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撒开了耍

冯晓刚忙完了大学生电影节的事情,就把重心放在了新片上。

这次大学生电影节并没有给他颁发最佳导演奖,据说评委会内部争论的很厉害,主要还是文艺片和娱乐片之争。

评奖的标准是什么?是学生们的喜好还是电影的艺术性?如何兼顾两者的需求?

这是第三届大学生电影节,各种制度章程还不成熟,都有待完善。

冯晓刚没有因此而气馁,他觉得社会环境在改变,娱乐片也在改变,以后总会有机会,这就是乐观的精神,也是一种无奈。

他没时间计较这些,还要全力筹备自己的第三部贺岁片。

或许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最后一部京味电影,以后也要转型了,冯晓刚决定撒开了耍。

以前拍片子为了照顾观众,总带着一点谨小慎微,就算是一个段子,也要考虑观众能不能接受,会不会太俗了。

还要考虑总局的审查,有没有犯忌讳的地方,反正不怎么舒坦,不够爽快。

这一次冯晓刚想来一个稍微有点疯的故事,把内心里憋着的东西释放出来,

当然,就算他再大胆,也不敢做出对人民不利的事情,就是借着电影小小的撒泼一回。

这个剧本讲的还是小人物的故事,里面的人都有点疯癫,或者说这是一个小人物被逼急了之后发生的事情。

老实厚道的出租车司机韩冬常年把车包租给旅行车老板阮大伟,但阮大伟却长期拖欠包车的钱九万多块,一直赖着不还。

在索要无果的情况下,韩冬把阮大伟因病住院的新加坡女朋友从医院里接了出来,试图造成一种绑架的假象,来吓唬阮大伟,要求还钱。

这和现在社会上老板拖欠民工的工资一样。

如果是普通的农民工,面对强横的老板,应该不会做这种事,更多的是默默忍受。

所以说,韩冬这个人物有点小聪明,也有点被逼疯了,做事情没想到后果。

骄横的阮大伟不相信一贯老实巴交的韩冬会真的绑架女友,还在电话里威胁韩冬,无论怎么样都不会把钱还给韩冬。

阮大伟的女友小芸知道自己的性命在然阮大伟的眼中还不值十万块钱时,一气之下和韩冬联手一起捉弄阮大伟。

这说明小芸也有点疯,她想试试自己的男朋友是在乎钱还是在乎她。

于是,他们通过电话给阮大伟点了高级酒席,全套的按摩服务,变着花样让阮大伟花钱。

这件事原本很容易解决,但在一连串的疯狂举动后,一发不可收拾,陷入了更疯狂之中。

阮大伟气急败坏,非要报复韩冬不可,他不仅报了警,还带着几个兄弟要狠狠的教训一顿韩冬,一帮人在京城展开了一场疯狂的闹剧。

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为了钱。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钱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在向钱看,为了钱可以昧着良心拖欠民工的工资,为了钱可以作奸犯科,为了钱可以贪污**。

这个故事用喜剧的形式讲了一个由于不到十万块钱而引发闹剧。

可以说,相对于《甲方乙方》和《不见不散》,这是冯晓刚讽刺意味最浓的一部片子。

前两部都是点到即止,给人不痛不痒的感觉,更多的是展现人和人之间温情。

这一次,冯晓刚虽然还是不忘最后温情一把,可在主题上要深刻一些,用讽刺和调侃的手段描绘了一个小人物面对强权的反抗。

这同样是三部影片中京味最浓的一部。

冯晓刚豁出去了,要把京城里各种景致都放到片子里,尤其是京城的胡同和四合院,想给他的贺岁三部曲做一个总结。

这部片子里唯一和京味不太搭调的就是女主角小芸。

小芸这个人物的背景是小时候在京城生活,后来随父母移居新加坡,在这个女主角身上既有京城女子的干练和大气,还带着一点国外的洋气。

这个角色的设定和冯晓刚所说的转型有关。

他想尝试在电影里给观众不一样的东西,找一个港台女演员和葛尤合作,一个是为了票房,这也是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

