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号 柳绿桃红

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为雷。

亲爱的龙波女士:

我现在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古董产生了兴趣,为了方便研究我甚至买了放大镜。当然购买放大镜不是为了这一个目的,我也是为了方便读书,为了减少看东西时对视力的损害。在过去接近九年的时间里,我的视力有了非常大的下降,如果是十年前,我不敢想象自己的视力竟然会达到八百多度,到现在可能不止这个数。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习方面一事无成,却几乎变成了一个盲人。这些年我也听到过相关的警告,如果对视力保护不够,任由近视持续发展,最糟糕的结果会致盲。在小的时候,我对于近视没有足够多的警惕心,甚至觉得戴上眼镜会显得很有学问。在初中时我遇到了不可抗力,在一个班里居然有九十多名学生,那个时候我被安排坐在左边的第一排,这样一来,我原本两个眼睛一样的事例就出现了区别。

在我的记忆当中,我是这样一个学生,不同的老师教会出现不同的成绩。现在有一种说法,如果有学生学习不好,谁教都无济于事。这样的说法恕我不敢苟同,既然学生有表现好的,也有表现差的,难道教师的表现就是一样的吗?既然学生有优劣之分,难道教师就没有优劣之别吗?之所以有人散布这样一种观点,不过是站在教师的立场进行考虑而罔顾事实。从前教师被很多人认定属于非常弱势的一群人,因为他们无权无势,他们的心水经常被挪用被拖欠。但他们因为认定孩子是无辜的,所以教师当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因为工资被拖欠而影响教学活动。这样的一种精神令人动容,同时也让人对当时的现状感到无奈。从前我有这样的一种想法,随着社会进步,教师对学生施暴的这种现象应该会逐年减少,乃至于最后消失。后来我发现情况不是这样的,社会不总是在进步。

从什么时候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认知,觉得社会总是在发展,总是在进步,总是在变好。从长远来看的确是这样,今天人类的生活水准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所不能想象的。但在较短的时间看,却不是如此。儒生们非常喜欢追忆唐尧虞舜时代的盛世,并且对唐尧虞舜的禅让之举,给予高度评价。实际上,唐尧虞舜的禅让虽然被描述的非常美好,却并不是那个时代的常态。比如在唐尧虞舜之前,或者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再或者就是在天子的家族当中选择贤者即位。比如在唐尧晚年,大家仍然认为第一继承人应该是他的儿子丹朱,只是因为丹朱不效,被废除了继承人的资格,这才有了禅让之事。虞舜晚年,大家首推的继承人是他的儿子商均,据说商君也是因为不孝而被废除了继承人的资格,实际上商均未必不笑,当时大禹因为治水立下了不世之功,威望日隆、如日中天,大位传给大禹,实际上是无奈之举。

在黄帝之前,炎帝家族居天子之位,一共传了八世,在炎帝之前,各个部落遍地开花,哪一个部落如果出了圣人,这个圣人必定发明了什么东西,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于是吸引其他部落的人依附于这个部落,于是这个部落的影响就会变大。比如之前的伏羲和女娲应该就属于这种情况,炎帝家族之所以能够做大做强,也是因为神农氏的贡献,才让他有了炎帝之号,而他的后人拥有继承权。由此可见,在上古时代,人与人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有冲突有竟争,但彼此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相对温和的。之前我接受了一位先生的观点,他说父权之所以取代母权,开始主导社会,有两个关键的点值得研究,第一是人们发现男性在人类繁衍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这是复权的起点。第二可能是因为围绕水源食物,部落之间发生的争斗越来越激烈,而在这样的争斗当中,男性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从而导致父权的确立。

就算是到了今天,女性在选择配偶时,特别看重一个东西,就是那位男士能不能给她安全感?女性对安全感的追求应该就是源自那个时代,部落之间激烈的争斗,让部落里的女性处于高度的不安全状态,在这个时候一位孔武有力的男士能够提供给她保护,简直是她梦寐以求的事。今天人们所追求的女权不同于上古时期的母权,当然女权和母权确实存在很多重合的部分,但它们不是一对不完全是一回事。比如在崇尚母权的时代,女性会把生育当成是天经地义的事,她们会把生育当做是自己的义务,但是在那些崇尚女权的朋友们看来,是否生育完全应该有女性自决,甚至她们会有这样一种认知,生育会妨碍女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在崇尚女权的时代,人们对生育的看法是非常负面的。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种说法,在最远古的时代,这世上并不存在雄性的生物。这就与《圣经》里的说法不同了,《圣经》是这样记载的:上帝在创造第一个男人之后,认为他活在世上太过于孤独,于是从他的身上抽出一根肋骨创造了第一个女人。伏羲创立了阴阳之学,也就是这个学说。第一次肯定了男性在人类繁衍过程当中发挥的作用,而女娲创立婚姻制度,正是建立在这个学说的基础之上。假如在最远古的时代,世界上只有雌性生物,而没有雄性生物,那么是什么导致雄性生物出现的呢?尽管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给予支持,但我仍然觉得这种说法有它的可取之处,并且根据这一学说,我可以给出合理的推论。最远古的是时代只有雌性生物没有雄性生物,意味着在最遥远的未来,最后消失的是雌性生物,而雄性生物可能会早于雌性生物很多年消失。

