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储风波

看不起唐道袭的人有很多,王宗懿也算一个。由此看来,道袭同志的人缘确实不怎么好。正因为其人缘不好,所以王建尤其喜欢,两个人可以开心地玩耍。

王宗懿屡次在朝堂之上凌-辱唐道袭,之前这样做过的人是王宗佶,他已经死了。

但王宗懿是太子,王建的亲儿子,他不能拿对付干儿子的态度来对付他呀,那就只能委屈一下唐道袭了——王建把他外放,到兴元去做节度使。

唐道袭这个节度使做了没多长时间,又回来了。王宗懿不高兴了,到王建那里去说对方的坏话,说唐道袭这个人在外面呆着就挺好的,何必召回来呢?

王建不高兴了,或者说起疑了,他就问王宗懿,你为什么不希望唐道袭留在朝中呢,你怕什么?王宗懿说我不怕什么,就是不喜欢这个人。王建呵呵一笑,不说话。

转眼到了七夕这天,王宗懿召开家宴,邀请诸王及大臣们去参加聚会。太子爷搞聚会,那一定要捧场,所以很多人都去了。有去的就有没去的,没去的人是集王王宗翰、枢密使潘峭、翰林学士毛文锡。

王宗懿大怒,他认为王宗翰是自己的弟弟,他之所以不来是因为潘峭和毛文锡两个人离间两兄弟的感情。

疏不间亲懂吗,你们敢搞离间计,我就让你们好看!王宗懿跑到父皇王建那里,说了一大通潘峭、毛文锡两人的坏话。

王建大怒,开始着手处理这两个人。

恰在此时,唐道袭来王建这里汇报工作,王建就顺势拿这件事征求唐道袭的意见。此时此刻,唐道袭又在关键的时候说了一句关键的能够要人命的话,这句话的内容是这样的:

“据臣下所知,太子预谋作乱,想在七夕聚会的当晚囚禁王公大臣,然后举事。潘峭和毛文锡正是识破了对方计谋才没有去,陛下怎么反而要制裁忠臣呢?”

王建愣住了,将信将疑。

现在也不用他全信,将信将疑就足够了,唐道袭趁机献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

“陛下您可以召营兵入卫,以防不测。”

这是一个王建不可能拒绝的提议,只是召外兵入城加强护卫,又没有对自己的亲儿子怎么样,这是百利无一害的对策嘛,安能不从?

王建听从了唐道袭的建议,让他去落实这一项调兵任务。

营兵要入城,王宗懿坐不住了,城里面的军兵都是他在控制,现在国家又没有什么战事,从外面调兵进城做什么呢?

王宗懿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找到了以下两种可能:第一,父皇起疑了,要剥夺自己这个太子的权力;第二,父皇要动武,将要进城的军兵是用来诛杀自己的。

无论哪一种可能,自己都不会落着好,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搏一把!

王宗懿带领自己的天武神机营自卫(造反),他自卫的流程有点新颖,第一时间跑到潘峭和毛文锡家里把两个人逮了出来,先是暴打一顿,然后囚禁在家中。

做完了这些,王宗懿王大太子气儿顺了不少,派大将徐瑶、常谦领着军兵去抵挡唐道袭带来的军队。

双方战于神武门,按说唐道袭也是个能征惯战的人物,打破对方的阻击应该是没问题的。也许是流年不利,也许是冲锋太靠前了,乱战之中唐道袭竟然中了一箭,坠马而死。主将一死,这仗也就不用打了,营兵一哄而散,退了回去。

营兵一退,王建急了。现在王宗懿造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儿。儿子敢造老子的反,是他太跳了还是欺负老子轮不动刀了,王建不服,派大将王宗贺出兵讨伐。

