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第1108章 可不能败

第1108章 可不能败

太皇太后此举,全是在为蒋慕渊的取而代之铺路。

香火传承,往大了说是天家姓孙,往小了说,是普通老百姓都会面对的传儿不传女。

女儿是别人家的,外孙儿再好,也是别人家的。

太皇太后哭得情真意切,说的不是江山,而是她作为一个头发花白、不知道还有几年寿数的老太太对子孙不孝的控诉。

当日长子一意孤行,舍弃老母南下,还带走了她的小儿子、孙子、曾孙子们。

这一走是母子永别,甭管儿子好不好,都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偏她的送,只能心里送,至今都没有瞧见儿子归灵。

太皇太后这个岁数,不可能往江南去了,孙祈不送顺德帝回来,她这辈子都不可能摸一摸儿子的灵柩。

顺德帝停灵江南,不知何时能落叶归根。

孙祈不止自己不回,也不让她的小儿子回,不让孙子、曾孙子回。

她这个老太太,一辈子荣华享过了,也能算得上儿孙满堂,结果到了一脚踩棺材的时候,膝下就只有孙恪和蒋慕渊两个孙子辈的。

天下地下,老太太难受,太难受了!

既然因家业而闹得母子失和、父子相残,那这家业也别留着了,给外孙儿去。

如此一来,小儿子、孙子、曾孙子,总能回来了吧?

懿旨一出,满天下叹息。

三公的檄文骂得再精彩,那都是给读书人看的,没有念过书的老百姓根本看不懂,旁人帮着解释了,也是囫囵吞枣,只知大概。

他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始终是皇帝怎么能随便换呢。

太皇太后的懿旨,就是写给普通人看的。

他们不认字,靠天吃饭,但每一家都会遇上儿孙孝不孝顺、父母偏不偏心、家产如何分配的问题。

尤其是战火连年,顺德帝丢下太皇太后南下,老百姓之中,丢下父母逃难的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就算没有故意扔下,半道上走散没了音讯,也是寻常,到最后是不是死了、能不能归故土都不清楚。

将心比心,那一位就不是高高在上的太皇太后了,就是个见不着儿子、孙子面的老太太。

她面临的痛苦,与大伙儿的经历都有相似之处,自然也能痛她之痛。

如此看来,似乎并不是蒋家要篡位夺权,而是当外祖母的,硬要把家产给外孙儿了。

总不能全叫不孝的长孙给败光了吧?

寻常人家败了,也就是些祖屋、细软;城里大户败了,家中奴仆、庄子农户,都丢了活计,一家老小无依;这若是天家败了,他们这些小老百姓真的就要饿死了……

可不能败!

谁能养活全天下谁养活去,管他是孙儿还是外孙儿,老百姓总得吃饭不是。

有三公檄文在前,太皇太后的懿旨在后,不止是京畿一带,其余各州府,百姓对改朝换代的抵触都小了许多。

当然也有激愤之人,骂就算被儿子败光了也不便宜了外人,被街坊邻居好一通笑话。

读书人驳斥三公言论,拿着孙祈发的檄文骂蒋氏挟太皇太后,是篡汉的曹贼,是夺位的司马氏。

老百姓笑他们读书读傻了,读过书的大笑,这天下现在是姓刘,还是姓曹,亦或是姓司马?

都不知道转了几道姓了,以前姓过,现在改姓了,很稀罕吗?

孙家的天下也是从前朝昏庸的皇家手里得来了,蒋家怎么就不行了?

与其他各处相比,江南毕竟是在孙祈的眼皮子底下,官场上自是偏孙祈。

可孙祈还是糟心,他日日关心外头状况,叫三公和太皇太后的接连出招弄得心烦意乱,本就运转不算顺畅的南边政务,更是因此耽搁了许多。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燕清真人站出来“胡言乱语”了。

真人说他夜观星象,江山已到易主之时,蒋慕渊为命定天子,要顺应天意,才能平灾祸、享盛世。

各种神神叨叨的,一套接着一套,不管真话假话,反正唬人是够用了。

孙祈听了几段,气得差点掀了桌案:“他怎么不干脆说,他当年在外游历时,曾挖出一块石头,上面刻了一个‘蒋’字?”

他听说旧都准备顺畅,蒋慕渊新年就会登金銮殿,行大典。

他不想落在蒋慕渊身后,催着各处将他大典的时间提前。

礼部苏侍郎原就被孙祈催得不行,自从三公发檄文之后,他对孙祈越发动摇。

他科举那年,冯太傅为主考,入朝为官,称纪尚书为老师,两位老师都站在了蒋慕渊那一侧……

何况,他在这儿消息不少,各种传言下,本就对那夜大火心存疑惑,更相信三公檄文上说的新帝延误了时间、以至先帝身死。

苏侍郎纠结了几天,叫江南的冬季一冻,病倒了。

孙祈以为他装病,气得不行,让身边人去看了两回,确定是真的病了,也实在无可奈何。

洪隽等几位先生提点孙祈,除了登基大典,他眼下还要关心军务。

蒋慕渊行大典之后断不会放任南边,彼时将士南下,江南如何抵挡?

