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节 二战前夜

不可夫非常聪明。对千军事指挥,那更是可以用天赋牢越不形容。

诺门罕二期战役陷入僵持,并没有让这位未来的苏联元帅有所惊慌。实际上,那一战虽然没有击败日军,但起码也算是粉碎了日军突破的企图,所以战略设想上,并没有遭到破坏。而对于战场上彼此装甲部队的战术应对,朱可夫根本不放在心上。

对于日军战车部队的战术改变。朱可夫本来就觉得不是一个难以应付的战术,何况在苏联政府和中国政府的接触行动后,早就得到了一些日军可能会有战术改进的情报,对于针对性战法,已经提了不少意见。

现在朱可夫仅仅是稍微翻了翻中国西南联盟提供的情报,结合自己心中所想,就想出了应对日军战车部队的方法。并且在范哈儿不断的催促下,担心因为反攻迟缓,而让日军将优势扩大,进而改变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对日态度,朱可夫马上部署好了反击行动。

相比较而言,为了应付国防委员会和安全委员会的调查,认定自己在早前战役中没有指挥责任,朱可夫到是头痛万分的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才最终应对完了那些秘密调查人员的询问。

苏日两军在诺门罕的绝对差距。让苏军可以在战斗过程中,完全占据主动。仅仅一次不成熟的战术改进。并不能改变诺门罕这次刺刀见红大战的直接结果。

哟耸7月,苏日战事在稍微平息了几天后,就再次在诺门罕附近爆。

这一次战斗空前激烈,但是战斗过程,却是极为快,短短几天时间。就快的分出了胜负。

日军损失大量兵力才突进的几公里战线,在苏军采取步坦协同快突破的战术后,就马上一溃千里。不仅丢掉了之前占领的阵地,反而苏军打入了伪满境界,将战斗结果完全逆反过来了。

这一结果,再次让外界大跌眼镜。

德国对于日军战力的观察评价提升。根本不能改变苏日之间的实力差距。也许打海战的话。现在的苏联海军还不是日本海军对手。但仅仅论陆战,尤其是在蒙古这样适合坦克装甲集群作战的大草原上,苏日之间的陆军差距,那是非常明显的。

七月份的这次战斗,不仅让名将朱可夫的战术指挥能力,再次在苏军中得到确认,同样也使日军的“西进”梦想完全破碎。

集合了日军绝大部分战车力量的第飞卑团,在最后一次决战中,几乎完全被击溃。

而这支完全由传统日本军人指挥的部队,在战斗中现了大量的问题,甚至生指挥官为了团体荣誉,白白让大量有生力量去送死的情况。这些此前常被歌颂的牺牲精神。在此战后,却是被军中某些将领要求检讨,认为牺牲也要看实际情况。但是这种声音,很快就被军中保守派镇压了下去。

出于某些原因,希特勒和德国高层明明非常期望日本和苏联继续作战。但是在苏日战事爆后,德国却并没有对日本提供公开的或者秘密的军事物资支持,仅仅是在情报和军队组织上,提供了秘密的帮助而已。

因为这个时候的德国和苏联明面关系其实还非常不错,甚至可以说是不下于对日关系。所谓德国早就想唆使日本进攻苏联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德国的要目标。是西方的法国和英国,苏联属于还需要稳住的对象。日本进攻苏联。当然可以让德国的东线安全很多,但是即便日本不进攻,德国也有方法安抚好苏联。

此时的苏德关系密切程度,就已经很好的说明了问题。接下来两国共同瓜分破烂,就是最好的例子。

时于二战前的苏德关系,后世有一种很普遍的看法,那就是斯大林和希特勒都计划下手攻击对方,只不过希特勒先下手罢了。

虽然从各种事实分析,情况并不是如此,但是双方彼此怀有提防心思。那肯定没错的。相比较而言。两国关系中,苏联更占据了主动。是他一直主动在对德国示好,而希勒特。则是趁机选择暂时稳住这个对手罢了。

