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校庆

林子轩和崔永原客套几句便离开了,他过来只是表明自身的态度,以他的身份不会和崔永原讨论细节性的问题。

再说了,他要是留下,手底下的人有所顾忌,不好开展工作。

作为领导,该消失的时候就要消失,只看最终的结果。

至于能不能谈拢,要看双方妥协的程度,林子轩的态度是不能影响电影的整体效果,否则只能得罪崔永原了。

别看崔永原是火遍全国的主持人,但对好梦公司的影响不大。

林子轩一贯是以和为贵,不过这些年也得罪了不少人,怕得罪人不行,过于软弱只能成为别人揉捏的对象。

他和崔永原约定两天后校庆的时候再好好聊聊,缓和氛围。

京城广播学院的校庆在九月份,今年是建校四十八周年。

一般而言,逢五逢十的校庆会大办,邀请著名校友参与,平时的校庆是学生们自娱自乐,不需要校友参加。

今年有所不同,包括林子轩和慕姗姗在内的不少人都接到了校方的邀请。

不是年份特殊,而是广播学院的领导想要有一番作为。

校领导准备把广播学院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并且更改校名。

他们的理由是传统的学科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传媒教育和研究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科领域,调整学科结构。

树立“大传媒”观念,为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提供全方位服务。

所以,为了应对信息技术和传媒产业的发展,应该把广播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这两年,在国内的高校中,“学院”升级为“大学”成为一种大趋势。

“学院”一般指专业性较强的院校,“大学”指综合性的院校。

一旦成为“大学”,不仅叫起来好听,在学科专业的设置上,在招生计划上,在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培养上,在国家的经费划拨上都有一定的优势。

高校扩招,学费逐年递增,学校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商机无限……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条件的高校都想升级为大学。

教育部对此有规定,只有硬件和软件都达标的学校才能批准成为大学,硬件指的是学校的教学设施,软件指的是教学质量。

京城广播学院本身是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重点大学,有良好的基础,是国内广播院校的最高学府,升级为大学问题不大。

重点讨论的是改名字,“学院”听起来就比“大学”低一个层次。

按理说,直接叫京城广播大学好了,可有人觉得“广播”只是传媒的一种方式,不够全面,应该叫华国传媒大学,和国际接轨。

也有人表示反对,“广播学院”在国内深入人心,这个牌子具有历史和纪念价值,丢掉非常可惜。

“广播大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新旧校名之间的传承关系。

为了一个名字,广播学院以校长的名义向学校的知名校友或社会名人发出两百多封的征询函,征求大家的意见。

校方认为征询知名校友的意见是对他们的尊重,这些校友在社会上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对学校的发展有所助益。

林子轩和慕姗姗自然接到了信函。

这次参加校庆一方面是为母校升级大学助阵,另外也是为了改校名的事情。

林子轩觉得叫广播大学就挺好,有亲切感,传媒大学听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校领导和在校学生肯定希望用“传媒大学”,只有他们这些早就离开学校人喜欢原来的称谓。

因为那代表着他们一去不返的青春年华。

九月二十日上午,林子轩和慕姗姗开车来到京城广播学院,在图书馆上悬挂着一条欢迎知名校友的红色横幅。

上午是一场校友欢迎会,中午吃饭,下午休息,晚上是学生举办的文艺晚上。

在学生会学生的引领下,他们来到欢迎会的会场,现场来了五六十人,两人被安排在第三排,前面是一些老同志。

林子轩认识其中的大部分人。

有退休的老领导,也有正在岗位的实权干部,以及教书育人的老教授,还有不少华国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和媒体记者。

