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尽兴而散

聚会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就是找个由头大家一起闲聊。

林子轩把从国外带回来的礼物分发了一下,不是什么贵重物品,就是个意思,图个新鲜。

顺便说了说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的见闻,这属于小圈子里的交流。

国内的电影圈真正走向国际的并不多,也就是那几位大导演会获得认可,大多数人还在国内的体制内混着,寻求出路。

《我们俩》的获奖不仅仅是媒体上报道的那些内容,在圈子里有着其他的意义。

想想看,一帮电影学院学生拍的小成本影片竟然拿到了国际电影节的奖项,这势必让更多青年导演看到一丝希望,继续走电影节路线。

同时,圈内的人看到了青年导演的力量,第六代电影人正在崛起。

所以,大家会讨论这个片子成功的原因,不可否认,有田状状是电影节评委的因素,更多的是这部片子拍的真诚,演员的表演精彩。

“还有田导在拍的《小城之春》,那本子我看了,真好。”姜闻称赞道,“我觉得好在哪呢,就好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上,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那三个人的关系太绝了,他们心里有想法,可又不能有什么过分的行为和表示,就那么僵着,这个特别好玩,要是早知道,我就来导了。”

姜闻一直在拍张亿谋的电影,张亿谋向来是精益求精,拍片的速度不快。

在影片里,姜闻扮演的角色说话有点结巴,他现在还没转过来,说话的时候时常停顿。

“早知道也轮不到你,我先看到的,我有自知之明,觉得自个儿拍不了,就没敢上手,你觉得你行么?”冯晓刚打击道。

“我怎么不行,要是我拍,会更大胆,用黑白胶片,显得更真实。”姜闻不服道。

“你能拍出那种不带一丝烟火气的片子?能比田导更合适?”冯晓刚反问道。

两人一见面就会互呛,大家都习惯了。

姜闻想了想,还真没办法拍这么冷静克制的片子,他的片子里总会有一种让人看了容易冲动或者感动的东西,不像是《小城之春》,就是那么的波澜不惊。

田状状恰恰在这方面把握的很好,能够一直克制隐忍。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冯晓刚擅长小人物的幽默,张亿谋擅长恢弘的大场面。

“在这方面,我的确比不过田导。”姜闻承认道,“小林,你写那些个娱乐片的本子就浪费了,还是要写这种艺术性的剧本。”

这话是针对冯晓刚呢,在座的就冯晓刚拍娱乐片。

虽然冯晓刚觉得娱乐片是为人民服务,可一直得不到认可是个问题,不过国内的市场在转型,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娱乐片。

光是今年的贺岁档就有两部同类型的喜剧片上映,贺岁档的竞争开始了。

“这话说的,娱乐片怎么了?观众看的高兴就成。”冯晓刚不以为然道,“再说了,明年我就不拍贺岁片了,改拍文艺片,让他们争去吧。”

明年,张国粒和冯晓刚合作拍《一声叹息》,拉来了徐繁和刘焙,这个阵容也相当强大。

冯晓刚看得开,明年的贺岁档肯定会是一场乱战,不少影视公司都有拍贺岁片的计划。

这时候避一避挺好,一个是避免观众的审美疲劳,每年都看到葛尤出现在贺岁档,就算能吸引一部分观众,也属于过度消费了。

停个一两年,观众兴许就会怀念葛尤了。

“小林,你这可不公平啊,《阳光灿烂的日子》刚拍完我就和你说咱们来弄下一部片子,这都两年过去了,我的电影公司还没开张呢。”姜闻不满道。

“不是我不想写,主要是没法写,写的浅了你不满意,写的深了审查过不了,你说说这两年你递交了多少本子,有一个过审的没有。”林子轩无奈道。

提起这件事,姜闻就郁闷了。

他这两年不是什么都没干,也四处找本子,要么是找小说,不过他选材的角度都很奇特,他认为有意思的本子要么是时间敏感,要么是故事敏感。

“你就知足吧,就算不能做导演,还能演戏呢。”葛尤说笑道,“像我这样的,没戏拍的话,就只能在家里干等着了。”

