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号 关于算命的科学

三候,草木萌动,是可耕之候。

亲爱的龙波女士:

第一次接触到科学算命这个词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了,在当时的我看来,科学和算命是不能并存的两个概念。那个时候我遇到过这样一个情况,用电脑算命就是当时人们所理解的科学算命,给人算命的人有可能是骗子,电脑是不会骗人的。我也曾在街上看到过,有人在街上摆摊,带着简单的电子设备,招牌上写着科学算命四个字。现在以我的认知,我理解的科学算命是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算命,用科学的方法算命,伏羲时代距今多少年,我是说不清楚的,伏羲发明易,创造一套简单的符号来解释自己认识的世界,这项发明给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支点。后世的人们在研究它的同时不断丰富它完善它,华夏文明就是在对易一次又一次的解释当中不断推荐的。易为后世算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世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依据。在约二百年以前,易不再作为一门基础课,这意味着现代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普通人用易进行占卜,实际上是用非常机械的方式来做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希望自己具备这样一种能力,可以用易学符号作为一种语言来解释自己生活的宇宙。易所呈现的不仅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价值观和人生观。一个人只要对易的研究只要到了一定的地步,他不需要占卜,就可以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小的时候,民间有很多禁忌,大家普遍能够遵守。现在那些禁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就算知道也懒得遵守。一个人在正月的遭遇预示着全面的遭遇,正月初一的遭遇预示着整个正月的遭遇。看过《白毛女》的人都知道,年三十的时候,杨白劳出去躲账,只要除夕之夜穆仁智没办法找到杨白劳,这笔账就算是躲过去了。正月初一你是不能散去要账的,如果你执意要去,你就要对坏人一年运气承担责任,他就可以借这个理由不还或者少还欠款。

正月不能打骂小孩,不能找别人的不痛快。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在奶奶面前一直是很有礼貌的,一年正月初一,奶奶怀疑二哥拿了她的五块钱,就到我家要钱来了。妈妈瞬间就炸了,她不是还不起五块钱,她就是觉得奶奶这个举动坏了我家一整年的运气。奶奶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么犯忌讳的事她都要干,也许那个时候五块钱是一笔巨款吧!活着是事件极困难的事,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无耻的人会说,既然活着让你那么为难,你可以选择轻生。根据我有限的认知,满人家庭往往规矩非常大,我长这么大不知道规矩为何物?如果上天让我做了家翁,我一定会立一些规矩,规矩要简单要容易遵守。黄帝时代发现了伏羲时代的遗物,通过对易的研究极大的推动了文明的进步。易是华夏一切学问的起点,一个自称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人如果对易一无所有,那么他一定是一个骗子。

我现在房间里有一座佛像,但我已经谁说不清是哪一年请的,不久前我又在网上看到一个域外名人打坐冥想的坐像。如果不是价格非常贵,我有兴趣请一尊供着。就在我把那一尊佛像请回来的时候,店家赠送给我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就是《了凡四训》,里面记录一个叫袁了凡的人早年请人算卦,对方推测了他未来的命运,后来发生的事情不断印证对方所言,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和尚,于是他开始广种善因,终于在福田之上长出了硕果,针对的预言开始一点点被打破,他的命运发生了根本转变。这部书的大致意思是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命运的走向,只要亲近大德、广种福田,之前注定发生灾祸或许可以避免,过去不该有的福报也可能发生。

易到底是什么?根据我的理解,易是象形字,易描述的是日月交替,说的白一点,就是变化的规律。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我就知道事务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这种变化并非无规律可循,易既描述现象,也揭示规律。易不是固定不变的学问,它是可以不断发展完善的。我第一次开始意识到易在华夏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性,我曾经说易是华夏文明认识世界的源头,但是生长在华夏文明背景下的学问都可以追溯到易。关于易形成两大派,一个是侧重对义理的研究,一个更强调易的实用功能,所谓易的实用功能,主要指的是它在占卜方面发挥的作用。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易可以用作占卜,但并不能由此推定,易只能用作占卜,实际上在传统时代的中国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感受到易的存在。对易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夏朝学者对易的研究,形成了连山易,第二是殷商学者对易的研究,形成了龟藏易,第三是周朝学者对易的研究,形成了周易。关于周易,人们最熟悉的就是文王演易的故事。

