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罡的表演和美味的山西刀削面,彻底征服了大卫导演和大卫团队的所有人。
他们对于这次拍摄美食节目不但已经开始上心,而且是信心十足,并定下来,明天一早上的时候,便开始拍摄第一集。
第一集的选取,就是陈罡的山西刀削面,其他的美食节目呢!在他们听取介绍以后,再慢慢安排。
他们认为,第一个节目必须要做最惊奇,最好看的,虽然忠信快餐的李忠信和九井柰子说过,每一个美食都有传承人,都有着独到的手艺,但是,他们还是决定把陈罡的这个刀削面作为第一集来拍摄,因为实在是让他们感觉到太惊艳了。
大卫和他的团队都觉得,这次的拍摄完成以后,会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名声。
忠信快餐这边之前找他们拍摄这个短片,正常情况下,大卫是不屑于过来帮忙拍摄的,毕竟他也属于很高级别的导演,要不是后续的两部片子有可能需要融资,他真就不会到这边来。
他没有想到,到这边来了之后,居然看到了一种惊喜。
大卫觉得,这次的片子拍摄成功以后,如果能够按照李忠信的说法在美国的电视台播放很长一段时间,那么,他们的团队的水平和认知程度,受到观众喜爱的程度会更上一层楼。
要知道,像他们这样的导演,到了这样的一个级别,过来就是看看,和负责这个事情的人简单谈一谈,其他的事情呢!都会交给下面的副导演或者是下面的小导演来做这个事情,而这次,大卫决定要亲自操刀进行拍摄,一定要把这个美食短片拍摄成完美。
接下来,就是坐在一起探讨这个美食拍摄的具体细节问题了,李忠信把心中的想法和大卫以及他的团队人员描述了出来,大家畅所欲言。
李忠信在这个时候,并没有把舌尖上的中国那一套东西拿出来,因为李忠信心中清楚,他现在拍摄的这个东西,是在美国,根本就无法拍摄出来那种“记忆中的味道“呈现,更拍摄不出来那种比较慢的节奏去吃东西、去生活。
更无法把食物最本初的那种,最干净、最朴素、最具有自然韵味体现出来,他们现在主要拍摄的东西就是一种制作和烹饪,把那种传承水平都完美的展现出来。
像拍摄扬州炒饭这种东西,要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技法,要呈现出来扬州炒饭当中的食材,怎么去做,做出来以后的食品是一种什么样子,是一种什么味道。
在拍摄的过程当中,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情况,旁白的时候,应该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旁白。
忠信快餐这边有小笼包,而这种小笼包呢!是属于南京那边的传统小笼包,怎么样子把选用的蒸屉,上面放的帘子,选取的食材展现出来,这个就已经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了。
像这样的一种小笼包,和山西刀削面的技法有很多不同,怎么能够展现出来小笼包的味道和滋味,那就得靠拍摄方面跟上的事情了,而不是像陈罡那样,能够展现出来一种类似于功夫的那种。
小笼包的包包子的速度,擀皮的速度虽然都十分快,但是,从什么角度都看不出来那种和刀削面媲美的东西,展现的方式呢!主要在于最后的吃法以及精确的配料等等。
这些东西呢!李忠信并不怕别人学得区,因为这样的一种东西,在家里面自己做,远不如在外面吃这样的一屉小笼包划算。
这几种放在美食节目的中间,按照第一个最精彩,第二个稍逊,中间有一个精彩,最后收尾的时候有一个精彩来进行拍摄,这样的话,对于人们的认知和吸引是最大的,而且能让人们有一种回味,看过一遍以后,要有还想再看一遍的想法。
中国这边拍摄的舌尖上的中国,很多人看的遍数不止一遍,而是只要看到了播放,就会被情不自禁地吸引过去继续观看。
李忠信有一种想法,在美国这边拍摄的这个节目,虽然不说一定要达到这样的一个效果,却也应该差不多。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的人民都是一样的,人们都热爱生活,都热爱美食,美食是不分国界的,只要是美味,人们都会喜欢。
把拍摄的事情敲定完毕以后,就定下来,第二天一早上的时候,便开始进行第一集的拍摄。在拍摄完成一集短片以后,便把短片拿到负责剪辑和配音那里,进行后续的剪辑和旁白等等一系列后续操作,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把第一集出炉。
定下来以后,大家便开始按照各自的要求和想法进行最后的布置阶段。第一集的拍摄在忠信快餐这边,清晨三点钟左右,陈罡选择的食材便开始拍摄,从食材的下锅和食材的讲解,时间技巧的讲解一直到早上开始营业时候的削面,要从各个角度把陈罡的所谓的山西刀削面展现到最佳,当然,还有食客的访谈。
这个食客的访谈呢!并不局限于到忠信快餐吃饭的华人,而且要涵盖过来吃饭的美国人。
这个事情呢!也是相当好理解的,美食这种东西,不光是要征服当地的华人,还要征服当地的美国人,只有这样,才会更有说服力。
这个呢!而且需要随机来选择食客,而不是用固定的人物,这个要做到一种不欺骗人。
因为无论是李忠信还是大卫团队,他们坚信,只要是有客人看到了如此做法的神迹,品尝到了如此美味的好东西,他们都会做出来最客观的评价,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如果弄虚作假,那就是一种跌份。
完全布置下去以后,李忠信开始等待着第二天拍摄的同时,更是琢磨起来第二天和比尔见面的事情。
这次到美国这边来,比尔这边是李忠信准备的重点,他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和比尔谈好协议,在中国那边开始研究windows的中文版本,让中国电脑事业提前进入状态,未来是科技互联的时代,越提前,对中国就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