现在有研究表明,西元二零四五年男性会丧失生育能力,坦率的说,我觉得这样的研究可能显得稍微夸张了一些,但是我也有这样的一种观察,虽然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某些地方男性在总人口当中所占的比重远大于女性。但是从长远来看,男性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女性在在人总人口当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比如在一些没有特殊背景的发达经济体,那里的人口结构与某些地方完全不同,在那里女性在总人口当中所占的比重多于男性。我甚至有这样一种观察,或许未来男性最终会被大自然淘汰出局。当然这世上如果只有女性,会不会变得更加的绚烂多彩?这个我没办法给出答案,但我知道一男一女相处未必就比两位女士相处更吸引人。女性的世界在未来会越来越精彩,而男生的生活会越来越枯燥。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女士们喜欢看影视剧,因为她们在影视剧市场当中的特殊地位,使得她们在影视剧市场的发言权越来越大。而男士们就不同了,他们更喜欢猫在一个地方打游戏,在游戏的世界里,他们可以掌控一切。游戏可以实现他们所有的幻想,而影视剧能满足的幻想是非常有限的,还有一点,影视剧对社会的影响远大于游戏。当然这是我非常主观的看法,目前在社会上我们很容易就能听到女性在表达自己的利益,男士们的声音你们是听不到的,因为他们在忙着打游戏。游戏可以满足一切,以至于他们对现实世界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很关心。在岛国,五十岁以上的未婚男子越来越多,那是一个空前低欲的社会,因为男士们只需要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就可以满足他所有的需求。而女性则不同,她的需要很多,比如名牌的香水和名牌的包,高档的化妆品和衣服、鞋。大房子落地窗,在职场上呼风唤雨。

前几天,有一条特别的讯息引起了内地人们的注意,说岛国女性在婚后没有被优待的比例非常高。这件事很自然的激怒了北洋女性,而她们也非常庆幸可以生活在北洋这么一个高度文明的地方。比如某位岛国的女明星与一位男士传出了暧昧的新闻,不管这位女明星在婚后过得多么不快乐,不管婆家的表现是多么糟糕。这位女士的风评仍然一落千丈,甚至失去了代表岛国的资格。这件事在北洋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北洋人士看来,这位女士不过是犯了所有女性都会犯的错误,而且婆家的糟糕表现足以让他们出离的愤怒,他们向这位女士抛出了橄榄枝几乎可以搭建一个大型的鸟巢。既然岛国没有那么爱惜她,北洋就是她永远的家。岛国是如此保守的一个地方,那里的男士仍旧衰的一塌糊涂,如果是在你女权膨胀的地方,可能男人作为一种生物,早就被大自然彻底淘汰出局了。

假如那种情况真的出现,男士们真的没有办法在人类繁衍活动当中发挥作用,我相信它对人类的影响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人类仍旧可以借助科学的手段继续繁衍。如果是那样的话,男性的社会地位会继续下降,有一位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种观点,未来的男性很可能类似家畜当中的雄性,就以猪举例,小的时候家里买了小猪崽儿,第一件事就是要把猪给搧了,公猪被搧了就变成了牙猪,母猪被搧了就变成了侗猪,大概养猪的人会在所有的公猪仔当中优中选优,被选中的那一个就会免遭刑戮,在它的有生之年一直保持公猪的身份,这种猪拥有一个更响亮的称呼就是种猪。种猪是非常值钱的,有它猪才能够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

所以未来的男士们会不会变成这样的角色呢?如果真的是这样,虽然听起来有些不雅,他们仍然是这个社会一笔非常重要的财富。只不过情况有可能会不同,因为有科学研究显示,未来男士们会丧失生育能力。那么会不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形呢?部分男士丧失生育能力,而另外一些男士却能够保存生育能力。于是丧失生育能力的人被称为牙人,而能够保存生育能力的人被称为种人。如果真的是这样,郑仁在未来社会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因为它们会变成一种稀缺资源。而牙人就不同了,如果不能凭借他们的才华,凭借他们在职场的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他们就会永远抬不起头。羊也好,猪也好,他们的繁衍活动是被人力强制干预的,而人类的反野活动不被外力干预,所以我推测类似的情形应该不会出现在人类的身上。不过我的推测也有可能靠不住,现在治疗生育障碍的医院越来越多,是因为有这方面需求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不是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这种趋势正在让那种设想变成现实呢?

