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8月,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柏林举行。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开动全部宣传机器,大肆鼓吹“奥林匹克精神”,宣布柏林的大门向所有的人开放。希特勒甚至作出了“令人震惊”的让步:允许一些德国犹太人优秀运动员代表德国参加竞赛。而他们这样做的最大目的,就是期望在这届奥运会上,证明“雅利安人”的种族优越性。
希特勒“纳粹哲学”的第一个基本内容,就是极端的种族主义的观念。它宣扬日耳曼—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高级的人种,因为“雅利安人”给德国人带去了高贵的血液、艺术和知识的天赋。
正如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所写到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人类文化、一切艺术、科学和技术的成果,几乎完全是雅利安人的创造性产物……只有雅利安人才是一切高级人类的创始者……他是人类的普罗米修斯,从他的光芒四射的额头,永远飞迸出神圣的天才的火星,永远燃点着知识的火焰,照亮了默默的神秘的黑夜,推动人类走上征服地球上其他生物的道路。”
同时,希特勒认为犹太人和斯拉夫人变成了人类种族的“糟粕”,他们是下贱的种族,犹太人应当被予以**和精神上的消灭。而斯拉夫人,如捷克、波兰和俄罗斯人也只配为日耳曼人伐木,做提水的奴仆,欧洲和世界的其他民族也应当如此。
在这届奥运会上,德国获得金牌数第一,共33块,希特勒为他的“种族优越”感和他的“雅利安人至上”论在奥运会上得到“实际证明”,感到十分欢快。但同时,希特勒和纳粹高层,也同样十分郁闷。就是他们寄予厚望,想真正证明雅利安人素质第一的田径赛场上,伟大的雅利安人,却被一个让他们的歧视的黑人超越了。
美国著名黑人运动员欧文斯,狠狠的在田径赛场上,给了希特勒一个反证。欧文斯在11万观众面前,先后夺得100米、200米、跳远、4x100米接力4项金牌,平、破奥运会记录12次,成了本届奥运会最成功的运动员。
在欧文斯来柏林参加比赛前,纳粹分子已经听说过他的名字,他们甚至告诫德国的田径运动员:“你们的唯一敌人就是欧文斯。”实际上,纳粹方面心里也很忐忑,一来希望自己的运动员能在比赛中击败欧文斯,以证明“日耳曼民族”的优胜;一方面又怕不敌欧文斯,从而落下一个千古笑柄。在这种忐忑中,纳粹德国用了一群运动员和欧文斯进行车轮战,结果发现欧文斯真的是田径场上的上帝。
不过此时田径赛场上的“雅利安人”和黑人大战还没展开,预赛中,范哈儿关注的对象,也主要是中国队员。本来按照历史发展的话,因为长途旅程没有恢复体力,中国除符保卢一人通过撑杆跳高及格赛外,其他全遭淘汰。但这一次,因为大家都养精蓄锐,包括程金冠、刘长春等运动员在内,大家的体力和精神都非常好。
结果十个运动员参赛,到是有五个进入了决赛,其中就有名将程金冠、刘长春和符保卢。
“真是太棒了!”范哈儿笑着连连鼓掌。
从这次的比赛中看,那三位名将的成绩都还不错,只要发挥出他们的最好水平,进前三名那肯定是没问题。
“恭喜范将军,中国运动员这次表现很不错。中国人也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可以和雅利安人一样,站在世界优秀民族之林。”
陪同范哈儿观看比赛的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一边对中国运动员的成功,表示祝贺,一边却也还是不忘对范哈儿再次宣传了一下“雅利安人”的种族优越性。
在德国,在纳粹党中,种族论,可不仅仅是希特勒一个人的特产。
在他的主导下,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深入人心的主见了,面前的这位戈培尔博士,就是希特勒种族言论的最有力扩音器。
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这个人的样子很有趣,一副瘪叁似的尊荣,与脑满肠肥的戈林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举手投足间都有一种女性的气质,而且还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貌打扮,让人不由得怀疑他是不是个同性恋。但他妻子为他生下的11个子女,清清楚楚地说明人不可貌相。由于希特勒从来不带爱娃.布劳恩到公开场合露面,戈培尔太太实际上就扮演了纳粹德国第一夫人的角色。
希特勒派遣戈培尔夫妇来陪同范哈儿,确实是把他当成来访的外国元首一样接待了。
“呵呵呵,哪里,他们三个的成绩,哪里能和最优秀的德国运动员相比。”范哈儿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
到不是他故意降低姿态奉承对方,因为那也是一个无奈地事实,刘长春他们三人的成绩,想争夺第一名,确实还是非常困难的。
“呵呵,您谦虚了。”戈培尔一边笑着,一边却也不再赞美。
他内心的民族自豪感,确实还是认定雅利安人,肯定比中国人要优秀。
一战战败后,德国战争赔款的数目惊人的大,经济很快就陷于破产的境地,而战胜国政府却死活不肯减免债务。德国人只好靠把他们的货币贬值这种割肉补疮的自杀性政策来苦苦应付,马克在几个月内就变成了废纸,失业率节节攀升。上百万人在街上游荡,由于长期找不到工作,他们连房租都交不起了。骚乱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人民对政治的兴趣空前地高涨。
