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十六份工作到第十九份工作

bookmark

我知道自己在他心目中是一个信得过的老同事、老朋友;无论我和他的价值观差异有多大,他都觉得可以信任我,不必提防我。实际上他要提防的人,是那些价值观和他相近的人。

主编早已离开媒体行业,和人合股经营了一家生产汽车倒车摄像头的工厂,他是个小股东。但是因为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工厂已经难以为继,他和另一个小股东都在另谋出路。这次做网店他除了拉上我以外,还拉了我们当年的另一个同事,这个同事现在和他是情侣关系。不过在我回到广州前,他们并没告诉我这一点。现在主编是大股东,另外那个同事和我是小股东。我们三人时隔十多年再次共事,这是我的第十六份工作。我们这次合作共维持了一年零六个月。实际上还不到一年时,我就想要离开了,但碍不住熟人的情面,又徒劳地耗了些时间,最后几乎是在消极地应付了。

刚开始时,我住在主编工厂的员工宿舍里,八人的房间只住了两人。有时他的工厂忙不过来,我们也上生产线帮忙。主编这时着迷于一个做创业内容的播客,主持人叫罗振宇,节目名称是“罗辑思维”,当时很受欢迎。他热情地向我大力推荐这个人和节目。我听了一下,不但没觉得好,反而有些反感。主编说罗振宇是做文化的,我既然要写作,就应该多关注他。我说罗振宇是在做营销,不是做文化,他是个商人。但主编说罗振宇也卖书,是个文化英雄。他告诉我罗振宇是这样卖书的:事前不告诉买家是一本什么书,然后向买家收取全款,买家要收到书后才知道自己买了什么。他通过这种方式,一次可以卖出两三万本冷门的历史书,而且还不打折。我觉得很震惊,但并不佩服。我猜那些买书的人,大多并不会真读。他们买书的动机,我觉得很可疑。但是主编很崇拜罗振宇。而且他和我说话的腔调,也越来越像罗振宇了。之前我在云南时,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人,所以没能洞察到主编的这些变化,还以为他真的发现了好机会,所以才表现得那么热切和自信。

他还让我读一些他买的经营创业方面的畅销书。我认真地读了一些,国外作者写的稍微好一点儿,国内作者写的则都很恶心。但主编认为这些书对我的写作也有帮助,因为万事万物皆有相通的道理。他说我写作好多年,至今还没成功,也该反思一下了——话这么说是没错,但我知道他说的成功是什么意思,我真正要反思的不是他认为的那些方面。有天我们聊天的时候,主编随口说了句我太感性。我马上纠正他,说我是个非常理性的人,起码比社会上大多数人都理性。主编听了不以为然,笑嘻嘻地看着我,表示他认为我在胡说。我瞬间就明白,他把理性和功利(无贬义)混为一谈了——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按功利法则行事,就是不理性。我记得十多年前,我和他都还是二十几岁,彼此间并没有这么大的差异和分歧。不过他对我确实很友善和慷慨。他的经济情况也不好,但对我仍关照很多。我知道自己在他心目中是一个信得过的老同事、老朋友;无论我和他的价值观差异有多大,他都觉得可以信任我,不必提防我。实际上他要提防的人,是那些价值观和他相近的人。

主编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他想做的不是什么网店,而是文化品牌,网店只是我们最初的途径而已。不过因为他说过罗振宇做的也是文化,所以我对他说的这些不以为然。我们先注册了一家公司,然后以公司为主体,在淘宝上开了个企业店。后来回过头看,企业店和个人集市店其实没有区别。但当时,天猫店已经暂停了我们想做的品类的申请。而且天猫店毕竟投资门槛高,我们打算谨慎地从底层做起,慢慢积累经验。我们的主营产品是车用香薰,最初从批发市场采购,然后找厂家做贴牌,最后自己设计和生产。以上这些都是主编早就想好的,无论后来有没有我的加入,他都会照这个方向去做。

