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效法当年班定远(三)

“修允,见过陶兄。”

心中激荡着豪情,修允暗暗的下了决心,就要效仿当年大汉的班定远,等着夜色,到时掩杀了陶璜,他修允也将为天下传颂!

走出保护圈,孤身面对着陶璜和他的护卫,修允此时毫无惧色的自报家门,行礼如仪,一套礼节做得十分标准,这风范一看就是名士之姿。

拱手作揖间,修允心中有着隐隐的得意。他知道陶璜此时恐怕陷入了两难境地,从礼节上讲,陶璜应该回礼。

世家子,可以自高自大,可以目空一切,但从小养成的习惯,让他们不会在礼数上稍有疏失——并不是他们真的对人有敬意,而是不想有失身份体面,更是因为自负于自身的教养。

这也是世家有别于寒门的做派,以示不同。

可现在梁王已经遣荆州左督兵马,厉兵秣马攻取襄阳,已经正式和汉国翻脸背盟,正率一路大军,猛攻炎汉。

而交州各部如今也正受命准备西进,牵制汉国兵马,他修允来见乌浒同样是为了眼下马上就要如火如荼展开的战事,这样的情况下,来拉拢乌浒的陶璜,又怎么能跟他修允这个敌国使节以礼相见?

而且两人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来,在目的上与修允势不两立的陶璜,又怎么可能在包括乌浒在内的这么多人眼前,跟自己礼尚往来?

修允很清楚,他是武人之家,身为吴国之士,自然不用在乎这些场面上小事,但汉家之士却对此极为看重,出使敌国的汉国大臣,只要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失了他们朝廷的体面,回去后肯定会受到责罚,而能坚持上国天使尊严的,则会受到嘉奖。

比如当年苏武,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

其后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而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方获释回汉,大汉宣帝时将苏武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褒赞他爱国忠贞的节操。

麒麟阁坐落在大汉未央宫中,因武帝元狩年间打猎获得麒麟而命名。

这十一人中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为第一,其次为大司马张安世;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韩增;后将军赵充国;大司农、御史大夫、丞相魏相;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丞相丙吉;太仆、右曹、给事中、御史大夫杜延年;阳城侯刘德;太中大夫、给事中、少府梁丘贺;任谏大夫、丞相司直、御史大夫、左冯翊、大鸿胪、太子太傅、前将军、光禄勋、领尚书事萧望之;中郎将苏武共计十一人。

如此可见苏武之节,汉家对此的看重!

陶璜果然如修允所料,像是愣在了那里,虽然他立刻就反应过来,却也并没有当即上前,而是将视线投向修允身后。

修允回头一看,发现自己的护卫们手上还都拿着刀剑。他转眼便明白了陶璜在顾忌什么,心下暗笑:果然大名鼎鼎的陶家子,是个无胆之辈,怪不得能带着家族逃到汉国,跑得快是因为胆小吧!

摆手示意手下跟陶璜的护卫们一样都将兵器收起来。

见到修允命人把兵器收起来,陶璜方才推开挡在身前的亲卫,走上前去,跟这位有着印象的交州士人中的代表之一,如今的吴国使臣见礼。

汉贼固然不两立,但是毕竟也是自幼曾见过的,倒是可以一叙,就像是当年,苏武不也和李陵坐在一起喝酒了吗?

“修兄,陶璜有礼了。”

陶璜和修允互相致礼后,场中剑拔弩张的气氛此时像是被化解了不少,原本还担心着两方会在城中拼个你死我活的白夷人部众,终于都齐齐松了口气下来。

自孙氏立国后,不管孙氏怎么行事,双方已经是平等的,也不管两国之间的战争打得有多么惨烈,双方终究是盟友间的关系,不像是孙吴和曹魏,相比起来,孙吴还曾是大魏吴王,这关系倒是不容驳斥的。

因此魏吴朝臣之间的上下关系,便不能按照官职品级来定,而汉吴两国官员则可以依照品级官位来确定高下。

不过此时,陶璜却不愿意和修允代表的吴国平起平坐,既然吴国先背盟了,那么凭什么汉国还要和他平起平坐。

故而陶璜跟修允两人互相行礼说话,便一句也不提各自的官职,只当是没有官身的普通人相见,而他们的这种态度,在周围人看来,也隐隐的代表了两人暂时都不想提及汉吴之间方兴未艾的战事,并把架在两人面前的矛盾先搁置到一边。

陶璜不去面对现实,设法去解决眼前的敌人,不见半点破釜沉舟的胆量,让此时在身后的范长生的眼底透着深深的失望。

他早在师兄弟的口中,就听说过陶璜的名号,还有陶璜在奔汉前的一番作为,据说汉主曾以当年徐庶之姿比拟陶璜,言语间是不吝赞许,所以范长生决定投入陶家,接着道脉结下的关系,依附陶家,做得功业,以后相辅相成,成就一番佳话。

