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贫穷限制了想象

元旦这场雪下的不算大,地上薄薄一层雪,当天下午就化的干干净净。

放完假次日上班,陶玉书第一次开着皇冠去上班。

车子买回来半个月,她也在林朝阳的陪伴下练了半个月,驾驶技术已经逐渐熟练。

白色皇冠出现在东四八条52号楼的楼下,这会儿正是上班的点儿,陶玉书从车上下来后,立刻引来了同事们的关注。

“哎呦!玉书,什么时候买的小轿车啊?”

“前些天买的。”

开车来上班,陶玉书早就做好了心理建设,但见面后她还是疲于应付同事们热情、好奇的态度。

没一会儿的功夫,她和她的白色皇冠就被同事们给围住了,大家七嘴八舌的问来问去,包括在同一栋楼里办公的戏协的一些人也来凑趣。

不出意外的话,这辆白色皇冠将会成为东四八条52号楼近几天最热门的话题了。

好不容易等陶玉书进了办公室,同事们的热情才逐渐散去。

进入工作状态后,她心无旁骛的审着稿子直到中午,午饭后她站在窗口眺望,借此缓解一下眼睛的疲劳。

然后就看见,楼下停着的白色皇冠旁围了几个男青年,大家似乎在兴致勃勃的讨论着什么。

“以后你这辆皇冠可要成为我们编辑部的标志性物品了!”

陶玉书耳边突然传来一个声音,不用看她也知道这是编辑部的老大姐王扶在调侃她,陶玉书轻松的应对了两句。

这个时候其他同事也凑了过来,大家好奇的除了汽车这件事之外,更好奇的是林朝阳的版税收入。

今年下半年关于版税付酬制度的事在文学界闹的沸沸扬扬,林朝阳一度也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最近几个月舆论热度是过去了,但《闯关东》所掀起的阅读热潮却一直没有过去。

赶上出版,表现出了远超一般文学作品的热销程度,这自然再次让林朝阳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听说《闯关东》的销量奔着三百万册去了。玉书,这是真的吗?”

“哪有那么夸张,也就二百多万册。”

“二百多万册!那也够多的了,才出版几个月啊!照这速度,五百万册也拦不住啊!”

“难怪你们两口子会买车,朝阳这回拿的版税少说也得有十万了吧?”

同事们聊到版税的问题,陶玉书一律装作没听见,大家也明白她的心理,这种事肯定不能拿到台面上大张旗鼓的宣传,但这并不妨碍大家饶有兴致的讨论。

一群人掰着手指头给林朝阳算版税收入,有说他能赚十几万的,有说能赚几十万的,因为不知道版税率,所以大家只能靠猜,而且猜的数字可以说是非常保守了。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在以前按照千字稿酬付酬的时候,你的就是写个一百万字,卖了几百万册,作家拿到手也就几万块钱。

大家都知道执行版税付酬之后,作家的收入肯定会提高,但具体能提高多少,谁也说不好。

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贫穷限制了想象。

陶玉书听着同事们的讨论,心中不觉发笑,他们这些人要是知道了朝阳第一次版税结算就得了72万元,该会是个什么表情?

若是按照整本书的版税收益来计算的话,这个数字就更夸张了,林朝阳的收入很有可能会超过200万元。

在陶玉书胡思乱想的时候,大家的话题已经从“林朝阳能拿多少版税”转移到了“出版社要不要执行版税付酬制度”这件事上来。

作家拿版税也好,拿千字稿酬也好,跟编辑没什么关系。

同样的,出版社支付给作家多少版税或千字稿酬,也跟编辑没关系。

反正他们拿的都是死工资,充其量有一点奖金,所以大家讨论了一番,还是支持版税付酬制度的人较多。

因为大家都明白,版税付酬制度最大的好处无疑是能够大大的刺激作家们的创作热情,这对于编辑们的工作肯定是有帮助的,对于出版社也有好处。

大家互惠互利,各取所需。

“不过这事肯定没这么简单的。现在看的话,朝阳以后肯定会一直拿版税,谁让他的作品一直受欢迎呢?出版社也愿意付出这个代价。

可一般的作家,想要拿版税仍旧不是件容易的事。”祝伟说道。

“凡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慢慢来嘛,至少现在是开了个好头。我跟手底下的作者们交流的时候,他们可都是对朝阳感恩戴德啊!”王扶笑着说。

大家闻言也不禁笑了出来,版税付酬这项制度在国内的推行,对于广大作家群体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作为首倡者,林朝阳自然成了作家们感激的对象。

到了下午,陶玉书去与装帧设计讨论新一期《人民文学之友》的设计封面。

自从八月份创刊以来,《人民文学之友》已经发行了五期,作为《人民文学》的副刊,这份刊物属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