在此期间,退役后被现实扫荡了一切就业幻想的希特勒也开始认真地思考政治问题。他此时的思想很像是一位典型的过激愤青,脑子里非敌即友。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他相信有人在蓄意破坏德国经济。只有消灭这些敌人,德国才能重新振兴。这些敌人是谁呢?首先是犹太人,因为他们手里掌握着大量的财富,却宁肯放高利贷,也不愿意拿来创办企业,为社会制造就业机会,为富不仁;他们的服装和信仰与其他德国人格格不入,相互间又结成关系紧密的小圈子,自绝于主流社会;而且他们以前得罪过希特勒,但这并非最主要的问题,对犹太人的迫害由来已久。其次是英、法、美这些“帝国主义”国家,他们的脑子里只有钱,毫无人道主义观念。持这种观点的并非只有希特勒一人:他很快找到了几个志趣相投的伙伴,秘密组建了一个小政党“德意志工人党”,当时的党员只有7个人。
想实现伟大的复兴,德意志民族还需要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它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已经被基本上摧毁了。希特勒和他的同志们为此引进了“雅利安人”的概念,虽然它被历史界证明是错误的:现代德国人与公元前1500年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虽然同属印度-日耳曼语系,但相互间充其量只是远亲的关系。不过希特勒他们既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考据学家,“雅利安人”这个词,被他们简单地等同于日耳曼人-罗马帝国的征服者,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种,肩负着拯救整个欧洲,整个西方的神圣使命。
希特勒理想的“新人类”必须比“旧人类”更智慧、更强壮,稍有遗传学或配种学知识的人,都应当知道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方案是什么。希特勒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大量的残疾人被隔离,被禁止生育子女,甚至被处死。为了同样的目的,全德国的居民都被责成编写本家的族谱,以证明自己纯正的“雅利安”血统。
不过话有又说回来了,这位老希历史也许学的不好,但在治理德国恢复经济危机后的伤害上,却是还是作出了杰出贡献的。
1933、?1934、1935,仅仅叁年,希特勒就把德国-这个之前全世界赤字和失业率最高的、实际上已经破产的国家改造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而且这完全不是靠外国投资和援助取得的。在这叁年内,德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无疑远远超过了100%(当然这也得益于大量旧工厂重新开工),世界经济复苏等客观因素,而德国国民的失业率从30%以上降到零(除了蹲监狱的那些犹太人和反对派以外)。
更加惊人的是,希特勒实际上兑现了他竞选时的诺言,为德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决不是让少数人率先富起来),而是让广大工薪阶层和管理阶层一起富起来。工资上涨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管理阶层不久就找不到什么东西,是他们买得起,而工人们买不起的了。想象一下,一个普普通通的德国工人,叁年前还在下岗,为了每小时工资只够买一块面包的临时工岗位,和左邻右舍争得头破血流。而叁年之后,却坐着豪华游艇去非洲或美洲享受阳光假日去了。工薪阶级有权并有钱出国度假,这之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英国没有,美国没有,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工人直到现在还没有(甚至想都不敢想),而在?1935年的纳粹德国就有。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此时的德国人,会那么的热爱和支持他们的领袖啦。
范哈儿相信一点,如果希特勒没有发动后来的二战,他绝对会成果德国历史上最被人铭记和称赞的元首。
在奥运会第一天的日程里,其实就已经得到了证明。
1936年8月1日的柏林,那是希特勒和纳粹党宣传的盛大舞台。那是一届高科技的奥运会,场面前所未有的壮观。
除了开幕式上一架插着国际奥委会会旗、名为“兴登堡”号的飞船在体育场上空盘旋;在一个巨大的交响乐团的伴奏下,300多人的合唱队唱起了《奥林匹克之歌》。所有人都被震撼了,美国代表团曾经为是否要参加纳粹主导的奥运会展开争执,而看着这样壮观的场面,美国人也被震撼得一塌糊涂。
成百上千的外国运动员,其中包括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波兰人、中国人……这些德国未来死敌的运动员们,集体向观众席上的希特勒和纳粹官员们行举臂礼。它也同样是希特勒的独创,在当时的欧洲被看作极其时髦的礼仪。
