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纪实风格

林晓玲从华国电视台把那部新闻纪录片拿了过来,反复的看了几遍。,:。

这部纪录片主要是为了宣传国家人‘性’化的政策,犯人只要在监狱里表现良好,就能获得假释,回家和亲人团聚。

更多的是宣传材料,犯人和家人见面的场景不多。

不过正是在这不多的场景里,却有着一种感动人心的东西。

镜头捕捉到几个瞬间,犯人那种悔恨和牵挂的情感极为真挚,即便专业演员也很难演绎。

因为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真实。

演员的表演本来就来源于生活,一个演员不是罪犯,不是神经病,不是强盗,可在演戏的时候他要模仿这些角‘色’。

他没有这种经历,只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色’人物进行模仿。

在艺术学院的表演系,老师往往要求学生到火车站或者旅游景点,在人流密集的地方观察来来往往的人群。

记录下这些人的特点和行为举止,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人物。

有些演员为了演好一部戏会‘花’时间体验生活,了解这个角‘色’的生活环境。

观众看完一部片子,会评价这个演员演的很像,但无论演员怎么演,还是表演,远没有生活的原貌那么真实。

纪录片就起到这种作用,它能近乎真实的记录下生活的面貌,虽然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很平凡和普通,不过总有某些瞬间能够感动人的心灵。

作为导演,林晓玲就是要把这个瞬间提取出来,放在电影里。

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看了纪录片,林晓玲心里有了谱,她确定了两点,一个是这个题材有东西可拍,另一个是这部片子要使用纪实风格来拍。

纪实风格的电影和纪录片有所区别。

纪录片是对时事新闻素材进行创造‘性’处理的影片,它采用的素材是真实的。

纪实风格的电影或许取材于真实的事件,不过它的细节是虚构的,是经过艺术处理和加工的,它只是一部电影,不承担纪录片的作用。

不过,相对于那些戏剧化或者技术化的电影,纪实风格的电影更接近生活。

观众可以通过电影直接看到生活中正在变化着的,正在消失或滋长的东西。

《我们俩》这部影片只能说是生活化,并不算是纪实风格的电影,因为它把生活中的矛盾给集中了,看起来像是生活,实际上,生活要更为平淡。

纪实风格的电影要尽可能客观的讲述一个故事,不唯美,不矫情,平平淡淡。

这些知识林晓玲在学校里系统的学习过,她拍过纪录片,算得上有一定的经验。

她清楚采用纪实风格来拍是很冒险的事情,这意味着剧情没有太多冲突,很难吸引观众。

这需要她在选择拍摄素材的时候找一些能给观众带来触动的故事,犯人进入监狱的理由各不相同,其中杀人犯应该是最严重的罪行。

一个‘女’‘性’杀人犯的故事或许能引起观众的感触。

林晓玲不是想拍一个穷凶极恶的‘女’人,而是想拍这背后的故事,她要到监狱里了解案情,从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你要去找杀人犯啊?”徐晶蕾惊讶道,“其他的罪犯也有故事可拍,没必要这么冒险。”

“又不是直接和她们见面,就是翻翻资料,碰到合适的再找当事人谈谈,这有什么危险。”林晓玲无所谓的说道,“放心吧,我会找人陪着去的。”

“我忙着拍戏,不然就和你一块了。”徐晶蕾无奈道。

“以后要体验生活,你少不了到监狱里走一遭,要有心理准备。”林晓玲调侃道。

说干就干,林晓玲联系了京城‘女’子监狱,以前是‘女’子劳教所,这两年改成了监狱,专‘门’关押京城户籍的‘女’犯人。

拿着好梦公司开具的证明,在一名员工的陪同下,林晓玲走进了监狱。

没有想象中的恐怖,监狱人员给她提供了一些档案材料。

在翻查了几十份材料后,林晓玲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犯人都罪大恶极,有些人仅仅是因为一时失手,犯下了难以弥补的罪行。

其中有一个案子最为明显。

在八十年代,有一户普通的人家,这户人家是离婚重组的家庭,母亲带着‘女’儿小红嫁给了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也有一个‘女’儿叫做小琴。

