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变通

职业经理人这个概念在国内还不流行。

怎么说呢,国企单位的厂长都是国家任命的,民营企业大多采用的是家族制管理。

他们好不容易打下了大片的产业,却请一个外人来管理,总觉得不放心,没有自己人用着方便,这是很多华人企业都存在的问题。

家族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尤其是在创业的时候。

然而,在公司做大做强之后,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专裁独断,公私不分,豪门恩怨等等,这样内部矛盾重重的公司怎么和国外的大企业竞争。

林子轩倒是没有想那么长远,他只想从忙碌的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

同时,他意识到国内民营影视公司的困境,那就是圈子化和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

比如好梦公司,中心就是围绕着他、冯晓刚和葛尤三个人,主打的是冯晓刚的贺岁片,盈利方式上过于单一。

如果观众厌倦了贺岁片,如果冯晓刚不拍贺岁片了,公司该怎么办,肯定要找其他的盈利方式,这就需要转型。

其他的影视公司同样如此,以某位大导演或者创始人为核心发展,一旦失去了这位导演和创始人,公司分分钟就会垮掉。

这说明,你的产品过于单一,竞争力不足。

和好莱坞工业化的电影公司相比,国内的民营影视公司就是小作坊,抗打击能力太弱。

这是国内企业的普遍现象,毕竟才刚刚发展起来,处于摸索阶段。

说到底,就是不够正规和专业。

这时候,林子轩想聘请职业经理人的做法相当大胆,不容易被人理解。

在一家企业里,大家恨不得把权利统统抓在自己手里,你现在主动让权,这不合情理,别人可能会怀疑里面有什么猫腻。

国内的人很看重权利,这是一个好东西,弄不好就会闹出矛盾来。

林子轩觉得这件事还是要慢慢来,不能急,先进行内部沟通,统一思想后再说。

郑洞添那边传来了消息,《我们俩》接到了东京国际电影节的邀请函,影片进入了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获得了三个奖项的提名。

分别是电影节的最高奖,也叫做东京大奖,还有最佳导演和最佳女演员的提名。

最佳女演员的提名是金亚琴,她自然生动的表演给电影节的组委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内的媒体对这件事做了相关的报道。

东京电影节怎么说也是国际电影节,每年都有一批国内影片在电影节上亮相,有的纯粹是去参展,凑热度,真正进入主竞赛单元的影片不多。

《我们俩》由于是学生作品格外引起媒体的关注,说明我国的电影事业后继有人。

媒体把林晓玲以前的事迹找出来,发现这位年轻导演还拿过其他的奖项,俨然成为导演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现在《我们俩》还没拿奖,不好太过夸张的报道,不过这么年轻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媒体很看好林晓玲以后的发展前景。

作为主演的金亚琴和徐晶蕾同样接受了采访,说了些拍戏时候的故事。

除了电影节,郑洞添还说了《小城之春》的事情。

“小林,我手上的杂事太多,怕是没时间拍这部片子了。”郑洞添直说道,“这样,我给你推荐一个人,京影厂的田状状,你该知道吧?”

“田导我当然知道,可他不是被上面禁了么?”林子轩疑问道。

“可以变通一下嘛。”郑洞添解释道,“不用挂在导演的下面,你给他安排个制片或者艺术顾问都行,拍片子的时候又没人管。”

“这合适么?会不会有人拿这个说事啊。”林子轩担心道。

林子轩和冯晓刚聊天的时候也想过田状状,不过总局的禁令在哪儿放着呢,他可不想惹麻烦,被总局盯上绝对不是好事。

这年头,成事的人不多,坏事的人到处都有,几封告状信就能把事情给搅和黄了。

所以,他没去找田状状,而是来找郑洞添。

“一部电影,关系不大,只要别拿这个事做宣传就行。”郑洞添淡定道,“我和小田聊过,他对这个本子有些想法,现在他没事可干,正好沉下心来拍这个片子,再说了,他被禁了这几年,心性沉稳了不少。”