必须收拢兵力,与北边隔长江而治。

孙祈岂会不想?

可肃宁侯在外平乱,孙祈几次催他回来,肃宁侯都是各种推脱,显然是不肯站在孙祈这一侧,也不愿交出兵权。

孙祈只能退一步,征召肃宁侯麾下其他领兵在外的将领,又数次请成国公进宫。

成国公每次都来,该点头就点头,该摇头就摇头,态度上挑不出错,但孙祈总觉得不是那么个滋味。

因为成国公交出了兵符,却没有交出兵来。

他先前带着平叛的那些兵,在他回来之后,就全被肃宁侯抽调了,连段保戚都走了。

各处都人手不齐,抽调是极其寻常的事儿。

若非成国公有旧疾,平了安庆、池州后旧伤复发,两条腿直发颤,他也领兵出去了。

应对完孙祈,成国公回了宅子,一面烤火,一面叹气。

他知道小公爷对他们段家恩重,小公爷无论支持哪一位皇子,哪怕不是皇子,只要姓孙,他们段家都义无反顾的支持。

这一点,在安庆时,他和蒋慕渊说得明明白白。

可若那个要登龙椅的是小公爷自己……

成国公不是没有挣扎过,他前些年的确受了顺德帝很多斥责,但骂得有理,的确是段家做事不对,才引来了顺德帝不满。

可更早时,段家是受了孙家不少恩荣提点的。

他们不是开朝功臣,却能一步到位、得封国公,可见彼时荣宠。

现在要推翻孙家,成国公心里过不去,可选择效忠孙家而讨伐蒋家,他也做不到。

无论哪一种,都是“恩将仇报”。

成国公苦恼了好几天,才下定决心。

彼时荣宠,是顺德帝的爹给的,顺德帝和他的爹都不在了,那段家就听顺德帝的娘、太皇太后的话。

太皇太后选了小公爷,那他也这么选。

反正他手里没兵,孙祈还能让他单枪匹马上战场吗?

感谢书友一秋鹤舞的打赏,感谢书城书友155****6656、季白雩风的打赏。

(本章完)

455.第455章 畏寒354.第354章 哄是本事282.第282章 自己拿主意86.第86章 孺子不可教1048.第1039章 最恨的人718.第718章 逼一把379.第379章 挖坑659.第659章 这么腻 这么甜211.第211章 怀疑625.第625章 慈母心911.第905章 默契708.第708章 一步都不走1049.第1040章 规矩707.第707章 他会哄她706.第706章 他那么好1033.第1024章 借590.第590章41.第41章 下饵843.第841章 不会帮他235.第235章 连攀比的勇气都没有210.第210章 生动84.第84章 让老太太去499.第499章 远香近臭855.第853章 大意278.第278章 恶人自有恶人磨1085.第1076章 插翅难逃655.第655章 怪不得别人1003.第995章 一生不尽842.第840章 香膏595.第595章 朝会720.第720章 何日启程428.第428章 能不好看吗?(Che711.第711章 原来是这样315.第315章 心痒痒41.第41章 下饵927.第921章 真的不能再真416.第416章 学以致用199.第199章 羡慕234.第234章 谁寒碜谁丢人778.第777章 自信346.第346章 脸面还是要的144.第144章 心病672.第672章 齐心协力1020.第1012章 心气521.第521章 心烦821.第820章 可靠775.第774章 脸皮如此之厚1064.第1055章 赌徒912.第906章 锋芒156.第156章 我姐夫还是我姐夫101.第101章 早知道450.第450章 削发839.第837章 父子550.第550章193.第193章 拳头就是规矩38.第38章 点翠531.第531章 像话275.第275章 没少费心1007.第999章 破坏338.第338章 逗你玩661.第661章 戏真多560.第560章 钳制729.第728章 不可理喻851.第849章 夸到天上去795.第794章 天上地下882.第879章 春闱550.第550章527.第527章 稚气929.第923章 激动120.第120章 两手准备65.第65章 做好事不留名923.第917章 牢房32.第32章 稀罕546.第546章 传信41.第41章 下饵366.第366章 让他自己挑723.第723章 茅塞顿开229.第229章 见过的580.第580章 整理172.第172章 实诚62.第62章 投诚191.第191章 一点也不着急344.第344章 犟脾气401.第401章 喜事737.第736章 打她的脸1076.第1067章 备912.第906章 锋芒509.第509章 皆能战108.第108章 药石无医1025.第1017章 快些619.第619章 虎子回来了745.第744章 崖壁754.第753章 祝诸君凯旋296.第296章 戏太差了808.第807章 听了天书418.第418章 拦不住741.第740章 松口818.第817章 自家兄弟447.第447章 莫大的肯定721.第721章 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