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张鲁求援

“是,是,寒舍简陋……”老汉全身又颤抖了起来,在这战战兢兢的过程,每一句话都是那样小心翼翼的。

而以他们的状态,只怕董杭和他们住一起,他们都能给吓到。

董杭直接摆摆手,宋宪则是领着人住进了中间屋舍的前后左右,保证董杭所住的中间的屋舍是绝对的安全。

“老乡,我不是那个意思,你不用紧张。”董杭侧头笑道,在老汉的指引下往这边走,后面还有吴忧以及她那四个好闺蜜和村民聊天的声音,哪怕那些村民依然是在惊惧当中。

可以说,董杭的突然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轻轻推门,就是木制的屋舍,空气中还弥漫着药草的气味,董杭倒不是闻不惯这气味,他连祠堂都住过,还在乎这些?

“老伯,这是谁病了?”

老伯猛的咳嗽了出来,他这面对董杭,只能强忍着。

“军医。”董杭直接朝外面喊了一句。他这亲卫军中,也带着一名军医呢。

“大将军,草民无恙!陈年旧疾,惊……”

“老伯,你别说话,你说你这有病在身,干嘛下地。”

董杭一边说着,看到军医进来,便招了个手,让他赶紧过来看看。

董杭就站在旁边,哪怕老伯的惊惧犹在,只是随着军医让他放松,他倒是放松了,看向董杭已是由惊惧变为了热泪盈眶。

信任一个人,有时候根本不需要用时间来证明什么,也许就是短短的一刹那之间。

尤其是这乱世之中,尊卑之分,想想董杭是什么身份,不说大将军的身份,就是当朝相国之子,又岂是他们这些小民可以比较的。

就如此时此刻,董杭的眼晴不会骗人。

而在乱世之中,又有多少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人期待看到这样的眼晴。

“大将军……”

“老伯,不要这样,让我的军医给你好好的看看。”董杭说了一句。

这老伯点头,乱世之中的老百姓啊,主要是心里崩塌的厉害,人命如草芥的年代,董杭都不由的叹气。

军医很快站起……

“大将军,草民的病,草民自己都知道没的治了,所以就不必劳烦大将军记挂了。”老伯叹了口气说道。

董杭朝军医看了一眼,军医做出了一个只有他俩才懂的眼神。

“该用什么药,你看着用,要是随身没有带着,就让老伯去那第七城,到了那里再施药。”

“是,公子。”

董杭摆了摆手,军医直接出去……

“老伯……”董杭坐了下来。

“大将军,生死由命,活到我这个岁数,早已经看淡了,只是在我有生之年,或许再看不到这天下太平之日了。”

董杭同样叹了口气,别说老伯这个岁数看不到天下一统,董杭都觉得他都不一定能看到。

当然,他只是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改变历史,结束这乱世,而他知道的乱世,嗯,原本历史上的那段,从黄巾起义爆发,到三国归晋,那可是长达八九十年的历史,而现在才是公元一九四年,早着呢。

“老伯,又何必想这么多呢,我知道一种方法,你这每天要保持心情舒畅,不要去想这病痛,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病不治而愈,虽说生死由命,但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董杭说道,即然老伯都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情况,也没必要说些安慰的话。

“大将军,你是个好人,老汉我姓邓,家中还有一子,这媳妇啊,就快生了,我也别无所求,就希望看看孙子一眼,我也就没什么遗憾的了。”

“会看到的,老伯,虽说生死由命,可还有人定胜天,你会看到的。”董杭说了一声,想起外面那男人挡着的快要生产的妇人。

问道:“就是外面那个吗?”

“对。”

“那一定能看到的,你要这样想,你不光要看到大孙子出生,还要看到第二个孙子出生,老伯你才能无憾啊。”

“大将军说的是,我就在想啊,我不知道能不能看到二孙子出生,我连名子都给他们起好了,大孙子就叫做邓伦,二孙子啊就叫做邓艾。”

“邓艾?”董杭猛的一怔。

这是巧合?还是……

若真的是三国历史上的那个邓艾,那么这一家子还真是卧虎藏龙啊。

董杭想了想,他记得邓艾应该是出身寒门吧,这一点倒是与眼前这一家子的状态相符。

邓艾,那可是在三国后期大放异彩的人物,偷渡阴平,一战扬名,虽然结局也不怎么好,但是却抹杀不了他是名将的事实。

董杭最头疼的就是,他出生的年代太早了,公元一九四年,有许多名将,要么没出生,要么还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想想自己以十七岁的年纪,就得到许多人一辈子的殊荣,他就觉得有个虎皮爹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老伯啊,你就放宽心,我相信啊,你一定能看到你的两个孙子出生的。”董杭说道。

“不知道能不能够等到啊!咳……咳……”

