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借钱

刘昌郝苦笑:“大官人,吾岂敢赌博?之所以向汝借钱,乃是吾购买许多牡丹之故。”

并不是接头,接头花的钱必会超出原先的预算,但那个不是事儿。

朱三不可能真的弄十万个接头回来,就算多花两百来缗钱,自己可以向梁三元借,大舅家算了,但可以向小舅家借,黎家有两个表叔也能借出一点钱,不过就是周转一两个月时间,多不好说,两三百缗钱还是好借的。

然后到冬衣,刘昌郝有些傻眼了。

更傻眼的是想到鞭炮上的一个黑窟窿。

三样若只有一样,都没有问题,可是三样合在一起,在刘梁村是绝对弄不到这个周转资金的。没有办法,刘昌郝只好硬着头皮子,来向李阔海再次借钱。

在宋朝借钱可不容易,上次借钱不算,那是变相包括在镜子交易里面的,否则凭什么李阔海借钱给刘昌郝,有利息,如果李阔海没有别的投资,也能算是利息,但有了投资,一年二分利,还好意思说是利息?

“种牡丹,汝在开封地界种牡丹?”

“大官人,汝小视吾也,若无吾,汝能想到黄豆榨油?吾不仅于刘梁村种牡丹,亦于刘梁村接头牡丹,昨日嫁接七千余接头。”刘昌郝说道,他不是说自己有本事,而是说自己有偿还能力。

“黄豆油乃汝想出?咦,汝在刘梁村接头牡丹?”李阔海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又说道。李阔海原来没有认为,黄豆能榨油是刘昌郝想的,刘昌郝说是他想的,是真是假不清楚。然而李阔海家就有一个花圃,知道种好牡丹有多难,况且是嫁接。

“有何不妥?大官人,吾再给汝看一样物事。”

刘昌郝掏出鞭炮,接头说服力仍不大,即便李阔海相信,想要获益,也要很久了,但鞭炮不同。

“此为何物事?”李阔海狐疑地看着它。

刘昌郝拿到外面将它点燃:“此乃鞭炮,乃吾之发明也。”

“听闻过……”李阔海想了起来,京城开始有人燃放了,然而仅卖出几百缗钱,散于若大的京城,不要说李阔海,有一些京城人都不知它为何物,因此李阔海去京城听到有人谈论它,谈论的不是鞭炮本身,而是鞭炮上刘昌郝抄袭的水调歌头,但未看到过实物。

“仅中秋与重阳,亦才开始,吾便售卖三百多缗钱鞭炮,获利百余贯。除夕燃放之人必多也,或许元旦所售,便足以偿还吾所借五百缗钱。”

宋朝借钱,借的不是高利贷,那与后世是相仿佛的,越能挣钱越容易借钱,越是困难越是借不到钱,也不是借不到钱,那边还有高利贷呢。

李阔海看着鞭炮的碎屑,眼神终于有些狐疑不定。

“黄豆榨油吾先知也,鞭炮亦自吾而始也,牡丹为何种不出?”

“大官人,吾所借之钱,不仅用于种花,吾亦请十户流民为客户,然吾须替其建屋宅,吾又兴建三十亩山塘,功成之日,吾家数百亩耕地则会成为良田。”

“吾或向大官人做一契约,大官人借吾五百缗钱,明年五月底本息皆还,息作三分,若偿还不起,吾家所有财产,包罗山塘,各色花卉,一起尽归汝家。”

明年有闰四月,也就是借十个月,利息是30%,若不想放高利贷,这个利息可不低。况且刘昌郝借的钱不是赌博,不是乱花,而是在治办家产,兴山塘,种花卉,盖房子,刘家家产扩大,等于放大了抵押法码。

“某需买豆。”

刘昌郝嘿然。

当时说的是感谢李小娘子的厚实,李阔海的帮助,我告诉你,用黄豆去榨油。

但镜子已经帮李阔海赚了不少钱,刘昌郝也买了李家的新油,当然看出来里面掺了菜籽油,但在刘昌郝眼里,简直太正常不过……然而掺杂了菜籽油,说明李家新油利润还可以,赚多少钱刘昌郝眼不红,我不告诉你用黄豆榨油,你还会买黄豆?

“汝欺某善乎?”李阔海不悦地说。

刘昌郝又嘿然。

善,那是不可能的,否则凭借豆油的指教,不说借了,向李阔海讨要五百缗钱,李阔海也不能拒绝。当然,说李阔海有多恶,也未必之,至少比花谷久要好得多,不然当初自己准备拿镜子与李阔海交易,宋夫子只说小心,而不是杜止。

李阔海无奈道:“刘昌郝,汝欲借,吾于十月下旬借汝,息也不要三分,二分即可,或一分半。”

眼下他家油坊在摸索出油率高的黄豆产地与品种,一旦确定,就要派人下去大规模收购黄豆,一直会延续到十月上旬结束甚至中旬,这时候也是他家最需要资金的时候,甚至与刘昌郝一样,也会向别人借一些短暂的周转资金。

黄豆收购结束,不需要再花钱,资金也渐渐回笼,借就借吧。

刘昌郝苦笑:“大官人,吾亦是急需钱,十月下旬,再拖二三十天,吾鞭炮钱亦渐渐回笼,彼时吾已无需借钱矣。”

李阔海终于答应借了,很不容易的,甚至为了说服李阔海借钱,在来的路上,刘昌郝想了许多说服的话,都没有派上用场。但是答应借了,时间上两人正好撞了车。不能让人家不买豆也要将钱借给自己,自己有那脸面么?

