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闹心的魏博

魏博的军变是埋葬李存勖的掘墓人,墓掘好了,果子却被李嗣源给摘了,若说是没啥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这里李嗣源登基称帝了,魏州的赵在礼紧接着就上了一道表,邀请李嗣源到魏州去做客。

做客这种事儿李嗣源之前刚经历过一次,还是被乱兵给拥进去的,差点就出不来。

这次又要被邀请去,李嗣源心理阴影还没消散干净呢,他肯去?

非但不去,还要解决掉这个问题。

李嗣源下诏,任命赵在礼为义成节度使,即刻走马上任。

意思是说我不让你在魏博呆了,你赶快腾地方走人!

削弱地方实力派的最常用手段就是这个,换个地方,能把你的小命儿给换没了。

赵在礼肯定不同意,直接抗旨不遵。

不遵的理由也很老套:军情紧急,这里离不开我!

对于这种不听话的武将,一般也就两个处理意见:

一是打,打到服服帖帖为止;

二是抚,维系着上下级关系,不让他闹事儿。

至于具体使用哪个对策,主要看朝廷与地方的实力对比。

有力气、打的赢就打,这样可以立威;没本事、打不赢就抚,最后一般都会遗患无穷。

这主要还是看皇帝治国理政的思路,如果想要直起腰杆子做皇帝,解决这乱糟糟的一通乱世,那就要打,拼了命打服一个来立威,然后再打一套削藩、强化中央集权的组合拳,五代乱世可能也就终结了。

但是李嗣源显然不想把腰杆儿直起来,他刚刚登基,根基不稳,认为还是不打为妙,毕竟打输了就可能要被人围殴了。

这种选择真的不像是李嗣源的一贯作风。

李嗣源是谁,那可是深入敌阵,纵横冲突的李横冲啊,打仗出了名的不要命,大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态势。

现在为什么这么瞻前顾后了呢?反差咋就这么强烈呢?

因为李横冲的时候无所顾忌,死就死了,人死鸟朝天,脑袋掉了也就碗大个疤,二十年后又一条好汉。

现在不一样了,一来年纪大了,而且已经是做了皇帝的人了,实打实的有产阶级,想要做什么事的时候就要掂量掂量后果了。

所以说啊,人一旦有了顾忌,锐气也就消磨的差不多了。

于是乎,李嗣源并没有跟赵在礼这个抗旨的实力派较真,既然你不奉旨,那就算了吧,我改任你为兴唐尹,还是留在魏州。

看看,一言九鼎君无戏言的皇帝陛下说话也就这样儿,今后还指望谁来听你的话呢?

不过魏博的事情并没有就此了结,赵在礼开始跟李嗣源说悄悄话儿。

悄悄话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赵在礼是个忠臣,之前从事叛乱这份职业就是被皇甫晖那王八犊子给逼的!现在我手里也没有实权,说话做事都要看皇甫晖的脸色。所以说啊,抗旨不遵的人不是我,是我手下的那群王八蛋!

皇帝陛下您要救救我啊,我打心眼儿里不想在魏州呆了,您看要不先从手下人那里入手,把我解脱出去?

李嗣源一听,来了精神,这老赵真是个实在人,我喜欢!既然你想换个位置,那我就帮你一把!

李嗣源随即下诏,任命皇甫晖为陈州刺史,赵进为贝州刺史。

以上这两个人就是架空赵在礼的罪魁祸首,而架空别人也是个辛苦活儿,要名分没名分,要排场没排场,还要出工出力,更要防着上下的人暗害自己,承受着精神、肉体双重压力。

现在好啦,有一州刺史的高官等着自己,终于可以逍遥自在做土皇帝去了,何乐而不为呢?

看到肥肉的皇甫晖、赵进跑得比兔子还快,立刻就走马上任了。

拦路的人被搬走了,就开始处理魏州的那摊子烂事儿。

李嗣源随即任命赵在礼为横海节度使,让儿子李从荣镇守魏州。

这样一来赵在礼做了一个实打实的节度使,魏州重镇也重新回到了朝廷的怀抱,简直是皆大欢喜。

但是欢喜的有点早,魏州的头头儿们虽然都换了个干净,但是想要就此掌控这个地方还不够,因为这里盛产一样东西——牙兵。

魏州牙兵凶名在外,历史久远。

安史之乱后的田承嗣设置过牙兵,最后被朱温给屠了。

然后后梁权臣杨师厚再一次设置牙兵,被称为银枪效节军,是为五代第一战力。

这支军队为李存勖开创后唐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李存勖的皇帝宝座坐了没几年,魏州银枪效节军兵变,顷刻就把李存勖王朝给埋葬了。

