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初候,鹖鴠不鸣。鹖鴠,音曷旦,夜鸣求旦之鸟,亦名寒号虫,乃阴类而求阳者,兹得一阳之生,故不鸣矣。
亲爱的嘉凤女士:
过去在社群发言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太多,现在在社群发言的时候,我就非常的小心翼翼了,因为很担心说了不恰当的话给自己惹祸。成年人的世界与年少时大不相同,人在年少的时候有一种百无禁忌之感。当然仅仅是有这么一种感觉,因为当时如果说错话做错事一定会有人出来纠正你,长大之后就不同了。你失去了一道屏障,更多是依靠自律。当然我的这一段描述可能什么都不是,很多时候我以为自己我的一些事情知道的非常透彻,但是真正明白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当时其实什么都不懂。昨天晚上又与某先生通话,原来的计划被搅了个稀碎。曾经我觉得自己这一生会体面的活着,后来我才发现这是多么大的奢望。别人很期待的事情,我没有那么期待,有我清楚的知道等待我的不是幸福,而是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一旦把自己丢进去,一定会有獠牙刺入肌肤,然后各种毒素鱼贯而入。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蹬腿玩完,也有可能要耗费很长的时间,等一切都烂掉然后才玩完。如果你有幸到了一个比较优秀的平台,你会见到很多优秀的人,这些人都闪耀着光芒熠熠生辉。如果你在一个比较差的平台苟且偷生,你遇到的也都是跟你一样的苟且之人。跟优秀的人在一起会变得优秀,跟苟且的一人在一起会变得苟且。昨天在社群里一个人讨论的时候,提到了精英两个字。当一些比较高阶比较关键的岗位都被精英所占据之后,我们的社会会发生什么呢?曾经与一位同事讨论的时候,我提到了这样一件事,就是一个好的长官对一个地方一个组织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比如某博物院在更换了院长之后,很短的时间,这家博物院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前出过不少好的片子,后来再出来的片子就没什么意思了,至少在我看来退步太多。
原来的那位院长先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假如有长官来视察,特别是那种非常高阶的长官,他就把长官领到那种荒草萋萋霉味扑鼻的地方,这样长官的责任心油然而生,就会帮助他解决很多问题,但是你可以想得见这样的下属长官能喜欢吗?大多数长官去一些地方视察,他愿意看到的是在他的志下,一切都秩序井然、欣欣向荣。而不是看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你之所以去各地市场,是为了看欣欣向荣和秩序井然吗?难道不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吗?可初衷是一回事儿,人性是另外一回事。当初衷遇到了人性的弱点,初衷就不见了。在南洋有一个城邦,这里是由精英来治理的,有时候我也在想一个问题,同样是有留洋的背景,同样有非常高的学历。在不同的地方担任了长官,为什么最后治理的效果却大不相同呢?
