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一四章 为君之道

七月流火,热得人全身是汗。离我继位的日子一天天近了,父亲的病体却也是一天天的坏下去,但是他却支持着。我很难相信一个人可以在躺倒病榻近一年的时间还能有如此的精力。他就象是一支快要燃到尽头的蜡烛,眼见得快要熄灭了,却终于还是摇摇摆摆,继续发出最后的光和热来。

甚至他还亲自接见了于禁。

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见面,很有几分悲剧色彩。为了表示以于禁的尊重,父亲强自令我扶他坐了起来,修饰了一下仪容,对镜自照一番,才郑重道:“请于文则。”

于禁一进殿,父亲便大叫道:“文则,君来何不速至此。”

于禁才要按照大礼参拜,父亲已一叠声的唤他起来,让他坐到他的身边,亲热的如同见到三叔四叔一样。说起于禁年轻时的风彩,说起当年的对阵,两人都流下泪来。世事弄人,一生征战,半世宿敌,今日却以这种方式相见,而相见的情况却又凄凉如此。英雄老矣——季汉五虎,如今只余其三,而曹魏五子,自今年张文远去世之后,也只剩下于禁和徐晃二人了。最后父亲亲口封于禁为扶汉大将军,赐给府第和仆人,准许他自由外出,一切待遇皆如故臣。

父亲让我代他把于禁送到殿门口。于禁泪如雨下,感叹不尽。

明日便是初七日了,这一日才下过雨,天气微阴,凉风习习。父亲精神大好,执着我的手,郑重嘱托道:“阿斗,至明日,你便是季汉之主。数百万生灵。皆在你手,不可不慎。”

我肃然道:“恭聆父皇教诲,儿必牢记于心。”

父亲道:“扶我起来。”

我和内监们小心的扶起他,他眯着眼睛环顾四周,道:“把那扇窗子打开。”这才缓缓转向我,说道:“孔明曾言,亲贤臣,远小人,其前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其后汉所以倾颓也。为父少时,念桓灵之昏昧,恨满胸襟,只思有一日可扫荡天下,重整乾坤。还百姓以安乐。还汉室以太平。今日,天下三分,孙曹为乱,世有豺虎之贼,民有倒悬之苦,为父终未实现当年之梦想,此后诸事,皆赖我儿。

“为父起于布衣。纠集英才,百战不殆,终有尺寸之地,得三之天下。虽号为世之英雄,然论智。论计,论才终不及孟德,然终成大业者,何也?

“其一也,信义为本,待人以宽,得民心者得天下。为父对朋友有信,对属下有义,贫贱时坚持原则,富贵后不改宽厚,故人心向往。为父年少时,便有无数少年崇拜而争相归附,连往来的马贩都赠给为父金财,以助大事。为父往徐州,陶公祖送丹杨兵四千名;为父奔荆州,刘景升多益增兵卒;为父援益州,刘璋送“米二十万斛,骑千匹,车千乘,缯絮锦帛”。为父颠沛流离,屡为曹公所败,但是为父麾下人才,千里思归,仍到为父身边。为父处荆州,当地豪杰不从刘表,不归曹操,皆从为父,乃得诸葛乳明、徐庶元直、伊籍、霍峻、向朗、黄忠、魏延、蒋婉及廖化诸人,直至连庐江郡的雷绪,皆愿率领部曲数万人远来归附(司雨注,应包括百姓)。当时庐江为曹操所辖,距孙吴亦近,周公瑾亦是庐江人,其人却宁愿长途跋涉,来投为父,何也?刘景升死后,曹操叩关如狂风暴雨,为父孤军似孤叶飘零,危急存亡之际,荆州百姓十余万相随,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周瑜占江陵,当地士民不愿接受曹操统治,也不愿投效南那太守周瑜,纷纷转投为父,渡江之路络绎不绝,最后人多地小,不好收容,为父乃有借荆州之举,始得宽容。荆州士民为何不愿就近服从周瑜而不辞劳苦渡江投*为父?至于收川,法正、张松、董和、黄权及李严等人,还有吴壹及费观等刘璋的姻亲,皆愿意投降为父而不愿为刘璋力战。此故刘璋已失人心,导致众叛亲离,亦可知为父得人心,而使群雄皆附。