现在有司也在相关人士的一再建议之下,开始关注一个问题。就是男士们变得越来越阴柔,如果男士们彻底没有了阳刚之气,这到底是不是一种问题呢?对此人们的看法是两极的,有人认为男士呈现出阴柔之美是一种病态,而有的人认为男士就应该呈现阳刚之美是一种病态,因为他们认为男士阳刚女性阴柔只是一种刻板印象,而刻版印象就是用来打破的。女性也可以剃光头长胡子,练出一身疙瘩肉,可以徒手劈断钢筋,谁能说这样的女人不美呢?男性也可以留长发,涂眼影描红嘴唇,说起话来柔声细语,眼角眉梢之间充满了媚态,搔首弄姿的时候尽显柔弱,谁能说这样的男人不可爱呢?有人曾经发出这样的声音,北洋的男人已经配不上北洋优秀的女人了。没有人比我更赞成这样的观点了,所以我即便是老而未婚,也并没有那么难过,因为我本来就配不上人家,何必勉强人家将就我呢?

在上古时期,人们的审美是相对朴素的,通过那个时代留下的陶器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审美也变得越来越精细。在上古时代,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有人为了制作一件玉器,很可能搭上一生的时间。通过出土的商周时代的文物,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最精美的器物是祭祀用的礼器,也就是说最精美的器物不是由人来使用的,而是献给神灵的。到目前为止,虽然发现了疑似夏朝都城的遗址,仍旧没办法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那个就是夏朝的都城,那里出土的文物就是夏朝的东西,虽然时间点是吻合的,可那个时候的器物上没有可以辨识的铭文。

所有人都知道甲骨文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那么在这之前,文字应该已经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可至今却没有发现相关的文物。虽然从一些陶器上看到一些神秘的符号,但这些符号至今没有人能辨识。那么是不是有另外一种可能呢?就是汉字并非完全有本土创造,而是在这之前,有一种相对成熟的文字,从外部传入,然后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字。如果真的存在这种情况,他应该是由西部传入的,那么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可能?那种文字是从巴比伦传过来的,如果这种情况属实,那也应该有相关的文物来证明,很可惜能够证实这一猜想的文物现在也没有出现。在汉朝的时候,漆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唐代的时候,瓷器开始兴起。唐代的秘色瓷,天青釉汝窑瓷器在五代时期开始兴起,每个朝代的审美稍有不同,比如北人制作的器物往往色彩比较浓艳,营造的气氛也相对热烈。而南人制作的器物往往以冷色为主,比如宋朝人制作的东西往往看上去非常冷非常素。

宋人的审美非常受后人的推崇,元青花,大明的宣德炉、景泰蓝,有一种非常名贵的颜料叫做苏麻离青,后来这种颜料没有办法供应了,从而导致瓷器质量的下降。大清乾隆皇帝的饱受后世人们的质疑,但是在故宫工作的人对这位皇帝却非常的推崇,每当他被质疑时,这些人都会自觉的为乾隆皇帝提供辩护。比如说某著名演员说乾隆皇帝的诗读起来不感动,而某位故宫的工作人员就说乾隆皇帝的诗,不是给天下人看的,而是给他自己看的。乾隆皇帝真的一点都不想自己的诗作被流传出去吗?据说乾隆皇帝的诗稿有几大箱,但在他那个时代居然没有编一部御制诗集,然后让它存放在各地,从某个角度印证了这位故宫工作人员的说法。所以既然乾隆皇帝是他本人诗作真正的唯一目标读者,其他人又何必凑这个热闹呢?