董杭赶紧轻拍老伯的后背,这年代,医学都不发达,董杭也不懂这医术啊。

“好了,老伯,别想那么多了,你休息一会吧。”董杭说道。

“大将军,那我到那边……”

董杭摆摆手说道:“不用,我到那边休息去就好了,老伯你这有病在身,还是静养为好。”

“草民,谢大将军。”

董杭走出了门,看到老伯的儿子和儿媳就在门口,只不过门口有亲卫军把守,任何人不得接近,他们这是担心老伯啊。

看到董杭走出,他们慌忙低头不敢直视董杭的眼睛,当然,董杭也没有盯着他们,虽然有些不礼,却是不让更害怕,因为大将军的目光,在老百姓觉得,那都是要死人的。

“宋将军。”

“公子。”宋宪直接走过来叫道。

“你看,那几间茅屋也不错,我们住那里吧,我也觉得那里周围的环境好一些。”董杭指着另一处屋舍说道。

“可是公子,那里是……”

董杭直接摆摆手,自己住什么都无所谓,不就是柴房嘛,有什么不能住的。

“大将军……”后面传来老伯的声音,他给吓坏了,让大将军住柴房,哪怕是董杭自己选的,但他也不敢让大将军住那里呀。

“老伯,没事,我就觉得那里环境好。”董杭笑道,不等老伯再说话,他便往那里走去。

宋宪一挥手,亲卫军赶紧跟上,那里有三间,也能住的下。

所有的百姓都看傻了,当朝相国之子,天策府大将军去住柴房,他们还不害怕?

“好人啊,大将军是好人啊。”老伯的声音就在身后,董杭连头都没回,到了他的地位,衣食无忧的,而董家要的,是整个天下。

“大家都别看了,该干嘛干嘛去。”宋宪朝着他们喊了一声,百姓们赶紧回屋。

“宋将军,这里也不错,我们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这偶尔啊,也出来散散心,这瞧这里,到了晚上,生两堆火,烤着火吃着肉,这不比住到房间里强啊。”董杭看着满地的狼籍笑道。

宋宪还能说什么呀,他是怕委屈了董杭而已,他们才无所谓呢,这样的生活,对于长年在外打仗的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那公子,我让人去打一些柴火,再顺便打一些野味。”

“好。”董杭说道。

正好吴忧和她的四个闺蜜也进来了,她们也没有说什么,其实和董杭在一起的时间久了,他们都能感觉到,董杭的善,嗯,是对老百姓的善良,那是真心的。

按理来说,像董杭这样纨绔的子弟,他和他爹真的就不一样,不仅如此,再看看哪个纨绔的子弟是他这样的,董杭真是个另类。

但是这个另类,却是让许多人从心底产生一种认同感,尤其是这些江湖侠士们。

同样的,在那老伯的房中,这村落的五十多人都聚在这里,所有人都是沉默不语。

夜渐渐的暗了下来,在黄昏的时候,在出去打柴火和猎物的人返回来,天正好下起了中秋寒雨。

有水滴从屋缝中漏下,在村落中百姓进来给董杭他们送饭的时候,正好看到董杭他们在挪地方。董杭自己都笑着不在意。

嗯,他和吴忧以及吴忧的四个小闺蜜住在一间房中。

“大将军!”

“是,是,寒舍简陋……”老汉全身又颤抖了起来,在这战战兢兢的过程,每一句话都是那样小心翼翼的。

而以他们的状态,只怕董杭和他们住一起,他们都能给吓到。

董杭直接摆摆手,宋宪则是领着人住进了中间屋舍的前后左右,保证董杭所住的中间的屋舍是绝对的安全。

“老乡,我不是那个意思,你不用紧张。”董杭侧头笑道,在老汉的指引下往这边走,后面还有吴忧以及她那四个好闺蜜和村民聊天的声音,哪怕那些村民依然是在惊惧当中。

可以说,董杭的突然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轻轻推门,就是木制的屋舍,空气中还弥漫着药草的气味,董杭倒不是闻不惯这气味,他连祠堂都住过,还在乎这些?

“老伯,这是谁病了?”

老伯猛的咳嗽了出来,他这面对董杭,只能强忍着。

“军医。”董杭直接朝外面喊了一句。他这亲卫军中,也带着一名军医呢。

“大将军,草民无恙!陈年旧疾,惊……”

“老伯,你别说话,你说你这有病在身,干嘛下地。”

董杭一边说着,看到军医进来,便招了个手,让他赶紧过来看看。

董杭就站在旁边,哪怕老伯的惊惧犹在,只是随着军医让他放松,他倒是放松了,看向董杭已是由惊惧变为了热泪盈眶。

信任一个人,有时候根本不需要用时间来证明什么,也许就是短短的一刹那之间。

尤其是这乱世之中,尊卑之分,想想董杭是什么身份,不说大将军的身份,就是当朝相国之子,又岂是他们这些小民可以比较的。

就如此时此刻,董杭的眼晴不会骗人。

而在乱世之中,又有多少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人期待看到这样的眼晴。

“大将军……”