王宗贺带领的可是精兵,这位战将找到王宗懿一顿猛揍,把对方的军兵全都揍跑了、打散了,王宗懿逃跑的时候慌不择路,跳到龙池水上的军舰中躲过了一劫。

但人不能老在船上呆着啊,时间久了肚子是会饿的。第二天王宗懿饿着肚子出来讨饭。由于此人相貌出众,辨识度极高,瞬间就被百姓给认出来了,然后报官。

毕竟是亲生儿子,心里还是不舍的,王建接报后让人去召王宗懿来见面。未曾想派去的人还没到,王宗懿已经被乱兵所杀。

太子死了,王建心里肯定不好受。不好受归不好受,为了稳定人心,太子的位子不能空着,要另立新人。

新人的人选有两个。一个是王宗辂(雅王),一个是王宗杰(信王)。

前一个儿子性格能力跟王建很像,后一个儿子才思敏捷,能力突出。所以说这两个人无论是立哪一个,都没有问题。

但有一个人说有问题,这就真的有问题了。

这个人在后宫里,是王建的宠妃,徐贤妃。

然而这个贤妃却一点也不贤,她和自己的妹妹淑妃是一对姐妹花,两个人联手垄断了后宫,把王建迷得一愣一愣的。

然而后宫的天地不宽也不广,姐妹两个不知足,还想垄断具有更广阔天地的大蜀王朝。

由于性别上的限制,她们两个不太可能做皇帝,那就只能做皇帝他娘了,反正效果也都是差不多的。

想要做皇帝他娘,就要把儿子扶上皇位,而太子之位是皇位的一个过渡,这个一定要争取过来。

争取的手段有两个。

第一,让群臣上书,请立王宗衍(徐贤妃之子)为太子。

第二,让术士说谎,证实宗衍先生是有皇帝命的。

第一个运作比较复杂,徐贤妃让亲信宦官飞龙使唐文去跟宰相张格传话,让对方上表请立王宗衍。

也许当时徐贤妃势力太大,张格都不敢得罪,又也许是张格就是徐贤妃的人,所以这位张宰相就开始为这档子事儿出力了。

他先找来了朝中的一大帮子重臣,欺骗这些人说自己收了皇帝密旨,要立王宗衍为太子。然后把起草好的奏表拿给众人看,看过了就必须署名。

宰相受密旨是很正常的事儿,诸位重臣就算有十个脑袋也想不出来面前这位脸不红心不跳的张宰相是在无中生有、假传密旨。

既然想不到,那就是真的了。既然是真的,那就是皇帝的意思。

皇帝要立哪个儿子,不好直说,必须要有群臣的拥戴,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众望所归,君明臣贤的和谐景象。

想要造成这个景象,就需要有人传话,传话的人就是领了密旨的人。

这是一个潜规则,潜规则容易被钻空子。

张格,张宰相这个空子钻得无懈可击。

群臣联合署名的奏表送上去之后,王建紧紧地攥着奏表看了半天,很是纳闷,也很是心惊。

纳闷是因为在立太子这个事儿上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王宗衍,这道奏表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把自己给打蒙了。

心惊是因为奏表中把儿子王宗衍夸成了一朵花,这个王儿子简直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蜀国最优皇位继承人,这是上天赐给蜀国的礼物,不立他为太子对不起国民百姓是小事,关键是对不起上天啊。

第一百零四章 朱温的独角戏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变(二)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进的陨落第八十章 暗流汹涌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团乱麻第七十五章 闹市杀人事件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三十一章 群殴李克用(二)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龙(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谦第一百五十章 严可求的算计第四章 兵锋所指——长安!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韬第二百一十一章 冯道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一百零七章 朱温之死第九十二章 高赖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国大战第四十九章 可怜的昭宗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横冲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称帝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谜第一百五十三章 刘掞第一百三十六章 韩延徽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结局(二)第十八章 崛起一个杨行密(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五十八章 征战鲁东第一百五十四章 刘掞的落幕第一百七十五章 刘皇后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后时光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进的陨落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与阿保机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结局(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样的太监——张承业第九章 黄巢之死第一百三十二章 贝州城最终结局第八十八章 王牌对王牌第九十八章 祸起镇州第二百零八章 善后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十章 李克用与朱温第一百六十六章 杨刘第四十章 王镕的魅力第二百一十一章 冯道第八十五章 三国开撕第一百七十章 灭梁(二)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征第七十三章 张颢和徐温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二十四章 王氏三龙(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谦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五十八章 征战鲁东第一百二十八章 刘掞的苦恼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亲王建第九十一章 泼皮无赖也有自己的无奈第一百二十八章 刘掞的苦恼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七十一章 淮南之变(一)第三十六章 疯狂的李茂贞第三十二章 战神李存孝(一)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彦章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国大战第六十四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战前夜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九十二章 高赖子第二百一十三章 闹心的魏博第四十七章 清口战役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乱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征第二百零八章 善后第二百一十三章 闹心的魏博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殇:兴教门之乱第三十一章 群殴李克用(二)第四十九章 可怜的昭宗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温的手段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乱第一百零一章 朱温很憋屈第一百一十一章 灭燕(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将李存审第一百三十一章 晋阳保卫战第九十二章 高赖子第七章 两个人的舞台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战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刘知俊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四十章 王镕的魅力第八十八章 王牌对王牌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温其人第十九章 马楚政权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