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唐朝建立

李晓仁说干就干,当即命令**等大将率重兵将各处宫门守住。只见宫内游兵处处,宫门杀气腾腾。大殿内几百jīng兵后摁佩剑,不怒自威。李晓仁会齐百官,宣布了自己要当皇上的意思,问大家有没有意见。众人一看这个阵势,刀出鞘,箭上弦,谁敢说一个不字?除非不想看到明天的太阳了。

所有大臣都诺诺称是,李晓仁逼百官同意之后,便带百官直入太极殿,找到汉献帝,让他退位,交出玉玺。虽然很多大臣不满,但是在绝对实力面前也只能低头。就这样,汉献帝“禅位”了。李晓仁上位,国号为“唐”,定都长安,史称“唐高祖”。

老唐国公为太上皇,史称“唐太祖”。老头子可以说很幸运了,当了一辈子公爵快活到头了有过了一把太上皇的瘾,虽然这期间被这儿子的弄得一惊一乍的,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值得。史书记载,太上皇是睡死的,白天还健健康康,等睡了一觉就再也没有醒过来。据说他死的时候脸上还挂着淡淡的微笑,至于史官为什么要记得这么细致,有什么目的,就不得而知了。

高祖感念汉灵帝的恩德和汉献帝的禅位之功,封刘家为柱国公,世袭罔替,并赐丹书铁卷,同时把汉朝龙兴之地——沛县,封给了柱国公。可能是心里不安吧,高祖让他们到封地居住,图个眼前干净。就这样,华夏的历史翻了新篇章。

经过唐朝初期几位君主的励jīng图治和汉朝留下来的良好基底,一时间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周边几个不安分的少数民族也纷纷表示臣服,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直为最头疼的匈奴问题突然得到了彻底的解决。最惨的就是匈奴,因为在他们领地发生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

这场大旱持续一年多,赤地千里,草木尽枯,匈奴赖以生存的草原变成了焦土。无法生存的匈奴只得离开那里,一部分匈奴南迁归附了新生的唐朝,另一部分西去,给欧洲人带去了长达数百年的噩梦。后来的东欧和中欧都曾被匈奴人征服过,甚至连法国也遭到过匈奴人洗劫。

曾经强大一时的匈奴就这样消失了,匈奴人离开后,大旱结束,草原又恢复了生机。一个叫突厥的民族来到了那里。突厥族以前一直被匈奴所压迫,匈奴离开后,这支民族迅速地强大起来。他们骁勇善战,但由于经常处于诸部林立的分裂状态,才没能对中原北方产生较大的威胁。

被唐军揍得是七零八落,最后分成了两个比较大的部分,史称“**”和“西突厥”。西突厥向西迁移离开了故土,而**仍然和中原做邻居,并主动和唐朝修好。

汉朝的遗老遗少们看了也无话可说,毕竟现在确实比过去强盛多了。就这样又平平静静地过了三百年左右,华夏大地开始沸腾了!

唐朝一直平平稳稳的度过了很长时间,一直到唐神宗的时候,自然灾害突然频繁起来。先是四川大地震,然后是安徽闹水灾,接着又是寿大地震;到了秋天,河北大名府一带再地震,人死无数,百姓大饥。

第二年,关中地震,东海沿海地区遭到雹灾,湖北、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洪灾泛滥,山西遇风灾,禾稼尽毁,东都洛阳失火,所有历代所藏之宝以及二百万军械物资悉数被焚。这一年半的灾害,就把盛唐所积攒下来的财力掏的差不多了。

话说“天做孽,犹可脱。”怎么“脱”?人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朝廷。可是此时的zhèng fǔ却是“自作孽,不可活”!三百年里当朝的皇帝出了第一个“圣人”,史称“唐神宗”。此君迷恋道教,天天幻想羽化飞升,尘间俗事他已不屑一顾。可是国家还得管啊!于是所有的事情都一下子压在当朝宰相韩用的肩膀上。

韩用这个人老实本分却无甚治国之才。每天从三更忙到一更,手下人都跟着吐血,韩宰相本人也就可想而知。如果说他庸庸碌碌也就算了,偏偏还接连犯错。一系列的政策xìng失误,给唐帝国雪上加霜,使他的国家如同朽木支撑的大厦,稍稍推一把就会垮塌。

两年之后全国旱灾。遍地饥荒,瘟疫流行,韩用四处救灾,勉强应付。偏偏这个时候他下了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就是各地官员的政绩与当地救灾情况挂钩,救援不力者革职查办。

这一下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地方不是官员无能而是灾情严重,你总不能一夜之间就能破除灾荒重建家园吧?所以官员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一个办法就是隐瞒不报,夸大救灾效果。

潼关地区有人上报当地的官员说大旱,当官的把他拉到了院子里指着院子里边的树说道:“仔细看看,上边还有绿叶呢,哪来的大旱啊?”

“可是我那边的土地都龟裂了,百姓颗粒无……”

“你给老子闭嘴!是这分明是谎报灾情,骗取救济!来人!”

“在!”

“把他给我拉下去狠狠地打!让他长长记xìng。”

“是!”

