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废除节度使

(感谢梦梦梦梦梦梦的打赏,谢谢!)

乾符六年,正月十五。

这一天是上元佳节,唐人最盛大热闹的节日之一。每年到了这一日,唐人朝野都放假三天,从长安到各地,都取消金吾宵夜之禁,以方便人民赏灯,称之为放夜。

东北大行台也早颁下令来,今年上元节大假三天。

在这难得的三夜内,上至文官武将,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外出赏灯。从登州到辽东,东北道各城无不是车水马龙,人学士服汹涌,热闹非凡。

各种各样的花灯更是早早就已经开始热销,为此户部尚书李让还特别拔出十万贯的款子,用来在这三天装饰辽东城与登州城等各城的节日气氛。

所以尽管从早上起就下起了大雪,但辽东城街头,来来往往的车马行人,却依然是络绎不绝。家长们也任由孩子们穿着新衣,在街道旁堆起雪人,呼喊追逐打闹,并不制止。

就连不时整齐列队走过的巡逻士兵,今日也都穿着大红的棉袍,威武帅气。

不过刚回到辽东城的李璟,却无法享受这一切。

自成立东北道大行台以来,李璟将原来的六镇节度使通通升任大行台中任职,六镇节帅位置空出。

李璟迟迟没有任命新的六镇节帅,下面的文官武将们却都一直盯着。到了现在,转眼已经年后,对幽州的小规模战争也已经结束。到了此时,李璟再也没有理由拖着此事了。

大行台衙门里,大行台尚书左仆射崔芸卿的目光停在堂上北面桌案上的一座自鸣钟上,钟的式样是玉雕的一匹俊马一只脚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上。整个钟的外壳以金雕玉琢,钟面是一个玉盘,标明了十二个小时。下面是一个玉摆,来回不停的摆动。

“嘀嗒嘀嗒”的响声,时刻不停的响动着。

这座自鸣钟,属于豪华型,是自鸣钟厂赠给大行台的。崔芸卿很清楚,实际上这自鸣钟厂是李璟的产业,不过收入却也都划到了大行台的财政之中,算是李璟的内库,不过内库中的钱一样是交给李让使用。

这自鸣钟,如今可以算是东北道最热销的商品,属于有价无市。在长安,要价一千贵,在新罗与渤海、日本,则是三千贯。而外销给大食、大秦等泰西商人,则是至少五千贯。而这还只是豪华型的,比这更豪华型的收藏型与珍藏型,则国内至少三千,销往海外的更高达万贯。

自鸣钟厂设在辽东城内,虽然招募了大量工匠工人,但目前产量还极低,但就算如此。开始生产后,去年半年内,自鸣钟厂也已经销售出了三千架自鸣钟,实现销售额九百多万贯,向大行台创造了一百多万贯的税收,自鸣钟厂也达到了六百多万贯的利润,真正是一座巨大的金山。

而且由于这自鸣钟乃是奢侈品,还要征收一笔奢侈税,且主要是销往海外,大行台新设的海关司,又要征收一大笔关税。而且这钟虽贵,但赚的都是有钱人的钱,丝毫不影响到普通百姓。

“铛!”半个小时一到,自鸣钟准时的自鸣响起,崔芸卿被惊了一下,到现在为止,他还是觉得这自鸣钟每半个小时一次的自鸣报时,而且声音还这么大。

他瞧了一眼李璟,发现李璟正坐在那里,等着他们的意见。

“兴绪兄,不知道你对此是什么意见?”崔芸卿没有第一个发言,而是先推到了李振的头上,让他第一个发言。

这倒并不是他圆滑,而是这次李璟召集左右仆射、左右丞和六部尚书入内议事,要议的事情太重大了。事先半点风声也没有,进来后,突然就每人发下一份折子,上面居然是写的关于对眼下大行台内官职等的改动。

按这上面说的,这次改动太大了,首先当下众人都盯着的六镇节度使之职将要取消。

取消百余年的节度使制还不是全部,这折子上所述的,尽然是要全面改革现有的官制和军制。这个改革极大,崔芸卿一时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李璟的意思。因此,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赞成或者反对。