苏联在德国与英美的冲突中扮演的是一个亲德的形象,他命令美国**煽动工人拒绝给送往英国的军用物资运货,并向德国移交了大批德国纳粹反对派。甚至当德军攻入刚刚和苏联签订了盟约的南斯拉夫后,斯大林还命令南斯拉夫**不许抵抚。(直到德军入侵苏联后。南共才开始反抗德军。)为了向德国提供其急需的各种生产原料,苏联还和美国专门签订了一个协议。而这个经贸协议所得的几乎所有物资都以苏联为中转站直接送往德国。

直到德国为的轴心国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杀进俄国时,听到消息的斯大林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还激动地对德国大使苏伦堡问:

“我们做了这么多,为什么会遭到这样的对待!”

苏联对于与德国的战争,凡沁尽量避免的,斯大林绝时不想把自只的命这扔讲与德圃凯…火坑里。而让英国人从苏联人的损失和鲜血中得到好处。(苏德战争爆后,丘吉尔对他的秘书高兴地说,我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消耗自己的力量,让别人获得利益,绝对不是斯大林的风格。

斯大林对于希特勒在巴尔干和芬兰的退让,是出于不想卷入战争,丘吉尔曾抱怨说:“斯大林实际上最怕单独面对希特勒,而他却不停地用懦弱来羞辱口口o年单独面对纳粹的大英帝国。”

况且对于德国与苏联可能生的战争,当时的政治家们根据当时双方力量对比,没有人认为苏联可能赢得与德国的战争。即使是英国的丘吉尔也抱有类似看法,在谴责德国入侵苏联的演说中,他说:“希特勒在数次被大英帝国羞辱后,决心挑选一个虚弱的猎物(即苏联)作为满足他侵略野心的**。”斯大林内部的官员同样缺乏信心,人们普遍对德国人可能的进攻表示害怕和担忧,一些将领充满了失败主义情绪。

实际上,当时的苏联是不可能准备进攻德国的,而散布苏联将会进攻德国的消息的,正是二战时的一家英国小报。

作为同样的凡尔赛合约的受害者。苏联和德国一样,事实上都是欧洲秩序的挑战者,在很多问题上和德国有根本的共同利益。而斯大林与美英在波兰、罗马尼亚以及波罗的海等问题上存在着莫大的冲突,这就注定了他不可能积极主动地与英国同盟对付德国人。而他在巴尔干和芬兰问题上满足于即得好处并对德国处处退让,则是不想引火烧身,希望占据坐山观虎斗的好位置,保持高姿态出手,而希特勒则毫不犹豫地利用了对手自私导致的愚蠢;在给斯大林放了一大堆麻*醉药之后(甚至宣称想与斯大林会面),动了巴巴罗萨计,丝毫不留余地的给了斯大林致命的一击,如果不是希特勒的轻敌和盟国的巨大团结,斯大林很难有挽回的机会。

而哟的下半年,正是苏联全面向的德国靠拢的最明显时期。

所以即便苏联知道日本这次进攻苏联,背后有德国的部分影子,但是他们还是主动的忽视没有去提防。

作为双方此时友谊的象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正在酝酿之中。

条约最重要的部分,正是涉及两国缓冲的波兰。

波兰地处欧洲的中心,位于德意志和俄罗斯之间。特定的地缘政治环境注定它疆界变迁的频繁。年年。沙俄伙同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波兰在欧洲政治地图上消失。旧旧年。月,波兰恢复独立。

一战德国战败后,根据《凡尔塞和约》,德国东部的领土戎给了波兰。这些,给波兰的领土包括“波兰走廊”这个狭长的地带,走廊尽头的但泽被辟为了一个非军事化的国际自由城市,它也是波罗的海最大、最重要的海港之一。这里生活着,凶多万日耳曼人,他们已经被波兰分隔,而远离了祖国。因此德国人一直对失去但泽和“走廊”地区耿耿于怀。州口年,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自顾不暇。波兰国家元毕苏茨基主张依靠自身的力量,而不是西方的态度来解决东部的边界。他提出恢复东部的“历史边界。”动对苏俄的战争。

