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郁夷

郁夷县,位于岐山原之中。

诗云:四牡騑騑,周道倭迟。

在数百年前,宗周定都于镐京之时,郁夷县就位于天下诸侯王朝觐镐京的周道之上。

那时的郁夷县,是诸夏的中心。

百姓生活富足,人民安居乐业。

然而,如今的郁夷县,却是汉家最有名的贫困地区。

整个旧宗周的王室领土岐山原,亦沦落为天下的边角地。

只有亘古就从郁夷县境内流过的汧水依旧不变的奔流向东。

此时,正是正午,阳光无情的炙烤着郁夷县的大地,已经有两个月没有下雨了。

汧水的水位,下降了一大半。

郁夷县县令王沂的心情,就如这汧水的水位一般,跌落到谷底。

“县尊,为今之计,独广令人民以凿水井,于汧水大架桔槔,方可有救!”一个四十来岁,身穿粗布麻衣的官吏,焦急的说道:“若再不行动,卑职担心,今年郁夷恐怕要颗粒无收!”

“赵兄,我如何不知道应该如此啊!”王沂叹息着道:“只是,驱使百姓广凿水井,又架桔槔,这是犯忌讳的事情啊……”

“若为长安所知,恐怕这郁夷百姓是得救了,但你我却得人头落地!”

“难道就要眼睁睁的看着全县一万余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来年沦为他人奴婢?”那官吏急了起来:“请县尊赶快下令,组织百姓凿井搭设桔槔自救吧!”

“唉……”王沂摇头叹息:“此事,非吾之令可行也!”

“赵兄又不是不知道,郁夷县乃家上食邑之所,若无家令之命,我哪来的权力行此大事?”王沂沉痛的道:“而若你我二人,私自行事,若被博望苑的李公知晓,一个机变械饰的罪名砸下来,你我二人,少不得要去东市走一遭!”

自太初以来,郁夷县就划入了太子的食邑之中。

太子既授命与太子家令、太子太傅和太子诸舍人,共同管理和协调食邑诸县。

而这些人,这些太子身边的近臣,不是谷梁一系的谦谦君子,便是思孟、左传、鲁儒等系的鸿儒名士。

尤其是出身于郁夷本地的学者李循,更是一柄悬在王沂头顶的利剑。

王沂敢打赌,只要他敢听了眼前这个官吏的建议。

组织百姓凿井取水,架设桔槔,进行自救。

那么,第二天博望苑里来的使者就会将他与所有参与此事的官吏全部收押。

理由很简单——你们这些胥吏小人,居然胆敢用奇技淫巧之事,做机变械饰,妄图用巧诈之法,祸乱民心?当真是该死!

所有凿的井都会被填平,所有架设的桔槔也全部会被烧毁。

而他这个县令与所有参与此事的官吏,轻则仕途无望,重则家破人亡。

这是有先例的。

四年前,郁夷对面的雍县县令,在干旱季节,组织百姓自救,连桔槔都没有架,只是凿井而已。

就被逮捕下狱,所凿的水井,统统填平。

太子被君子们包围,只能听到君子们的赞誉和吹捧,根本就看不到雍县百姓的哭号与痛苦。

而君子们,则要的是百姓的破产。

然后,就是一场盛宴。

王沂就很清楚,这两个月的大旱,让郁夷县内的豪强,都是蠢蠢欲动,特别是那李氏,已经囤积了大量粮食,就等着今年大旱,颗粒无收,然后吞并小民的土地,将他们变成奴婢。

而李氏有一个兄弟李循,就是儒家博望苑中太子宾客,师从名士瑕丘江公,深得太子信任,以为左右臂膀。

他王沂,区区一个八百石的县令,那里有能力和胆子,敢去坏李家的好事?

“那怎么办?”布衣官吏深深的绝望起来。

郁夷本就多山地,民众普遍没有多少积蓄。

一旦今岁绝收,明年,起码有大半百姓要陷入饥荒,开始逃难。

不知道多少要饿死,多少妇孺将成为他人的奴婢。

更可怕的是,一旦如此,郁夷县明年的户口,就将减少一大半。

没有编户齐民的百姓,官府的威权就要清零。

从此郁夷,只知有豪强李氏,而不知有官府。

“本官也没有办法啊……”王沂叹道:“非是我惜身,若以此贱躯,能换百姓一岁安宁,本官性命何足道哉?奈何豪族势大,而郁夷又不归三辅治理,纵然上告,右扶风也不敢处置,只能转交东宫,而东宫向来为谷梁名士操控,最终回复的只能是斥责!”

王沂早在一个月前就紧急报告了右扶风和东宫,哭诉了郁夷县的灾情。

然而,过了半个月,东宫才批复了公文,说:天旱,乃官吏不修德,上苍示警也。郁夷县上下当勤修德行,诚心沐浴祷告,天必雨!

这算什么批复?

分明就是在说:天旱不雨,与本官有一毛钱干系吗?别再来烦我了!

作为法家官吏,王沂也很绝望。

碰上这样的上官,他只能认命。

郁夷的百姓也只能认命!

布衣官吏听了,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县尊!下官欲去长安上告,去博望苑哀求,若东宫不允,我就去大司农,去执金吾,去少府卿衙门上告,再不行,下官就去未央宫北阙,敲登闻鼓!”