那么周易是不是文王一个人的成就呢?我不知道。三代以下,官方对易的研究就没什么大的成就了,我这么说对很多付出毕生心血研究易的一代又一代来说无疑是不能接受的,他们虽然有苦劳,但他们的功劳是非常有限的。现在如果提问易到底是属于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绝大多数人应该会把它划入所谓传统文化的范畴当中的,其实易是原始的自然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原点。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易,不断的充实它、完善它、发展它,只要它的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那么它将会推动华夏文明的全面复兴,如果是这样的话,在西元二一四四年实现全面复兴是极有可能的,当然所有这些相关的说法都是我一厢情愿。

我接触到一些人,他们对孔子的看法非常负面,我第一次对孔子有认知应该可以追溯到镇上读初中的时候,那个时候课本当中出现了《论语》的部分内容,后来因为各种缘故我接触孔子的机会越来越多,在大专的时候,我一度痴迷佛教,后来对道家著作下了一点功夫,到某县城谋生之后,我以黄老门人自居。在谷园先生的指点之下,我曾经读过一本之前失传后来又出土的著作《黄帝四经》。如何看待孔子一生的言行,在今天仍然是会引起争论的话题。一些朋友认为应该以鲁迅先生取代旧社会孔子扮演的角色扮演,这样的设想似乎非常的进步,实际操作起来问题却很多。比如有没有必要保留孔庙,在一些地方孔庙已经被终止了原来的功能,比如省城的孔庙已经看不到更多有关孔子的蛛丝马迹,现在哪里储存这大量的石碑。

但我知道,在曲阜的孔庙无疑还在保留原有的功能,不仅如此,哪里还有孔府和孔林。如果停用或者改变其原有功能在曲阜不现实,那就应该在绍兴按照同等规格建造相应的建筑,发挥相当的功用。我既没有如果绍兴,也没有如果曲阜,但我知道那都是文化气息极为浓郁的地方。如果问我这二公那个对华夏的贡献更大,我不方便给出答案,我只是觉得三观不同的人相处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三观不同,说到底是利益不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管人用多么华丽的词语来装饰自己的行为,利益永远是主宰这个人言行的绝对因素。利益决定人的立场,利益决定人兴趣点,利益塑造人的灵魂。在言语上保持克制对我来说绝非易事,希望我在这方面不断加强,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君不密失臣,臣不密失身。我必须牢记这样的道理,永远管好自己的嘴巴,心里话永远埋在心底,绝不能一不留神嘴里就有真话流出来。

用科学的方法预测未来是不是也可以认定是某种意义上的算命呢?比方说有一位哲人预测了未来,后来的人们对预测的内容深信不疑,并且为之付出几代人的努力,预测会不会成真?会以什么样的形势呈现?只有历史能给出一个没有争议的答案。圣人在教导大家的时候会有很多种方法,有的选择向大家描述一个美好的过去,并且告诉人们一定要敬天法祖、坚持传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盛世重现。有的选择向大家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那是一个美好的预言,只要你坚持不懈的奋斗,那就一定会成真。有的选择向人们讲述一个已经发生过的恐怖故事,比如瘟疫、洪水,并且指出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是因为当时太过于放纵自己,肆意的违反上帝的教导,于是上帝被触怒了,降下可怕的灾祸惩罚人类,如果你想过好日子,那就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谨遵上帝的教诲,按照与上帝约定的方式生活。

为了能够让人们更有皈依上帝的动力,他们会讲述一个恐怖预言,某年某月某日末日就会来临,如果你想逃避末日惩罚,那就要皈依上帝,到时候上帝会特别关照你,让你有逃生的机会,一如诺亚一家得到上帝的眷顾。类似的传说世界各地都有,可见传说不是胡说,传播这些说法的人是怀有某种动机的。易用最简单的符号揭示最朴素的道理,但如果你深入其中,你会发现它非常的精深。我们今天能接触到的现代自然科学是由西洋传入的,所以它们一般没办法追溯到易,就好比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传统医学的知识体系可以追溯到易,所以在现代自然科学熏陶下长起来的人来,传统医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医学,而只是一种巫术。