广播学院这几十年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广播系统内基本上是广播学院的天下。

林子轩看到了崔永原,打了招呼,他早已脱离广播系统,和那些人不怎么熟。

十点钟,校长带着一众校领导前来,和大家寒暄一番。

一位副校长介绍了当下学校的筹备情况。

改名的事情需要尽快定下来,因为要得到教育部门的批准,教育部会派人审查学校的各项指标,一共有三次审查,全部合格后才能升级为大学。

“希望各位校友同心同力,让我们的广播学院再创辉煌。”副校长慨然道。

学校重视知名校友,不仅是因为这些人在社会上的影响,还有校友的捐赠。

有的校友是企业家,捐款建座教学楼,既能为学校发展做贡献,还能留名。

此次校庆邀请大家前来,就有这个意思。

校友捐赠是学校的一项收入来源,并不稀奇,在西方,很多大学的教学经费主要依靠的就是校友捐赠。

林子轩和慕姗姗来之前商量过,以他们的名义向学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捐赠一千万人民币,用于教学设备的更新。

同时建立一个助学基金,今后每年提供五十万元资助贫困学生。

之所以要求的这么详细,主要是为了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

两人是播音主持专业毕业,捐赠给院系理由充分,购买教学设备比建造教学楼更实际,助学金虽然不多,胜在每年都有,细水长流,能直接帮助学生,而不是搞所谓的形象工程。

吃了中饭,校方安排了招待所供众人休息,也可以选择回家。

晚上八点钟,校庆的文艺晚会在大礼堂拉开帷幕。

林子轩和慕姗姗坐在前排,看着周围青春洋溢的学生,感慨不已。

很多年前,他们同样如此,慕姗姗曾是校庆的主持人,站在台上,明艳无方。

第二百九十七章 给年轻人一个机会第六百三十六章 交流第五百二十四章 研讨会第二百七十三章 投资请假第七十九章 大撒把第一百零六章 记住这种感觉第七百六十九章 聚会第六百三十章 造型第十八章 一个时代的印记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衷第一百五十六章 每个人的舞台第一百五十八章 混乱年代第三百八十八章 鼓励第五百三十七章 庆典第四百零四章 获奖之后第三百六十六章 立体第一百六十九章 仿如昨日第六百八十四章 镜子第六百六十一章 时不我待第八十七章 一步天堂,一步地狱第四百八十一章 京派第六百七十九章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第四百四十二章 主旋律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六代第五百零一章 年会第六十章 花城模式第一百零一章 新气象第二十七章 有关未来的话题第三百七十三章 出游第一百零九章 印象第六百五十一章 品牌第六百七十八章 毁誉第七百零九章 配合第八百一十五章 回顾第七百六十一章 狗仔第六百二十二章 性格第一百九十三章 四天王第七百一十三章 闷片第五百三十六章 水很深第一百一十六章 相通的情感第六百六十一章 时不我待第四百六十章 众说纷纭第八十章 京城演艺圈的新势力第六百一十六章 电话第六百三十六章 交流第八百零七章 试镜第二百七十七章 恰同学少女第四百三十九章 直面生活第四百一十二章 新气象第一百七十七章 谈谈人生和理想第七百六十九章 聚会第二百七十五章 贵圈第四百三十七章 分工第六百八十三章 奖项第一百八十六章 开机第六百五十四章 点头第四百八十八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八百一十八章 剪影第五百三十一章 配角第六百零五章 小孩演大戏第二百九十三章 灵动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凉好个秋第二百三十章 国考元年第一百章 春晚第四百八十九章 尘埃落定第六百五十九章 结合第五百五十八章 目标第四百七十七章 处罚第七百六十八章 时势造《英雄》第六百一十八章 倔强第二百八十二章 事业第四百八十四章 候选第七百六十二章 处理第二百六十三章 顽疾第三百零二章 国际化第三百七十章 见证历史第六百六十九章 阵容第一百九十七章 真唱之年第七百九十五章 相处第七百七十九章 一代不如一代第二百六十五章 勤俭传统第六百八十六章 碰面第七百一十八章 阴影第七百五十一章 综合第七百七十二章 在香江第七百四十九章 优劣第七百六十九章 聚会第二百五十八章 和好莱坞的距离第六百七十五章 网络访谈第三百一十六章 上星第六百零八章 缘分第三百一十八章 德艺第六百九十六章 演员第五百九十章 公关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切尽在不言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管理第七百章 教育第六百五十五章 工作第七百一十九章 演员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