不过在2016年,淘宝的流量已经发展到天花板,活跃用户数很难再增长,平台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客单价,往更高的消费层次提升。在这个背景下,像我们这种中小卖家,越来越难获得站内的免费流量——要不就自己到站外引流,要不就付费获取流量。其实按照我们当时的经营水平,更适合的平台是拼多多。但我们三人都没用过拼多多,对拼多多的印象很刻板,觉得那是个只能做低端产品的平台。而主编认为我们要做中高端,将来的目标是天猫店,所以应该留在阿里系统里积累经验。于是我们的全部精力都用于研究怎么获得免费流量,结果却只是浪费时间。当时我们看不清大趋势,总觉得自己的免费流量少,是因为优化做得不够,还要继续打磨。主编从没做过网店,对运营一无所知,但他学习能力强,而且远比我投入。我们到处找网店运营的视频教程,听了无数的讲师讲课,努力发现自身的问题,又上派代网读运营文章。那些网友文章大多是吹牛逼,对关键操作避而不谈,将次要因素当主要讲,以显出自己能人所不能。实际上绝大多数爆款,都是先做出数据才开始热销,而不是热销后才产生数据。在淘宝上开企业店或个人店,表面上是免费,其实步步都要花钱,否则根本就没人点进你的店,毕竟阿里不是做慈善的。而且你不花钱,各项经营数据的样本量小,随机性的影响大,会导致你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总之归根结底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但是怎么花钱也是门学问,首先要找对门径,否则钱很容易打水漂。直通车就不用说了,当时还流行一种做销量的操作:先给主推产品设置隐藏优惠券,然后和淘宝客合作,让他们发布到折扣群里,以极低价吸引群友下单,同时我们每单再支付淘宝客佣金。通过这种方式做出的基础销量,要比刷单安全和高效。大量刷单的风险很大,在一些保证安全的平台上,刷一单的成本超过10元。而折扣群做出来的销量,起码是真实的,尽管也要砸不少钱,后面能不能赚回来,就看产品的售后数据了。我们尝试操作了几个产品,售后问题都比较多,因为数据不漂亮,搜索权重下降得很快,最后连前期砸的钱都赚不回来。因为过惯了节俭窘困的生活,我逐渐养成了一种小农意识,对花钱有抵触心理。这么多年来,每当存款低于一万,我就会感到焦虑不安,这是我的心理安全线。所以被迫要花钱时,我不懂得怎么花——我是指在生意操作上,我非常消极和保守。我很少考虑怎么发展。相反,我总在考虑怎么避免倒闭。而答案就是,少花钱。或许看见我过于保守,我的两个合伙人开始频繁地提出主张。名义上我是网店的运营,实际上大多数决策是三人商定的结果。可是他俩也没有运营经验。主编虽然很投入,但因为不懂,开始时他抓不住重点,在一些没有意义的方面,浪费了我们太多讨论时间,也做出了一些错误判断。其实我们应该在选品上多花工夫,但我不想在批发场里和商家多打交道,所以我没能称职地提出建议、负起责任。而且我们下一步计划是做贴牌,主编希望和固定的厂家培养关系、加强合作,我便正好以此为理由逃避了更广泛的发掘新品和接触厂家。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找到合适的产品,接下来也还是要花钱运作。淘宝按照产品的各项用户反馈数据来给予展示机会,新品的平均展示机会本身就很少,反馈数据的随机性大,加上竞争对手都在维护数据(我们委婉地用“维护”代替“操纵”),如果你不同样地去维护的话,一个产品就很难获得成交机会。而在有了持续的成交后,又增加了销售反馈数据,同样地你不维护的话成交就很难持续增长。只要你的数据保持漂亮,淘宝就会持续给你流量。天猫店的售后评价没有好中差评,只有五星;个人店和企业店则既有好中差评也有五星,这显然增加了我们数据维护的成本。评价维护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折磨。开始时我为了省钱,没把评价维护外包出去,遇到了中差评的客户,我就要打电话去沟通,每天光是打这个电话就把我打到胃痛。到了2016年底,我发现自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而且做得也不愉快,因此便提出离开。但是主编和我讲责任,讲希望,讲他对未来的展望,等等,软硬兼施地迫使我留下。直到2017年5月,我才终于如愿和他们拆伙。