李璟今天头戴着展脚硬翅幞头,身穿着紫色袍衫,腰间系着一条玉带,脚下却是一双高筒小牛皮羊毛靴,端坐在椅上。

李振一接到这份折子的时候,就已经一目了然,这个没有署名的折子定然是出自于郡王之手。他只是匆匆扫过一遍,便已经看明白,这个折子的本意就是为了削权、分权,如同以往对刺史的削权分权一样,这次分的是节度使之权。

在这个折子上,李璟的改革方案写的很清楚,将取消节度使制度,改而在州之上设立行省。

如今的东北道就属于行尚书省,不过品级上是大行台。而按这折子上,却似要建立小一级的行省。但却又与以往的行台制度不同,新的行省制度,代替原来的节度使,废节度使,却又并不设行台尚书令。

而是要将原来总揽一镇事务的节度使职权一分为三,和原来州刺史一分为三,改为刺史、防御使和按察使一样,这个行省也是如此。

新的行省,将设主管民事行政的总督一员,主管司法的提督一员,主管一省军事的都督一员。

东北道将对现有各州进行裁撤合并,最后设三十州一百县。

原来的六镇,则将改为五行省。

五省分别为辽东行省,辽西行省,山东行省、北平行省、安东行省。

现在的淄青镇和登莱镇合二为一,成为新的山东行省,下辖淄州、青州、登州、莱州、齐州五州之地。

而辽东之地,则将以辽河为界,辽河以东、鸭绿江以北,一直到渤海扶余以南,包括辽东半岛,将划为辽东行省。辽东行省州县合并后,辖金州、建州、安州、辽州、铁州、溪州、沈州七个州。

而辽河以西,西辽河以南、土河以东,燕山以北,辽西丘陵与契丹草原东部,将划为辽西行省。包括营州、锦州、宁州、阜州、扶州、科州、盘州。

安东行省则是乌骨江以东,鸭绿江以南地区,包括原来辽东半岛鸭绿江口的岫州划为安东行省。包括清州、恒州、丹州、何州、仙州,其中何州与仙州都是后来从渤海国又割让出来的土地。

北平省,则是燕山一带、太行以东、辽海以西之地。包括平州、蓟州、檀州、以及新打下的顺州、景州。

原来的辽东之地,合并裁撤掉了几个州。

六个镇与五个行省,本来区别不大,根本上来说,每个行省的地盘还要扩大了一些。

但是,原来执掌一镇的节度使却被废除,改为了三督分领一省大权。

可以看的出来,改制的核心就是分权。

原来刺史的权利很大,但自从改制后,刺史只掌民政,连司法权也没有了,军权更加没有。

不过各州的防御使实际上也并没有什么实权,李振看到这个行省改制后,便开始把目光重点放在了主管一省军事的都督这个职位上。州的防御使,没有真正的掌军实权,那这个都督是否有掌军实权?

如果都督依然实际掌握一省军权,那么这个改革变动的并不大。

李振继续后翻,马上看到后面果然有他猜测中的内容。

在废除节度使改行省设三督后,此次对于军制改革更深。

新设五军都督府和参谋院,与兵部一起主掌军令军政事务。

但这三个部门却又有不同,按折子上所叙述,改制之后,大行台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将主管大行台所有的军队,为大行台军队最高指挥机关,掌控东北道所有军队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五军之间互不隶属,每军统辖大约二十个营。五军都督直接隶属于大行台尚书令。拥有统兵权,但无调兵权。

而参谋院,负责制订战略决策,处理防卫事务,并负责招募、检阅、调遣军队。参谋院拥有调兵权,不过没有统兵权。

而兵部,经过改制后,所有的重要权柄全都分给五军都督府和参谋院,兵部将只负责武将的考选,主管团结兵、乡兵,管理仪仗、车驾,协调户部调拨军粮、军饷,负责后勤与装备。处理的是行政与后勤工作。

