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证伪(2)

“证据?”张越闻言,哈哈大笑,起身说道:“你要证据?多的是!”

他面向刘据与刘进,拜道:“请家上、殿下,恕臣无礼!”

然后,他就走到殿中,先对两侧诸生拱手一拜,然后抬头看向江升,问道:“江公治《谷梁》天下闻名,晚辈请问江公《谷梁》一书可有一字记录伍子胥鞭尸?”

江升闻言,踌躇片刻,终于还是摇头,答道:“没有……”

谷梁春秋一书之中,有关吴楚战争的记录,只有寥寥数条,而追根溯源至《春秋》原本,更是只有一句话:定公四年,庚辰,吴入郢。

张越闻言一笑,又看向董越问道:“董公治公羊,敢问公羊一书,有关吴军入郢记载中有无伍子胥鞭尸之事?”

董越闻言,也摇头说道:“无此事矣!公羊春秋有录,伍子胥对夫差曰:诸侯不为匹夫兴师。且臣闻之,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又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推刃之道也……臣以为伍子胥深明大义,当不会做出如此人神共愤,天怒人怨之事……”

两位《春秋》大佬,分别代表宗族势力和国家大义的学派巨头,分别背书了各自经典之中没有记录伍子胥鞭尸之事。

于是,刘据和刘进看向《左传》诸生的眼神瞬间就变了。

骗人本就是罪,何况是欺骗皇室,天下?

这是欺君大罪!

王宣等人当然知道情况危急,立刻就拜道:“《左传》乃左丘明之作,左丘明先生,孔子称赞为鲁之君子也,孔子也曾看过《左传》并无异议!望家上、诸公明察之!”

“还要狡辩!”张越冷冷的看着王宣,说道:“请家上及诸公,遍查《国语》《孟子》《商君书》《韩非子》《战国策》及诸史册,看看有无伍子胥鞭尸之事!”

“国语,亦为先贤左丘明之作,凡二十一卷,起自周穆王十二年西征犬戎,终自智伯被灭,凡五百年历史,分二十一卷,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之史,臣曾遍查其中,无一字吴军入郢,伍子胥鞭尸楚平王之记在……”

“臣尝阅读百家之经典,战国诸子,无一人议论伍子胥入郢鞭尸楚平王之事!”

“尤其是申包胥哭秦庭,竟无一字哭诉此事!”

“请家上及诸公试想,若伍子胥果然逆天下之大义,做出如此人神共愤的事情,诸夏列国国君,仁人义士,正人君子,安能不拔剑而起,为天下诛此奸邪?”

开什么玩笑!

在春秋晚期,鞭尸一国先王!

你当诸夏列国是死的吗?

但凡有这个事情出现,并且开始流传。

齐鲁秦晋,郑卫周宋,列国国君都是吃什么长大的?

必定同仇敌忾,组成八国联军,为楚平王讨还公道。

哪里还需要申包胥哭秦庭?

就是欧陆蛮子们,在法国大革命,国王上了断头台后,也知道联合起来,组织反法联盟,皇室同盟,宫廷扑灭革命!

何况是在礼仪尊卑,君臣等级森严的诸夏?

伍子胥敢鞭尸楚平王?

不说楚国上下必定团结一致,从封君贵族到庶民奴隶纷纷起来反抗。

列国更是只要听说,马上就放下一切纷争,联军立刻就组成了。

吴王夫差更别幻想什么北上争霸了。

吴军将面临全天下的围攻!

而战国诸子,更是会将此事,作为最典型和最突出的例证,天天讲,年年讲。

不管立场是什么?

诸子百家尊君的态度是一致的。

王宣等人听到这里,已是心如死灰。

但张越却是不肯放过,继续说道:“孟子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并无一字议论伍子胥鞭尸……”

“臣唯一找到的有关先秦记载,只在《吕氏春秋》之中……”

“其《首时篇》中有:伍子胥入郢,亲射入宫,鞭荆平坟三百而已……”

“然而……”张越嘴角露出讥讽之色,图穷匕见,给与了王宣等人致命一击:“臣尝读屈子之诗赋,《涉江》曰: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其《惜往日》曰:吴信谗而弗昧兮,子胥死而后忧。《悲回风》云: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

他长身而拜,面朝刘据:“屈子,楚之大夫,天下敬仰之忠臣也,况赞伍子胥而美其事,以忠臣相比也!”

“臣敢问,若伍子胥果真鞭尸平王,甚至哪怕只是射鞭平坟……”

“屈子安能美其事?”

王宣闻言一屁股瘫坐在地上,江升更是摇摇晃晃,难以自恃。

因为《谷梁》一书之中虽无鞭尸之事,但也有鞭坟的猜测。

但,在铁一般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

他们辩无可辩,言无可言。

甚至没有办法反驳半句!

原因很简单。

张越举证的事情,不管是逻辑性还是自由心证,都无懈可击。

正如张越所说,倘若伍子胥鞭尸,列国必怒,诸子必将议论。

可是,战国诸子无一人言此事。

连孟子都不曾讨论。

屈子甚至自比伍子胥……

作为楚国大忠臣,忧国忧民,天下敬仰的先贤。

若伍子胥鞭尸平王,自诩忠臣的屈子会去自比伍子胥吗?

