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建村 分田

次日,天刚刚泛起一片鱼肚白,杨明就将众人召集到了大院坝。

“乡民们,我们失去了我们的家园,失去了我们的亲人,一路颠沛流离到了这里,历经了无数苦难,好的是,从现在起,我们终于要开始建设新家园了,而今天则是我们建设新家园的第一天,你们高兴不高兴!”

“高兴!”底下,所有人都高声喊道。

“现在,我们建设新家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取名,大家有的来自汉中,有的来自湖广,有的是四川本地人,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汉人,是炎黄子孙,所以我决定将我们新的家园取名为汉家村,你们觉得如何?”

虽然,乡民们包括兰大夫等都习惯了听从杨明的安排,但杨明还是愿意通过一些集会的方式向他们宣布,以逐渐培养他们参与政治参与管理的兴趣,毕竟社会改革的基础是他们。

没人对新家园取名为汉家村有反对意见,也许他们还没有学会反对,但他们知道,从现在开始,自己不再是流民,而是有自己的家园,有自己繁衍生息的地方。

而这个地方就叫汉家村。

但是,当乡民们沉浸在新家园的美梦中时,杨明又给他们泼了盆冷水。

杨明告诉他们,无论是这以前的汉中还是这现在的夔州府,都会遇到流贼和兵匪,他们只有站起来保护自己的家园,才能不再流亡。

其实,不用杨明提醒,经历过兵祸匪患的乡民们都知道保护自己家园的重要性,而杨明只需要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保住家园。

在杨明的安排下,村民们陆陆续续地开始了建设新家园的工作。

首先是设定村子界限,这个倒好定,以三个山口为界,三个山口内现成的良田就有些许多,而一些高低起伏的丘陵也可以开垦出无数良田,但杨明并没有先去测量田亩,而是先将自己设计的图纸拿出来命第一队和第二队、第三队的青壮年照着图纸修建寨门。本小说手机移动端首发地址:

“作为一个军人,建立根据地,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发展生产而是建立基本的防御措施,知道吗,这三处山口就是防御外敌的三处关隘,必须修建得如铁桶一般”,杨明一边教育着这些青壮年一边通过图纸给他们讲解着如何依山筑城。

现在来不及采石烧砖,只能先用木材竹子搭建,但杨明相信即便是木寨门也比没有强,只要没有大炮和大型投石机,对于普通流贼和官兵的进攻,木寨门也能抵挡一阵,但火攻除外。

指导完如何照图纸修建木寨门后,杨明又带着兰大夫和张员外以及才补了个磕睡觉的第四队的人去测量田亩。

这是村民们最关心的事情,许多人已经开始议论到底会有多少田亩,自己家能分多少。

让他们高兴的是,杨明已经承诺,到新的地方定居后,他们杨家不会再占据所有的良田,而是分给大家,且按户口人数和田地贫瘠和肥沃等级分。

而且考虑到杨家是最大的户口,会对其他乡民不公平,杨明决定将一些率属于杨家奴仆的世代佃户解脱出来,成为独立户口。

如此以来杨家就只有他和云蝶二人,不但如此,杨明还决定他和云蝶不算作被分配的对象。

杨明每年只需定额收取粮赋,一则是养军备战需要二则是管理村里的集体事务需要。

但杨明收取的粮赋相对于朝廷的苛捐杂税而言要低许多,不但如此,杨明还答应这头三年里只收取一半。

当然,杨家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在盖有一百五十个红指印的《汉家村资源所属分配条例》里面就规定,汉家村一切矿产资源都是杨家所有,未经杨家批准,不准任何人私自开采!

“少爷,现在统计出来了,汉家村现在一共三百五十七亩水田,一百六十二亩旱田,还有山上的梯田二百一十六亩,还有沙地八十四亩,旱地五十七亩”,云蝶费了好几个时辰才统计了出来,且已经是大汗淋漓。

“辛苦了”,杨明见此便替她揩拭干净汗珠,道:“你先回去歇歇吧。”

云蝶忙答应着去了。而杨明则高高举起那本《论语》,喊道:“乡亲们,现在我们就可以分田地了!”

“分田地了!”

土地对于古人而言,无疑是最重要的财富,他们无论是做官还是经商或者务农甚至是造反为的就是自己拥有土地或者拥有更多的土地。

一提到分田,众人都很兴奋,他们已经粗略估算过,每个人至少可以分到四五亩田。

“你们去召集各家各户,让他们各派一个代表来,另外把砍好的木桩都放在牛车上,给我拉来,我们分一户就钉一桩”,杨明说着又道:

“昨日我们解救的那四十二个女子,她们都按独立的户口算,考虑到她们都是女子不方便上山,就把东边成片的田地分给她们,每人分二亩水田,二亩旱田,半分沙地,虽然数量少但质量不错,也算是公平了,你们觉得如何?”

