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签售会

11月7日,礼拜天,林子轩和慕姗姗一起来到京城的新华书店。

他们不是来买书,而是参加出版社举办的一场签名售书的活动,如果是一位写严肃文学的作家,很少举行此类活动。

在华国,购买严肃文学书籍的读者不多,签名售书起不到应有的宣传作用。

畅销书作家则不同,他们往往具有不小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一定的读者群体,如此才能吸引读者前来买书。

这种签售活动也是这两年才在华国兴起,影视明星成为其中的主力军。

相对于《活着》这本小说出版的难产,慕姗姗的新书要顺利的多。

这类回忆性质的畅销书不需要太高深的文采,也不用费心的琢磨情节,只要平铺直叙就好,写的越平实,读者越欢迎。

慕姗姗七月份开始写书,九月份交稿,出版社十月份印刷发行,十月下旬就在全国各地销售,一路畅通,极其顺利。

一个是这本书的题材没问题,还有就是相关文化出版部门的配合。

慕致远的女儿出书,谁要是从中阻拦,那是自找没趣,就算是官场上和慕致远不对付的人,也不会在这种小事上做文章,手段太低级。

为了不惹出麻烦,在交稿之前,慕姗姗还是把书稿给华国电视台的高层看过。

书里有牵涉到华国电视台的地方,不过内容不多。

比如林子轩在纽约销售华国的电视剧,还提到在美国建立电视台等等。

一年过去了,华国电视台在海外的第一家电视台美洲东方卫视在1993年10月28日正式开播,覆盖范围整个北美地区。

这个电视台能实时的转播华国电视台的节目,还能在美国制作节目,面向北美地区的华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宣传阵地。

这一切正是因为林子轩当初发回国内的一份工作总结,要让华国的声音传遍北美。

当然,就算没有林子轩,这类在海外的电视台迟早也会建立。

如果林子轩和慕姗姗接受了安排,现在就应该在美国的芝加哥工作,那会是另一种人生。

慕姗姗在书里提到了那次艰难的选择,毕竟如今还有不少人想到美国过上美好的生活。

华国电视台的高层觉得没问题,这件事不是什么秘密,美洲东方卫视即将开播,正需要宣传,通过慕姗姗写出来,也能让国内读者知道在美国宣传的不易。

这是华国电视台的一项业绩,没什么不能说的。

这家在东北春城的出版社对书稿极为满意,想不到会有这么多的幕后故事。

畅销书往往具有时效性。

这本书主打的是慕姗姗华国电视台主持人的身份,以及《京城人在纽约》的影响力。

发行的时间越晚,《京城人在纽约》的影响就越低,除非是等到明年十月份的金莺奖,这部电视剧获得大奖的时候,才会出现反弹。

无论是慕姗姗还是出版社都不可能等上一年的时间。

林子轩看过样书,里面有不少他们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照片,这是慕姗姗精挑细选后提供给出版社的,每一张都具有纪念意义。

由于有了这些照片,增加了书籍的印刷成本,定价是十五块钱,略显贵了点。

出版社第一批印了五万册,看看市场反应,结果反馈回来的销售数据非常好。

这毕竟是第一位华国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出书,还牵扯到热播的电视剧,读者都很有兴趣,看了后能了解在美国的生活常识。

通过这部《我在美国的180天》,读者看到了慕姗姗的另一面,她的感情生活和工作态度,她不仅是个主持人,还拍摄了纪录片,非常认真努力。

其中,林子轩写的序言受到青年男女的热捧,就像是看一部青春爱情小说。

这么多因素加起来,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造成了书籍的热销。

对于这次的签售会,慕姗姗一开始拒绝了。

她在电视上主持节目没什么,那是工作,私下里并不想过多的抛头露面,更喜欢安安静静的过日子,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开。

何况,华国电视台对主持人有严格的要求。

出版社为了追求销量,极力鼓动慕姗姗,签售会是目前的一种潮流,能起到宣传的作用,现在都是市场经济了,要一切向钱看,连作家都下海经商了。

“你说我要不要去?”慕姗姗询问道。

“还是去吧,你不能一辈子呆在华国电视台,以后总要走出来,这种情况很难避免。”林子轩建议道。

随着地方电视台的发展,华国电视台的地位虽然还是不可撼动,但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地方电视台更为自由。

