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跳脚

乡下起得早,天蒙蒙亮就有人来敲门,全部是来打水的。刘昌郝只好起床,谢四娘也起来了准备做早饭。

“阿娘,大夫说汝要少劳作,让吾来做吧。”

“汝会做饭?”

烧煮洗抹,俺那样不会?

洗不大好说了,毕竟这时代没有洗衣机,没有洗衣粉、洗衣液。但做饭菜的味道肯定比谢氏强。

在城里刘昌郝没有管,那时最重要的事得将家里的危机化解掉,还要考虑好以后的出路。

到了乡下,有的活计刘昌郝开始渐渐接过来。

刘昌郝先是替谢氏熬药,一边到厨房里炒咸豆角,也就是腌缸豆,按照谢氏的做法从咸菜坛里掏出来,拌一点麻油就算好了。生伴也可以,但肯定没有炒的味道好。

又就着昨天剩下的苋菜,放少许盐,与面粉和在一起,做了一小锅面疙瘩,味道还不错,苗苗居然吃了一大碗。

吃过早饭,刘昌郝带着一把铁锹出去。

刘家在小河这边没有田,庄稼人三件宝,近田丑妻破棉袄,田离得近干活就方便,若离上两三里路,无论施肥或担庄稼回来都会耽搁大量时间还累人。刘昌郝曾祖曾治了一些耕地,刘昌郝曾祖母去了京城后,全分给了大兄与三弟。刘昌郝祖母回来后又重新买地,刘梁村地价贱,近田就买不到了。

河这边与刘昌郝无关,他向小河走去,小河上有好几座桥,皆是木桥。他看了一眼河水,这条小河叫黑水河,典型的山区河流,严重的枯季都能断水,暴汛时甚至能将一些低矮的桥面都淹掉。

过了小桥不远就是刘家的田,包括菜园子,原来有三分多地,谢氏带着儿女进了城,只有小叔一家,不足两分地了,反正在刘梁村是休想卖菜的,自家吃也足够了。

刘昌郝猛然抬起头,迅速走过去:“四叔,汝何摘吾家之菜?”

刘四根不但在小叔家菜园子摘菜,还是带着两个大筐子一根扁担来摘菜的。

“乃是某家种的。”

“四叔,是否要吾将契约拿给汝看,对了,牛与农具汝亦要还给吾家吧。”

小叔被花家巧取豪夺,田宅地一起“卖”给花家,包括牲畜,农具,以及他种的庄稼,这些必须在契约上写清楚的,大约花谷久从李大官人手中讨了不小的便宜,也没有使奸,当初小叔交给他什么样的契约,他原封不动地交到刘昌郝手中。刘昌郝不知道的,这份契约写得如此详细,还得亏刘四根的“功劳”。

花谷久在春天并没有安排人过来,交给刘四根托管,于是菜成了刘四根家的,连小叔种的快要成熟的二十亩冬小麦也是刘四根家的。并且刘四根做梦也没有想到剧情会翻转,继续在种菜,小叔没有将所有田地租给别人种,自己留下了三十几亩,有桑园子以及木炭窑拖累着,想多种也不可能,刘四根又认真地种了粟、黄豆。但不管是谁种的,这些都属于刘昌郝家的。

“小子,汝凭何倚仗?”

“四叔,吾已打过一次官司,不戒意再打一次官司。”

农村时常有人打架,只要不重伤与出人命,一般县衙是和稀泥,可是跑到人家田地直接将庄稼割下来往自家挑,或者直接将人家的牲畜拉回家,那是两回事了,就像后来偷五块钱与抢五块钱是两个性质一样。

刘昌郝又将情况理了理,他祖母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尽管做了不少好事,但要强的性格也让村子里一些人不高兴。当然,有一小部分也带着仇富心态,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动物,那能一棍子将人打死他就是好人他就是坏人,某人在甲心中是好人,说不定在乙心中就是坏人……中间是是非非说不清楚。再到谢氏,谢氏胆子小,又体弱多病,却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

比如昨天到了乌头渡让自己买礼物,是人情往来,又让自己买了酒菜晚上款待帮忙的乡亲,是小细节,却让自己一回来便能站住脚。如今刘梁村风气有些糟糕,没有一些人家呼应,想在刘梁村生存是十分困难的。

加上这些年刘家一直不涨租子,虽然让刘四根恨得牙直咬,村子里还有一些人是领情的。

刘四根也是村子里一个田地大户,虽不及刘昌郝与小叔两家加在一起的田地多,有许多是近田与半水田,但他心比较黑,不仅想涨租子,包括他家的那口井。

村子里的洗抹还是用大方塘或黑水河的水,离黑水河远的也可以挖一个小池塘,但因为水土破坏严重,大多数时候水质浑浊不堪,所以会去各个井户打一些吃的水。都是乡里乡亲的,也没法拒绝,偏偏刘四根家就不许,诸如种种。

可这在农村,还是偏远的农村,往往比的不是仁义而是拳头,刘四根不但自己块头大,他还有四个儿子,块头都不小,还有一个哥哥,哥哥也有两个儿子,又很不要脸的将十几岁的女儿嫁给县城五十多岁的曹录事做了后妻,在县级别录事是仅次于押司的胥吏,有不小的权利。

有钱有拳头,县里面也有人,为人阴险有手段,还是里正,村子里的人都不敢得罪他。

刘昌郝也有底牌,“家传宝”只有刘四爷爷、梁三元父子与母亲知道,刘昌郝一直戒告他们不要说出来。刘四根包括村子里的人都认为刘昌郝会迎娶李小娘子,李大官人出面摆平的,刘四根在不占理的情况下,敢不敢与李阔海的“准女婿”打官司?