就像后世国人,绝对不会自比什么东条英机、板恒征太郎、伊藤博文。

那是国仇,是死敌,是要被唾弃和诅咒的死敌!

“臣以为,《左传》当有伪书之嫌疑……”张越自然是宜将剩勇追穷寇,赶尽杀绝,长身拜道:“《道德经》三千言,已是鸿篇巨制,昔者东方朔对天子大言:臣尝读诗书二十二万字,兵书二十二万字,合四十四万字……而《左传》一书,臣数之,十八万字有奇……”

“臣不认为,左丘明先生在世之日,能著如此长篇……”

“非其不能为也,而是力所不能及也!”

刘进听了,目光灼灼,暗暗点头。

就连刘据也是眉头紧皱。

董越与太学生们,则是笑意盈盈,望着刘据。

若《左传》被证伪……

噗哈哈哈……

而王宣等人的内心则如十万头***狂奔而过!

你有病吧!

他们看着张越,满眼愤慨!

当今之世,谁会跟这个侍中一样,闲得无聊,去数左传的字数?

但其他人内心,则都浮起了一个在长安城中传言的故事。

侍中领新丰令张子重,曾经闲得无聊,在家里没事割圆,先割了一百九十二等分,然后又割了一千五百二十余等分,终于解出圆周率。

这个家伙,确实有可能闲得无聊,拿着书数字……

第七百零五节 李陵(1)第六百零九节 阻拦第四百六十四节 迎战(3)第一百四十章 赏赐第八百九十七节 秣兵历马(2)第三百零九节 碾压(1)第一百一十一章 统一战线(1)第三百零七节 祖传绝技第九十八章 卑鄙与高尚第八百六十二节 恐怖如斯张蚩尤(3)第三百八十八节 助攻第七百二十一节 纨绔逞凶第三百七十二节 天子的难题(2)第两百五十二节 乌合之众【萌主加更1/3】第九百节 异变(1)第四百零五节 危机第三百五十六节 巫蛊之祸?(3)第四百八十八节 疫情(1)第四百二十节 飞速发展的工坊园(1)第四百九十二节 听诊器第六十六章 仇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齐齐(1)第五百二十六节 开导(3)第两百九十五节 面圣(2)第八百九十节 杨孙氏的野望(1)【萌主加更1/2】第两百九十八节 尔虞我诈(1)第二十章 皆大欢喜第四百八十六节 钓鱼执法第六十八章 朋友!第八百四十二节 领袖(2)第六百二十六节 匈奴人眼里的张蚩尤(1)第八百一十三节 神棍之灾第八十一章 面圣(2)第两百三十五节 游侠(1)第六百七十节 抉择(1)第五十章 收小弟第两百六十节 天子赠书第三百七十二节 天子的难题(2)第六十九章 黄老已死第三百零九节 碾压(1)第两百六十一节 天子的要求第两百八十七节 运动与珠算第七百二十七节 大汉军人第三百零二节 煽风点火(1)第四百六十五节 迎战(4)第三十三章 有朋自远方来(1)第一百七十七章 部署(2)第一百五十四章 鼓舞第三十二章 共享书籍第七百四十六节 公主驾到(2)第六百二十三节 快去抱大腿!(补更2/4)第两百六十六节 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第四百一十八节 让人震惊的新丰(2)第三十章 秀才(1)第五百一十五节 大炼钢铁第六百五十四节 协商(3)第五百三十二节 高山仰止第七百四十六节 公主驾到(2)第六百三十节 乌孙来使(2)第三十八章 战争论(1)第四百一十二节 各自的抉择第八百七十五节 镇压(1)第七百七十二节 战略第两百六十一节 天子的要求第一百二十八章 证伪(2)第七十二章 风云(1)第四百七十二节 底牌第六百八十八节 喝热水运动(1)第七百零五节 李陵(1)第两百四十二节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打打第六百六十节 雕版印刷第十一章 神秘老人(4)第三百八十四节 征辟丁缓(2)第三百五十八节 霸道第二十七章 新发现第一百零八章 宫廷险恶(2)第两百九十七节 养生之道第二章 变色龙第七百三十三节 抢亲第七百九十四节 入瓮(3)第五百二十八节 要有枪杆子!第一千三百二十七节 天下谁属(3)第四百五十八节 君心难测第三百一十六节 ‘正义’无敌(2)第四百七十节 开除左传儒籍第七百一十四节 对乌孙的定位第七百八十七节 淫祀(1)第四百五十四节 危机第两百六十二节 从神秘走向科学第五百三十六节 只想当大佬第六百五十九节 变天 (2)第八百八十一节 合流第两百五十节 公考(1)第八百二十四节 难道是天意第三百五十三节 延年公子(3)第三百七十五节 少府卿公孙遗第五百五十九节 挖坑第七百二十六节 誓言第四十章 曾经的屈辱第两百四十六节 江充末路(1)第两百五十节 公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