不过跟那些富二代一样,它固然能够享受到上一代人的福荫,却也被上一代人的光环笼罩着。

《人民文学之友》创刊号上市后,很快便突破了10万份销量大关,之后的几期杂志,销量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缓慢上涨,但涨幅却看的陶玉书有些心焦。

如果是一份新创办的地区文学刊物而言,这个数字已经非常出色了。

可《人民文学之友》却不同,它头上顶着“人民文学”这四个字,老大哥每期销量都稳定在一百四五十万份之间。

不管是销量、影响力还是官方地位,妥妥都是中国文学期刊行业的头把交椅。

身为副刊的《人民文学之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是很难让人满意。

陶玉书身为副刊的执行副主编,看到这样的情况自然心焦,为了改善副刊的销量,她也没少花心思和精力,但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

从装帧设计室出来,陶玉书碰到了准备离开的王濛,他并不在编辑部坐班,只有有事或者开会的时候才会过来。

寒暄了两句,王濛见陶玉书提到副刊的销量便面有愁容,便安慰道:

“玉书,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人民文学之友》虽然顶着我们《人民文学》的招牌,但它毕竟是为了配合创作函授中心而创办的。

在稿件内容上有着先天的短板和缺陷,你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听着王濛的话,陶玉书笑了笑没说什么。

站在领导的角度,一份副刊自然是无足轻重的,但这份刊物却是由陶玉书一手创办起来的,感情自然是不一样的。

如果有可能的话,她还是希望《人民文学之友》能够迈向更高的成功。

只是目前看起来,她的这种希望太渺茫了,杂志上相当一部分内容都是函授中心上课的讲义和业余作者的习作,这样的刊物受众注定是有限的。

唉,要是我能说的算就好了!

陶玉书心里突然冒出这么一个念头来,随即自嘲的笑了起来,要说了算,至少也得当主编才行。

像《人民文学》这样的刊物,按部就班的熬资历可当不了主编。

她将脑海中不切实际的念头抛开,回到编辑部收拾了东西下班。

在她回到家之前,好长时间没见面的梁佐突然跑到了林朝阳家,一聊起来,梁佐说他周末要结婚了,邀请林朝阳有空去参加婚礼。

“成啊,闷声不响的婚都要结了?”林朝阳笑呵呵的调侃道。

梁佐一脸傻气的乐着,林朝阳又问:“新娘子哪的人?干什么的?”

“她家就是燕京的,在宗J局上班。”

两人闲话一阵,梁佐还得去别的亲友那通知这事,就准备告辞。

林朝阳送他出门,正好陶玉书回来,看着陶玉书从白色皇冠上下来,梁佐眼中闪着精光,可又不好意思张口,眼神犹豫之间,林朝阳猜到了他的想法。

“要不,周末我开上这车跟着你去接新娘子?”

梁佐没想到林朝阳这么善解人意,他脸上一喜,又扭捏的说道:“这……合适吗?”

“你要觉得不合适那就算了。”林朝阳痛快道。

“别……”梁佐一下子拉住了林朝阳的胳膊,眼神中露出几分恳求之色,“师父……”

“净整没用的事。新娘子家搁哪?几点去接人?”

梁佐大喜道:“您七点半到我们家就行。”

“行,知道了。”

又过了两天,周日一早,林朝阳开着皇冠来到煤渣胡同口,等进到梁佐家,他发现屋里院里已经来了不少宾客。

其中多数是梁佐从小到大的同学和好友,年纪大的人除了实在亲戚没空起这么早凑这个热闹,到点儿去随个份子就完了。

今天来的这些人当中有不少都是燕大77级中文系的同学,林朝阳一一与大家打了招呼。

梁佐今天穿了套黑色的西装,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双小眼睛眯的都快看不见了。

在他们家坐了一会儿,便要去接亲了,梁佐被大家簇拥着出了院。

众人这才发现院门口竟然停着一辆白色皇冠,车上贴心的绑了红色的礼花,这可是高档轿车,众人顿时惊叹起来。

“梁佐你行啊,不声不响搞了辆皇冠来接亲,谁的车啊?”

众人乌泱泱的围着车转了好几圈,等看完了新鲜才注意到林朝阳坐上了主驾的位置。

大家这才明白,这竟然是林朝阳的车,自然又是一阵叹为观止。

本来大家去接亲都是骑着自行车的,结果梁佐弄了这么一辆气派的皇冠来,这不是脱离人民群众嘛!