“公子的安排哪有不对的,只是她们当中有些人不愿意种,要是荒着岂不是浪费?”村民说道。

“她们不想种可以租给你们啊,你们想想那田地的收成,你们就算交两份租子也是有很多余留吧”,杨明这样一说,一些富有劳动力的村民便暗忖道:“一会回去就找那些姑娘谈谈租子的事。”

“赵大娘,你家有三口人,考虑到你老已经六十多岁了,所以就把村东口的十亩水田分给你,还有六亩梯田,且因你大儿子在上一次夺粮时断了腿,所以就额外补偿您一亩旱田,再加上共计半亩的地,可是您家只有您一个人可以下地,您种的过来吗?”杨明笑问道。

“这个不劳公子挂心,我种不完留给我孙子”,赵大娘说着就忙抱住了写着自己儿子名字的桩子,深怕被人拔了去。

“罗兄弟,这是你家的二十三亩田地,你看看,还有没有分得不均的地方”。

“张大爷,这是你的五亩田地。”

……

杨明等人忙活了两天才把田地分完。分完之后,一些村民家的妇孺已经迫不及待地去各自的田地里拔草灌水。

因为急着要回去耕田,四队的青壮年加班加点的用了三天时间就将三处山口的木寨门修建完毕,然后又用了两天沿着山峦河流,修建好了挡墙。

可等到他们来到各自的田地时,却发现既没有足够的耕牛也没有足够的犁头,连松土的锄头都没有。全村只有十把锄头和五把犁头,七头畜生,对于耕田而言十分不足。

刘铁匠照杨明的指示,已经搭建好了曾字形炼铁炉,杨明见此便一咬牙命人把好不容易得到的二十多把腰刀和二十多根长矛全都重新回炉融化,打制犁头等农具。而只留下只够装备一个队的十六根长矛和四把腰刀。

这让刘黑等人很不解,问杨公子不是说在如今的局势下,军事要放在第一位吗,怎么把兵器都变成农具了。

杨明的回答是军事也是要建立在生产上的,没有足够的生产发展谈何发展军事。

第105章 狂傲的左良玉大军第67章 即将开始的实战训练第25章 荆钗布裙 举案齐眉第117章 给左军准备的厚礼第59章 造反 县城第18章 汉家村自卫战(一)第21章 审判与防守加固第119章 开县攻防战结束第64章 第一次反围剿前夕的不安分第51章 一个不留第101章 三人组第22章 训练第125章 两边的战略策划第30章 关老师要潜徐学生第118章 建阳镇与开县城外第120章 战争进入到反攻阶段第23章 新兵与主帅第36章 县衙谍影第41章 誓死不退的周大棒第76章 谭家岭战役(三)第63章 大明的科学技术人才们第28章 我让薛宝钗骂了关嘉仁第6章 被掳掠的女人第96章 左良玉的先遣军第38章 怒杀东乡县县令第115章 即将出击的湖广两营第119章 开县攻防战结束第55章 老官僚与小后生第76章 夏山关前线的战斗第79章 兵围夔州府第96章 左良玉的先遣军第1章 一支流民从汉中来第37章 汉家村预警第32章 为了公子 奔跑吧 徐水仙第52章 你不配求饶第38章 怒杀东乡县县令第29章 徐水仙请关先生教授自己学问第32章 为了公子 奔跑吧 徐水仙第70章 总攻第103章 大战依旧在继续第63章 大明的科学技术人才们第40章 堵小媛堵住了关嘉仁第42章 救援 等待救援第69章 一切以叛贼罪论处第94章 陈演成为了督师第41章 誓死不退的周大棒第37章 汉家村预警第109章 以少胜多的遭遇战第16章 下基层 走访村民家第10章 木板当桌 桐叶盛饭第16章 下基层 走访村民家第17章 有匪自圣墩山来第118章 建阳镇与开县城外第63章 建立工业体系的胚胎第1章 一支流民从汉中来第46章 汉家营战士的反击第123章 姗姗来迟的决战第89章 裁撤与扩编第16章 下基层 走访村民家第107章 温泉镇的宁静被打破第77章 让第四营上去第5章 休整三天第28章 我让薛宝钗骂了关嘉仁第72章 燧发枪与军械所改组第101章 三人组第86章 偏师攻打重庆城第52章 你不配求饶第34章 公子不要去县城第40章 堵小媛堵住了关嘉仁第17章 有匪自圣墩山来第20章 大战之后是总结第88章 选派官员与人才利用第50章 奔袭关家老宅第124章 处死李国英第93章 初秋的午后第115章 即将出击的湖广两营第105章 狂傲的左良玉大军第63章 建立工业体系的胚胎第125章 两边的战略策划第58章 汉家营内部各标标统的心思第89章 裁撤与扩编第9章 新成员的加入第42章 救援 等待救援第15章 仲夏之夜第28章 我让薛宝钗骂了关嘉仁第6章 被掳掠的女人第76章 夏山关前线的战斗第93章 初秋的午后第122章 决战即将开始第107章 温泉镇的宁静被打破第113章 左军占据云阳县城第92章 暴力土改第119章 开县攻防战结束第55章 老官僚与小后生第61章 开始招兵第65章 汉家军的整编与军官的培训第30章 关老师要潜徐学生第54章 军民鱼水情第15章 仲夏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