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上次我给你留下的300万发子弹,我听说你只给神机营拨了10万发。这点子弹太少了,连训练都无法保障。陛下想要大有作为,就决不能如此小气。依我看,陛下还是将剩下的290万发子弹发给神机营让他们好好练练枪法吧。”
回去皇宫签约的时候,唐少哲对朱棣如是说。虽然理解朱棣的小心谨慎,但是这与当初给他留下子弹的目标完全不符呀!
“国师不是又给留下了200万发子弹么?难道还不够神机营的将士们操练不成?”朱棣才不愿意将到手的子弹白白浪费掉,在他看来射击训练什么的都是浮云。
只要上阵的时候学会开枪,这就完全足够了。瞄准什么的,用不着的。收到神迹火铳后朱棣也进行过研究,发现只要掌握了子弹就可以限制神迹火铳的发挥。
他这一生,靖难之前吃够了被限制的苦头,靖难之后就只想限制别人而再也不被限制了。唐少哲就给了他300万发子弹,再想要就需要去求唐少哲,这感觉很不好。
“陛下,真要实弹射击练习起来,那200万发子弹其实也不过就是一天的量。您的目标是创建日不落帝国,不要只盯着眼前的这点损失。这都是训练的必须消耗,今后都是可以在其他地方找补回来的。其他不说,我可以担保神机营的所有子弹消耗。”
“那国师不妨直接给他们子弹便是,何须要寡人那些存货?”
朱棣一脸的毫不吃亏,唐少哲只好又给他普及了一遍子弹过期不用就会失效的常识。最后许诺今后会给朱棣经常带来新鲜子弹,才算撬开了这个小气鬼的口袋。
“那国师万万不可忘记,这次的290万发子弹是你送出去的人情,不许管朕要钱。”
“……”唐少哲真拿这个老小气鬼没招,不过也正是这样一点亏都不肯吃的明成祖,才会取得文治武功尽皆称雄天下的成就。
朱棣现年已经62岁了,不过身体一直很健康。历史记载他是随后又连续征战了3年时间,最后死在了北伐的征途之中。
正常的历史轨迹中他会死在三年后的北伐征途中,后续接班人是他的胖儿子朱高炽和好孙子朱瞻基,此二人开创了可以比拟西汉“文景之治”的大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仁宣之治”。
这两位皇帝的政治方针是宽松治国、息兵养民,结束了大明开国阶段的赫赫武功,开始了休养生息。总的来说是对百姓生活有利的,而且类似政治局面正是儒家所以追求的盛世。因此在历史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但也正是在此时大明丧失了武力进取之心。
永乐年间耗费巨资征讨平定下来的交趾,因为长期的叛乱,最终在“仁宣之治”的年代彻底丢开了。从此以后华夏再也没有能恢复汉唐旧土——交趾远在汉代就是华夏故土了。
其实交趾大部分百姓对于并入华夏没什么不满,毕竟当时的华夏是整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成为其中一员大家还是很乐意的。
可是交趾的地方豪强却不甘心自家权力受到削弱,他们举起叛乱的大旗与民族独立之类无关,而是不舍得自家的权势地位。
朱高炽和朱瞻基的政治方针不能说有错,毕竟在农业时代想要长期维持向外扩张的国家战略是很难的。对于国内经济的损伤很大,很多历史经验都表明无限扩张不适合农业时代。
例如交趾叛乱,中央派兵平叛,由于距离太远而导致了国库之中的大部分损耗都浪费在了路上。而农业时代的积累速度很慢,类似的消耗承受不了太长时间。
不过现在唐少哲已经来了,上次已经答应朱棣将为大明建立“通天之路”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出现。虽然可以解决无谓损耗,但他还是不放心让朱高炽父子俩接班太早。
这两位皇帝的执政思路和朱棣是两个概念,他们只能是守成之主而非开拓帝皇。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唐少哲还想让朱棣多活两年再说。
至少要等“日不落帝国”的政策逐渐推行下去并且取得了巨大好处之后再说接班人的事情,否则朝令夕改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想办法要给朱棣做一次详细的身体检查,至少要保证他再多活几年才行。顺便再好好影响一下朱瞻基,让下一代皇帝成功的接受目前唐少哲为大明制定的国策。