一家四口就这么生活在了一起。

可亲疏有别,作为父亲对自己的亲生‘女’儿小琴要照顾些,对小红就疏远些。

有一天,小琴偷拿了父亲放在窗台上的五块钱,父亲没有找到,就怀疑是小红偷了钱,为此在家里大吵了一顿。

小琴害怕,就把钱藏在了小红的枕头下面,被大人发现。

这更加证实了小红偷钱的事实,小红被母亲骂了一顿。

小红知道不是自己做的,她被陷害了,在上学的路上,她找小琴理论,但小琴不承认。

小红气急,拿起路边菜农的扁担朝着小琴砸去,结果失手把小琴给砸死了。

于是,小红进了监狱,坐了十几年的牢,刚进来的时候她才十几岁,现在都快三十了。

这个案子对林晓玲的触动很大,她特意去看了小红,很沉默的一个‘妇’‘女’,不愿意‘交’谈。

回到公寓,林晓玲把手头的笔记捋了捋,整个事件在脑海里过了一遍。

在她看来,这个案子的起因不是重点,重点是小红刑满释放后,回去怎么面对家人。

这种情况还没有发生,谁也不知道结果,电影就是在一定生活基础上进行虚构。

林晓玲拍这部片子想表达的是理解和包容,那就要想想怎么才能让小红顺利的回家。

“我觉得你演不了犯人,你太年轻,这个角‘色’一定要中年人才行。”林晓玲对室友说道。

“说的也是,这个角‘色’还真不合适。”徐晶蕾看了案子,赞同道。

“我给你安排了一个新的角‘色’,监狱里的年轻‘女’警官,你负责陪着犯人回家,帮她适应外边的生活,还要对犯人进行教导,教她怎么样和家人相处。”林晓玲叙说道,“你这个角‘色’起到情节推进的作用,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整件事。”

第二百七十八章 满月酒第六百九十八章 风波第六百三十三章 高清第七百二十章 会议第四十五章 三个剧本第七十八章 波折第六百二十四章 动员第五百零一章 年会第八百一十四章 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第一百零九章 印象第七百九十一章 富豪第七百二十八章 股份第六百零五章 小孩演大戏第四十二章 过了腊八就是年第五百五十九章 华丽转身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天地第五百四十九章 采访第三百九十四章 偶像剧第三百一十三章 小雪的大冒险第五百八十六章 两个世界第五百八十一章 十七岁第三百五十七章 优势第七百九十二章 财富对话第六百五十章 上课第六百三十章 造型第七百六十一章 狗仔第七百三十二章 扩张第六百二十九章 镜子第六章 男女之间的战争第二百一十四章 房子第六百零四章 反派第八十章 京城演艺圈的新势力第四百七十八章 冷处理第五百八十七章 粗放和集约第三百九十六章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第九十三章 大约在冬季第三百五十二章 实力第六百八十四章 镜子第四百一十六章 资料片第一百零八章 一道坎第二百四十四章 风暴第八百一十六章 采访第三百二十九章 传统第四百一十七章 女性电影第六百四十七章 造型第二百五十六章 票房分成第七百零八章 主次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片时代第四百五十一章 三十而立第三百八十七章 幸运儿第一百五十七章 独门秘方第三百四十六章 观望第二百零四章 相识于微时第二百二十一章 制片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怀旧情结第六百九十二章 软肋第六百一十九章 归来第五百六十八章 波澜第二百五十九章 平民色彩第七百三十九章 改动第六百一十二章 有意思第三百二十二章 改编权第四百零二章 诚意第五百四十一章 投入第三百六十七章 传奇归来第四百八十七章 群雄并起的时代第二百六十六章 惊鸿第五百零六章 翻拍第三百五十二章 实力第六百一十九章 归来第六百七十九章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第七百六十四章 底气第五百五十六章 千年等一回第九十二章 再不折腾就老了第八百三十章 豆豆第三百九十五章 大数据第三百三十九章 旅游第三百三十九章 旅游第三百六十五章 讨论第四百零二章 诚意第六百章 传承第三百九十七章 竞争第四十二章 过了腊八就是年第四百五十三章 作家经纪人第七十三章 交情第八百三十章 豆豆第六章 男女之间的战争第六百七十章 时机第三百八十七章 幸运儿第三百四十四章 未雨绸缪第二百五十二章 好时候第六百四十八章 剧本第四百三十八章 天时地利人和第二百四十七章 回归传统第四十一章 青春正当时第三百九十五章 大数据第五百五十七章 助阵第三百六十五章 讨论第七百二十五章 连线第二百零一章 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