对于受过中医知识体系严格训练的人来说,中医当然不能被说成是巫术,不过它的确有一些没办法自圆其说的地方,比如一些医术高超的中医常常被称作是神医,一个神字就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巫。全世界所有传统医术当中,中医处于绝对的领先水平。但在现代医学面前,它就表现的不是那么逻辑严密。毕竟它停留在了传统时代,那个时候的认识水平,那个时候的技术条件,那个时候的文化背景对它形成了极大的限制。在华佗时代,中医已经外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却因为当时的文化背景,人们越来越不能接受通过解剖尸体来增加对人身体的认知。可以这么说,华佗以后,中医在外科方面几乎没什么进展。后世的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都是以内科见长。在闹事街头,用能够看到一些卖治跌打损伤药的骗子。很多人鼓吹所谓中医文化,那些人大多都是骗子,任何医学唯一存在的价值就是治病,任何不能够治病的医学都应该被淘汰。

在中医这个群体当中,往往有很多骗子混在里面,但是张口不谈治病谈文化的人都是骗子,那些一张嘴就是祖传秘方什么的,也很少有人不是骗子。不过很多事也不好一概而论,我妈又一次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嘴都歪了,哥哥在别人的介绍之下找到了一个郎中,这个是好像颇有名气,他好像有一种膏药,我妈贴了之后她的脸就好了。而我的一个远房的二婶,得了同样的病,在医院做了手术,却不见好,后来找到了那个郎中,郎中说:“做过手术,膏药也起不了作用了。”类似的事情还能找到很多,知名作家路遥得了病,去医院治,花了很多钱,最后也被介绍给一位中医,结果开了很便宜的药留给治好了。屠呦呦女士凭借中医古籍的提示发现了青蒿素,由此可见,中医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存在价值。

既然中医有存在的价值,算命到底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呢?那就要想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今天仍然能够存在?仍然可以养活很多人。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有很多人有这方面的需求,而且今天还出现了另外一种形式的算命,名字听起来非常的时髦,叫做基因检测。通过检测一个人的基因,可以预测他在什么年龄段得什么病,而这个会对一个人的命运发生极大的影响。通过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推测未来,这就是用易算命的基本原理。事物总是在不停的变化当中,而这种变化会周期性的出现。通过占卜,你可以知道眼下处于变化当中的哪个阶段?接下来会往哪个方向走?会发生什么事?如果精通易理,占卜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了。但绝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即便是孔夫子也是如此。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二而学周易,可以无过矣!”孔子也是要占卜的,占卜的准确率在七成上下。我也进行过占卜,我的准确率应该也在七成上下。越是严肃的事情,心越诚,占卜的准确率就越高。要是带着几分戏谑的态度,纯粹是闹着玩,占卜的准确率就会直线下降。我不知道这里边有没有心理学的因素,我所描述的是我真实的感觉。对未来进行预测,不管是预测一个人还是预测一个组织,或者是预测整个社会未来一年二年或者十年要发生的事。如今是一门显学,做这件事的机构一般会被称作是智库。大洋彼岸有一家非常有名的公司,许多年前曾经出过一份报告。他们想要把这份报告卖给当时的主其事者,结果被对方拒绝,报告预测的内容被后来发生的事情一一印证,从那之后这家公司一炮而红,凡是这个公司出具的报告立刻会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算命呢?只不过此案的算命依据的是易,而彼岸做出预测评鉴的是数据和逻辑。

我对于传播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热情,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方面做出成绩。遗憾的是现有的条件不太支持我在这方面的努力,不过没有关系,我这一生已经做过太多没有意义的事。没有意义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至少我对做这些事情是有兴趣的。至今我特别怀念自己在省城的那段光阴,那个时候我凭借占卜打破了壁垒。我甚至给我所仰慕的那位女生算了一卦,这是我唯一一次跟她谈话,那真是太美好了。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仰慕一位女生,我永远是远远的看着她。直到她消失在我的世界里,我是一个非常怀旧的人,这一点你已深知。经常出现在我回忆里的人,在我的实际生活当中,通常没有扮演多重要的角色。她只是在我的面前路过,她只是在不远处与她的朋友交谈。一颦一笑都像电影,在我的脑海中循环播放。

丰富的社会阅历,会让一个人具有预测未来的能力。曾国藩写过一本书叫做《冰鉴》,里面记录了他观人的经验。据说每一次有人出现在他的面前,他都会观察的非常仔细,观察那个人的神态,观察那个人的样貌,听这个人的谈吐。有一个综合的思考和判断,最后决定要不要使用他,怎么使用他。曾国藩发现过,人才也上过当。看这个人的照片,你就会知道此人城府极深。有一种说法,他并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这一点在他后来打仗时的做法能够得到印证,因为他主张的是扎硬寨、打呆仗。据说小的时候有小偷光顾他们家,待在房梁上,等方便的时候去偷。正碰上这位老兄在背书,背了一整夜,都没有把《岳阳楼记》背下来,小偷在那里一遍又一遍的听,到第二天清晨小偷都能背下来了。从房梁上跳下来把《岳阳楼记》背一遍,将他训斥一番之后扬长而去。

