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求归

冬去春来,转眼便是青龙五年(公元237)。

但发生在陈府之上的那场闹剧,并没有也随着新岁的到来而淡出人们的茶余饭后。

年轻的士子们仍在私下指摘着夏侯惠太过于跋扈,连“士可杀不可辱”最基本的颜面都不留;而朝庭僚佐们却是相反,暗地里对夏侯惠这种护短行为颇为赞赏。

原由,是他再度上疏庙堂为丁谧求封侯了。

官场之上的人嘛,谁不希望自己的上官是一个敢为下属出头之人呢?

吴应就是羡慕者其一。

为了给先父吴质改掉“丑侯”的恶谥,他一直坚持着上疏为父申辩,但庙堂诸公并不做理会,且与他相善之人、他所依附的人皆置身事外。

故而,当天子曹叡终于以“蜀吴未灭、天下未平,不可寒将士之心”为由在朝议上一锤定音,允了夏侯惠之请,分其三百户转封丁谧为都亭侯后,吴应就再也按捺不住,再次等候在了丁谧外出交游的路途上。

对于他私下叙话的请求,丁谧略略斟酌拼客,最终还是允了。

他知道吴应为何而来。

先前彼便以告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更有持弹弓之人”的身份作为理由,想与得夏侯惠作利益交换了。只是夏侯惠觉得他待价而沽的姿态放得太高,稍微接触过后就懒得鸟他了。

被拒绝后,犹复来求,应该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了吧?

不会再仍将自己当回事了吧?

这是丁谧愿意与他攀谈几句的想法。

事实上,丁谧的预感很对。

如今的吴应,觉得自己在仕途上已然是孤立无援的状况。

他先父吴质的人缘太坏了!

除了爵位之外,就没有给他留下什么遗泽了。

相反,满朝公卿都不约而同的对他很疏远,甚至个别被吴质嘲讽或诋毁过的人还在变相打压着他,权当父债子偿。

至于他依附的司马氏.

自从司马师将他妹子休了之后,两家的情分就淡了许多。

这点,吴应的感受很明显。

尤其是,今岁刚开春,庙堂就允了太尉司马懿举荐了一名唤作石苞的寒门子弟入朝为尚书郎之事,令吴应更很清晰的认识到,什么叫人情冷暖——他父子都以实际行动攀附着司马家,为何司马懿就没有想过举荐他呢?

司马家不念旧情、翻脸无情,不值得竭诚。

他是这样想的。

也再次将目光落在了夏侯惠身上。

想进步的人,最尴尬的事情,莫过于提着猪头找不庙了。

刚好,夏侯惠这座庙根基已固是朝野的共识,那他干嘛不提着猪头过来试试能不能拜呢?

他的“猪头”,是愿意为夏侯惠寻出石鉴背后的人。

嗯,吴质的才学他也遗传了几分。

自然也能看出,石鉴胆敢挑衅必然是受人指使。

且他这次很表现得聪明、很懂事,声称他寻出石鉴背后之人后,不需要夏侯惠付出任何利益作为交换。

甫一听罢,丁谧颇为诧异。

他是对吴应会将姿态放得很低,但没想到是这么低啊~

当然了,诧异后随之而来的,是满心警惕。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丁谧不会傻到连这点都不知晓。

况且,夏侯惠已然请托其大兄夏侯衡帮忙使人盯着石鉴了,有没有吴应的自告奋勇,都差别不大。

是故,丁谧想了想,便很客气的谢绝了吴应的好意。

“我以诚来求,彦靖何故不信邪?”

吴应当即就急了,扯着转身准备离去的丁谧,先是反问了句,随后语速很快的将自己的状况给说了。

其中,说得最多的,便是司马家待他犹如路人。

末了,很是诚恳的行礼而拜,“我知先父昔日对夏侯将军颇为苛刻,故而此番主动请缨而无所求,乃是为博求将军信任、冰释前嫌也。还望彦靖兄宽仁,代我转告心迹与将军当面。若彦靖兄犹不信,我而今便以先父之名作誓!”

吴质的名声很不好,吴应弃司马家私下来求的行为也令人不齿,但在信誉这方面还是无人诟病的。

故而,看着当面指天作誓的吴应,丁谧觉得可以信任彼几分。

“温舒何至如此!何至如此啊!”连忙扶起吴应,丁谧做出动容的样子,语气殷殷而谓之,“我非有疑温舒之意,实在是夏侯将军为人素来无功不受禄,故而不敢劳烦温舒啊!”

言罢,不等吴应争辩,丁谧又做出勉为其难的表情,缓缓而道,“不过,温舒不吝以先尊之名作誓,我若再拒之,未免也太不近人情了。这样吧,此事我代夏侯将军应下了。且不管温舒私察指使石鉴之人是否顺遂,我皆会在将军面前美言,力所能及为温舒所求争取一线可能。”

能否查出指使人来,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态度要能让我们看得到。

对于丁谧的潜台词,吴应心中了然。

当即,再次诚挚行礼,信誓旦旦,“多谢彦靖兄斡旋!亦请彦靖兄与夏侯将军拭目以待,在下必不自误!”

事情谈妥,二人作别自去。

继续前去赴宴交游的丁谧,嘴角上挂上了一缕笑容。

对于自己方才擅自做主的做法,他并不担心会引来夏侯惠的反感。

毕竟,吴应这个人是否竭诚来拜山头在两可之间,但夏侯惠如何用他,也在两可之间啊!