只是港台女演员的片酬可不低,他们接触了一下,发现和内地的差距很大。

比如葛尤的片酬是五十万人民币,这是国内顶尖演员的价格了,但在港台地区,动作明星程龙的片酬已经超过两千万港币。

其他像是刘德桦等一线明星也都在千万左右。

港台女星中杨梓琼的片酬最高,在四百万以上,其他的女星一百万到三百万不等,也有一百万港币以下的,不过知名度就没那么高了。

由此可以看出,港台明星的价格几乎是内地明星的十几倍。

这种高片酬背后是香江电影行业的泡沫,已经趋于疯狂,不太理性了,一部戏几乎一半的投资都是明星的片酬,真正用于拍戏的资金很少。

久而久之,香江电影的质量可想而知。

然而,只要香江的电影能赚钱,明星的片酬就会一直涨,片子的质量越来越差,这是一个死循环,一旦依靠明星吸引观众的方式不奏效,香江的电影就会走下坡路。

可以说,这是香江电影最后的辉煌。

冯晓刚的新片投资只有五百万,根本请不起那些太有名气的港台女星,否则加上葛尤的片酬,整个投资就去了一半了,还怎么拍片子。

如果找那些知名度不高的女星,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那就要看有没有女星愿意降低片酬接戏了,这个片酬最好不要超过葛尤的五十万。

否则传出去不好听,葛尤怎么着也是戛纳电影节的影帝,国内顶尖的男演员,要是片酬还没有港台二线女星的片酬高,那让国内的观众怎么想,葛尤可是他们喜欢的演员。

虽然这是实际情况,可也不能委屈了自己人。

再说了,这部戏主要靠的还是葛尤的表演,找港台女星合作只是一种尝试。

林子轩让好梦公司的员工和港台女星的经纪人联系,看看有没有愿意来内地发展,自降片酬的女演员,实在不行,也可以找在未来有潜力的女星。(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四章 市井化的江湖第五百二十二章 留级事件第二百八十七章 素描第三百零五章 忙碌和闲适第六百七十九章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粗放和集约第一百一十章 在纽约第六百二十八章 感觉第二百二十六章 乔迁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势所趋第七百零六章 交流第七十八章 波折第八十九章 还不是时候第一百九十九章 婉拒第三百四十二章 管理第二百七十章 上映第二百零九章 搏一搏第九十八章 对手戏第八百一十章 演员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生的悲喜剧第三百七十一章 洽谈第七百八十七章 考察第三十二章 飙戏第五百六十六章 决定第四百一十四章 极限第八十一章 新人入门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艺的生活第七十八章 波折第六百二十八章 感觉第七百二十八章 股份第四百零五章 气势第六百五十九章 结合第二百五十八章 和好莱坞的距离第二百七十九章 有文艺倾向的女读者第二百二十九章 传媒第四百三十三章 市场决定价值第二百三十四章 幕后第八百一十五章 回顾第八百章 布局第四十章 非主流和主流的抗争第五百七十六章 缩影第五百六十四章 怀旧第二百九十章 不见不散第三百三十一章 套路第四百四十三章 年度大戏第六百八十一章 前奏第四百五十七章 等级第一百七十一章 停播第二百四十五章 角力第二百一十一章 两部影片第二十一章 出名要趁早第六百五十五章 工作第三百二十六章 怀念和总结第七百零九章 配合第四百四十二章 主旋律第七百一十章 能量第八百零一章 小崔第三百二十七章 内心戏第四百六十八章 修改第七百四十八章 卖点第八百零七章 试镜第二百七十九章 有文艺倾向的女读者第七百四十章 大片第六百七十七章 声望第六百三十六章 交流第三百五十一章 开馆第一百九十七章 真唱之年第三百零一章 机遇第六百五十四章 点头第三十五章 各有各的浪漫第三十章 家的味道第七百三十四章 天地第六百八十六章 碰面第五百五十三章 长大成人第六百九十七章 奔跑第二百七十一章 温情和冷漠第五百七十九章 对话第三百一十六章 上星第七百四十九章 优劣第二十八章 一夜成名第三百九十四章 偶像剧第三百三十四章 工业和艺术第六百五十三章 角色第一百八十四章 主旋律和大众化第六百七十八章 毁誉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路在何方第七百六十三章 新领域第六百八十五章 影响第七百一十四章 稿子第四百一十二章 新气象第四百六十五章 加入第八十八章 《活着》第七百七十七章 十年第二十六章 选角第七百六十一章 狗仔第八百零四章 成名之前第六百九十二章 软肋第三百五十六章 平稳第五百五十八章 目标第六百四十六章 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