他之所以能够打败对手,并不是因为他是多么了不起的军事天才。而是因为他始终站在道义的一边,这话听在今天人们的耳朵里可能会觉得有些怪。帮助晚清朝廷应该属于助纣为虐,怎么还叫站在道义一边呢?他的对手曾经做过私塾先生,被所居之地的人们认为是非常有学问的人。结果在客场非常的不得志,居然连秀才都没有考中。这让这位先生感到心灰意冷,后来读到了那本《劝世良言》,接下来数年之内,这个人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相比于其他出身相对贫寒的帝王,这位先生显得很不一样。他藐视传统,被世人推为圣人的孔子,在他的眼中什么都不是。这就意味着他不可能得到士绅的支持。这位先生的支持者绝大多数应该是一贫如洗的人,与之对抗的就是地方师生以及他们背后的朝廷。

汉高帝之所以能够成功,那是因为他以忠厚长者的面目示人,而且这个人非常的聪明。读《史记》可能很多人觉得那是一个非常没用的人,因为无论遇到什么事,他都会去向他的下属请教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人最了不起的地方不在于他自己能解决什么问题,而在于他能够给每一个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提供发挥才干的平台。明太祖之所以能够得天下,是因为他吸引了。李善长、朱升、刘伯温等一大批士人的支持。而曾国藩的对手,他手底下只有两个人勉强可以称为士人,一个是早期追随他的冯云山,一个是后来写了《资政新篇》的洪仁玕。打下了一个小小的县城,他们就能封一大堆王。拥有了偌大的金陵,他们就建造了恢弘壮丽的王子,生活奢侈的程度超过晚清王公。有时候熟读史书就能够懂得事物变化的部分规律,知道规律就能够预测未来,我觉得算命背后的科学就是洞悉事物变化的规律。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新丰九年二月初一

第270号 艺术匠心第004号 成年人的世界第060号 留给世界一个背影第159号 鬼友第340号 爱的直立第146号 自下第127号 丛林书院第019号 午夜叫声第005号 人际关系第123号 钻石之夜第186号 祈祷第246号 理性的声音第324号 平章第255号 理性幻想第283号 观音第273号 道第055号 丰腴之美第107号 水边书院第034号 中年男人的烦恼第196号 丛林第335号 归属感第179号 我想去雪山湖泊修行第213号 大祭第202号 工匠第021号 高跟鞋之下第089号 不穿长衫的夫子第227号 鬼魅第011号 烟火第156号 说难第209号 一场跨越二十年的恩怨第238号 溢阳第302号 神游九重第169号 生活的流程第249号 浮生第097号 佛窟一日游第124号 风中的花味第308号 勾勒第139号 徽章时代第269号 诡谲第065号 佛窟第144号 观想第016号 竹林因缘第179号 我想去雪山湖泊修行第305号 仲冬花味第007号 珍藏第066号 灯火之域第018号 咆哮的妇女第203号 精神食粮的生产第261号 事缓则圆第336号 残月第014号 暗黑世界第300号 文采第059号 大院与宫廷第283号 观音第268号 洞第339号 初步假想第100号 年代风尚第248号 因果定律第066号 灯火之域第364号 没有情人的情人节第211号 鬼屋第136号 百年前夜第247号 桥第307号 典籍第317号 佛陀与凤凰第141号 眼界第082号 省城之行第259号 花味第247号 桥第048号 热爱跳舞的女子第362号 苗雅正第157号 为善之困第178号 粗线条的狂乱舞蹈第227号 鬼魅第299号 花儿第040号 禅修生活第165号 祈年第164号 困第337号 天伦第226号 神之光第005号 人际关系第190号 绿色指甲油第267号 祸福几何?第069号 儿童第235号 凤鸣第258号 惆怅第307号 典籍第101号 娱乐圈道士第352号 心之所至第352号 心之所至第260号 自然人第092号 邦无道则隐第058号 年代歌第264号 克己第126号 歧路歌第194号 青苑时光第100号 年代风尚第149号 吴学究第144号 观想第212号 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