口,年3月医日。苏波签订里加和约。确定沿季斯纳河多克希齐一斯卢奇河科列茨兹勃卢奇一线为波兰同苏维埃俄国和苏维埃乌克兰的边界。根据里加和约。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并入波兰版图,波苏边界从寇松线大大东移。

苏联和德国对建立在他们失败、屈辱上的波兰东西边界一直耿耿于怀。咽年飞月飞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及秘密协定。两国商定在波兰生领土和政治变化的情况下,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将成为苏德利益范围的边界。这条线以德苏外长的名字而命名,称里宾特洛南莫洛托夫线。

哟年八月,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前,范哈儿就再次返回了重庆,召集属下的官员开了一次秘密会议。

会议结束后,范哈儿、刘文辉、龙云、王家烈四人再次围坐在范庄的小花厅中,一边品茶一边吞云吐雾。

“哈公,我到现在还是有点不敢相信,欧洲局势真的会如你预料一般,马上生剧变?。闲聊了一会儿后,龙云犹豫着再次将话题转入。

就在刚刚召开的西南联盟集团高层会议中,范哈儿次明确表示。欧州局势将会有剧变,要求西南联盟上下赶紧做好应对准备,不要在大事临近的时候,来个措手不及。争取早做安排,在九月份的时候。利用好这次剧变,为联盟捞取最大的好处。

范哈儿这个表态,几乎等于宣布他认定欧洲将会正式爆世界大战了。

作为西南联盟的高层,与对干欧洲局势当然十分了解,知道现存德国和周边龇盾,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确实随时有可能爆战争。但是因为英法持续的绥靖政策,让早就认为有可能爆的世界大战,一直拖了大半年。都没有真正生,所以西南联盟的高层,还是持续的认定,只要德国没有特别过分的动作,战争肯定不会在短期内爆。

正是因为这样温水煮青蛙的心态,让大家对于世界大战准备不足。

而现在范哈儿的提醒,不仅下面的高层官员马上一阵慌乱,不得不在他的命令下,赶紧在不公开的情况下,秘密进行各种准备工作。就连像龙云和王家烈这样的巨头,也同样有点感觉难以接受。

所以在会议结束后的巨头会议上。龙云就再次提起了这个问题。

“欧洲的大战,各位不是早已经有所预料了么?”范哈儿笑着反问。“范某这次之所以把时间说的这么近,仅仅是因为收到了德国将会采取某些动作的情报,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前给下面一个提醒罢了

鉴于这次的事情关系重大,范哈儿心中虽然已经有九成把握,但是并不愿意给下面一种十拿九稳的感觉。

要是自己真的事事都能预料准确。那下面的人会怎么想,还真是很难说。这个世界最难测的,就是人心。

范哈儿不在意的回答,听到刘文辉等人耳朵里,自然觉得没有什么。

随后几人立刻开始谈论万一欧洲真的生大战,对于中国,尤其是对于他们西南联盟来说,有什么样的机遇和好处来。

几人随便说说,就想到了众多的好处。

作为出口加工贸易极为动的西南地区,随着东方航运通道被日本封锁,面向东方的出口途径几乎完全断绝,现在仅仅依靠缅甸这个西南,也是当今中国唯一的出海口,才能正常的进行对外界交通。

虽然现在还保留了这么一个对外交通途径,但是对于西南的工业来说,还是影响极为巨大的。

铁路运输的度虽然明显快于航运,但是他的运载量和运输成本,同样还是远远高于航运的。通过长江的航运途径被中缅铁路取代后,很多西方国家的财团企业,都因为这条商路的产量和运输成本问题,而减小了和西南的商贸往来。

但是对于西南的各种物资和工业产品,西方社会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因为和平时期,欧洲自身的各种物产,也能满足欧州社会的大部分需求。现在一旦欧洲生大战,各种民用产能大多转向军工生产,则必然会让中国这条重要的商贸途径,变得更加繁忙起来。

