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四、全面提升我国各地方开放态势

四、全面提升我国各地方开放态势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西北、东北地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西南地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内陆地区。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加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合作。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支持郑州、西安等内陆城市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

(本章完)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二、准确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一、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主动适应新常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一、我国区域发展现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五、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举措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一、坚持协调发展,提升整体效能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二、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一、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四、全面提升我国各地方开放态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三、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三、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和主要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一、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一、我国当前人口形势和人口问题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五、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一、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主动适应新常态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三、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举措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三、确保新《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二、二胎政策的实施和影响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二、新时期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着力点二、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理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五、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_一、全面认识中小企业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四、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的重大举措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_四、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_三、促进大数据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一、我国区域发展现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一、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三、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一、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主动适应新常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_四、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三、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三、“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机制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二、二胎政策的实施和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理念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三、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五、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_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二、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二、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一、我国区域发展现状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一、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取得的成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力点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_三、国家总体安全观的丰富内涵大力发展服务业_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着力点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发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_一、全面认识中小企业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二、新时期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着力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_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三、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二、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加快建设制造强国_四、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举措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二、二胎政策的实施和影响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一、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一、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_三、变中突破,打造发展新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三、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三、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_三、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二、新时期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着力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力点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一、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_二、准确理解经济增长“7%左右”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一、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二、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二、科学认识新阶段新特征,正确把握新常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分紧迫大力发展服务业_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和主要目标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发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_一、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_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二、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要求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二、二胎政策的实施和影响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三、确保新《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