若是吴应赤心,那以夏侯惠而今在庙堂之上稀薄的人脉,肯定也会选择冰释前嫌、给予彼效力的机会。

而若是吴应是假意来依附,意图作间,那夏侯惠便可以借他的口传递些“特别”的消息了。

丁谧自信,以吴应的才智还骗不过自己与夏侯惠。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已然中计了~

因为他的对手不是吴应,而是如今犹在河内温县的司马师

在将吴氏休了之后,司马师就开始对吴应留个心眼了,且还试探过——在夏侯惠外出讨辽东公孙之前,司马师就以其弟司马昭和曹肇交游作幌子,故意让吴应发觉,然后也发现了他很不安分的跑去私会了丁谧。

是故,从那之后他就开始有意无意的疏远吴应,令吴应愈发离心。

也促成了吴应今日前来求丁谧之举。

因为他要的就是,吴应“本色出演”前来依附夏侯惠、并日后有成为夏侯惠腹心的机会。

早年互通书信以及后来通过观察,让司马师知道,夏侯惠的才智并不逊于自己。想在对方身边安插自己的人,是很难做到的。

又或者说,是无法做到的。

如此,促使吴应主动投靠过去,就是退而求其次的好办法:以吴应的心智,他想操纵并使之影响道夏侯惠,办法不要太多。

至于,吴应日后能否被夏侯惠倚为腹心嘛~

成则喜,弗成亦没有什么损失,以司马家的底蕴,还不至于缺一个吴应。

正月,泰山郡山茌县言黄龙见。

太史高堂隆以为魏得土德,故黄龙见,宜改正朔,易服色,尚黄。

过二日,转护军将军蒋为光禄勋、加侍中职如故;以讨辽东公孙战事罢了,罢夏侯惠镇护将军职,转为中护军;故镇护将军司马陈骞,转为中护军司马。

诏令既下,中书监刘放与中书令孙资复请言,以中书监署庶务繁琐、中书侍郎之缺不可久为由,再次请天子曹叡擢官佐以补。

曹叡令尚书右仆射卫臻,依职察才而举。

卫臻举中护军夏侯惠兼领。

对此,曹叡一改让庙堂诸公共议的作风,径直准奏,以此罢夏侯惠给事中加官。

其实吧,庙堂诸公也不会反驳的。

有资格计议这种事情的人,都已然人老成精了。

哪会猜不到刘放与孙资的请言也好、卫臻的举荐亦罢,都是天子曹叡私下授意的,就走了个名正言顺的流程而已~

若说影响,至多是人们对夏侯惠的简在帝心,又多了一分了然以及羡慕罢了。

再者,近来京师洛阳的关注力,也不在夏侯惠身上。

如今魏国仅存的三公、唯一建在的先帝顾命大臣、太尉领雍凉都督司马懿在开春后,以逆蜀国力式微、已然经年不复犯境,以及自身年迈时常染疾为由,上疏庙堂请求去都督职归京了。

这次,天子曹叡没有再独断,而是让庙堂臣僚共议之。

不过庙堂计议的结果也是一面倒。

只有少数缺心眼的臣僚声称蜀国未灭、应遣太医去长安问疾、让司马懿继续留任之外,大多数老臣重臣都赞成了司马懿归京师的上疏。

无他,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长文公病故后,司马懿为了避嫌急流勇退、自请放下兵权了。

且这也是一直扶持宗室与谯沛子弟尚未的天子曹叡,期盼的结果。

君臣相得的佳话,孰人会不识趣呢?

是故,天子曹叡从善如流诏令恩准了。

且录司马懿多年功勋以及嘉其忠亮,赏赐了许多资财与分户赐司马家诸子侯,并他复上疏阐述雍凉各部的职责任免以及部署供庙堂计议。

依军务部署以及庙堂任免各部职责需要的时间,他应该要到年中的时候,才能正式卸任归来洛阳罢。

第249章 白鹤翩飞第265章 我知第192章 邙山宴2第148章 归宅第4章 休沐第23章 卿之志第253章 山下的人第245章 他日罢第9章 殊荣第143章 晚矣第152章 莫求财57.第57章 以何战74.第74章 庙算83.第83章 皆学问第230章 风起青萍末115.第115章 私心第208章 无心之举第42章 遂愿第8章 面君109.第109章 请缨第145章 失势第37章 私召第13章 可恨106.第106章 恩出上第262章 人心向背第205章 将离46.第46章 安分第225章 御驾来第192章 邙山宴2第195章 不取第270章 喜怒第236章 敏锐第188章 无遗恨第140章 蹙眉第181章 京口督第259章 罪人第234章 噤声第239章 此事易也77.第77章 视为人第40章 新岁第258章 开拔97.第97章 自择之第245章 他日罢第289章 冗官88.第88章 发冲冠第210章 分权第152章 莫求财52.第52章 狼狈118.第118章 愿往否第202章 贼兵退132.第132章 破袭第201章 唯勇气也第245章 他日罢第25章 尔敢第136章 离析第18章 恨晚49.第49章 逢时76.第76章 新军第190章 可堪否第171章 留下第156章 何惑哉第4章 休沐第159章 鸿鹄志126.第126章 挑衅第42章 遂愿第268章 推诿52.第52章 狼狈95.第95章 左伯纸第251章 觖望第154章 似懂了45.第45章 无心第18章 恨晚72.第72章 诱惑第277章 辱人者第217章 惠求教第163章 部将128.第128章 拔刃第236章 敏锐81.第81章 不可伐第212章 随你罢第1章 楔子第195章 不取第278章 人辱之111.第111章 首肯第248章 勘察第212章 随你罢86.第86章 难彰功第198章 旌旗犹魏第193章 邙山宴3130.第130章 当百第44章 花明第225章 御驾来113.第113章 后手第138章 不语第39章 弗改第138章 不语第261章 却之不恭第147章 争权第175章 惊喜来第36章 社稷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