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知识就是力量

关晓军在上辈子吃够了学习不好的苦,高考只考了一个二本学校,他毕业的时候,国家已经不分配工作了。

他这个年龄段的人,与八零后的人,都是最为悲催的一代人。

在他们之前的人,上学基本上都不收费,可偏偏到了他们这一代,国家开始在教育部门收钱了!

在他们之前,国家都是分配工作的,但到了他们这一代,就差这么一两年,国家已经不包分配了!

关晓军的姐姐关阳倒是赶上了分配工作的最后一个末班车,而关晓军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最后一班列出呼啸而去,心里一肚子妈卖批。

他曾经一度后悔,没有去参加中专考试,不然的话,如果考上中专了,最起码不用为找工作发愁,但他偏偏选择了上大学。

在当时,上中专比上大学吃香,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在中考的时候选择了考中专,考上中专后,国家分配工作,还能解决农转非户口,因此报考中专成了中学生们最理想的选择方式,早一天毕业,就能早一天参加工作,就能早一天为家里挣钱。

当时关晓军也对此极为羡慕,一度想要报考中专,不过中专的报考难度也非常大,其实不比以后的211工程学校的难度小。

当时关晓军眼看就要填志愿了,最后还是关云山做主,让关晓军去上高中,然后关晓军这才有机会考上了大学。

不过因为大学不是好的大学,在找工作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找了几个工作都不满意。

在后世有很多误人子弟的读书无用论,好像读书一点用都没有,个人能力才是第一位,这完全是屁话。

不进单位,不进大公司,根本就不能理解学历的重要性。

学历这个东西,就是一块敲门砖,只有把门敲开了,你才有机会进入屋里,才有资格把学历给扔掉。不然的话,你连门都进不去!

很多人老是喜欢那没学历就能成功的人举例子,来说明学历其实没有什么用,但他们拿特例来代表全部,这本身就是一个骗小孩子的把戏,从大数据来看,高学历的人混的好的比例,要比没学历人的比例要高的多得多,而且只有考上大学,才能积累丰富的人脉资源,自己以后的道路才能更为顺畅一些。

就算是一些没有上大学的成功人士,哪一个没有在大学里进修过?因为到了他们那一步,才更明白知识的重要性。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真不是说笑。

尤其是无钱无势的农村孩子,他们想要出人头地的最佳道路,就是考大学,只有高考才是相对最公平的一场关于命运的豪赌,考好了,以后一帆风顺,考不好,虽然以后未必不能混好,但你毕竟在当时是一个失败者,最起码在高考这场大比中,你是被淘汰的一员。

当年的关晓军就属于其中的半淘汰者,他虽然考上了大学,但上的却不是好大学,可越是不好的大学,学费就越高,当年关晓军上学时,全靠关阳救济与奖学金才勉强度过那四年。

本来这就够悲惨了,谁知道毕业后还不包分配工作了!

学校不好,找工作都找不到满意的,晃荡了一年多,最后找到小官村的关云鹏,这才把他安排进了省里教育体系做一为普通员工。

当时的关云鹏已经崭露头角,成了河东省的政治新星,安排一个人进单位,完全是小意思,很多事情在外人看来很难,可是在有些人面前,只是一句话而已。

关晓军应该是当时混的非常惨的大学生,当时京城、水木大学毕业的学生,一进单位就是副处级,过两三年就下放,不管回来不回来,都会成为正处。只要不是故意作死,基本上都会高飞猛进,成为社会中层建筑中的一员,有的更是省厅级人物,极为了得。

而关晓军年近四十,才升了一个正处,这纯粹是熬资历熬上去的,以他的暴脾气与人缘,若是没有但是关云鹏的照拂,他估计还在底层厮混呢,正处想都不要想。

因为上辈子吃够了学习不好的苦头,关晓军重生后的这辈子,对学习加倍的重视起来,学习比谁都要努力,不过在小学里,学习再好,也显示不出水平来,而在小学的时候,对于拥有后世知识的关晓军来说,有力气都没有地方使去。

人不到高中,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学习的料。

上一辈子,关晓军小学成绩好,初中成绩也好,拿了很多奖状,但是一到高中,立马就显出自己的不行了。

那个年代,各大中学,为了升学率,在中考之前,都会实行预考,只有成绩达到一定标准的人才有资格参加中考,因此,但凡能够考进高中的人,学习成绩都不会很差。

那个时候的变态很多,学习刻苦的人也有很多,头悬梁,锥刺股并不是什么笑话故事,其实那是底层民众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拼命行为,熬灯夜战的学生多得是。

学习这种事情,并不是你重生一次,就一定能学好,有可能因为前世固有的观念作祟,学习成绩可能反而会比不上上一世。所以关晓军的压力非常大,为了自己的以后,他也真是拼了,想尽办法的提升自己。

为了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与脑袋灵活度,关晓军每天早上都在找书来背诵,关自在屋里的四书五经全都被他背了下来,然后开始背诵三国红楼,背诵唐诗宋词,但凡适合背诵的东西,他都拿来背诵。