所以说这牙兵啊,战力是有的,捣乱能力也是无双的,用好了是把神兵利器,用不好你就等着自食苦果吧。

牙兵向来有自成体系、自己换帅的传统,看哪个领导不顺眼,就把他拉下来打倒,然后自己再选新领导。

这种“暴力民主”很让人头疼,所以说之前的皇甫晖、张破败之流只是个代表,即便没有这俩货,肯定也会有赵甫晖、刘破败之流跳出来捣乱。

所以说魏州这边儿的事情,不是换几个领导就能解决问题的。

想要彻底解决问题,还要从银枪效节军这帮子牙兵身上来开动脑筋。

李嗣源不是傻子,如果没有配套措施,派儿子李从荣过去那就是送子入虎口啊。

当爹的不能不为孩子考虑。

于是乎,他派了一支军队护送儿子上任,然后把魏州牙兵倾巢调出,让他们去镇守卢台,去跟契丹人打交道去。

这也算是好钢用在刀刃上了,换句话说就是以毒攻毒,你们不是能闹吗,去跟契丹人闹去!

李嗣源显然防银枪军比防贼还厉害,他怕这些兵痞捣乱,临行的时候竟然没有发给这些人兵器、铠甲,连正规军旗都没有。

为了区分部队番号,这些人就用竹竿挑着各自的旗帜,唉声叹气、臊眉耷眼地出征了。

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最窝囊、最没底气的出征。

带领这支队伍出征的是泰宁节度使房知温,现在被任命为帝国北面招讨使。

招讨使是个临时官职,相当于前敌总指挥的角色,权力虽大,但没有节度使长久。

更何况现在这次出征还是有名无实,纯粹就是把牙兵拉出来喝西北风的。

房知温有点憋屈,心想在节度使衙门里做山大王多舒服啊,说一不二,要啥有啥,一群人捧着,可以岔开了作威作福。

现在可好,挂着一个招讨使的虚衔儿,整天在山寨里跟一群大老粗兵痞打交道,北风那个吹,心里那个凉哟!

第三十章 群殴李克用(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卢文进第六十四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二)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四章 兵锋所指——长安!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殇:兴教门之乱第一百八十章 罗贯第九十一章 泼皮无赖也有自己的无奈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一百五十章 严可求的算计第一百四十六章 无法无天徐知训第一百二十五章 刘掞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钟第九十三章 南汉帝国发家史(一)第一百一十章 变天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战之后第一百章 柏乡之战(二)第九十二章 高赖子第四十六章 杨行密的安排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过家家第一百二十五章 刘掞第一百一十一章 灭燕(一)第一百八十章 罗贯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战之后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十三章 乱战中原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处直的悲剧第六章 忠武宦官杨复光第一百三十二章 贝州城最终结局第八十八章 王牌对王牌第八章 黑鸦军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贞其人第七章 两个人的舞台第十章 李克用与朱温第八十九章 王彦章出场第五十三章 河东之战第十七章 崛起一个杨行密(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三章 张承业与李存勖第十章 李克用与朱温第四十六章 杨行密的安排第八十章 暗流汹涌第九十五章 苏州之围第七十四章 极品刺客第一百零一章 朱温很憋屈第八章 黑鸦军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龙(二)第十二章 两个皇帝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与阿保机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战之后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围第四章 兵锋所指——长安!第一百二十八章 刘掞的苦恼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三十三章 战神李存孝(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灭梁(一)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八十章 暗流汹涌第七十五章 闹市杀人事件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围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储风波第一百零五章 枣强第一百五十九章 晋将之冢第一百一十二章 灭燕(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内斗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决战第八十八章 王牌对王牌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后的表演第十三章 乱战中原第三十章 群殴李克用(一)第九十二章 高赖子第一百零六章 没落的朱温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战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韬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彦章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横冲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征第一百零七章 朱温之死第三十七章 英雄气短李存孝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机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八十五章 三国开撕第五十八章 征战鲁东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殇:兴教门之乱第二百一十七章 游子归故里第四十六章 杨行密的安排第一百五十四章 刘掞的落幕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温的手段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殇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五十章 王建与李茂贞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二百一十四章 无耻房知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