“这样做,值得吗?”王沂看着对方,问道:“赵兄如此做,是有可能救下这郁夷上万生民,然而,赵兄却将获罪于东宫上下,从此不得进用!”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何况,郁夷百姓亦我父老。过乃卑鄙之躯,若能用过之微渺之躯以换郁夷上下安宁,此身何惜?”布衣官吏长身拜道:“我闻屈子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既食汉禄,何忍百姓陷于水火?”

“唉!”王沂长叹:“我不如君,赵君高义,沂惭愧!”

就在这时,远方忽有一骑而来。

“谁是郁夷护粟都尉赵过?”骑在马上的使者,持着一卷公文问道。

布衣官吏闻言,走上前去,拜道:“下官就是!”

“奉治粟都尉桑公之命,君迁任新丰!”那骑士翻身下马,走到赵过面前,将公文交给他:“这是赵君的迁任文书,还请赵君皆令后即刻前往长安城北阙公车署待命,侍中领新丰令张公将亲见尔!”

赵过接着公文,满脸痴呆。

良久,他泪流满面的望着王沂,哭道:“苍天有眼,郁夷百姓得救了!”

他虽然从未听闻过朝廷有一个侍中领新丰令的张姓贵人。

然而,既是侍中,那必是天子近臣。

自己直入长安,哭诉于前,感动这位贵人,贵人上书天子,天子诏命一下,郁夷百姓可以得救了!

第八百零七节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第三百六十三节 儒墨合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考察(2)第五十二章 土豪第六百九十二节 推销(1)第三百零六节 傀儡第八百九十二节 张子重必须死第七百八十节 长孙诉苦第一百一十一章 统一战线(1)第两百三十一节 公务员考试(2)第七百五十六节 官商(2)第三百零五节 平易近人张子重第三百零四节 ‘君子’之怒第一百七十五章 到底怎么了?第三百一十二节 公无渡河(1)第三百六十三节 夏侯始昌的惊讶第四百一十二节 各自的抉择第六百一十二节 无双割草赵充国第七百一十节 郡兵(2)第四百九十四节 各方的反应第八百三十九节 浪潮(2)第六百二十三节 快去抱大腿!(补更2/4)第四百九十二节 听诊器第八百五十一节 呦呦鹿鸣(2)第三百一十九节 新生(2)第八百二十二节 舍我其谁第六十七章 仇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齐齐(2)第七百二十一节 纨绔逞凶第四百三十五节 调虎离山第两百一十六节 阳石公主第七百九十五节 节操丧失第八百七十五节 镇压(1)第八百八十八节 公审第八百三十七节 大司农的疯狂第七百五十三节 君心难测第七百六十八节 论兵湟水(1)第三百一十二节 公无渡河(1)第六百一十三节 面圣【补更1/4】第三百八十七节 拒绝?第五百零五节 烽火逐塞(1)第七百八十一节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1)第六百五十节 震撼(1)第四百三十二节 底牌第一百八十七章 官僚(2)第八百二十九节 火眼金睛张子重(1)第四百一十九节 让人震惊的新丰(3)第四百九十二节 听诊器第七百一十八节 诸子齐聚(3)第五百五十五节 封侯非我意第三百六十三节 夏侯始昌的惊讶第六百三十七节 铁与火(2)第五百四十四节 对手(2)第三百九十七节 婴儿保卫战(2)第一百八十七章 官僚(2)第两百五十五节 影响第七十九章 长安第五百六十三节 引导舆论(2)第一百九十一章 先王之制(2)第六百八十八节 喝热水运动(1)第两百二十四节 刘进的内疚第七百八十节 长孙诉苦第四百八十二节 大汉帝姬第一百七十六章 部署(1)第四百三十二节 底牌第六百九十三节 秉畀炎火(1)第六把九十一节 教科书般的哄天子第三百二十六节 《诗经》的正确解读方式(1)第五百九十七节 砍瓜切菜(2)第四百四十四节 广陵王(2)第三百六十九节 献宝第七百零八节 县学(2)第两百八十节 论兵西域(1)第六百节 砍瓜切菜(5)第八百零三节 太孙(1)第三百七十七节 洗脑技术哪家强?(1)第三十二章 共享书籍第三百六十节 粉碎巫蛊(2)第五百五十九节 挖坑第一百零三章 桑弘羊(2)第四百二十四节 惊天大案(1)第三百四十三节 震动(2)第五百五十九节 挖坑第一百三十二章 南信公主(2)【求订阅】第三百七十五节 少府卿公孙遗第四百一十七节 让人震惊的新丰(1)第两百四十五节 反应(2)第七百一十节 郡兵(2)第七百八十九节 蚩尤第四百五十二节 刘据的反应第四十七章 珠算(2)第一百二十三章 博望苑的反对派(2)第八百二十四节 难道是天意第四百五十二节 刘据的反应第八百一十一节 权衡第两百二十六节 大棒(1)第两百三十八节 江充之死(1)第两百五十七节 开源(2)第六百四十五节 可怕的临淄城(1)第五百二十一节 剑拔弩张第八十章 面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