“小子,汝等着。”刘四根气呼呼地带着扁担与筐子走了。

刘昌郝笑了笑。

狐假虎威终有揭破的时候,不过若没意外,过几天就不必害怕这一家子。

刘昌郝开始看地看庄稼,地是指土质,看庄稼还是为了进一步确认土质。

先是稻子,昨晚他看了好一会关于种植方面的资料,这种稻子可能不是水稻,而是旱粳稻,味道不错,可是产量很低。

但只要沾到稻子产量再低也比粟豆要强,并且与后来不一样,宋朝南方的米价不高,东南产米地一斗米往往只有三四十文钱,苏东坡流放的黄州一斗米仅二十文钱,可到了北方往往都是七八十文钱,比面、粟米与豆子还要贵。

稻子皆种在半水田里,半水田肥沃,一般是种两季,接冬小麦、冬大麦后插稻秧,也就是到了四月末才开始插秧,所以受损不严重。刘昌郝迅速在心里默算了一下,普通旱地种粟、豆,一亩毛收入只有三百文,将税赋种子杂七杂八扣掉,余下的不过百文。但半水田两季毛收入能达到一贯钱。

“难怪当年祖母挖塘整个村子都讥笑……”

刘昌郝伏下身体,抓了一把泥土团在手中,砂土这样一团轻轻一碰就会散掉,砂壤土得稍用力碰才会散掉,壤土一般性触碰不会散掉,粉壤土干时成块易碎、湿时能团成可塑胶泥但不能捻成条,粘壤土能捻成条,粘土干时坚硬,湿时有粘性能捻成长条。

种植业最关键的就是水、土质与气候,然后是种子、播种、施肥、除虫除病、灌溉等管理。土质是极其重要的,刘昌郝试了试,应当还属于砂壤土,种庄稼一般来说壤土是最好的,砂壤土沾着壤却不算是好土质。不过这里的砂粒比例比较低,依然能算是上好的土壤,也容易将它彻底改良成真正的壤土,但谈到科学的改良土壤,对刘梁村村民来说,太过勉为其难。

临近桑园,土质变得更好。

除了桉树等少数树外,大多数树,只要成林,就会自然地改良土质,加上刘昌郝祖母不断地灌溉,覆淤泥,施肥,则是进一步地改良。

“幸好手机上存了一些资料。”

“哥哥。”

刘昌郝抬头看到了苗苗在前面喊他,桑树上还挂着一些乌紫的桑椹,有一些大孩子爬到树上摘桑椹,苗苗与另外几个小孩子站在树下眼巴巴地看着。

“汝不能乱跑啊。”刘昌郝走过去说,别的不怕,就怕这条小河,别看河不宽,但河水比较急,特别是汛期,这条小河已经淹死了好几个孩子。苗苗没有下河游泳,也不会游泳,可是从那座木桥上走过来,桥又不宽,这些皮孩子半懂不懂的,若是有一个闪失那就危险了。他走过去摘了许多桑椹下来,分给了这几个树下的小孩子,一边分一边戒嘱,不仅是说给苗苗听的,也是说给这些孩子听的。

但是人家的孩子,农村人忌讳又多,刘昌郝只是说一说,然后将苗苗抱走,一边走一边摘桑椹给她吃,它可是一个好东西,补肚益肾,比许多水果营养价值还要高得多。刘昌郝又看着这些桑树,不由皱起了眉头。

第158章 召.编故事(上)第137章 同归于尽(下)第188章 父子第185章 小水利第156章 隐瞒第八十四章 智慧第189章 多事之夏(上)第四十八章 “著书”第221章 迎春宴(二)第135章 请客第三十三章 水的味道第九十六章 开始(上)第182章 王气第179章 魏武卒第189章 多事之夏(上)第214章 首战第148章 瘦痴了(下)第189章 多事之夏(上)第185章 小水利第107章 搞事情第五十八章 绕弯子第六十四章 饲料第二十一章 蒙学第二十七章 经第208章 犹豫不决第162章 见(三)第205章 卖弄(上)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219章 附从第十二章 豆油第179章 魏武卒第四十八章 “著书”第八十七章 快乐的时光第176章 青玉案(六)第168章 不好的砝码第183章 T字第116章 予之第151章 惊魂一刻(上)第七十四章 联亲第180章 解锁第五十二章 庄风(上)第125章 凤凰(下)第214章 首战第六十九章 请人第121章 传奇(下)第210章 敌意第六章 团行第二十七章 经第191章 作死(一)第六十二章 赤佬第162章 见(三)第165章 反常第六十九章 请人第202章 万亩第218章 荒诞第101章 免费第171章 青玉案(一)第123章 苦恼第116章 予之第二十一章 蒙学178章 说不出第203章 提花第七十六章 占山第七十六章 占山第九十九章 期盼第164章 定论第204章 南征第十三章 欠条第225章 风暴(中)第206章 卖弄(下)第三十三章 水的味道第二十九章 雇人(上)第217章 敢死队第八十三章 死泥第101章 免费第二十四章 牡丹第五十九章 肥料之王第七十三章 梁得宁第十八章 巡山(下)第159章 召.编故事(下)第九十二章 藏手第二十八章 臣与民第六十六章第八十二章 大计划第102章 小楼一夜听春雨第222章 迎春宴(三)第200章 好算盘第118章 取之(下)178章 说不出第222章 迎春宴(三)第三十一章 偷菜第十一章 短命鬼第155章 文字(下)第五章 任务条第173章 青玉案(三)第189章 多事之夏(上)第132章 户帖第141章 河东河东(三)第二十三章 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