田状状以前的片子以风格化著称。

或者说有点任性,在电影拍摄上做了不少大胆的尝试,是个很有想象力的导演。

“你放心吧,小田当初是撞枪口上了,你想想他的家庭背景就知道,就算有人拿这个说事也不用担心。”郑洞添看林子轩还在犹豫,继续道。

林子轩想想是这个道理。

田状状的父亲是一名演员,参与组建京城电影制片厂,曾担任文化部电影局的副局长,母亲也是一位演员,担任过儿童电影制片厂的厂长。

在京城演艺圈里,这属于演艺世家,是有根底的人物。

只要做足面子上的工作,总局估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不留情面,把人一棍子打死,郑洞添能这么说,就是有这个把握。

“这样也行,那导演找谁?”林子轩考虑道。

“随便你好了,你自己想做导演都行。”郑洞添玩笑道。

“要不,还是您来吧,挂上您的名字我心里踏实。”林子轩请求道。

这是双保险,导演的职位上挂上郑洞添的名字,闹事的人就要琢磨琢磨,都在一个圈子里混饭吃,低头不见抬头见。

“你啊,性子太沉稳,和晓玲不同。”郑洞添无奈道,“那行吧,先说好,我有空帮着看看,有事我来担着,有了名誉我也占着。”

“这是好事,加上晓玲,你们三代导演一起合作拍片子,以后传出去也是一段影坛佳话啊。”林子轩恭维道。

郑洞添是第四代导演,田状状是第五代,林晓玲刚好是第六代。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林子轩去见了田状状,聊了聊,在剧组给他挂上了监制的头衔。

以田状状在京城电影圈的影响力,剧组里找来的都是京影厂的顶尖人才,《小城之春》的筹备工作正式开始了。(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七十章 归心第七百一十章 能量第七百六十五章 地位第九十章 筹资第三百五十三章 几句话第五百零七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第四百八十五章 同学会第四十六章 属于平民的时代第二百六十二章 同一部电影第七百四十一章 偶像第五百一十九章 点拨第六百三十七章 分歧第三百章 礼物第二百九十七章 给年轻人一个机会第六百五十五章 工作第六百一十七章 笨办法第四百三十七章 分工第四百一十五章 玩家第六百五十八章 表演第三百章 礼物第三十七章 咱们俩第二百六十八章 毕业作品第二百八十六章 指导第四百六十二章 商业价值第五百零七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第三百六十六章 立体第四百九十八章 舞台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闻第五十五章 去南方第三百九十章 定位第五十二章 领证第四百零四章 获奖之后第八十四章 故都的秋第一百六十章 每个人第四百七十九章 主动第六百二十九章 镜子第二百八十五章 成长性第六十六章 这一年第三百八十八章 鼓励第七百五十三章 自信第五十八章 花都生活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衷第七百三十四章 天地第七百八十三章 欢送会第六百九十七章 奔跑第五百二十八章 海选第四十七章 合拍片第三十九章 做事和做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变通第七百五十九章 定位第六百六十六章 位置第三百五十七章 优势第四百六十章 众说纷纭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长第七百五十六章 风格第一百零八章 一道坎第一百八十九章 群雄并起的时代第二百八十四章 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第七百六十二章 处理第五百九十四章 包装第七百八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六百七十章 时机第三百七十四章 演员和巨星第二百二十九章 传媒第二百四十六章 投稿第七百零七章 处罚第二百九十章 不见不散第七百章 教育第三百五十一章 开馆第三百五十三章 几句话第一百章 春晚第六百二十一章 主导第四百零七章 选题第三百四十章 幕后推手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片时代第六百七十五章 网络访谈第一百章 春晚第五百二十二章 留级事件第七百二十九章 诚信第七百四十七章 提纲第五百四十六章 用心第四百八十七章 群雄并起的时代第五百九十四章 包装第六百二十八章 感觉第六百九十二章 软肋第七百四十四章 竞争第四百五十一章 三十而立第六百七十二章 好彩头第五百一十二章 导演第二百四十六章 投稿第四百三十九章 直面生活第一百八十九章 群雄并起的时代第四百六十二章 商业价值第七百二十四章 狂欢第五百二十七章 在路上第三百章 礼物第十九章 一堂社会课第七百零一章 态度第七十章 大时代第八百二十九章 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