“其二也,识英重才,知人善用,惜人才者得天下。为父与孔明君臣相得,如鱼于水,与关张义结桃园,生死不弃,为父所用之人,大多可以各得其所,各安其位,故人心所向。仁人志士,只要能投入为父门下,便可得充分任用,而不论出身高低、或是派系党别,和谐温情,恩泽及于后世。调解纷争,化争议于无形。陶谦时徐州争夺,发生过丹杨兵卒与广陵豪族的矛盾,甚至产生哗变兵争,为父最后却能录用徐州士大失及兵卒,消弭其中冲突。刘表时荆州内部纷争,曾有亲曹派与反曹派的争端,最后却被为父网罗人才而走,不复其中互斥。刘璋时有东州与本土两派,为父入主后,逐渐减弱影响。相比这下,曹操猜忌荀彧及杨修等人,甚至于进逼赐死;孙权用人则瞻前顾后,不敢放手,周瑜除了赤壁之战,曾经三度镇守边土而无机会立功;托孤大臣张昭,孙权坚不拜相,在里宅无事,终老一生而毫无作用。江东陆逊,有才子之名,因为孙策之婿而不见用。曹魏有士寒之争,孙权有土人与门阀之争,此皆前车之鉴,吾儿此后要融合人才,一视同仁,不问出身及背景,方能使季汉兴盛。

“为父虽以干戈起家而争天下,但为父却更善于理国之道,曹操治天下以“急、暴、谲”,为父则应之“宽、仁、忠”,故士人俯首、民心归向、军队服命。按儒家之道则称之仁义,竭尽用人而为民谋福,不嗜杀人及鲜兴猜忌,故人心所向,安居而乐业。汉末宦官之祸虽灭,外戚也死伤殆尽,等于是两败俱伤;党锢之祸的朝野相争,不但见于曹操士寒之争,也兴起孙吴内宫之争;至于嗜杀及屠城等,更直接使生灵涂炭。当今天下,唯一标榜不屠城,不残杀功臣及后裔,独咱们一家,别无分号。”

一口气说了这许多,父亲有些累,微微有些喘息。我待他气平一些,问道:“父皇,天下知易行难,亲贤臣远小人,历代君主无论贤愚不肖,莫不有知,然而世有尧舜,亦有桀纣,凡君之用士,莫不以自己所用为君子,所弃为小人,况世间大忠似奸,大伪似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如何分辩?”

父皇笑了:“我儿能如此问,可见已得其间三昧。世间无完人,君子小人,亦不可一时而定,此人居此为君子,至他处可为小人,此人此时为君子,异日不见得不是小人。然君子小人,能骗过一人,骗不过天下,此所谓兼听则明;世间之君子小人,所别非独在心,亦且在行,若骗过天下地小人,终生皆为君子地小人,那他就是君子。若曹孟德死于击董迎帝之时,他便是我大汉的忠臣。我儿用人,不可独求君子,世无纯白之孤,而有纯白之袭。贤主当能施良法,使君子小人,各处其所,各称其职,使君子不受欺,小人不作乱,则天下太平。

