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信对于下一代人的培养很重视,这个事情也可以这样来讲,李忠信认为,今后的天下,是这些人的。
李忠信比任何人都清楚,中国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国家,发展的速度很快,用不了多少时间,就会超过世界上现在公认的发达国家。
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一直会保持稳步高速增长。
这个时候,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体系日趋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增长方式即将以一种爆发形式来发展。
中国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不同,中国在这些年将会一直埋头发展经济,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慢慢会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也将会遍布全球。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国家的基本情况开始好转,粮食产量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人口增长速度,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下降。
中国农业单产算是比较高的,但是,种地却是不怎么赚钱的。
种粮不赚钱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达不到规模经营,单纯务农很难使农民富裕起来。
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加上农业季节性的特点,许多地方是一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八个月赌钱。
在这个时候,乡镇企业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非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但许多乡镇企业面临生产过剩和销售困难,初始阶段那种低水平的规模扩张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应该包括乡镇企业。
从长远来说,农村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工业化和城市化,靠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
可以这样说: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最困难之点,不在城市,而在广大农村地区。
忠信公司在这个方面做得就比较好,从忠信公司开始打造江城新城的时候,就开始逐步引导东北黑省江城这边的农民进城,到城里面打工生活,而把那些农民的土地逐渐地引向集约管理。
这个事情呢!在这个时候很多人是看不明白的,大部分人都不明白,李忠信搞的那种集体种地的意义是什么。
他们认为,国家前些年刚刚开始包产到户,这李忠信是要把这个事情搞回去。
在这个事情上,李忠信也是没有多和其他人说一些什么,李忠信要通过他的一些概念和思想,转变一些领导的思想,让种地规模化,科技化,现代化。
只要是忠信公司在这个事情上做好了,上面的人看到了这样的一种效果,那么,就逐渐会有思路来操作这样的一个事情。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早在19世纪60年代,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农业就开始步入现代化进程。
经过长期发展,现代农业成为美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美国现代农业的特点及发展经验,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是美国农业崛起的关键。
美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拥有量居世界前列,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美国农业实行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的经营模式,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产率在世界居于前列。
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农场经营规模大,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高,全部实行机械标准化作业,生产效率高。可以这样说,早在很多年前,美国就已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美国现代农业涉及生物学、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等学科门类,将农业生产、工业制造、商品流通、信息服务、金融支持等产业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产前、产中、产后紧密结合的产业化体系,是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化综合体。
美国现代农业体系以高科技含量、高资本投入、高产出和高商品率为特点,形成了现代集约化、高度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农业形态,建立了以农工综合企业、工商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等行业组织为主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打造了一条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各环节紧密相连的产业链。
而中国在这个时候,还是人力种地的阶段,基本上就是,每家每户有那么一点点的地,到了春天的时候,人过去翻地,翻地以后播种,在农村,有一些拖拉机就已经算是不错的农业机械了。
所以,李忠信有一种想法,他要通过他的努力,做出来一定的成绩,让中国农业能够尽早实现快速发展。
美国那边的农业形成了专业化、区域化的布局,在行业上实行比较严格的分工,生产环节上进行细致的专业化分解,建立了各种特色鲜明的产业带:
如东北部地区雨量充沛、气温较低,适宜牧草生长,形成了“牧草和乳牛带”;中、北部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冬季寒冷漫长,非常适合小麦生长,形成了“小麦带”。此外,还有大湖区附近的“玉米带”、南方的“棉花带”、太平洋沿岸“综合农业带”等。
这些产业带结合了气候、地理等条件,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而中国在这个时候就没有这样的一种规划,什么地方种什么东西,只是当地的农民自己说了算,并没有那种这个地域种那种作物的一种想法。
李忠信要做的事情呢!就是在江城这边搞一个大型的集约化的农场,用规模化和产业化对土地进行种植,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来完成种植收割等等事情。
通过江城这边的一个点,让上面看到这样的一种形式对农业发展有多么的重要,只要上面领导注意到了这样的一个事情,今后农业生产的模式就会早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