姜闻和葛尤是目前国内电影圈片酬最高的男演员,不愁没戏拍。

“行了,你们就别不知足了,来,喝一杯。”张国粒劝说道。

林子轩出国之前把《一声叹息》的剧本交给了张国粒,由于是部现代戏,没有《小城之春》那么安静,有点闹腾。

《小城之春》全凭演员的演技来推动情节,剧情并不复杂。

《一声叹息》相对来说复杂一些,艺术性要差点,张国粒这个角色的内心戏十足。

正如姜闻说的那样,就是三个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僵在哪儿了,这种关系特别有意思。

不同是的,《小城之春》的三个人生活在一个院子里,经常见面,剧情显得张力十足。

《一声叹息》更主要的是依靠张国粒在妻子和情人之间游走来展现三个人的关系,张力略显不足,更多的镜头放在了张国粒身上。

这部戏要放到明年夏天才会拍摄,那时候《小城之春》应该已经拍完了。

“对了,小林,那个《小城之春》估计是赶不上戛纳电影节了,只能去九月份的威尼斯电影节了,你先和那个叫马克穆勒的意大利人联系一下。”姜闻提醒道。“威尼斯电影节更重视艺术片,我觉得这片子获奖的机会很大。”

《小城之春》这种片子只能走电影节路线,制作完成估计要到六七月份。

“我知道,这回要准备好,不能像上次那么仓促了。”林子轩回应道。

林子轩说的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次因为姜闻的拖延症,影片在总局审查通过当天才前往威尼斯,连字幕都弄错了。

电影节的评委们看片子都是连蒙带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奖项的评选,这都是他们事后才知道的,不过已经后悔莫及。

接下来,几个人又聊了聊国内电影圈的故事,尽兴之后才各自散去。(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七章 班底第八百三十章 豆豆第七百六十章 选角第五百四十五章 首映式第八百零五章 交替第八百零二章 校庆第一百一十二章 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七百六十五章 地位第七百三十章 卖座第五百八十八章 输出第六百六十二章 冒险第四百零九章 纪实风格第六百三十四章 自主第二百三十章 国考元年第九十章 筹资第七百五十七章 快车道第四百九十一章 副业第十七章 承诺第七百零八章 主次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六代第二百三十章 国考元年第七百五十章 专访第三百二十九章 传统第一百零六章 记住这种感觉第一百六十七章 合作伙伴第二百八十七章 素描第七百章 教育第二百八十六章 指导第七十九章 大撒把第六百三十六章 交流第四百一十八章 公益广告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势所趋第四百九十五章 举手之劳第一百八十三章 过把瘾第一百零六章 记住这种感觉第五百七十七章 选择第七百二十九章 诚信第五百一十三章 无形资产第七百四十七章 提纲第七十三章 交情第三百一十九章 那年春天第四百四十章 简单的力量第三百三十三章 经营第七十五章 破灭的明星梦第六百二十一章 主导第七百六十七章 小雪日记第四十二章 过了腊八就是年第五百七十六章 缩影第七百八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六百五十一章 品牌第二百四十四章 风暴第七章 毕业季的歌第六百三十四章 自主第七百七十一章 碰撞第八十章 京城演艺圈的新势力第一百八十章 那时青春,时光正好第六十章 花城模式第七章 毕业季的歌第六百三十一章 申奥第二百八十章 老徐第八百零四章 成名之前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凉好个秋第一百一十二章 意想不到的效果第四十二章 过了腊八就是年第九章 第一次亲密接触第五百四十九章 采访第三百九十九章 热门第三百三十七章 筹备第一百一十二章 意想不到的效果第六章 男女之间的战争第一百六十六章 组团忽悠第四百一十章 大纲第七十章 大时代第二百八十四章 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第五百六十七章 火花第二百零六章 握手第七百八十五章 匆匆那年第三百六十九章 主动性第五百五十二章 配合第七百零八章 主次第七百三十八章 婚礼第四百四十五章 调节第二百七十九章 有文艺倾向的女读者第一百八十六章 开机第七百四十四章 竞争第四百三十一章 事业心第五百一十八章 亲热戏第二百零二章 这一刻的京城第三百一十六章 上星第七百六十四章 底气第四百二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六百九十八章 风波第五百四十三章 融资第四百四十九章 合适第二百三十章 国考元年第六百八十章 经纪第二百七十九章 有文艺倾向的女读者第三百四十三章 尽兴而散第五百九十二章 加盟第五百四十二章 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