我觉得精英治理社会,理想的状态是这样的。比如你去了某一个地方办事,那里的人打扮的非常的体面,态度和蔼可亲。而且能够以非常高的效率帮助你解决问题,假设问题没办法解决,他也会给你提供科学的分析,告诉你问题出在哪儿,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如果他拿不出方法就会建议你向谁咨询?我与程先生的见解大不相同,可能以后还会发生争论,我不是那种迎合别人假装没有观点不同的人。我更喜欢直截了当的相处方式,只不过真正到了工作的场合,不得不委曲求全,总之某电视台的变化让我感到非常的欣喜。如果在很多场合我们都看到了一群散发着魅力的人,其实整个社会都会变得有所不同。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能够看到期待已久的良治。
假如要实现良治,撇开古代的经验不谈是没什么意思的。在古代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也有内在的规律。比如我曾经提到的周期性的资源供应紧张危机,孔子曾经说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患寡而患不均。当资源供应紧张的时候,有限的资源没有合理的安排,而是被一些人利用各种便利,把大量的资源据为己有。很多时候弱者都生活在强者的话术当中,他过得非常的幸福,他说自己过得这么幸福是有道理的,你过得如此辛苦,他也能证明这是合理的。可总有一天当那些人不能再忍受物质的匮乏,他们就会摔碎精神的枷锁。所以我们必须清楚一点,就是社会永远处于矛盾当中,关键是怎么去处理这些矛盾,同时又应该研究如何为人谋取新的生计。周期性的危机背后有自然规律在起作用,而如果人们想要摆脱这种危机,就要按照规律做一些调整。在今天一些场合,他们所做的事情完全不符合古代的审美,我不是说一定要与古代的人想法契合。而是要在做事之前能证明它的合理性、科学性。
比如在某一个地方,某一座山上,有一座大型的圣人铜像。铜像非常的高大,以至于放置在群山之中,实在有一些突兀,你想想看,当你站在山里有一座头像,跟山差不多一样高。你会不会觉得这样的场景有点诡异呢?就好比在九成宫有人在里边做了一只毛笔的雕像。做这个设计的人可能觉得这实在是太高明了,实际上这样不合理的比例是对周边景物非常大的破坏。我们的审美要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我曾经解释过,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就是人的因素不对自然本身产生破坏,而是起到修饰的作用,就好比女士们在嘴上抹了红嘴唇眼皮上涂了眼影的效果是一样的。如果嘴唇上和眼皮上涂的颜色非常的怪异,如果涂抹的范围超过了合理的比例,那么整张脸的风景被破坏掉了。
关于如何实现良治,我有很多思考。某位先生说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他们的设计就是要保证最优秀的人待在最关键和最重要的岗位上,或者说最优秀的人要担任最高的职位。这个时候有一个问题就摆在大家的面前,那么用什么衡量一个人是不是优秀呢?当刘先生的社群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很快回答,这很简单,就是看成绩同时我又说了一件事,很多情况下那个人并没有做什么,可是在年底写总结的时候,却可以总结出大量的成绩。所以考察一个人的时候,最好是看看实际情况,而不要轻易相信纸上面的东西。那么社会上到底有没有必要存在另一个空间让大家来讨论呢?我觉得合理的讨论,科学的分析是有必要存在的。
一直以来,我觉得王先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同时我也承认王先生是一个有缺陷的人。随着年纪增长,我要教会自己学会宽容。要尝试着理解对方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所做的思考。朱元璋落魄的时候,曾经跟人一起去讨饭,后来他做了天子,就不再喜欢有人总跟他提起当年讨饭的事了。所以那些曾经跟他一起讨饭的人来找他,他是不大愿意搭理的,因为他们之间实在也没有什么共同的语言。更关键的是,这些人不能照顾他作为天子的体面,有时候你能不能与已经富贵的朋友维持关系,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看你是不是能够适当的做一些调整。假如我是当年曾经跟朱元璋一起讨饭的人,等到他后来做了皇帝,我就说一些当年发生在朱元璋身上的一些神奇现象。比如身后冒紫气,睡觉的时候夜里整个屋子都是亮的。编这些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反复的推敲,要尽可能的论证它的合理性。