而中国经过两年多时间的适应。已经基本完成了民用工厂向军用工厂的调整,剩下的民用的产能,足够满足西南自身需求之外,还可以批量向外出口。

对于刘文辉和龙云这样已经转向民政事务的官员来说,现在大量西进的难民,为西南联盟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正是进一步集工业生产的良好时机。如果抓住这新一次欧战爆的实际,大力展西南地区实业,绝对是可以借此让西南和中国重新崛起的最佳时机。尤其是现在中日战事已经陷入对峙时期,短期内再没大战的可能,更是一个难得的和平时机,西南联盟当然应该抓住。

刘文辉等人讨论了很长时间。的出了大量可以让西冉联盟抓住的机会。并且列出了很多具体的措施,可以利用这新一次欧战的时机,展西南联盟和中国。

范哈儿中间也插了几句,但是到了最后,他却是不忘泼冷水道:

“相对于新一次欧战可能带来的好处,我倒觉得,作为高层,我们更应该考虑这一次大战,可能会对我们带来的坏处和不利影响

“坏处?”

“不利影响?”

几个人齐声愕然。

作为老政客、老军人,他们的政治嗅觉十分敏锐,其实也不至于想不到这大战可能会对西南联盟产生的不利影响。但是因为明显这次大战对于西南来说,是好处大于坏处的。所以在第一时间,想的就是对西南的好处。至于坏处,则可以随后慢慢考虑。

范哈儿的提醒,让几人面上表情稍微有点尴尬。

感觉自己等人竟然像年青人一样得意忘形。实在有点不好意思。

“坏处确实也有,不过不外乎军事援助可能会减少罢了,反正现在国际禁运,真正的援助也没多少,再多点少点也无所谓了”王家烈再次扮演了承担责任的角色。

范哈儿看着这位在联盟中一直地位没有提升,几大巨头中一直垫底的贵州省主席。

本来想加重语气说明这次不利影响的,看看他那受气包一样的表情。到也只能放缓了口气,慢慢的对几人进行解释。

第125节 老蒋的反应第354节 再次出击第187节 第七军离第265节 击落第42节 临时回川第368节 中国战区第二战场第29节 初步敲定第127节 合作发展第232节 提前的飞虎队第261节 坦克战第76节 处理俘虏第20节 购买大炮第324节 终究是第二序列第213节 拼物资拼消耗第44节 钢盔第199节 优势不再第157节 从美国第235节 紧迫的一年第197节 雷击第81节 刘文彩来了第245节 大胜第239节 收获和付出第299节 傀儡汪代总统第122节 严令第23节 检阅部队第210节 工事防御第356节 美军的海岛争夺战第306节 远东舰队第204节 反登陆作战第72节 最后部署第264节 雷达实验第280节 另一边第54节 大屠杀提醒第350节 当前难关第244节 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第220节 南渡河大捷第211节 轰击末松师团第284节 小胜一局第129节 意大利人的建议第371节 海南光复第26节 抵沪第323节 日本人的进攻计划第146节 逼婚第349节 不该坠落的坠落第154节 中央军的实力第164节 奥运开幕第219节 升任战区长官第一百八十二第234节 勋章第374节 破交作战第212节 拼刺刀第196节 影响和计划第112节 华人回归投资第1节 我是师长第130节 保密防谍第326节 美军的轰炸第35节 福特卡车第359节 对日决议第313节 范哈儿赴缅第25节 误会第211节 轰击末松师团第274节 曲线支援第198节 日本援军第162节 火箭第270节 教科书般的袭击第249节 江防第232节 提前的飞虎队第87节 轮船第212节 拼刺刀第336节 决定性的海战第190节 我们的最后第131节 协防第78节 血战涪江第197节 雷击第211节 轰击末松师团第253节 甘陕第294节 二战初期的中立第141节 亲近美人鱼第33节 找大学第2节 情况不妙第321节 投降?做梦第148节 闭幕第87节 轮船第356节 美军的海岛争夺战第311节 海战后的吞并第264节 雷达实验第337节 确定第356节 美军的海岛争夺战第136节 全运会第206节 拼时间拼速度第127节 合作发展第47节 旱情第311节 海战后的吞并第290节 两个伪政权第134节 雷达第322节 战线站稳了第252节 坦克第317节 准备出国作战第343节 美国特遣队第255节 重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