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谋圣张良【求收藏,求推荐】

“如此高多谢文信侯对于大秦的贡献,假以时日,本公子一定会禀报父王,我大秦王室一脉,一定会感念文信侯的恩德。”

嬴高一脸笑意,他的笑容发自肺腑,这一刻,才像是一个八岁半的孩童。

……

告辞了吕不韦,嬴高带着众人离开了洛阳,踏上了韩-国的土地,三天之后,终于是赶到了新郑。

“公子,这便是韩-国的土地么,与我大秦也没有分别啊?”王虎一脸的惊讶,显然看到韩-国与大秦一样,有些不解。

对于会这样的事情,嬴高并不意外。

这个时代不管是山东六国,还是大秦,都会刻意的抹黑自己的对手,他心里清楚,在韩-国,大秦只怕也是蛮夷之地,秦人也是吃肉不吐骨头的存在。

这根本不需要惊讶,也不需要好奇,只是一个时代的特色。

“马兴,联系韩国相府,本公子要拜会一下——!”嬴高目光闪烁,他心里清楚,如今的韩-国国相应该就是张良的父亲。

对于这位谋圣,嬴高很是好奇。

若是能够收服则已,若是不能他在离开韩-国之前,必杀之。

留下一个不感恩戴德的人,就是最大的错误,有时候,杀戮才能让一个人,一个家族甚至于一个民族记清楚。

而心慈手软,在战争之中,在天下之争中,要不得。

古今中外,秦王政就是最好的例子。

“诺。”

点头应诺一声,马兴离开,他心里清楚,这些都是自己这个副使应该做的事情。

.......

“国相,秦使已经进入了新郑,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申举看着张平,眼底深处掠过一抹忧虑。

“大将军,如今国事如此,只能尽力招待了……”这一刻,张平也是有些无奈,因为他清楚这一次的秦使是秦王政的儿子。

而且这个使者,比自己的儿子还要小好多,一想到接待一个八岁半的使者,张平就觉得头大。

就在这一刻,侍从匆匆走来,对着张平肃然一躬,道:“家主,秦使奉上拜贴,请求拜会!”

接过侍从手中的拜贴,张平打开看了一眼,随及递给申举,道:“答应他们,就说本相在府中设宴为使者接风洗尘。”

“诺。”

……

等到使者走了,张平对着申举,道:“这件事,大将军有个看法?”

闻言,申举轻笑一声,一字一顿,道:“国相,历来它国使臣入国,本就是第一个拜会相府。”

“既然秦王政派遣了一个孩子,他就找一个孩子接待,而且这个孩子,还要符合身份要求。”

“既不能落下把柄,也不能有损我韩-国国格……”

“呼……”

申举的这一个要求,却是让张平难为了,因为这样的孩童,符合要求的不多,而且还要早慧。

“大将军这个方法倒是不错,只是仓促之间,本相何处去找一个孩子……”心中无奈,张平幽幽一叹,道。

“哈哈哈……”

轻笑一声,申举摇了摇头,道:“国相当真是坐拥宝山而不自知,家有麒麟儿,还需要寻找么。”

闻言,张平眉头一皱,对着申举,道:“你是说,让良儿去迎接秦使?”

“正是!”

点了点头,申举大笑一声,解释,道:“首先,贤侄年龄合适,地位合适,最重要的是贤侄聪慧,犹如小大人一般。”

……

“公子,韩相应下了!”

撇了一眼马兴,嬴高点了点头,道:“走吧,你我王虎三人前往就可以了,我让杨老六去购置一院宅子。”

“诺。”

嬴高心里清楚,这一次他来韩-国,拜见韩王不过是顺带为之,说到底他就是要在韩国酿酒,然后坑害山东六国。

所以,在这个时候,拜会韩王,反而不如拜会韩-国丞相来的有用。

嬴高对于张良很了解,他清楚,张良是韩-国王室的一支。

张良的祖父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

若是大秦不灭韩,等到张平老去,张良就可以子承父业,成为韩-国的丞相。

只不过,到了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举国之间只剩下新郑等小小的十几个城邑。

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

于是,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

张良到东方拜见仓海君,共同制定谋杀行动计划。

他弟死不葬,散尽家资,找到一个大力士,于博浪沙刺始皇,却射中副车,功亏一篑。

嬴高心中清楚,这只是张良的开始,接下来的事情,才让张良闻名遐迩。

先是得黄石公传授兵法,随后在楚汉之争中,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

同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

最后,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

最恐怖的是一个贵族出身的人,居然在最后,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

嬴高越想越觉得,张良这个人是矛盾的,但是其一生的事迹代表着这个人的恐怖。

他还记得刘邦对于张良的评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在后世,张良甚至于有一个谋圣的名号,由此可见,此人的恐怖。

