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三章 说得过去

南征军已经把大理的叛乱平息了,剩下就是清扫余孽的收尾工作。

吕惠卿把战报告诉了段思廉,意思很明白:你们该回去了。

这白吃白喝的半年多了,别再赖着我大宋了。

虽然养这些闲人对朝廷增加不了多大开销,可现在的国朝真不能一直把大理王室留下。

这跟官家费老大劲,转很多弯让段思廉继续做大理王是一样的……国朝的国力是有提升,可还不足以对抗辽夏,还需要韬光养晦,不让辽夏看到国朝的野心。

这是吕惠卿的理解,也确实是赵曦的目的。

若真有灭掉辽夏的实力,赵曦绝不会耗费这般心思。既然打下大理了,直接把段氏王室养在汴梁即可。

这样做,无非是想让辽夏多少放松些警惕。

大理什么样,估计辽夏也没当回事,国朝这般处理,想必他们对国朝的评估不会有多少变化。这是赵曦真正的目的。

又有多少人明白呢?

段思廉来拜见赵曦……别看他是个王,不管是不是流亡,国朝都是当使臣待的。这是规矩,国朝的规矩。

所以,即便段思廉在汴梁半年多,真正能见上国皇帝陛下的时间很少。

连上这次辞行,也就三次。

中间有一次,段思廉因想借兵求见来着,结果连政事堂都没通过。

这一次倒是相当隆重,比当初逃亡过来时隆重多了。

这感觉,真的让段思廉有点要回去做王的感觉了。也确实是,他真的要回去做王了,真正的大理王,不是别高氏杨氏随意掇弄的大理王。

送别大理王,自然是按照藩属国王的礼节送别,跟他流亡不流亡无关。

赵曦给段思廉营造这样的气氛,就是让他得有那个王的感觉。当然,也能让参与送别的段贵妃欢喜不是……

“诚谢上国皇帝陛下此仪,小王此去定当永生臣属大宋,并将此意传承后世子孙。大理世世代代将以宋国为宗主……”

哎呦,还真有大理王的感觉了。嘿嘿,等你到了大理,才会发现真实的情况。

小样吧,这辞行的话语,好像此生不再来汴梁了……小子,用不了多久,你还会来汴梁,并终生在此颐养天年。

赵曦不会让段思廉最终以俘虏的身份来汴梁,到最后,段思廉应该感激他赵曦,会知道赵曦对他有多好。

当然,这次回去,免不了咒骂,那又怎样?还是得求到朝廷来。

段思廉在这时候辞行,政事堂相公对吕惠卿有很大的意见。

太仓促了,朝廷还没来得及商量派驻文官的事,段思廉就辞行了,这让朝廷的谋划似乎只完成了一半,或者更少。

相公们从来不信武将能左右了大理的国事,也就是说,没有配属文臣,大理将还是原来的大理。

这一次朝廷南征,好像根本就没捞着好处。

看看官家,再看看吕惠卿,都明白了,这是段思廉钻了空子。拿到矿城借兵的手令后,这段思廉居然来了个突然袭击。

又是一次半拉子谋划!

相公们不知道大理这时候已经没有士人了,也不能让他们知道,不管国朝士林怎样看大理的士子,赵曦都不想让他们知道南征军斩杀大理士子的事。

都是文臣,都是士子,所谓的圣贤一脉,谁知道这些文臣会不会有兔死狐悲的觉悟。

这种事,就这么着吧。

想必到时候段思廉求到朝廷,再借文臣时,也不敢提南征军斩杀了大理所有文人的事。

那是战事,是战乱时期,段思廉逃亡了,并不清楚具体情况,也说不出具体情况来。

又是要求人,再指责国朝?他没那个胆。

这也是赵曦要钻的空子。

整个过程中,最大的漏洞应该是范缜,赵曦没有要求吕公著怎么做,但吕公著并没有让他失望。

范缜从吕公著接到密令的第二天,就开始负责转运俘虏的事…~他是转运使,真正的南征军后勤转运由工坊城负责,他安置俘虏也是应有之理。

这时候估计还在广南吧?或者在成都府。

反正范缜对打打杀杀的也烦,对大理那山山林林的更烦。有安置俘虏的借口,正好不用到战场。

各取所需,整件事下来,各种巧合,确实让赵曦的谋划天衣无缝了。

“诸位相公,着令吏部统计一下七品以下的官员吧,以恩荫、特奏名出生,暂时无差遣的为主。”

段思廉走了,有些事赵曦得让朝廷早做准备。

让及第的进士去大理,估计很难。让六品以上的官员去大理?那就更难了。

所以,派驻到大理的文臣,还得从特定人群中确定呀。

“官家,段思廉并未向朝廷借文臣……”

富弼的感觉很不好,特别是被段思廉钻了空子的感觉。

还有就是,没有了借文臣的结果,他女婿冯京在段王府的辛苦,就相当于白费了。

“辞行时不借,不代表回去后还不借。在汴梁生活半年,见识了国朝的文华,又有冯当世当面教授,吕吉甫旁敲侧击,国朝文华应该在段思廉心中有所萌芽。”

“再说了,段思廉不是还见识了一次花魁诗文盛会吗?”

