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北军

“侍中欲去何处?”刘进坐在马车上,很不解。

这长安城中九卿有司衙门,有数千官吏。

可张越却带他直奔城外,难道城外有什么遗贤?

“北军!”张越笑着答道:“欲治一军,首在申明军法,教化士卒,欲治一县亦然!”

“臣闻北军护军使任安治军有道,欲从其军中征辟几个守军丞来充当宣明律法之官!”

但实际上,张越的目标,早就明确了!

去北军,他的目标只有一个人!

一个必将名载于史册的小人物!

在经过半个时辰的颠簸后,车行至长安籍田门外的棘门。

这里是大汉帝国的北军大营所在。

在今上亲政以前,帝国的中央番上禁卫军,分为南北两军。

其中,南军负责未央宫,北军负责长乐宫。

这也是它们的番号的由来——长乐宫在长安城北,未央宫在长安城南。

但今上亲政后,就让北军吞并南军。

国家不再设置南军编制。

北军于是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国家中央番上禁卫军。

这是有历史缘故的。

不独是因为南军曾经在诸侯大臣共诛吕氏时站错了队。

更因为他们在当初建元新政破产时,再次站错了队——南军的将领们,听从了窦氏的命令,参与缉捕和处死那些主持新政的大臣的任务。

太皇太后一死,亲政的当今,怎么可能容得下这些再三站错队的家伙?

没有杀他们全家,已经是皇恩浩荡了。

但南军的番号,却是不可能再给了。

于是,北军就成为国家唯一忠诚可靠的番上禁军。

经过百年发展,北军的编制和规模不断扩大。

国初之时,北军全军,不过一万两千人。

但现在……

这支庞大的中央禁军,不仅仅下辖了规模庞大的二十二宫门校尉司马部。

更扩编了七支野战骑兵。

分为中垒、射声、虎贲、长水、步兵、胡骑、越骑。

其屯兵点,分布于整个关中。

总兵力几近数万!

为了掌握这支军队,并确保它绝对可靠。

除了卫尉这个九卿外,当今天子增设了护军使一职,充当整个北军的军法官,执掌升迁考核以及赏罚大权。

于是,北军的实际权力,落到了护军使手上。

卫尉卿就剩下了宫门巡逻和保障安全的职责。

籍田门外的这个北军大营,本来是棘门军的驻地,但……棘门军站错了队,跟南军一样被裁撤了。

到了军营门外,张越与刘进走下马车,抬头就看到了一面黑龙旗在军营上方高高飘扬。

军营之内,更是喊杀声震耳欲聋。

空气之中,都弥漫了肃杀的气氛。

这让刘进稍微有些不适应。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北军大营,第一次闻到军营之中的味道。

到处都是飞舞的尘土,空气中弥漫着汗水的味道,耳中所听的是无数嘈杂的声音。

若在以往,他身边的老师们,肯定会告诉他:殿下,武人粗鄙,不可近之。

但,现在在他身边的是张越。

只见这位侍中,深深的嗅了一口空气,然后流露出迷醉的神色。

“侍中闻到了什么?”刘进有些好奇。

“长城的味道……”张越笑着答道:“只要这个味道一日不散,夷狄就休想踏入长城之内半步!”

如今,正是盛夏,烈日高照。

但北军将士却依然在刻苦训练。

有着这样的军队,夷狄胡骑,根本不可能踏入长城半步。

所以,尽管空气里的味道确实不好闻。

但张越却如同闻到了香甜的蜂蜜。

自古以来,只要中央军队保持强大的战斗力,那么,大一统的中央帝国就可以任意碾压和制裁任何霄小。

安史之乱为什么能让唐帝国由盛转衰?

答案是,经过安史之乱,所有人都看到了,曾经强大无比,横压世界的大唐中央番上禁军,比纸糊的还弱。

在封建时代,中央禁军,就是定海神针,就是脊梁。

禁军一烂,国家就要衰亡。

反之,只要是中央禁军强大的时候,别说夷狄了,就是国内的实力派野心家,也只能乖乖的趴着,引颈就戮。

而北军的将士们,在过去百年,内平诸侯王之乱,外灭夷狄割据之国。

更可怕的是……

这支军队,只要给他们一定时间,他们就可以迅速膨胀成一支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大军。

刘进听了张越的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在随从们的簇拥下,两人朝着军营大门走去。

很快就有守门的卫兵发现了他们,一个军官立刻迎上前来,问道:“君等何人,为何接近禁军大营?”

张越连忙上前,拿出了自己的印玺和名刺,拜道:“侍中领新丰令张子重,求见北军护军使任公,请代为通传!”

任安也是张越选择将北军大营作为自己海淘人才第一站的缘故。

这可是关系!

也是人情世故,更是建立势力的一种试探。

作为北军护军使,任安的地位,可不比任何九卿低!

