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女性电影

林子轩对媒体的报道不太在意,这就是圈内人和圈外人对待颁奖典礼的态度。

对于圈内人来说,颁奖结束这个事儿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

圈外人会围着这个事不停的折腾,没什么实际意义,就是大家娱乐一下。

有戏拍的都走了,没戏拍的留了下来,过几天就是第三届沪城国际电影节了。

在华国国内,这是一个大型的国际电影节,能够露个脸也好。

冯晓刚接到了电影节组委会的邀请,想让《一声叹息》这部片子入围,他在国内虽然不算一线的大导演,不过知名度很高。

冯晓刚最终还是拒绝了,因为《一声叹息》要参加埃及的开罗国际电影节。

参加开罗电影节的影片有个条件,就是不能在其他电影节放映过,要在开罗首映才行。

林子轩和沪城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接触过,把《小城之春》送过来参赛。

组委会想利用《小城之春》和俞菲鸿来提升电影节的人气,林子轩则抱着能拿奖就拿奖的心态,大家一拍即合。

《小城之春》会在电影节上展映,这是影片首次在国内放映。

林子轩和慕姗姗走在沪城的街道上,他们对这{m}.{qul}d.座城市不陌生,刚结婚那会就来旅游过。

趁着这几天的空闲,两人随便走走。

不远处正在施工的是国内最高的大楼,有四百多米,两个月前封顶,耸立在黄浦江畔,以后就是沪城的标志性建筑。

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超出人们的想象。

“以前在纽约那会,咱们还羡慕纽约到处是高楼大厦,现在来看,这儿不比纽约差。”林子轩感慨道。

“这几年发展的太快,问题越来越多,我觉得还是慢点好,稳妥。”慕姗姗回应道。

慕姗姗的《姗姗访谈录》以民生访谈为主,对眼下华国的状况有所了解。

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像沪城这样的大城市日新月异,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另一方面,下岗职工越来越多,矛盾不断,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上的**现象与日俱增,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跟上来。

按照报纸上的说法,这属于改革的阵痛。

他们是来放松的,这个话题就此打住,两人在吴江路小吃街找了家店铺,品尝地道的沪城美食,随意的聊着。

“晓玲的剧本怎么样了?能申请到监狱实地拍摄么?”慕姗姗询问道。

“不太容易,要看总局愿不愿意帮忙了,国内还没有哪部影片能到监狱实拍的,要真能实拍算是开了先例了。”林子轩摇头道。

林晓玲的《回家》有一个问题,如果采用纪实风格,最好是在监狱里拍。

目前,国内监狱的政策还没有宽松到让剧组到监狱里拍电影的地步,尤其是女子监狱,审查相当严格,想拍摄监狱里犯人生活的真实画面,除非是上级领导的命令。

国内电影里出现的监狱,往往是在警察局或者派出所里完成的。

或者干脆是在影视基地拍,没有到监狱里拍的,不是说申请麻烦,而是申请了也不会批。

林子轩是想先把剧本写出来,递交给上面看看,再申请进入监狱拍摄。

实在不行,就只能想其他办法,不过那样会削弱影片的纪实风格,让观众感觉到不真实。

“我支持晓玲,看了她的本子我觉得我们对弱势群体太不关心了。”慕姗姗关切道,“你想想看,一个坐了十几年牢的犯人,出来后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估计她都不会上公交车买票,也不会打电话联络,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就像一个孩子。”

“你想怎么办?做一期节目,对一个刚出狱的犯人做访谈?”林子轩好奇道。

“试试看吧,我还没想好通过什么形式来反映这种状况,是做访谈,还是用纪录片的形式。”慕姗姗不确定道。

“那你和晓玲商量吧,她也要搜集资料,这两天就该来了。”林子轩建议道。

林晓玲同样要来沪城参加沪城国际电影节。

这一届的电影节有一个专题,叫做“华国女性导演作品研讨”,会在电影节期间集中放映一批女性导演的电影,包括港台地区的导演。

林晓玲的《我们俩》就在其中。

无论是港台还是大陆,女性导演都是少数,她们拍的影片题材大多是反映女性的意识。

林晓玲只算是小字辈,由于《我们俩》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了最佳女演员的奖项,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所以有了参加这个专题的资格。