假如朋友后来高贵了,我就说当年他就是一个闪闪发光的人。而那些不那么光彩的事情我就不再提及,甚至已经忘记了。某位先生说起自己假如发达了,我来见他会怎么处理,他可能会派秘书应付一下。这个时候我也不要心里感到难过,人嘛贵贱有别,本该如此,不要自己明明非常的卑微,却想着对方,能够看中彼此之间的情谊而接待你。不要对别人有太高的期待,自己可以厚待别人,不要要求别人厚待你。要明白什么叫世态炎凉,什么叫人心险恶。别人富贵了就想着去攀附,那些混的不如你的人来找你,你愿意见他们吗?如果你不愿意见人家,那么那些富贵的人又有什么理由见你呢?如果你要赌这口气,那就应该好好的去经营自己的生活。昨天购买了三本书,希望通过这三本书的帮助,我可以更多的知道很多古代的事情,假如我对古代的礼仪非常的熟悉,那么在人群当中,我应该算是比较有见识的人了。
今天在社交网络上看到一个消息,这个消息的详细情况不方便在这里说的很细致,总而言之就是一件有悖伦常的事。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开放的社会,过去我一直有这么一个印象,就是文明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打破禁忌的过程。但是一次听讲座的时候,孔先生说文明其实就意味着禁忌,而野蛮就是百无禁忌。从这个角度进行论述,其实也是能站得住脚的。一般人都认为城市里的居民一定比农村里的居民要更加的文明,实际上真的是那样吗?按照孔先生的说法是可以进一步讨论的,比如在城市里人们经常动不动就说某人死了某人怀孕了。但是到了村里大家就会说某人无常了,往生了,某人有喜了。但其实孔先生的说法未必完全可靠,我在农村长大,对于农村的情况也略有所知。
我常听说的说某人怀孕了一般要说某人怀上娃娃了,意思也差不多,相比之下也没有文明多少。我觉得之所以大家印象当中,城市居民甚至比农村的居民还要少那么一点点文明。我想关键的原因在于城市居民距离传统比较远,而农村居民距离传统比较近。然而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觉,城市居民确实距离传统比较远,但并不意味着农村就距离传统比较近,农村相对封闭落后。在古代的时候,农村被传统影响的程度也要少很多。假如你生活在古代,你会发现城市居民的生活更接近儒家经典的设计。而乡村居民的生活相比之下,更加的朴实无华。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很多大的宅院里也有一些不能为外人道的事。而在一些偏远闭塞的乡村,也一定发生过许多不宜往为传播的事。过去人们把伦理看得非常重要,但是最近这些年这个问题比较少的被大家讨论到了。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大家更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播,而大家所理解的文化也不是真正的文化。
我对教育有一个思考,就是在你年纪特别小的时候。教育就应该从小处着眼,应该以个人为出发点。不要敦促他去思考一些特别重大的问题,因为那是没有用的,一个小孩根本没有办法思考那些问题,只有当他的阅历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做这件事。假如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去思考那些问题,会让人养成夸夸其谈的毛病。会让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极大的误解,很多人一张嘴就要改变世界,可你只要看一看他那个样子,就知道他改变不了世界。如果你是一个有能力改变世界的人,那么你一定是一个踏实做事的人。评价一个人的好坏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有的人索性对人进行模糊化的处理,认为这世界上没有好人,没有坏人,也没有是非对错。实际情况绝非如此,假如一个人已经坐古,那么就必须对他进行盖棺定论。
最近汉文帝的陵墓正在挖掘当中,根据目前发掘的一些东西来看,里面大量都是陶器。在薄太后的墓里发现了一些金银器,但也不是特别多,相比于海昏侯墓而言,薄太后的墓甚至有那么一点寒酸。有人说就现在发掘的几个情况来看,出土的这些东西与汉文帝的皇帝身份极不相符。根据史书记载,汉文帝是一个非常节俭的皇帝,假如陵墓最后里挖不出什么东西,只是证实了文献的记载。不过我有一个判断,只是不知道这个判断是否正确,我觉得应该还没有挖到他的主墓室。假如盗墓贼已经进去过他的主墓室,史书应该会留下记载,因为墓里的东西一定会流入到市面上去,别的不说墓志铭一定会有吧!只要那些能够证明汉文帝身份的东西,一旦留在市面上,当时的人就会知道这件事,并且留下相关的记载。