而按新规定,握兵权则掌握在大行台尚书令的手上。每次军队出征,将由大行台尚书令任命将领统兵。且规定,各军统帅还得实行更戍法和轮调法,将领领兵最多三年,就须更换将领。而士兵戍卫三年满,也须轮调戍地。

总之,原来大行台六省之中权柄最高的兵部,突然之间权利尽分给了参谋院和五军都督府,兵部只成了负责行政与后勤事务的清水衙门。

新成立的参谋院相当于朝廷的枢密院,拥有调兵权,却没有统兵权。

五军都督府则相当于朝廷早期的十二卫,拥有统兵权,却没有调兵权。

大行台尚书令拥有握兵权,军队出征时,统帅由大行台尚书令任命。

而在这一个统兵权、握兵权、调兵权三权分立的情况下,地方上的行省都督,虽有统一省之军事的名目,但实际上就和大行台里的兵部一样,主管的是一省的军事行政与后勤工作,管的是团结兵与乡兵。

而且在这一制度下,非战时,军都以营为单位分驻各地,营以上将领则留在大行台所在地五军都督府。遇战时,大行台尚书令调将用兵,战事结束,兵归驻地,将军回五军都督府。

而除此外,这次的改制,还有已经开始运营的监察厅系统,并各县的吏员改制。

不过比起废节度使设行省,削兵部权,设参谋院和五军都督府这几件重大改变,李振等人却没有心思去关注吏制改革了。

一口气看完手中的折子,李振长松一口气,他知道,东北道又要经历一轮大变天了!RS

第3章 斗米二百钱第371章 窟头刘仁恭第49章 晋升第441章 沙陀军覆没第368章 野心勃勃第97章 韩家公子与萧家小娘子第352章 夜袭渤海公主第944章 毒鱼第517章 叛逃!第63章 谋定第524章 一剑封喉第1022章 拉开决战序幕第861章 撞破铁笼逃虎豹第444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第1010章 联吴抗魏第872章 八健将第291章 重组控鹤骑军 再败卑沙兵马第479章 桃花依旧美人不再第279章 汝之妻子,吾养之,汝勿虑也!第4章 赤山镇第562章 又是一个大丰收第687章 十二道金牌第12章 娶妻纳妾第825章 另立天子第1005章 进攻太原第587章 镇国四贤第984章 三箭之誓第4章 赤山镇第469章 击球赌节度使第567章 前哨经济战第460章 田令孜的委屈第809章 欲盖弥彰第977章 上原驿第847章 重围第201章 满载而归第199章 美人如玉第516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第474章 杀人放火受招安第865章 你的卵子还在不在?第476章 色厉胆薄第827章 回马枪第49章 晋升第614章 胜利者的烦扰第1023章 新王朝诞生第385章 老师出山,七镇汇聚!第386章 直捣黄菊第432章 截杀第253章 血流成河第187章 退意第826章 监国皇叔第618章 深谋远虑第505章 王者之师第95章 拜寿第354章 天下英雄谁敌手?盐贩!第257章 联合舰队的覆灭第428章 七军震憾第799章 老成谋国第465章 许骑马佩剑觐见第934章 胜利的曙光第357章 抢幽州第643章 扯旗造反第381章 枪打出头鸟第392章 虎妻刘云娘第274章 扒灰第106章 接收第396章 斩首行动第441章 沙陀军覆没第815章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第387章 无敌的放羊娃第846章 孤注一掷第430章 衔尾追击第720章 反制第715章 不对称作战第878章 指导第250章 鱼上钩了第968章 梁晋争锋第623章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第252章 抢夺大谢岛第829章 胜却十分雄兵第576章 亩产三千斤第48章 升赏第632章 鞑靼第834章 飞扬跋扈第937章 胜局第366章 天子诏书到第695章 二次反唐第358章 底线第85章 法华院惊魂第418章 威镇八军第847章 重围第282章 虎去狼来第698章 非常规战第28章 轰动蓬莱第646章 底气第61章 疯子第98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第953章 得之桑隅,失之东隅第797章 王冠第522章 巨野之战第530章 一骑当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