……

“秦使里面请,本相等候多时了!”张平微微一笑,一伸手,道。

“韩相请!”嬴高迈步而入,对着张平一伸手,道。

他可不要给秦军借口,让自己沦为韩-国的千古罪人。

第1124章 王翦安营扎寨第504章 三条驰道,一条直道贯穿整个大秦。(第一更)第937章敢问王上,这些计谋之中我韩国得到了什么?第193章 大军压境,气势如虹!第28章 三个问题,直击吕不韦心脏【求收藏,求推荐】第440章 我累了!第971章嬴高想要灭韩,只是一念之间罢了第28章 三个问题,直击吕不韦心脏【求收藏,求推荐】第162章 我有点兴奋第146章 若我为主,一千铁鹰锐士随行。第450章 只有从战场上活下来,他们才称得上天下第一军。第99章 打造大秦文化中心!第756章 那七十万大军能否一战灭赵?第933章这个天下,何时失败者与胜利者结局一样了?第593章 有道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其实任何一个势力的继承者都一样。第732章 不到最后,谁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被算计了。第156章 本公子要河套之内,皆为秦土。第812章妾身愿意入武安君账下,为武安君赴死。第385章 天下皆白,唯我独黑!(第一更)第2章 良药苦口,荒凉的蘄年宫!【求收藏,求推荐】第936章 百年大韩,岂能奉术而存!第296章 嬴政的担忧!第326章 本公子对物理也是七窍通了六窍!第二更 求订阅)第142章 巍巍秦法,让人望而生畏!第751章 武安君,老夫愿前往咸阳讲学!第37章 一口锅从天而降【求收藏,求推荐】第146章 若我为主,一千铁鹰锐士随行。第1049章 一战破城,大秦无双!(第三更)第381章一石激起千层浪!第547章 七日连续大战,早已人困马乏。(第一更)第172章 头曼的举棋不定第881章 请大王允许,臣为哀牢赴死!(第一更)第603章 令两水改道,以浩荡之势灭十万精锐。(第四更)第1022章 六国未灭,何以家为!第216章 为王者,当一声令下,举国皆从。第44章 因为嬴高血脉之中流淌着大秦王室的血《求收藏,求推荐,求关注》第248章 虚虚实实,都是为了胜利!第591章 人屠!(第三更)第445章儒家士子不可能归心大秦!第985章春秋战国五六百年,你何时看见过真正的相安无事?第227章 备车,前往关外大营幕府——!(求推荐,求收藏,求订阅)【1】无题第686章 嬴政拒绝了嬴高的请求。(第二更)第222章 入冬以来,炭价几何?第1130章 仓促而起又骤然而落的试探第310章 不知公子,如何用我范增?(第三更)第538章 传令:五更已至,箭阵射杀——!(第三更)第245章 大战起,王翦入咸阳。第479章 来自秦王政的战书(第一章)第732章 不到最后,谁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被算计了。第34章 公子高感觉到了屈辱!【求收藏,求推荐,求评价】第478章 纵横家与策士!(第三章)第124章 欲一中|国者,海纳为本!第592章 逼王离亲手杀人!(第四更)第544章 斩首七万,大秦无敌!(第二更)第553章 等战争结束,本将亲自为他改名!(第五更)第382章 宝剑还是废铁,全在王翦一念之间!(第一更,求收藏,求订阅)第130章, 天下能与王上争雄者,只有三公子!第130章, 天下能与王上争雄者,只有三公子!第374章 与公输仇一谈,百工封侯之说!第648章 熟秦法,通秦言,打通陆上丝绸之路!(第四更)第861章 请封!(第三更,求收藏,求订阅,求月票)第712章 借韩之势,瓦解赵王之心。第111章 儿臣也反对!第518章 商贾崛起的好处与坏处(第一更)第1068章 李斯坐镇咸阳,王绾启程陇西北地。第232章 三公子对于战争有一种天然的敏锐【第一更】第376章 我来时大雪降临,我归时春暖花开。《第一更》第380章 磨剑二十载,一招出世天下惊!第181章 渭水轻兵营之殇!第37章 一口锅从天而降【求收藏,求推荐】第678章 你必须记住三点!(第三更)第1073章历史上,让一个王朝倒台的往往都是活不下去的庶民。第284章 大秦西城招商会2(第二更)第23章 当以秦王之志向而断!【求收藏,求推荐】第700章 本将给你一个选择!第775章 宴会之上,好一副兄友弟恭之象!第736章 嬴高这是有所求!第45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59章 一日屠尽赵王族!(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求订阅,求月票)第184章 王血染碑,天地同心。第630章有道是,天无绝人之路。(第二更)第292章 未来文吏将会变得更重要。第658章犒赏三军!(第一更)第311章 范增为军师,蔗糖问世!第1046章 若韩人血战,孤就屠尽韩人!第527章 东北皆守,唯西征伐!第18章 嬴高入灞上第991章此乃臣之思虑,请王上斧正!第1114章 安阳之战(5)(第三更求一切)第10章 王翦之问,嬴高之答【求收藏,求推荐】第792章 李由的选择!第1128章 当世两大名将的对视(第一更)第1074章 国策不可变,但孤可以无偿借贷。(第一更)第162章 我有点兴奋第956章若是宗室中人都是一群废物,这巍巍大秦,又将何去何从?第917章 本将有一术曰:杂交。第542章 武安君这三个字仿佛有诅咒一般!(第三更)第15章 渭水大草滩刑场,鲜血染红了秦王政的剑!第322章 《九九乘法表》与政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