可根据目前的报道,是最近才证实汉文帝的霸陵被发现了,由此可见,过去应该没有汉文帝陵墓里的东西出现在市面上。所以还是应该慢慢的去等待,看能不能清理出一些其他的东西。有一些陶器,我看了之后还是蛮受震撼的,就是当时有一些人脖子上带着刑具。过去一段时间我在看纪录片的时候,也看到了相关的记载。由此可以推断,当年替秦始皇修建陵墓和宫殿的那些囚徒,大概也是如此吧!看到这些陶俑就可以想见那个旧时代的残酷。一个生活在文明开放的现代社会的人,到底应该怎么去处理过去留下的那些传统呢?事实上那些传统消失的干干净净比较好呢,还是要整理一下,继续发扬比较好的。昨天我购买的那三本书目前都已经寄出了,过个三四天的时间应该就会到货。当然也有可能因为其中的一些变故,到货时间可能会有所延迟。
通过阅读,来自于熟悉那三本书里的记载,我相信自己的传统社会,一些礼仪就会有比较深的理解,但是我相信这三本书的记载应该还是非常笼统的,那只是一些纲领性的东西,具体的细节可能散落在其他的书籍当中。正如昨天我在与某位先生谈论的时候提到过,去学堂开学的时候有开笔礼。岛国有一些事情做的是比较好的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可能会经历很多仪式感的东西,在我们这里也是如此,但不像岛国那样,在我们这里一个人所经历的几个重要的仪式性的东西,一个就是婚礼,另一个就是葬礼。即便是婚礼和葬礼也没有统一的制式,大家可以随意发挥。在一些传统文化具有相当影响的地方,新人成亲的时候可能要去教堂请教士予以主持,而在儒家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地方,成亲要经过六项重要的礼仪。不过我相信传统社会很多仪式性的东西大多是士大夫以及以上地位的人举行,对于很多填饱肚子都很困难的人,搞这些东西成本太高了。
如何让礼节的设置更加的合理,其中有一条就是要考虑到它的可行性,如果一眼望去它根本不可行,这就没有设置的必要了。我觉得现在要让一些礼仪能够顺利的实行推广,就要进行必要的简化,但也要保证仪式的庄重性。比如我曾经在文章当中设计过拜师之礼,现场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装饰。出席仪式的人必须着正装,我说的正装不是工作场合的职业套装或者商务装,而是各自穿着礼服。很多年以前,我曾经听有人谈论中西不同的婚礼现场。人家的婚礼现场其实没有人在专心的吃东西,男士们穿着燕尾服,女士们穿着晚礼服。现场可能一个就是见证神圣的时刻,一个就是跟其他的人进行交流,吃只是其中一部分。
而在我们这边吃是重点,没有人在意不是新人的人穿成什么样子?更夸张的是在婚礼当天很多人会喝的左摇右晃,甚至在婚礼现场打麻将。婚闹从古至今都是恶俗,不要以为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东西都跟传统文化有关,也不要把历史上的很多旧物通通视为传统。传统有它的正根就是儒家的礼仪,域外很多地方对礼仪都是非常重视的,比如有开学礼和毕业礼。我们也有这样的礼仪,但相比之下,域外的那些礼仪比我们更具有仪式感。通过他们的一些仪式感的东西,你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传统。人有时候很容易局限的一种虚幻的荣景当中,今天有一点挺让人感到失望,就是没有与其他的诸位先生在社群里讨论很多问题,因为他们看起来表现的并不是特别积极,特别是韩先生居然在里面放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只能说明大家关注的点不同,我觉得刘先生是一个可以讨论问题的人,只不过我没有办法抓住他的兴趣点。
最近某台办的一个新综艺引起了我的兴趣,但这个节目我估计不会看的太多,大概也就是看其中一部分。有一位女士做的一些节目受到了我的关注,但不久之后我就发现她再也没有更新过了。某电视台在我看来其实越来越掌握到传播学的精髓,只不过有些东西挺让我感到失望,这个失望没有办法说的太细致,也许我的认识水平就是这样,没有办法领悟很多东西,也许现在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我却距离自己的初心越来越远,这怎么能不让人感到绝望呢?很快就到年尾了,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逝去,面对岁月流逝,焦虑以几何倍数增加。我清楚的意识到未来还有很多麻烦在等着我,而我能够处理好这些麻烦吗?希望上天能够保佑我,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明年年初的时候考虑去一趟省城。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去寺庙为自己祈福,希望一年顺利,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庇佑。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新丰九年十一月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