大清来自北方,所以清朝的故宫具有鲜明的北方特色。他的色彩非常的浓艳,整个建筑营造的气氛非常的热烈。清朝家具与明式家具有着鲜明的不同,清朝家具显得繁复而明式家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简约,明式家具发扬了宋制家具的特色。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浅见,也许真实的情况不是那个样子。根据我的观察,清朝皇帝的御座与明朝皇帝的御座有着明显的不同。明朝皇帝的御座虽然与宋朝皇帝的御座不同,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会用奢侈品搭在上面,并且配一些装饰物。而清朝的御座几乎没有任何外在的装饰,明朝虽然承袭了很多宋朝的东西,但它同时保留了很多元朝的特色。比如把宋朝的御座和明朝的御座放在一起,二者的不同显而易见,宋人简约、明人繁复。

清人在营造圆明园的时候,把浓艳热烈的北方风格发挥到了极致,比如圆明园栽种了很多柳树和桃树,每逢春天到来,桃花盛开、柳枝吐绿。园子里被装饰的如同仙境一般,所以当皇帝行走其间,心情必定会十分开朗。在北洋人们造景的时候是非常用心思的,每个季节都会有相应的景色。之前,某县城街道两旁栽种了很多的杨树,杨树的特点是生长起来非常的快,在长安街道两旁可以看到很多法兰西梧桐,据说这种树非常适合种在街道两旁。而某县城不同时期种的树是不同的,在杨树中间还夹杂着几棵柳树。新官上任,街上的树被换了一茬,柳树和杨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银杏树。自此以后每逢秋季,银杏树叶变黄,街上的景色与从前大不相同?如果有人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长大,想必这景色会深深的印在他的记忆里,以至于多年之后他还会怀念,如果再次见到这样的景色,或许他会激动落泪。

但是在当时我对这样的举动是不理解的,我觉得这是一种浪费。我曾经听到过这样的故事,每逢新官上任,他们就会对街上的树花费心思。他们不喜欢的树被移走了,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喜欢的树。我希望街上的树能够茁壮成长,而不是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换掉。如果有一天街上的树都有百年以上的树龄,这里的建筑如果布质更加的合理,形制更加符合审美,或许它会变成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愿意,本地能够向外释放出巨大的吸引力,有的凭借在历史上的名声,有的凭借它们自己特殊的地位。但我总觉得,即使这个地方找不到历史典故来装饰它,你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设计,让它变成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比如你把城市设计的像园林,然后在各个方面都非常的用心,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地方会变成一处圣地。如果城市里能够看到因为四时轮替而导致的景色变化,那将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所在。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新丰年二月二十二日

第317号 佛陀与凤凰第304号 离题万里第014号 暗黑世界第246号 理性的声音第196号 丛林第236号 紫萱非紫萱第271号 激流第114号 月宫折桂第107号 水边书院第053号 可盐可甜第157号 为善之困第068号 神主山第012号 生而为人第203号 精神食粮的生产第244号 丰腴第038号 稚雏第163号 交流和输出第067号 消失的鞭子第163号 交流和输出第001号 一个陌生中年男人的来信第295号 风之左右第012号 生而为人第225号 赵宋的悲情与风流第224号 缺陷第230号 美的意义第004号 成年人的世界第019号 午夜叫声第121号 采风回来第080号 落寞的佛国第313号 解脱与月光第145号 藏在深巷里的味道第205号 援助深山之民第275号 风化第284号 平安顺遂第003号 网络时代的乡愁第267号 祸福几何?第077号 小歌后第267号 祸福几何?第266号 分心第208号 残本第343号 缘第279号 愿我往生第220号 火车旅馆第307号 典籍第114号 月宫折桂第109号 错觉第165号 祈年第350号 亏第009号 过年第301号 空想第087号 历史迷第030号 关于算命的科学第185号 拿起放下第294号 故事第208号 残本第013号 交易的艺术第250号 波及第093号 知道第011号 烟火第167号 茅坑里的悠悠岁月第295号 风之左右第115号 名士梦第289号 令人心惊的声音第324号 平章第171号 俗务缠身第230号 美的意义第316号 月华第169号 生活的流程第134号 何为文艺第243号 漫画世界第029号 消失的古文明第062号 饱满的人第201号 缘分与选择第293号 偶然与必然第248号 因果定律第187号 我的隐形花园第322号 倦第205号 援助深山之民第170号 治理的艺术第219号 聚会第028号 逃离主人的狗第249号 浮生第306号 枯井第187号 我的隐形花园第237号 示柔隐忍第181号 盛会观想第123号 钻石之夜第051号 柳绿桃红第361号 落日余晖第157号 为善之困第186号 祈祷第029号 消失的古文明第215号 饱满圆润第175号 翡翠茶话会第064号 画不出现实第239号 日落漫雪第115号 名士梦第038号 稚雏第173号 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