众人吐槽归吐槽,但也不能耽误了接亲的大事。

白色皇冠打头出了煤渣胡同,一行二十几辆自行车跟在后面,浩浩荡荡的接亲队伍出了东安门大街,沿着北河沿大街一路向北。

新娘子家在钱粮胡同,离着煤渣胡同直线距离还不到两公里,就算绕路也就是三公里的距离。

没一会儿的功夫,接亲队伍便到了女方家里。

新娘子叫吴兰青,长相很漂亮,父母也都是文化人,跟梁家可以说是门当户对。

一番繁文缛节后,梁佐接到了新娘子,上车以后就知道傻乐,也不知道给吴兰青介绍介绍情况。

还是吴兰青主动问:“你怎么找了辆小轿车?”

梁佐这才反应过来,将林朝阳介绍给吴兰青,“兰青,这是我师父。我那天去跟他说我们俩结婚的事,正巧他老人家刚买了车,这不就派上用场了嘛。”

“师父好,真是给您添麻烦了!”

吴兰青态度恭敬的跟林朝阳问了声好,林朝阳笑呵呵的回了她一句,“新娘子好,祝二位百年好合。”

寒暄了两句,吴兰青坐在后座好奇的打量着林朝阳的背影。

她没见过林朝阳,但听梁佐说过不止一次林朝阳。梁佐的母亲就是知名作家,认识林朝阳这位大作家并不让人意外。

但能让这么大的作家给自己开车,吴兰青还是感觉到自己的婚礼格外多了几分隆重的仪式感。

婚礼的举办地点在丰泽园,接亲队伍再次启动后并没有直奔丰泽园,而是在长安街上溜了一圈,又去了梁佐的新居——教育部给分的单人宿舍。

到十点出头才往丰泽园去,等到了地方,跟着去接亲的这帮同学好友已经快冻傻了,纷纷抱怨梁佐的鸡贼。

自己接新娘子找了辆小轿车舒舒服服的佳人在怀,他们这帮人骑自行车跟着挨冻,属实不当人子。

第133章 降维打击第414章 体面第158章 哪个好编剧不让导演改剧本啊第440章 钱没白花第317章 《渡舟记》第226章 行走的房子第315章 遗珠之憾的威力第190章 想学我教你啊第73章 你有这种感觉吗第338章 《火烧圆明园》上映第299章 借一部说话第237章 她是林朝阳的爱人第354章 煌煌巨著第233章 小道消息第539章 後劲儿太大了第460章 两条腿走路第257章 你们不出价,我怎么哄抬稿费?第478章 你讹人是吧?第454章 经典的诞生第530章 文化输出第299章 借一部说话第131章 全军阅读第64章 被全世界孤立第186章 谁让我儿子争气呢!第190章 想学我教你啊第98章 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第23章 《未名湖》顾问第265章 家属的功劳更大第247章 一场伟大的胜利第430章 不满意男主角第328章 你可回来了第11章 燕大图书馆第418章 快成唐僧肉了第500章 简在帝心第142章 无出其右者第41章 想着换张床吧第525章 全港小学生的噩梦第539章 後劲儿太大了第233章 小道消息第291章 捡着了!第437章 中国社会的良心第131章 全军阅读第242章 同行是冤家第107章 越想越难受第213章 国运盛,则棋运盛第11章 燕大图书馆第70章 美国愤青第509章 《纽约时报》畅销榜第365章 不吵一吵,怎么能行?第529章 於国有利,於民有益第138章 根本不敢想(月票加更)第118章 座谈会争锋第48章 发现了点什么第328章 你可回来了第527章 陶总是个讲究人第152章 苦差事第374章 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第509章 《纽约时报》畅销榜第513章 半壁江山第262章 稿费好商量第118章 座谈会争锋第298章 纯纯的打击报复第335章 窝里横第203章 还真是疯狂啊!第164章 学术界的共识第331章 不一样的结尾第521章 还好我跑得快第39章 我可真不是个人第423章 只配大口吃肉第34章 百闻不如一见第403章 这不是作弊吗?第367章 官方的态度第133章 降维打击第436章 还回去上什么班啊!第283章 我给您背一段第71章 结尾不够深刻第426章 真应该关小黑屋啊第47章 笔来第494章 庄重文文学奖第483章 一记响亮的耳光第10章 这床吃唢呐长大的吧第345章 许灵均年第525章 全港小学生的噩梦第199章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第80章 1979年文坛扛鼎之作第368章 纯粹的文人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响第6章 这个男人,有点东西第420章 以后可有搞头喽!第277章 宋凡教女第247章 一场伟大的胜利第251章 新手上路第249章 哄抬物价,行业败类第418章 快成唐僧肉了第34章 百闻不如一见第278章 些许风霜罢了第54章 《收获》来信第57章 法外狂徒继任者第119章 华侨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