至于朱高炽就不用管了,这位先生只比他爹多活了一年。假如唐少哲要保住朱棣的性命活下去,估计永乐朝也会效仿洪武朝直接册立皇太孙。
朱高炽很有可能会死在他爹朱棣前面,犹如朱标没能活过朱元璋的例子。到时候为了避免靖难之役再度出现,或许提前将朱瞻基的那些叔叔们全部册封出去离开华夏是个好主意。
回去皇宫的路上唐少哲一边和朱棣开玩笑,另一边就是一直在思索他在大明朝的布局。假如没有意外产生,估计大明位面将是他第一个收获位面信仰的地方。
与朱棣又签了一份补充条约后唐少哲答应尽快为神机营完全换装,并将所有装备都尽快准备好。为此,唐上仙在国师之外又多了个差事——神机营常务副统领。
开玩笑,自从上次朱棣接受了唐少哲所提出的大明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兼神机营统领的概念之后,神机营就只有统领而无副手了。这样就是说朱棣不管事儿的时候,唐少哲就是神机营的唯一领导了。这让他很有些怪异的感觉,按理说这职位给太子更合适一点。
其实唐少哲劝过朱棣,可以将太子确定为神机营副统领,这样对今后的皇帝接班的政权稳固有好处。不过朱棣最终否决了提案,皇帝在位其间绝对不能给太子军权。
孤家寡人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就算是亲儿子也信不过的。想想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是怎样通过“玄武门之变”上台的,就明白朱棣的谨慎并非没有理由。
于是最后只好由唐少哲接手副统领的职务,并在神圣盟约后面又加上了这一条:大明国师兼任神机营常务副统领的职位,世袭罔替!
这个职位的权力足够大,但是责任也绝对不轻。朱棣是看中了唐少哲对大明世俗权力没什么兴趣后,好容易想出来的绑定唐上仙与朱家江山的办法之一。
另一条则是向天下发布了诏书,从朱棣开始后下一位皇帝都需要在即位之前以师礼参拜国师。若是国师对皇帝的所作所为不予认可,有权在劝谏不听后废帝,另寻朱氏嫡系子孙立为新君。这份诏书明发天下,着为大明皇室永例。并且朱棣豁出去了,甚至写上了由他开始。
唐少哲看见这份诏书后真吓了一跳:“我说陛下,您这么写上诏书发出去,难道就不怕我被其他哪个王爷拉拢走了后先把你废除了帝位换个新的来验证诏书效果吗?”
朱棣闻言后神秘的笑笑,轻抚长须道:“无妨,朕乃天子,一言既出如白染皂,岂能言而无信?若是唐国师想要试试诏书效果,朕无有不从。”
“真的?”唐少哲有点不信,你丫连儿子都防着,又怎么会对我那么放心?
朱棣郑重其事的点点头,道:“正是如此,国师尽可放心。不过是区区皇位而已,朕其实也坐够了。国师若是不认可朕做大明皇帝,想换朱家何人上台,朕都绝无二意。”
仔细看了看朱棣的眼睛,唐少哲竟然没有在里面看见任何一丝虚假之意。甚至他还向主神又花费标准能量确认了一次,朱棣说的的确是真话。
我擦,明成祖究竟在想什么呢?这胆子也太大了点吧!他就不怕我把建文帝找回来,将皇位复还给太子朱标一系?要知道朱棣对于建文帝可是一直没有放心,据说派郑和屡次下南洋都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线索呢!所谓靖难之役,不正是为了这个皇位吗?
✿ttκan ✿℃o 看着唐少哲探究的眼神,朱棣笑得很畅快——即使修真上仙也没法摸到他下此决心的真正原因。为了朱家的铁桶江山,他朱棣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地方。
终于放弃了考究朱棣心思后,唐少哲只得再问另一件事:“陛下,你的意思是今后连你也要以师礼对待我?”
古代“天地君师亲”之中,老师的地位可是仅仅排在天地和皇帝之后。现在连皇帝都要想尊敬老师般尊重国师大人,那岂不是说在大明除了天地外就他最大了?
相比之前废立皇帝之类的条件,这个项目反而才是唐上仙最重视的——收集标准能量就靠这个了。对唐少哲而言,名望远比什么狗屁皇位要重要。
面对唐少哲的提问,朱棣重重点头:“当然,待朕沐浴更衣斋戒三日后,于太庙正式禀告祖宗。今后,便以师礼侍奉国师大人终生不二!”
咝……明成祖朱棣,果然是对敌人狠得下去,对自己也狠得下去!
唐少哲佩服的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