退出了网店的生意后,我不敢耽搁片刻,因为我的积蓄所余已不多。过了几天,我就通过58同城找到了新工作。这段工作经历记录在《我在物流公司上夜班的一年》一章里,这是我的第十七份工作了。在D公司我上的是长期夜班,过着日夜颠倒的日子。不过因为每天工作时间长,住处附近也封闭落后,我们没有什么机会消费,倒是很利于攒钱。客观而言,这份工作是苦的——每晚上十二个小时班,通宵达旦地搬抬货物,其中近十个小时不能进食。不过在另外一些方面,这份工作却是我的“舒适区”。有时实在累得受不了了(其实主要是困得受不了),我会边干活儿边回忆在大关邑村生活的那一年的点点滴滴,从中感受温暖,并恢复力量。

2018年3月,因为私人原因,我又从D公司辞职去了北京。到了北京,我先在S公司送了六个月快递,然后又跳槽到品骏快递做了十四个月。2019年12月,品骏快递解散,我和所有同事一道被遣散。这是我的第十八份和第十九份工作,在《我在北京送快递》一章里有详细的讲述。

第二章 面试第二十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第十五份工作第十一章 赔钱第十七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写作第二十一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十六份工作到第十九份工作第十八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第十二份工作第二十一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十六份工作到第十九份工作第八章 履新第四章 流浪第八章 履新第十九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第十三份工作和第十四份工作第七章 旺季和跳槽第十八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第十二份工作第五章 入组第十三章 在上海打工的回忆 便利店第一章 我在物流公司上夜班的一年第十一章 赔钱第十一章 赔钱第八章 履新第十章 投诉和“报复”第二十二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尾声第二十二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尾声第五章 入组第八章 履新第九章 时间成本第二章 面试第十二章 遣散第四章 流浪第二章 面试第十三章 在上海打工的回忆 便利店第一章 我在物流公司上夜班的一年第二十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第十五份工作第十一章 赔钱第十九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第十三份工作和第十四份工作第四章 流浪第六章 病休和借调第十章 投诉和“报复”第五章 入组第五章 入组第二十二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尾声第十四章 自行车店第十六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九份工作到第十一份工作第二十一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十六份工作到第十九份工作第十章 投诉和“报复”第一章 我在物流公司上夜班的一年第四章 流浪第十九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第十三份工作和第十四份工作第三章 试工和入职第二十二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尾声第五章 入组第十五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一份工作到第八份工作第二章 面试第十六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九份工作到第十一份工作第十一章 赔钱第八章 履新第一章 我在物流公司上夜班的一年第五章 入组第一章 我在物流公司上夜班的一年第五章 入组第三章 试工和入职第一章 我在物流公司上夜班的一年第二十一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十六份工作到第十九份工作第四章 流浪第八章 履新第九章 时间成本第十三章 在上海打工的回忆 便利店第十八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第十二份工作第十三章 在上海打工的回忆 便利店第十六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九份工作到第十一份工作第十一章 赔钱第二十二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尾声第三章 试工和入职第十三章 在上海打工的回忆 便利店第八章 履新第一章 我在物流公司上夜班的一年第十七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写作第十三章 在上海打工的回忆 便利店第九章 时间成本第六章 病休和借调第四章 流浪第二十二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尾声第五章 入组第二十二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尾声第十章 投诉和“报复”第一章 我在物流公司上夜班的一年第六章 病休和借调第十七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写作第十四章 自行车店第二章 面试第六章 病休和借调第九章 时间成本第九章 时间成本第十九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第十三份工作和第十四份工作第四章 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