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居住在天街上的人们来说,即将来到的乞巧节让人心中总有些没底。特别是在琉璃天宫周围生活或做生意的居民们更是忐忑不安,不知道最近几日将会发生何种。
从之中听说了,好像唐上仙想要重新规划这片城区的格局,然后建立什么商业圈。
反正那些个名词都很新鲜,就连饱读诗书的秀才举人老爷们都说不清楚怎么回事。可就算不明白意思,却也知道一件事即将发生这一大片似乎要拆迁了。
对于1423年的人们来说,拆迁这个词汇也是非常的陌生。在他们的经验当中,若是官府要房子要地,那就根本没地方说理去。
也不管你乐意不乐意,更不理会这片房屋地皮到底几何,能给你扔两个小钱就去烧高香吧!稍有不愿,那就是找个理由将你扔进衙门去。
俗话说的好,所谓“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就是真理。
那些个达官贵人们想要扩建自家的后院或花园,不知会使出多少花样来折腾人呢!到最后让房主自己哭着喊着都要卖房,甚至倒贴钱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只是不知道现今这唐上仙看中了大家的房屋地皮,又会不会巧取豪夺呢?
问一千个人,总有1001个人说不可能!以唐上仙天界神仙下凡的身姿,又怎么可能看上这点小地方和产业呢?天街方圆固然繁华似锦,可谁不知道这是托了琉璃天宫的福气?
即便这里现在是寸土寸金,所谓饮水不忘挖井人,也不该遗忘了唐上仙的功劳。若不是他老人家点石成金,又怎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自从天街繁盛起来之后,居住在旁边的人们也随之发家致富起来。
这里实在是繁华,客流量又大到让人目瞪口等的程度,而且这片区域因为琉璃天宫的存在还没有宵禁,甚至连地痞流氓或凶官恶差也看不见。白天晚上,那都是同样的热闹非凡。
想要在这里发财实在简单,随便出门摆个摊子都不会亏。别管你卖什么,哪怕就是卖白开水都有人来喝。客流量实在是惊人,这个基础足以支撑起来任何生意。
哪怕你不会最买卖,和旁人多说句话都会脸红,十棍子也打不出来一个屁都行。
有的是人过来想法设法和你做买卖,哪怕你什么都不做,仅仅把自家的那点破屋烂房租出去,那份租金都够你在京师其他地方租套四合院,剩下的钱还可以保证你全家什么都不做也能舒舒服服的过日子。
特别是人们根本就不怕飞来横祸,天街上根本看不见半个地痞流氓恶棍,就连平日里的官差大爷们到了这个地界上那也是和和气气。
可以说上至内阁大学士也就是宰相,下至泼皮混混无赖,到了天街上那都是老老实实的过活。否则,哼哼,看见琉璃天宫门口那些个往来巡逻的没有?找死!
何况就算是没有那些个机关傀儡维持秩序,就凭唐上仙的名字,这里也是普天之下的禁地所在。或许比皇宫大内的规矩都严些,一切都只能规规矩矩的照章办事。
反正有不少的修行中人,来到天街后就突然大彻大悟了:还找什么佛门净土或天堂乐园,眼前的天街不就是人间仙境一般么?
可以说过唐少哲仅仅凭借着本身的威望,就维持着这片区域内的安稳祥和。当人们的心中存在足够敬畏的时候,才会产生真正的太平乐土。
不知道害怕为何物的人,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是底线,什么是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
因为畏惧,所以懂得分寸几何!
也正是唐少哲于无意之间,才发现自己居然在大明创造出来了这么一方净土。据说私底下已经有人将天街叫做是“天界”了,这让唐少哲听说之后异常震惊。
现在因为商业方面和层次的考量,需要将这片天街重新规划设计,还真让唐少哲有点舍不得。倒不是害怕他重整规划的设计不太好,那都是结合了星际位面和现代的经验之后做出来的效果规划,绝对不可能有问题。
主要是担心,等他重新规划之后而形成的天街,还会不会再次出现这种盛况呢?就算是出现了,又和此前完全自发形成的规矩是相同还是相抵触呢?
一切都说不准!
但是考虑良久之后,唐少哲最终还是决心在通天塔上发布拆迁动员令。凡是在天街居住或有生意的人。哪怕你的住所只是个墙角,哪怕你的生意只是在街边推个车叫卖馒头。
无论如何都会给予足够的补偿,唐少哲可不希望自己的影响力因此而褪色。
甚至为了这个,他不惜让胡展对外发放所谓的拆迁补偿券将所有人的拥有财产证明好后登记起来,然后将之算进天街拆迁赔偿总额之中的股份,今后按照天街的股份额度来按月分红。
尽管唐少哲也可以采用实物或现钱一锤子的买卖收购,但他却觉得那种表示诚意不够。
他所拿走的天街份额,根本就是很多人赖以长久谋生的手段。若是简简单单的量化为钱财实物,那才能满足多长时间的生活呢?
何况就算他给再多的钱,别人也未必就需要。对天街上生活的人们来说,他们想要的就是天街上的生活,而不是其他地方或许更富足的生活。
心理上的满足感,很多时候并不是身外之物可以带来的。
于是大明史书上忠实的记载了这段故事,其中对这次天街拆迁的因果往来记录了极其详尽分明,甚至还专门加上了记录者对此事的态度。
而朝廷,更是上至天子下至书吏,全都以惊奇的眼光看待着一切发生。这种拆迁,还真是有史以来第一遭见。
而随着通天塔的对外广播,发生在京师的天街拆迁故事很快就在大明境内流传开来。
反正各地说什么的都有,但最起码值得肯定的一点就是,地方上再有类似的拆迁行为,总会将天街的故事拿出来评头论足一番。
最后,这成为了大明史上所公认的一段佳话,并在后来时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