……

于是,千百年来封建社会灾害之后必然的结果出现了,那就是饥民造反,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切到便宜了刘家。沉寂三百多年的柱国公一家迎来了一个英雄人物——刘秀。这个歌人熟读《汉书》,对献帝禅位这段隐晦的内容也正史中猜到了七八分。他一直幻想有朝一rì能够一统河山,重建昔rì的大汉。正巧此时天下大乱是个机会,他依靠自己殷实的家底开始招募人员图谋造反。

由于国内粮食告急,唐朝没有多余的粮食再放到边境贸易上,结果让依靠粮食进口的突厥失去了生存的根本,引起突厥不满。结果几次协商未果之后,突厥又开始重cāo旧业。以前和唐朝大体上是和平的,出了哪个不开眼的冒失鬼来挑战唐朝,也只能归结为小打小闹。

这次突厥是真的急眼了,几乎发动了举国之兵来参与大规模的抢粮运动。边防部队节节败退,损城失地。这一情况点燃了周边国家的yù火,他们也趁火打劫好不快活。恰逢此时,唐末最大规模的暴动发生了:刘秀发动了起义。唐帝国出于风雨飘摇的边缘。

突厥兵分三路带领直逼长安。长安附近已经有将近一百年没有打过仗了,听说突厥来袭守城将士齐心协力一哄而散。这时的唐神宗才知道,自己目前的道行还不算太深,虽然已经看破世道,蔑视这帮为权为利而不顾xìng命的草芥之民,但是死在这帮凡夫俗子手里那是成不了仙的。于是他开始回归尘世,计划着如何保命。

皇帝一看无人守城敌人打进来了无处可去,连家眷都来不及带,带着几个近侍在禁军的护卫下开始向西边逃窜。由于跑得太急了,到了半路才想起来太子没在身边,此时突厥大军已经距此不远了,唐神宗断然拒绝回去接太子。

“吾儿是福是祸看你自己了。”唐神宗心里想着。

太子一看皇帝跑了,自己也想跑但是这帮大臣都贪恋家资财产,不愿意跟太子走。太子问道:“你们就不怕突厥人劫掠你们吗?”

“突厥历来都是抢完就走,只要我们都藏身于地窖等地,忍些时rì自然就平安了。”

太子无奈只好自己走,愿意跟太子出去避难的只有十几个大臣而已。太子派人去河边雇船,结果去雇船的人拿着钱财骑着马跑了。

第118章 边境之战(五)第97章 不速之客(三)第238章 行走江湖(二)第27章 老将出马第208章 过河打援第54章 私扣军粮(一)第157章 三位帮手第50章 闲云野鹤(上)第112章 出使齐国第65章 桃源七贤(一)第185章 攻城之战十一第151章 鏖战羚羊(上)第182章 攻城之战八第135章 将计就计(二)第190章 攻城之战十六第144章 杀人凶鸟(上)第104章 伯爵之子五第131章 稷下赴宴第27章 老将出马第43章 再遇青山第222章 死守画邑十第83章 “进京勤王”第269章 天下大势(八)第110章 齐国国丧第14章 玄月石虎(中)第10章 巧遇天机第65章 桃源七贤(一)第172章 羚鸟大战第155章 孤煞铁鹰(上)第261章 故人重逢第160章 天威动乱(下)第31章 少渊后事第236章 慕容血风(下)第168章 沧州沦陷第86章 文武相斗第223章 死守画邑十一第177章 攻城之战(三)第15章 玄月石虎(下)第9章 人间百态第169章 天威叛乱第165章 盐山城破(上)第165章 盐山城破(上)第33章 比武选拔(上)第143章 正反无间(四)第157章 三位帮手第178章 攻城之战(四)第136章 将计就计(三)第109章 被捕入狱第59章 我是路霸第61章 治理匪患(二)第166章 盐山城破(下)第208章 过河打援第36章 再学射箭第19章 闻风色变第245章 行走江湖(九)第115章 边境之战(二)第144章 杀人凶鸟(上)第225章 死守画邑十三第183章 攻城之战九第172章 羚鸟大战第83章 “进京勤王”第181章 攻城之战七第154章 新婚之夜第53章 新官上任第105章 正面交锋一第219章 死守画邑七第237章 行走江湖(一)第73章 金轮法王(四)弟一百八十八章攻城之战十四第140章 正反无间(一)第221章 死守画邑九第76章 冤冤相报(二)第104章 伯爵之子五第40章 惊天秘密第190章 攻城之战十六第190章 攻城之战十六第77章 冤冤相报(三)第147章 神秘村民(中)第334章 我入绿水堂第160章 天威动乱(下)第231章 决心已定第47章 镜湖覆灭(下)第207章 长风往事第84章 冤家路窄第223章 死守画邑十一第209章 强突青龙第247章 行走江湖(十一)第52章 夏阳驸马第195章 火烧沧州第268章 天下大势(七)第213章 死守画邑一第13章 玄月石虎(上)第248章 行走江湖(十二)第121章 边境之战(八)第250章 行走江湖(十四)第129章 开刀问斩(中)第268章 天下大势(七)第218章 死守画邑六第59章 我是路霸第224章 死守画邑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