虽然一下冒出两个黑窟窿,让刘昌郝质疑前身天赋不好,不过他本身跑了好几年业务,酒量不行,还能跑业务,说明他原来的头脑是很灵光的。刘昌郝想了想,忽然想到一件事。

“大官人,油坊可有历书?”

“无。”

“今岁冬至乃是何日?”

“今岁冬至迟,”李阔海想了一会又说:“约为冬月最后一天。”

刘昌郝想到的便是今年时节比较迟,当然,节气迟了,作物成熟也迟了,然而意味着凛冬降临会晚。刘昌郝说:“几日后吾买油枯与桐油,汝家油坊不收吾钱,算作吾向汝所借之钱。”

撞车了,只好两边迁就。

“汝要桐油作何?”

“大官人,吾用其涂于白绵纸,伐竹为弓,建棚为宅,隆冬之时,接头便不受风雪之苦,增其成活率。”

“哦。”

“十月半吾复向汝借两百缗钱,余下则于十月二十五借与吾,息仍作三分,如此如何?”

到了十月半,李阔海家可能还在收购大豆,但数量不会有太多,除非李阔海跑到江淮关中去收豆,不考虑运输成本?李阔海没有立即答应,而是问:“汝是因何想到黄豆榨油?”

刘昌郝拿来几粒黄豆,又找来一个砖头,狠狠拍了下去,又用砖头碾了碾,油脂一起碾压出来。

“如此,榨油之物岂非有须多?”

“正是,若不考虑利润,山茶、油茶、粟米、板栗、核桃、黄豆之外各个豆类,皆能榨油。”

“利润如何言之?”

“许多想要榨油,工艺更复杂,出油率亦更低,虽能榨油,然不易售也。”

“汝为何知其出油率为一成五?”

“辨其油脂,”刘昌郝拿起一粒碾碎的黄豆,放在李阔海面前:“若是眼尖心细,自能断之,吾家虽未榨油,然吾能知胡麻出油率约为四成,蔓菁子出油率约为三成。”

“此亦狡辨之理!”李阔海笑了起来,若是这样看一看,眼力好的,心细的,是有可能看出出油率的大约高低,然而能精确到百分之一二上?百分之十也做不到。

好了,那个一成五也不用纠结了,他又说:“如此,立契。”

双方立契,现在刘昌郝不是以前刘昌郝,至少写自己的名字问题不大。李阔海写好契约,刘昌郝正在拿起毛笔签名画押,李阔海说:“刘小郎,此乃三分利。”

不是一年三分利,拖到了十月底,等于八九个月时间,就要付三分利息。

“大官人,汝家需买豆,然借钱与吾,三分利,非高矣。”

实际刘昌郝心里也肉痛,这可是一百五十缗的利息,两百贯,朱三他们四个人替自己跑来跑去付了多少抽解,不过一百余贯钱,盖大作坊需花多少钱,刘昌郝不清楚,然而木料竹料多从山里伐来或从围山村低价买来,有两百贯钱,多半也够了。但自己不付出三分利,李阔海会不会借钱给自己?若不是豆油的情份,即便自己出了三分利,李阔海都未必会借钱给自己!或将这一百五十缗钱拿出来交给朱三,又能多买多少接头?

第六十四章 饲料第214章 首战第四十六章 非议第204章 南征第五十三章 庄风(下)第197章 作死(七)第十四章 家第十九章 种花第四十五章 水插第五十八章 绕弯子第166章 两面受敌第八十章 伪证第177章 农学第110章 德鲁伊第六十七章 白绵纸第二十四章 牡丹第140章 河东河东(二)第八十五章 退钗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111章 十将(上)第156章 隐瞒第141章 河东河东(三)第九十三章 升等第四十九章 修路(上)第九十九章 期盼第三十四章 山塘第四十六章 非议第141章 河东河东(三)第217章 敢死队第144章 落户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七十章 制度第二十三章 牙人第142章 河东河东(四)第二十七章 经第157章 爱惜第180章 解锁第126章 交换第114章 血脉里的东西第219章 附从第196章 作死(六)第213章 瘴病第227章 阁对(上)第十五章 租子第四十四章 钾肥第二十一章 蒙学第九十三章 升等第225章 风暴(中)第十二章 豆油第四十一章 藏金第二十七章 经第六十二章 赤佬第六十四章 饲料第七十五章 高洁第六十章 石板第201 虎吃狼第十二章 豆油第九十五章 碰不得第五十九章 肥料之王第199章 安息第二十四章 牡丹第五十章 修路(中)第六十二章 赤佬第204章 南征第九十六章 开始(上)第三十章 雇人(下)第152章 惊魂一刻(下)第三十五章 韩大虎第113章 燕子第115章 喜事第三章 苗苗第二十八章 臣与民第七十一章 淘沙第三十章 雇人(下)第196章 作死(六)第131章 大佃户第110章 德鲁伊第四十五章 水插第十八章 巡山(下)第四十五章 水插第七十章 制度第六十一章 草纸第105章 真正的开窍(上)第157章 爱惜第209章 农家第114章 血脉里的东西第七十四章 联亲第160章 见(一)第176章 青玉案(六)第十章 可恶(下)第九十八章 彼之毒药,我之良草第165章 反常第149章 燕离(上)第124章 凤凰(上)第三十八章 涨租子第198章 佳话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176章 青玉案(六)第五十七章 拦第159章 召.编故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