因为他知道,只有在这个脑袋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些死记硬背的东西才能真的能印到脑子去,等年纪大了,再来死记硬背,那可就事半功倍了。

因为这个,他还与关阳关山虎两人展开了背诵比赛,看谁背诵的东西多,这个比赛一直持续到了关阳与关山虎上初中,才算是暂时结束,因为到了初中,就已经开始实行寄宿制了。

现在关晓军也到了开始小学升初中的节点了。

云泽地区的初中小学的年限与别的地方迥然有异。

关晓军从小到大,听到的宣传都是九年小学义务教育,可是云泽地区的小学只有一到五年级,而六年级就是初一了,已经是初中了。

这样小学五年,加上初一到初三三年,总共才八年而已,跟九年义务教育差了一年。

关晓军上大学的时候,与同学们说起这种事情来时,很多人都不信,因为他们上的都是九年,国家宣传的也会九年义务教育,为什么偏偏关晓军家乡就是八年?

这件事关晓军至今也没有闹明白是怎么回事,不过这事情无关紧要,反正不影响他上学就行。

天气依旧炎热的时间里,考试开始了。

如同上一辈那样,坐在关晓军面前的人,是他同村的孔令春。

上一辈子,两人关系不怎么好,因此在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孔令春想要抄袭关晓军的考试答案,但关晓军一直捂着卷面不让他看。

这次考试之后,关晓军顺利考上了乡里的初中,但是孔令春却没有考上,于是辍学了。

这件事当时关晓军并不觉得是什么大事,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越来越感觉自己当年实在是太不懂事了!

如果自己当年肯让孔令春抄袭的话,孔令春考上中学肯定没问题,虽然他考上中学后未必能考上大学,但起码多了一个上大学的可能。

但是这个可能,却被关晓军给断掉了。

多年以后,关晓军与孔令春在过年的时候喝酒,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孔令春一脸惊讶,他早就忘记了这件事,没想到关晓军这么多年还记在心里。

现在孔令春再次做到自己的前面,关晓军顿时多了一种赎罪的心态,做完自己的试卷后,将答案仔细誊抄了一遍,故意错了几个题,然后扔给了抓耳挠腮的孔令春,“这次你可以上初中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回乡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看电视第十章 跟爷爷商量事儿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利润第二十七章 日子第十六章 学功夫第一百六十九章 分析第一百六十八章 圈地第七十五章 躁动第一百二十八章 记事第二百三十一章 净街虎第一百零八章 我真的想当老师第一百二十四章 徐策跑城第八十四章 报纸新闻第二百零一章 登门第二百四十一章 有文化的关宏达第二十七章 日子第二百五十三章 打赌第一百零四章 上一代的爱情第八章 抓人第一章 河边小小人第二百七十九章心性第二百八十四章 历史问题第二百三十二章 一群废物第九十八章 价值观的碰撞第一百七十一章 我在长大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届小偷交流大会第二百三十四章 军训第一百四十三章 回乡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出身其实也可以修饰第八十章 发愁第二百七十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一百一十三章 学校的早晨第二百五十八章 亲不亲,家乡人第二十七章 日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何须他服!第一百三十二章 在路上第二百零七章 回家第二十一章 交公粮第二百六十章 成长第九十二章 考试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上电视啦第二百八十四章 历史问题第二百章 摆出来第十九章 绿色金条第二十八章 乡下艺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眼光与时代第二百七十二章 两地第五十一章 环境卫生第一百七十六章 含蓄的询问第一百三十七章 解放亚非拉第一百七十章 全国一盘棋第五十三章 那年冬天第五十七章 小女孩第八十五章 谱系第七十八章 遗憾第二百七十五章 和气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要急,慢慢来第一百二十四章 徐策跑城第二十三章 关云山的脾气第一百七十八章 忘恩负义第一百五十七章 邪魔外道第一百八十一章 脑仁都疼第四十二章 很残忍第三十四章 凉茶饮料第一百九十二章 像流星般飞驰第八十章 发愁第二百七十三章 飞蛾第一百九十五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一百零六章 九十年代学生的伙食第一百九十四章 书与花第六十九章 亲戚第二百三十四章 军训第六十六章 磕头礼第二百二十九章 个人追求第三十四章 凉茶饮料第一百七十二章 文明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什么事情都能赶上第一百六十章 画风不对第五十七章 小女孩第二百四十六章 关云山的暴脾气第八十六章 时间点第二百七十二章 两地第二百八十三章 时代第八十三章 买酒第五十七章 小女孩第二百三十六章 脸上有点挂不住第一百九十三章 第一次见面第四十五章 视察第一章 河边小小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寒假第一百七十六章 含蓄的询问第一百九十九章 过去的事第五章 手段第一百零九章 莫名其妙的冲突第八十六章 时间点第五十三章 那年冬天第五十四章 救人第十二章 卖冰棍儿的小男孩第一百八十章 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