在事实上来说,他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当今天子的绝对心腹之一。

错非巫蛊之祸里,任安昏了头,选择了骑墙。

那么,无论他站到哪一边。

他都是绝对的胜利者。

那军官接过名刺,然后看了看张越,打量了他一番,有些疑惑,但还是道:“侍中请稍候,末将先去通传!”

“有劳了!”张越笑着拜道。

…………

北军中军大帐之中,护军使任安正与将佐们商议着预定于本月下旬举行的北军演戏。

汉家军队,从郡兵开始就有着固定的演练任务。

边塞的郡守,常常会在冬天,动员和组织郡兵、民兵,举行规模浩大的演戏。

军队常常紧急机动数百里,穿越郡县,烽火逐塞。

而作为中央军,北军每一个季度都要开展一次演戏,每岁都要举行一次全军规模的大型演练。

以这些演练来检验,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素养。

确保发生战争时,北军诸部的绝对可靠。

正讨论着将演练地点选在何方时,帐外有亲兵报告:“将主,军营外有自称‘侍中领新丰令张毅’者呈递拜帖求见将主……不知主公是否要见?”

任安闻言,先是一楞,随即喜上眉梢,立刻就道:“快快请入帐中!”

这可是天子面前的大红人。

更是他的故旧之子!

本来他还琢磨着,该怎么去跟人家接头呢!

现在好,了啊!

第八百九十六节 秣兵历马(1)第七百六十八节 论兵湟水(1)第两百二十六节 大棒(1)第一百七十二章 考察(2)第七十章 陷阱与死心第七百五十节 淳于文的野望第两百七十三节 李广利回朝第四百五十四节 危机第两百五十三节 气节第三百三十六节 两小无猜第一百零九章 地图(1)第四百四十七节 霍光之约第七百七十五节 老将军的托付第七百四十九节 医扁鹊的遗产第七百六十四节 拍马大策(1)第二十四章 余波(2)第三百七十三节 掩耳盗铃第两百七十八节 李广利眼中的张越(2)第一百九十一章 乡社自治互助制度(1)第五百四十一节 互相试探(2)第六百二十三节 快去抱大腿!(补更2/4)第四百一十四节 诏命第九十一章 暗流(2)第八十七章 用之则为龙第一百六十六章 觉悟第四百五十三节 吾何执?吾执射第四百八十一节 骄傲的天子第七百零二节 入我瓮中(3)第一百二十四章 始作俑者第六百一十节 矫诏第两百一十节 风暴(2)第四百三十五节 调虎离山第七百六十七节 刘进的转变第七百五十五节 官商(1)第七十八章 公孙遗第四十五章 教育(3)第四十三章 教育(1)第四百六十一节 吩咐第八百零五节 张子重必须死!第一百七十七章 部署(2)第两百四十五节 反应(2)第一百六十五章 弟子第两百六十二节 从神秘走向科学第七百八十一节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1)第八百四十四节 知耻之士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无所有张子重第十二章 遇挫而归第四百节 富商云集第四章 神奇的空间(1)第三百五十二节 长乐宫宴(3)第四百六十九节 合纵连横第五百七十三节 天子的态度第三百五十六节 巫蛊之祸?(3)第六百二十四节 匈奴的决断(1)第四百七十九节 震撼(3)第七百一十五节 诸子齐聚(1)第四十三章 教育(1)第两百二十六节 大棒(1)第七百八十三节 战争准备(1)第六百一十六节 世界线变动第七十四章 罗网(1)第两百零三章 帝王心术(2)第两百二十三节 上任(3)第七百三十一节 见贤思齐赵充国第四百四十五节 掀桌子(1)第四百六十六节 祖传绝技——反复横跳第五百五十三节 天子的震怒第一百五十七章 使命与故事【求月票】第八百一十二节 决定第八百三十一节 选才(1)第两百六十八节 明主(1)第十二章 遇挫而归第六百三十三节 西元前的怪物骑兵(2)第八百五十三节 犯错误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使命与故事【求月票】第四百二十七节 风暴(2)第六百七十七节 调)教(2)第六百七十节 抉择(1)第八百三十四节 马仔(2)第一百五十一章 针锋相对(2)第八百七十四节 横扫(2)第三百五十七节 巫蛊之祸?(4)第三百七十六节 汉!外交官!第七百五十九节 聪明的女人第三百九十八节 婴儿保卫战(3)第八百八十六节 你居然用前朝的剑来斩本朝的官?第四百八十八节 疫情(1)第四百四十七节 霍光之约第两百九十二节 安排第两百四十五节 反应(2)第五百一十九节 父子(1)第八百四十六节 别离(1)第五百五十三节 天子的震怒第两百六十节 天子赠书第六百七十七节 调)教(2)第两百八十七节 运动与珠算第两百四十六节 江充末路(1)第七百五十六节 官商(2)第五百一十一节 希望之地(1)第五百一十六节 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