平素里可是不少和陶璜探讨,两人互相都为对方的学识倾慕,有着兄弟之情,也约定,这次立下功劳之后,为朝廷举荐范长生。

只是范长生没有想到,真正遇到大事后,陶璜却暴露了见小利而忘命、干大事而惜身的真面目,局势已经恶劣到了这步田地,他却连作班超的觉悟还没有,空负着偌大的名头,到最后还是只能跟着吴贼说些不着边际的闲话。

而在另一侧,乌浒也在望着场中开始寒暄起来的陶璜和修允,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汉吴两国官员见面的场景。

乌浒过去曾经在他的兄长那里,见识过该如何接待汉吴两国的使者。

他虽然没有从中学到多少圆滑手段,但乌浒明白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让两家在自己的领地上正面相遇。

只要不把事情当面戳破,就算风声吹得再响,来自两家敌国的使节,也会装作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可是一旦双方面对面的接触后,就无法再装做对方不存在了。

近在眼前的现实,让乌浒只剩下了二选一的权力,他很清楚,别看来自汉国和吴国的两名大臣正仿佛多年老友一般,笑眯眯地说着漫无边际的废话,但等他们脱身出去,肯定转眼就会反手就砍上对方一刀。

不过不管范长生、乌浒,还有在场的近百人此时心中有着什么样的想法,是惊涛骇浪,还是水波不兴,都没有打扰到陶璜和修允两人之间俗套的寒暄。

修允仗着这些时日读过一点诗书,跟陶璜说起话来,也是咬文嚼字:“陶兄当年在这交州都是名传一方的名士之姿,可惜你我只是幼时一面,陶兄学有所成之时,吾却不能近前领教,今日一见,却比传言更胜十分。”

陶璜摇头自谦,“虚名而已,其实难符,却让修兄见笑了。”

“陶兄声名赫赫,怎能说成是虚名,就这几年,陶兄纵横睥睨,一人而救一族,就算在下在国中,也是时常听说过陶兄的才能手段,这州中上下,无人不称颂之。”

“修兄谬赞了,陶璜愧不敢当。”陶璜谦虚不已,但脸上绽起的笑容,却好似已经把这些奉承话照单全收,他对修允叹了口气,道:“在下与修兄一见如故,只可惜也仅余这今日一面之缘,当真是遗憾啊……”

陶璜的话听在耳中,满是示好之意,修允心底暗嘲其名过其实,口中却轻松的笑道:“若是两国言和,罢兵收手,吾当能与陶兄把酒言欢。”

陶璜仰天摇头,长声而叹,“一别之后,难有再会之日,把酒言欢,惜为井中水月,孙皓野心不收,战事难止,也只有等到明年今日,修兄的坟头上,陶璜再以美酒相赠了。”

叹息声中,陶璜右手一动,呛啷一声响,腰间长剑已然出鞘,修允还没有从陶璜的话中反应过来,只见陶璜振臂急挥,一道寒光便闪过他的颈项间。

先是一条细细的红痕,渗出了一滴血珠,下一个瞬间,红痕扩大为裂缝,鲜红的血液从创口处喷薄而出。

不愧是少府督造的神兵利器,陶璜只是轻巧一剑就将修允的脖子削断了一半,然后陶璜轻捷的连退数步,就这么简单的回到了自己的护卫中间,把此时修允正喷泉般狂涌而出的血水全都避让开去,不让身上的外袍沾上半点血迹。

从拔剑,到杀人,再到退回,陶璜一连串的动作如行云流水,没有丝毫滞碍,可见他这并不是头脑发热的行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考虑了每一个动作的细节,才能做得如此顺畅无比。

回到自己的护卫之中,陶璜对目瞪口呆的范长生又叹了口气:“范兄,我就是个急脾气,果然还是学不来班定远的本事,怎么都等不到夜里……”

范长生张了张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陶璜翻脸胜过翻书,前面还称兄道弟,现在就只能听到修允簌簌的血液喷射声,伴随着想要喊却喊不出来的惊悚,让人心头微冷。

场中静如寒夜,周边一圈百余人此时都愣在了那里,眼睁睁的看着修允就这么站着死去,震惊于陶璜下手之狠绝。

惊愕欲绝的表情被凝固在脸上,修允身子僵直,任由浑身的血液一波波的从创口处喷出。

在被陶璜切断了脖子,这个时代是绝不能活的,而失去血液供给的一瞬间,他就已经丧失了意识,只是不知为何还没有倒下去,但随着喷涌出来的血液越来越少,他的生命气息已经渐渐消逝。

那是不甘,大业未成的不甘,我修允才是这交州第一士,你陶家仓皇逃窜,如今怎么还敢回来?还敢回来!