林子轩和慕姗姗都有一种不愿意受到拘束的性子,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儿。

这个年代的青年其实都一样,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只是有人性子急,有人走的稳。

他们在上午九点半来到新华书店,签售会在十点举行,时间是一个半小时。

在新华书店的门口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著名主持人慕姗姗小姐书籍签售会”。

华国电视台有规定,主持人不能打着电视台的旗号在外面办私事,所以横幅上没有加上“华国电视台”的字样。

这是慕姗姗请示了台领导之后的结果。

在书店内,出版社早已准备好了桌椅和书籍,还请了报社的记者前来,签售会后,慕姗姗还要接受记者的采访。

都是为了宣传。

还没到十点钟,就有读者开始排队了,慕姗姗在京城的影响力不小。

签售会开始,林子轩站在一旁看着慕姗姗坐在那里微笑着和读者交谈,并在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送走这位读者。

整个过程很顺畅,没有出现意外状况。

接下来的半小时,慕姗姗接受了《京城晚报》的专访,聊了聊写作这本书的缘由,都是些场面话,足够记者写一篇稿子了。

拒绝了出版社邀请的饭局,他们离开了新华书店。

“签了这么多,手都酸了。”只有两个人的时候,慕姗姗抱怨道。

林子轩帮着慕姗姗揉着手腕,走到车子前面,打开车门,让慕姗姗坐进去。

今儿是立冬,俩人要去父母家里吃饭。(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二章 渠道第三百二十一章 每个人心中不同的江湖第八百一十六章 采访第五百二十一章 压力第七百七十六章 出逃第六百八十七章 冰棍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势所趋第七百五十一章 综合第五百三十四章 全民写作的时代第二百章 照片第四百章 生活里没有如果第七百三十三章 十年第一百八十一章 有幸遇见了你第四百六十一章 相处第二百九十六章 女儿第六百八十一章 前奏第四百四十五章 调节第八百二十二章 领导第二百六十章 旧瓶装新酒第四百三十四章 水土不服第三百四十三章 尽兴而散第七百三十七章 票房第二百七十三章 投资第七百六十一章 狗仔第六章 男女之间的战争第二百七十二章 科技改变电影第二百六十七章 电影学院的美丽传说第一百八十九章 群雄并起的时代第七百七十八章 印象第五百二十六章 草根的梦想第二百九十七章 给年轻人一个机会第九章 第一次亲密接触第七百七十三章 现实第二百零五章 就等着这一天了第四十一章 青春正当时第七百三十四章 天地第三十六章 年轻的热情第五百八十四章 家庭第五百五十六章 千年等一回第八章 新人入职第五百八十三章 酒会第八百二十四章 转型第八百一十七章 孩子们第四百九十六章 补考第九十二章 再不折腾就老了第二十二章 看上去很美第一百七十二章 决定第二百三十五章 市场第二百四十八章 提前下线第一百六十二章 氛围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切尽在不言中第四百五十二章 翻译第一百零五章 首看权第二百一十八章 青年们第三百二十五章 抓周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冰第三十九章 做事和做人第四十二章 过了腊八就是年第三百七十八章 特立独行第三百九十三章 入围第六百七十八章 毁誉第一百七十九章 雏形第三百四十四章 未雨绸缪第三百零二章 国际化第八十二章 白天懂得夜的黑第一百九十六章 小品第三百五十九章 名导和明星第七百六十四章 底气第二百四十八章 提前下线第三百五十五章 朋友圈第七百六十四章 底气第三百五十九章 名导和明星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不去的路第四十章 非主流和主流的抗争第四百二十四章 批准第五百四十七章 主动权第五百九十八章 争议第三百九十六章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闻第七百三十九章 改动第七百三十七章 票房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演员第四百二十一章 从头再来第七百零七章 处罚第三百八十三章 小意外第四百六十五章 加入第四百零五章 气势第六百七十三章 弄潮儿第四百四十四章 文凭第五百八十三章 酒会第六百三十五章 报道第五百六十五章 旅游第五百四十章 内核第六百四十五章 合作第四十八章 那根看不见的线第七百六十八章 时势造《英雄》第七百七十二章 在香江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响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势所趋第三十四章 宝岛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