希特勒作为德国的国家元首在开幕式上致词,他特地穿上了陆军元帅的制服。德国人将奥运会的五环标志印在体育场的钟楼上,并在五环标志的上方添加了一只尖爪怒目的老鹰。体育场的四周到处都悬挂着巨幅带有纳粹标志的旗帜,能容纳10万多人的体育场内挤满了纳粹的追随者和全副武装的党卫军。希腊人将一枚从奥林匹亚带来的橄榄枝送给希特勒,希特勒微笑着接受了。这时,观众席上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欢呼声,10万多条手臂齐刷刷地斜指天空,“嗨,希特勒!”的口号经久不息。
希特勒是整场开幕式的主角,全世界的人们通过电视、电台转播和报纸领受着柏林奥运会的盛景。那时的德国人以希特勒为荣,他们视希特勒为神,对纳粹的崇拜扫荡了一切。那些质疑纳粹、抨击纳粹的声音,很快被淹没掉了。
在一日举行的比赛里,前3个项目的金牌都被白人摘走了。希特勒洋洋得意,他断定雅利安人种是最优秀的,一定会在此届奥运会上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至于有色人种,别想在德国的土地上创出什么成绩。
希特勒为此特意召开酒会,宴请宾客,并且发表了即兴演讲。
范哈儿感觉很有幸,亲眼、亲耳听到了一次希特勒的演讲。
和上次在总理府办公室中的演讲不同,那时候可能还属于“谈话”,并不是希特勒刻意营造的演讲。而这一次,希特勒却是当着众人的面,进行的一次公开演讲。
希特勒的演讲有很多不同与别人的特点:首先,他在演讲前一定要沉默很长的时间,一直等到群众由闹到静,又从静到叽叽喳喳时,才开始发言;其次,他演讲开始时语调极其平缓,但很快就激昂澎湃起来,伴随着手舞足蹈,还经常掂起脚尖,几分钟内就可以达到歇斯底里的境界;再其次,他的演讲从来不超过半小时,往往只有十分钟左右,在此期间,他不会给听众任何打瞌睡或织毛衣的机会;最后,他演讲的内容相当简洁,提到最多的就是“德意志”、“国家”、“民族”、“振兴”、“正义”、“敌人”、“形势”、“斗争”、“成就”?之类的词,从来不引经据典,只谈论现代的事情。在他牙缝里冒出的每一个字都洋溢着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气息,令从幼儿到老者的全体人民都为之热血沸腾,那种疯狂的场面使得文革都黯然失色。
“先生们,我从不相信外国人的援助!从不!我从不相信那些来自我们国家与民族之外的所谓援助!德意志的未来要靠我们的人民!只能靠我们的人民!德意志人民,神圣的德意志人民,必须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冷静、勇敢来克服一切困难!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前进,我们的民族才能振兴!那些所谓的外交和非政治性援助的唯一目的就是破坏我们国家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败坏我们民族的斗争意志!在那些所谓的国际组织和协议里,也隐藏着同样不可告人的邪恶目的!……希特勒领导下的德意志政府只为本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而奋斗!那些我们永远的敌人,德意志永远的敌人,从他们的舌头上流出来的只能是谎言!任何与他们合作的企图都是对德意志民族的背叛和犯罪!背叛和犯罪!我们将和这些无耻的、邪恶的敌人们斗争到底!斗争到底!直到永远!直到彻底消灭他们为止!……我们已经克服了无数的困难,获得了无数的成就,世界上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我们!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德意志人民!……”
山呼海啸般的掌声与叫好声贯穿了他的整个讲演过程。
范哈儿内心暗自思考,如果把里面的“德意志”一词改成“中国”的话,这篇演说应用在国内,是不是也有巨大的市场呢。是否也会在近现代的中国获得同样大量的支持者呢?
不过随即却又摇了摇头,要真是那么做了,不管效果如何,历史肯定会把自己的演讲和这位老希的演讲相提并论,那样等二战之后,自己的名声就坏了。
其实希特勒宣扬的,那是一种极度排外、惟我独尊的右倾民族主义思想,与一战后德国人极度的失落感截然相反,但又紧密相连,它们形成了一把利剑的两道锋刃,都是可以杀人的,而且是杀人不见血的。当时有报刊曾经这样评论希特勒:“此人正在用演讲杀人。”
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这句话的高瞻远瞩。但不能单纯指责希特勒本人,德国后来的纳粹化并不取决于他的这种思想,而取决于全国人民对于这种思想的认同感。事实上,不仅仅是在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日本,就是在捷克、丹麦、波兰,甚至法国和苏联,都有希特勒的支持者和崇拜者,在当时,那是一股席卷全欧洲,甚至半个世界的浪潮。
如果不是当时的世界秩序缺乏公德和仁慈的话,如果没有英、法、美等国对德国**裸的无情剥削,如果不是魏玛共和国把经济治理得一团糟,并且还不断丧权辱国的话,这种思想浪潮在德国绝不会有供其生长的土壤。人民会对希特勒的演说无动于衷,甚至大加嘲讽,而他也只好重操旧业,到街头去卖画了。以他后来执政时表现出的艺术水准看,他如果一心扑在绘画上,也许还真能成为艺术大师呢。众所周知,这种人的精神状态一般都与常人有所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