孔明曾言:一人之力极微,所谓参预朝政,署理政务,就是要集合众人的心见,采纳有益国家的意见。无论君臣,如果因为一些小隔阂而彼此疏远。就无法到不同意见,而季汉也将会受到损失。听取不同意见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同从砂石中获得珍珠美玉一样。然而人们很难做到这一点。孔明又曾言道:他所结识的人中,只有徐庶在听取各种意见时不受困惑,可以迅速从杂乱的表象中一把抓住其主脉,得出最好的结论;董和虽没有徐庶的大才,但他参预朝政、署理政务七年,某项措施有不稳妥之处,反复十次征求意见,进行报告,却也可以作好每一件事。如果朝臣能学到徐庶聪明地十分之一,能像董和那样勤勉、尽职、效忠,那么天下的过失就会少很多。过去孔明结交崔州平,崔州平多次指出孔明的优缺点:后来又结交徐庶,得到很多启发和教诲;先前与董和商议事情,董和每次都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随后又与胡伟度共事,他的多次劝谏,使孔明避免了很多失误。这些虽是孔明自谦之词,但我儿要谨记,学众人之长,便可被自己之短。为君者,就更要虚怀若海,纳百川而不择细流,才能保证国家昌盛。”

我听着,不由得连连点头称是。

父亲抬起头,望望壁上的双剑,说道:“把它取下来。”

我把双剑放到父亲手中,父亲爱怜的用手抚摸着,叹道:“儿啊,你练一练给我看。”

我羞愧地笑笑,向父亲告了罪,自提双剑来到殿门外,缓缓地舞了起来。我的武技虽然不佳,但却也算是自幼习练,虽然父亲的双剑于我过于沉重,却也把一路剑法支持下来。回到殿中,父亲微微的笑了:“这双剑,便传与你了。”

我叩头谢恩。

父亲长长的呼了一口气:“太阳往西去了,阿斗,明天的太阳,是你的。”

我也回头望望窗外的阳光,轻声道:“不,父皇,明天地太阳,还是您的,因为我,也是您的!”

父亲哈哈大笑。

第百一十章 马忠第83章 刘巴第59章 奸细第78章 因酒赌斗的将领第17章 丢宛城第6章 历史不是那么好改变的第52章 当年小奴长成人第85章 兵出徐州第91章 外忧内变第98章 下坯城破第百零一章 归来第83章 刘巴第21章 长安夜第71章 灵州第26章 合兵第15章 张鲁第51章 许仪逞雄第74章 黄河九曲第39章 内乱第百零三章 孙登第29章 初学政事第47章 死节第百零九章 惊变第83章 刘巴第95章 火并第74章 乱局横生第9章 添械增兵第1章 别嫌我爱哭第83章 刘巴第68章 苍老的父亲第25章 慕容族的异类第53章 全胜第72章 潘璋夺权第24章 乱局第24章 乱局第2章 割地赔款?第23章 没钱的烦恼第36章 请将第85章 降魔神杵第15章 父债子还第98章 下坯城破第96章 决战第90章 汉军退却第65章 阎燮伏诛第五章第百零四章 遇蟒第33章 锦马超第74章 机会第35章 野战第22章 皇后星彩第7章 白衣陆逊第64章 杜挚和毋丘俭第百零一章 归来第34章 词锋第百一三章 传位之前第40章 白马将军第百零六章 蛮人第百零四章 遇蟒第10章 攻城第41章 守城第28章 伤逝第94章 谋攻第9章 战曹肇公主用计 思前事阿斗明心第64章 巨星陨落第73章 陈群父子第98章 下坯城破第77章 青州之战第35章 隐忧第67章 空间时间第81章 天塌第45章 强敌第48章 应对之策第四十六章第百零六章 蛮人第81章 暗箭第37章 雪攻建兴二年季汉官职表第46章 曹真的胜利第50章 藏匿第81章 谣言四起第89章 雨中破敌第77章 青州之战第百零四章 遇蟒第91章 东吴内斗第5章 江东来的人第99章 条件第25章 败局第73章 千里追踪第23章 没钱的烦恼第47章 好多奸细第71章 楼船破敌第52章 末路英雄第38章 谋攻邺城第54章 军校大典第十九章第98章 南下第82章 一个时代的终结第40章 白马将军第37章 遗折第59章 奸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