伴随着满心的不甘,修允倒地不起。

“乌浒!你还等什么?!”陶璜一声暴喝,击碎了死域般的寂静。

乌浒闻声浑身一颤,视线从修允脖子上的创口挪到陶璜脸上。

陶璜瞪着他的双眼中,满是森森寒意,如风刀霜剑深藏其间,虽然乌浒一向桀骜不驯,可他眼下被陶璜这么一瞪,却腾不起半点反抗之心。

他知晓的,陶璜的一刀,已经斩断了他和他们白夷人的一条前路,他只能沿着剩下的一条路继续走下去,没有别的选择。

修允本身算不了什么,若是在外被杀,除了他的亲族,没有几人会感叹的,但是此时不同,他是使节,代表着吴王国脸面的使节,何况修允还是修家的继承人,他父亲不会善罢甘休的。

若真是点起大部兵马,白夷人承受不住的。

回过神来的乌浒,抬手指着修允的护卫,用足了气力狂吼道:“都给我上,杀了这群贼子!

片刻之后,十余具尸首堆在院外,陶璜被请进了主厅中,高高居于上首,而乌浒跪伏在了地上,向他请罪。

等着乌浒又是一番磕头认错,陶璜终于摇头,“令君何罪之有?只有有些人贼心不死,意欲遣细作说服令君做反,不过我大汉之士自有烈日昭昭,令君忠心耿耿,不为所动,将其尽斩,这些都是令君的功劳,”

乌浒愣了,抬头上望,却见陶璜正俯视着他,一双眸子幽深难测:“难道我说错了吗?”

乌浒干咽了口唾沫,陶璜幽暗的眼神,摄人心魄,让他心惊胆战,现在被这双眸子盯上,白夷人的这位酋长不敢有任何违抗。

而且陶璜这的话分明是为他着想,乌浒也不会蠢到拒绝:“使君说得是,事情正是如此。”

陶璜展颜笑了,“既然令君对吾大汉忠心耿耿,眼下当是该有所表示才是,吾已部兵马在十里之外,令君当为先锋,为大汉取下郁林,如此当不负陛下之隆恩。”

乌浒以额贴地:“吾只等使君吩咐。”

一个时辰后,点了近千的白夷人战兵就冲出了乌浒所控制的这几处几条谷地,直奔东方而去,郁林郡中也有内应,陶家百余年的传承,岂是白来的,这交州内应无数,只要汉家强盛,可以说大部分交州士族,都是内应,只是修家,经过这一劫,也只能化作尘埃了!

此时陶璜带着大军向东,看着越过的丛林,却是感慨万分!

第一百一十章 纷乱第二十三章 杀胡第八十四章 独孤阀第七章 张四郎第三章 风云际会潜水游第一百一十九章 破灭(2)第五十六章 机皇第十三章 五美(1)第三十六章 我佛慈悲第四十二章 歼灭第四章 暗夜筹谋第十八章 论剑(1)第三十三章 黑风双煞第四十七章 降服第四十三章 招兵买马第二十四章 国战开幕第一百八十章 大胜第十三章 底牌第八章 贼王大会(8)第三十三章 水母阴姬第四十三章 泄露第六十九章 天机(4)第十二章 恁余沧海第十三章 强夺剑谱(1)第五十九章 晋升(2)第六十章 邵将军惊闻秘讯 陈子川欲牧辽州第三十一章 温侯吕布第六十三章 刺客第四十三章 俘虏第一百零九章 败退第四十五章 华山大比第五十七章 邻居(1)第一百一十七章 何意惊神祇第九章 诗与剑第一百三十一章 算计(3)第十二章 恐惧第九十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五十一章 挑战第一百三十一章 战火再起 天下反覆(一)第二章 天香第五十九章 天师剑第一百六十四章 国事艰难百战多(二)第一百零三章 新年快乐第三十六章 缓急之道第九十三章 帝都乱第十三章 底牌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七十二章 买兵第十八章 下山第一百零五章 皇后第一百二十二章 探秘(三)第二十章 战阵第九十九章 刘景升转进向北第六十六章 再遇毕玄第四十八章 颜良文丑第四十五章 北驱东胡第六十九章 邵将军呼风唤雨 公孙瓒征伐匈奴第六十六章 梅庄(1)第三十二章 比试第十九章 秘境(4)第九十二章 汉水血未休(八)第三十二章 回山第七十七章刘景升牧守荆州第三十五章 弹指神通第二十九章 请战第一百一十七章 洗地第四章 名与器第一百九十一章 历经诸劫方成汉(二)第二十二章 宝藏(2)第二十八章 军功授爵第六十一章 天子坐明堂第二十八章 金盆洗手(4)第三十一章 金盆洗手(7)第一百一十章 奇遇第五十七章 上庸五十九章 成功第十一章 富二代也没钱第三章 男人的荣耀第六十九章 匈奴第四十四章 一汉当五胡第一百零九章 败退第一百八十一章 无可奈何第五十五章 寿宴(2)第一百二十章 探秘(一)第五十四章 飞刀第一百九十三章 历经诸劫方成汉(四)第五十五章 江湖事江湖了(4)第六十四章 孙大帅弯弓射日第八十九章 汉水血未休(五)第八章 福威镖局第二十四章 极乐净土第一百一十三章 邀约斗将第三十八章 青龙会(3)第三十一章 剿灭第一百零八章 众正盈朝第二十章 谋算第四十四章 小场景第四章 黄巾第一百八十五章 逃窜第一百七十四章 阵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