屏出去,朱翊钧脸上的怒气就缓缓的收敛了。事实上他早就知道这件事情了,不过发怒是自己该有的态度,这个不能错。

只不过查到吏部侍郎赵德乾,朱翊钧估计那位吏部老尚书怕是干不下去了。

这件事情太大了,吏部出了这么大的纰漏,王国光自然是有责任的。加上王国光的年纪是真的大了,现在辞官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

只不过让赵德乾的事情伴随着老大人辞官,朱翊钧还是有些不忍心。

不过很快这种不忍心就被朱翊钧抛到脑后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传旨给内阁,让他们拟定一个宣大总督的人选上来。”朱翊钧看着张鲸,开口说道。

现在的宣大自己要做的事情都做完了,宣大总督这个位子,不用刻意去安排人了,守成之人足够了。当然了,捣乱的肯定不行。

不过朱翊钧相信以自己在宣大那边的安排,想捣乱也不容易。

那边不光有张维贤在,内务府和大明钱庄在那边都有人,张诚那个老太监在那边还没回来。说起张诚,也是该让他回来了。

“传旨给张诚,让他安排好宣大的事情,回京吧!”朱翊钧想了想,对张鲸说道。

张鲸连忙躬身道:“是,陛下,老奴这就让司礼监拟旨。”

第四十三章 逝去的仁君之梦第十八章 军械 (为投月票的小伙伴加更)第六十二章 刘显进京第三百四十一章 新人换旧人第三章 皇上好多女人第四十三章 逝去的仁君之梦第六十七章 俞大猷之死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顿操作猛如虎第一百五十六章 在行动第四百一十二章 宇喜多秀家的末日第四十七章 三堂会审第三百七十四章 演技派和偶像派第四百四十六章 南下第五十五章 眼光第四十七章 马上觅封侯第六十五章 不能刚正面第三十三章 坚定第五十章 税第三百二十五章 调兵 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徐文长娶妻第三百八十一章 仗有你打的第三百三十二章 科尔沁美女多第二十四章 把兄弟第四百一十二章 宇喜多秀家的末日第九十七章 一触即发第三百七十一章 咱家听说建州有美女第三十一章 奉旨打脸 (第一更)第四十三章 再见俞大猷第三十二章 无声的抗议第六十八章 调戚继光入京第六十三章 关于科技书的幻想第四百一十七章 离间计第三百五十章 威慑第二百七十四章 劝谏第四十二章 弹劾王崇古第三百三十九章 乌力罕第四百二十四章 开战第二十二章 神出鬼没的内厂 (为舵主“黎胜看好书”加更)第三百九十六章 拿下济州岛第四十三章 再见俞大猷第八十二章 成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万历十九年第二十五章 扶摇直上九万里第八十二章 成了第十四章 选妃 (保底第二更)第八章 要不让海瑞来? (首订1900加更)第四十章 张居正的手段第一章 万历五年第二百七十四章 劝谏第二百一十四章 审问第二十八章 目标 (晚餐更新)第四十九章 该朕上场了第七章 钱第二百八十六章 藩王表率第十四章 发声第二百一十八章 工作重点第三十五章 张居正的麻烦第六十五章 摸着石头过河第一百八十七章 李贽的学说第一百六十章 太监也要脸第三百一十四章 杀敌有功第七十四章 隋唐演义第六章 张居正和海瑞第二百七十五章 搜刮钱财第四十六章 政治正确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壤城下第四十二章 弹劾王崇古第十一章 查查看第十二章 太监之间第一百二十五章 盛世美颜 (第三更)第二十四章 把兄弟第四十二章 冯保挖坑第五十四章 多塔神教第十七章 和稀泥第三百六十章 皇家造船厂第一百零四章 谋反大案第四百二十六章 朱翊钧很生气第一百二十章 筹备第三百五十五章 北巡第四百零一章 砺石岭之战 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生产第二百七十八章 货币改革第四百三十三章 张维贤搞事情第一百七十章 问过本官了吗?第四十九章 理想国第五十八章 大婚 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准备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明税务纠察司第十九章 准备第四百六十章 不该来的大明第一百三十二章 欺负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剌美女琪琪格第一百零五章 钱第七十四章 又被贬官的海瑞第四百六十章 不该来的大明第三十九章 斗志昂扬张居正第六十二章 考成法第二十五章 海瑞进京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家说了算 完第三百一十八章 皇权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