“战事一了,他首先考虑能不能压的住现在大理的场子,首先考虑他段氏王室的安危,所以才要借兵。”

“当矿城兵为他段氏王室树立了威信,他就会对比大理和国朝两者文华上的区别,又有借兵为参照,段思廉若不傻,肯定会请求借人的。”

这是扯淡,赵曦心里明白是扯淡,可这话也确实是很好的借口,说的合情合理,关键是戳中了文人心中的点。

在文人看来,无文臣不成国。

还有就是,对于这一次朝廷的重事,武将圆满了,彻底平息了大理的叛乱,并且造成了大理借兵的结果。

他们文臣呢?除了吕公著是主帅以外,还有什么能拿出来显摆的?

本来这次是真正的文韬武略,最终的结果却没文臣什么事,这让文官团体,包括诸位相公很尴尬。

而官家的这些话,这时候各位相公们听着,都觉得特有道理。

那怕是富弼韩琦文彦博,不太相信这理由,也不得不承认官家说的在理。

国朝文华影响深远,这确实是他们想看到的,也是他们认同的。

感化段思廉,并且让段思廉最终借文臣,似乎也说得过去。

第七零九章 诡异的场面第四一八章 这事做的不好第一九八章 搞了个毛线(第二更)第四八九章 到底在建什么第六七六章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四十章 内苑之乱第一八零章 又来这套(第四更)第三七一章 翻了个底朝天第八一零章 故意为之第七五九章 陷入死局的调查第七二五章 被包围了第六五一章第三四六章 时态和态势第六四三章 小人物的逆袭第八三零章 出行的目的第一四八章 不愿做看客的殿下第八三七章 窝囊的海战第五八九章 谁在搅局第八零三章 这叫什么事第八六一章 你见一下第九四六章 话已至此第四一三章第二一八章 麻烦来了第七六零章 换个角度第八二九章 出行第九五七章 大势已成第四二五章 争吵 多吵吵第九三二章 最后一坑第二六一章 樊楼第五八三章第八二零章 别无选择第五八三章第六八六章 谁也没料到第五九章 拨弄拨弄就火了第九三七章 旧事第五七六章 预料之中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第八一章 认命和不认命第四一章 记账法烧着谁了第四六三章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七五二章 战争结束之后(上)第四六八章 细思极恐第六六六章 稚圭,别执迷了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四二九章 王安石回朝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势第一九二章 一锅烩(继续五更 第一更)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后门第五零三章 抛出一块骨头第七三二章 最后的一环第五一一章 闲事不闲第四十章 内苑之乱第八二一章 谁也威天命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维护第四五五章 情况很严重第一八八章 另起炉灶(第二更)第三四七章 战前最后一次会议第十六章 内苑不同版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战略统一第七三六章 李宪的郁闷第四九章 高下立判第二九五章 约斗第四八四章 我是君王第八五八章 撰稿人宗泽第六五三章 还是贸然行事吗第八四九章 石油引发的第八一二章 确实乱了第二零三章 不明白(第二更)第一九三章 猜不透(第二更)第九三零章 一级战备了第七七五章 谁考验谁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议事第八二章 有贼人作乱第二零五章 谋划深远(第四更)第八三章 释迦衰落 弥勒持世第八一八章 实干型内阁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二九九章 被动和主动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七五七章 挺直的大宋腰杆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第三四九章 开打了第七四七章 战争之外的小事件(感谢盟主财叔宁打赏,今日第四更)第七九二章 微服私访(六)第一五五章 杀不是唯一手段第五九五章第六六八章 这也是姑且第九零七章 耶律乙辛的无耻第八零四章 因为朕也想知道第七零七章 朕是要灭掉西夏第一四十九章 都不是傻子第五八一章第一一八章 据理力争为出征第五零三章 抛出一块骨头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赚钱第四三三章 有辱斯文 践踏经典第五五五章 暗战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