“老伯,不要这样,让我的军医给你好好的看看。”董杭说了一句。

这老伯点头,乱世之中的老百姓啊,主要是心里崩塌的厉害,人命如草芥的年代,董杭都不由的叹气。

军医很快站起……

“大将军,草民的病,草民自己都知道没的治了,所以就不必劳烦大将军记挂了。”老伯叹了口气说道。

董杭朝军医看了一眼,军医做出了一个只有他俩才懂的眼神。

“该用什么药,你看着用,要是随身没有带着,就让老伯去那第七城,到了那里再施药。”

“是,公子。”

董杭摆了摆手,军医直接出去……

“老伯……”董杭坐了下来。

“大将军,生死由命,活到我这个岁数,早已经看淡了,只是在我有生之年,或许再看不到这天下太平之日了。”

董杭同样叹了口气,别说老伯这个岁数看不到天下一统,董杭都觉得他都不一定能看到。

当然,他只是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改变历史,结束这乱世,而他知道的乱世,嗯,原本历史上的那段,从黄巾起义爆发,到三国归晋,那可是长达八九十年的历史,而现在才是公元一九四年,早着呢。

“老伯,又何必想这么多呢,我知道一种方法,你这每天要保持心情舒畅,不要去想这病痛,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病不治而愈,虽说生死由命,但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董杭说道,即然老伯都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情况,也没必要说些安慰的话。

“大将军,你是个好人,老汉我姓邓,家中还有一子,这媳妇啊,就快生了,我也别无所求,就希望看看孙子一眼,我也就没什么遗憾的了。”

“会看到的,老伯,虽说生死由命,可还有人定胜天,你会看到的。”董杭说了一声,想起外面那男人挡着的快要生产的妇人。

问道:“就是外面那个吗?”

“对。”

“那一定能看到的,你要这样想,你不光要看到大孙子出生,还要看到第二个孙子出生,老伯你才能无憾啊。”

“大将军说的是,我就在想啊,我不知道能不能看到二孙子出生,我连名子都给他们起好了,大孙子就叫做邓伦,二孙子啊就叫做邓艾。”

“邓艾?”董杭猛的一怔。

这是巧合?还是……

第三百六十七章第二章 就怕你没有弱点!第二十九章 我给你这个机会(新年快乐)第三百二十三章 放虎归山第二百零八章 五世同堂的构想第五百零一章第三百零九章 夫欲取之,必先予之(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袁绍到第十八章 傻了吧?第二百六十五章 苦命鸳鸯(二)第四百一十六章第五百一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三章 调关羽第五十五章 大铁笼第四百零一章第三百八十七章第二百六十五章 苦命鸳鸯(二)第四百二十九章第一百九十五章 父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调兵西征第四百二十二章第三百八十三章第三百三十九章 你师妹是谁啊!第三百二十四章 和崔琰同行第二百八十章 在劫难逃第三百四十七章 前线第二百一十一章 风雪夜(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爹,我回来了(六)第九十五章 那是昵称第七十二章 铒第四十六章 我们投降第五百零五章第七十八章 英雄冢第三百九十章第四百零七章第三百七十二章第二百四十一章 开创一个流派第三百八十四章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儒回朝第三百二十五章 爹,我回来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论将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达河东第四百二十三章第十七章 王允拜相第九十章 哪有那么复杂?第四百二十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夷三族第一百九十章 大决战(五)第五百一十一章第四百二十五章第三百三十七章 破釜沉舟(四)第四百一十一章第二百零八章 五世同堂的构想第五百二十五章第四百五十三章第五百一十四章第三百五十三章 乱世之年(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虚虚实实第一百九十九章 误伤第二百六十四章 苦命鸳鸯(一)第五百三十三章第四百一十七章第三百三十九章 你师妹是谁啊!第三百三十二章 三个月第一百六十章 愿先受这刑仗第二百八十四章 攻破十二寨第三百零九章 夫欲取之,必先予之(四)第三百章 巾帼不让须眉(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长安盛景第一百四十五章 父爱如山第二十九章 我给你这个机会(新年快乐)第四百零三章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决战(四)第三百四十一章 返回豫州第三百五十二章 一起回长安?第三百二十八章 爹,我回来了(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父女(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该出发了第五百二十六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是欢庆,也是告别!第四百零九章第三百五十章 合军第四百零三章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笔勾销第一百一十九章 东望(一)第四百八十九章第二十一章 禁足第二百一十三章 盛世会宁第三百二十五章 爹,我回来了第二百零八章 五世同堂的构想第四百二十一章第六十二章 他对我笑了第三百六十七章第三百八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七章 谁做渔翁谁做鱼?第二百七十一章 也有个照应第三百三十四章 破釜沉舟(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天子大婚(二)第一百零六章 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