这个研讨会主要是探讨女性电影的发展。

在国内,通常把女性电影分成三类,女性题材或者主题的电影,女性主义电影和女导演创作的电影,从创作主题上讲,强调女性电影必须由女性执导。

由此可以看出,女性电影属于小众中的小众。

“晓玲越来越有导演的模样了,以前还是个疯丫头呢。”慕姗姗说笑道。

“咱们不都是这么过来的,你第一次主持春晚紧张的睡不着,这次的颁奖典礼轻松的就过去了。”林子轩调侃道。

这一届金莺奖过后,慕姗姗的主持获得了好评,媒体普遍评价是沉稳大气。

对于现在的慕姗姗来说,在舞台上掌控局面毫无问题。

沪城国际电影节没有请慕姗姗主持,而是请了一位精通外语的沪城本地主持人来主持,这毕竟是沪城市政府举办的电影节,他们更愿意用自己人。

在街上闲逛了一天,两人返回了酒店。

面对媒体的质疑,金莺奖组委会发了一个声明,这次的评选公平公正,不存在任何问题。

这是相当官方的说话,算是给大家一个交代,其实就算没有交代,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沪城国际电影节即将开幕,媒体折腾了两天,就把目标对准了电影节。

他们质疑金莺奖更多的是为了迎合读者的需求,读者喜欢看有内幕的新闻,不过新闻具有时效性,你要是天天报道,读者也会厌烦。

所以,找一个新目标是最好的选择。(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场面第三百三十七章 筹备第七百四十五章 目标第一百一十六章 相通的情感第一百七十一章 停播第一百六十九章 仿如昨日第二百九十三章 灵动第六百四十章 接机第五百一十九章 点拨第六百七十章 时机第二百三十七章 武侠第二百一十四章 房子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势已成第四十九章 上电视第四十三章 家庭肥皂剧第八百零五章 交替第四百四十三章 年度大戏第十六章 纯真年代第一百五十五章 团圆年第十七章 承诺第四十章 非主流和主流的抗争第二百九十二章 两部戏第七百三十八章 婚礼第四百五十一章 三十而立第四十六章 属于平民的时代第五百五十六章 千年等一回第十九章 一堂社会课第三百一十六章 上星第七百九十七章 大牌驾到第三百三十三章 经营第五百零三章 拜码头第四百零二章 诚意第六百五十六章 复杂第七百零六章 交流第七百零一章 态度第七百二十章 会议第五百三十一章 配角第七百七十四章 座谈第五百八十一章 十七岁第七百七十九章 一代不如一代第二百六十六章 惊鸿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事件第八百一十五章 回顾第六百一十七章 笨办法第五百三十四章 全民写作的时代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不去的路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演员第三百五十五章 朋友圈第五十七章 圈子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势已成第四百七十六章 争议第二百六十四章 理发第七百三十四章 天地第七百章 教育第六百四十六章 目的第八百二十八章 嫡系第四百零九章 纪实风格第六百零六章 飞驰的少年第五百九十六章 有容乃大第七百五十章 专访第三十四章 宝岛之行第二百五十二章 好时候第三百九十三章 入围第二百九十章 不见不散第四百三十一章 事业心第二百一十二章 狼来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全民写作的时代第六十九章 手牵手一起走第六百二十七章 心性第五百三十三章 培训第六百四十七章 造型第七百三十六章 冲刺第四百二十九章 拍卖会第二百三十四章 幕后第七百四十五章 目标第二百章 照片第八十章 京城演艺圈的新势力第五百四十四章 纷扰第四十八章 那根看不见的线第七百五十三章 自信第三百九十一章 戏里戏外第五百零五章 版权第三百五十章 挖角第三百八十八章 鼓励第二百一十七章 班底第二百六十六章 惊鸿第六百二十八章 感觉第四百二十九章 拍卖会第四百零七章 选题第一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八百一十一章 势不可当第五十三章 面试第七百一十四章 稿子第六百七十四章 满意度第四百零四章 获奖之后第五百零五章 版权第二章 世界那么大,我想先回家第二百五十五章 团聚第七百零六章 交流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