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秦镇的室友
二十一世纪的秦镇对历史并不是很熟悉,这多少也与那个时候的教育侧重有很大的关系,“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让那个时候的学生都拼命的将精力放在了理工科上,至于历史、地理什么的,课堂上老师灌个耳音就行了。
不幸的是,秦镇也是深受这句口号荼毒的一员,尽管他的内心是喜欢文科多过于理科,但在老师的劝说和对于未来发展的考量下,他坚定的抛弃了历史地理,而选择了在数理化上埋头苦学,这也造成了秦镇尽管花了很大的精力,但他的学习成绩并不怎么理想。
在穿越了时空隧道之后的现在,秦镇无比痛恨与当时的选择,唐僖宗是谁?布尔智草原?
尽管秦镇的历史和地理知识比较匮乏,但是几个关键的历史人物他还是知道的,黄巢在历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啊,这是大唐江山瓦解的关键人物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更是大大的有名啊!
朱温这个人秦镇也是知道的,他便是大唐覆灭的最后黑手,这还得得益于当初历史老师坐在讲桌后面的照本宣读。
慢慢的捋过穿越之前的记忆,通过几个关键人物,秦镇大概知道,他这是穿越到了传说中的五代十国时期。
秦镇对五代十国的了解只有一条,这是一个战乱频发的年代。至于五代是哪五代,十国又是哪十国,秦镇两眼一抹黑。
在茫茫如混沌是记忆中,有两个人名慢慢的浮现在秦镇的脑海之中。
石敬瑭、李煜!
这两位大哥实在是太有名了,他们便是秦镇混沌记忆中两盏耀眼的明灯,比起这两位,什么唐僖宗、什么黄巢、什么朱温、什么李克用,统统都排好队,靠边站着!
在这世秦镇原有的记忆当中,现在应该是后唐时期,李家灭了朱家,又建立了唐王朝,当然,这个李家和李世民的那个李家没什么关系,当然这个唐王朝和秦镇所向往的那个大唐也没什关系,据说,现在的李家祖上是沙陀人。
尽管现在秦镇的大脑十分的活跃,但抵不住大伤未愈,精神不济,没过多久,便又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一个说话的声音将秦镇吵醒了,秦镇睁开眼,眼前一片漆黑,天已经黑了,他是室友们回来了。
黑暗中一个身影掀开草帘,走了进来,身影显得十分高大,比秦镇要高半个头。尽管只是一个黑影,根本看不清楚脸,但秦镇知道进来的人是谁。看着这个身影,秦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无声的微笑,他感到很温暖。
薛远,秦镇在布尔智马场上最好的朋友之一。
薛远和秦镇同龄,比秦镇小两个月,也是三年前来到这个马场的,只比秦镇早到半个月,但和秦镇并不同路,他是从延州那边过来的。
和秦镇的羸弱不同,薛远显得十分的壮实,按现在秦镇的思维,薛远身高已经快一米七了,长得蜂腰猿背,面阔口方,尽管他们每天都进行着高强度的劳动,而且根本吃不饱,一年也见不了几次荤腥。
这或许就是优良基因的缘故吧,秦镇感叹。
薛远是薛仁贵的后人,安史之乱发生后,薛远的祖上作为作为偏房的一支,从河东迁徙到了延州,从此便在延州生活了下来。
而延州同样是党项人打草谷的重灾区。
想着自己前世看《薛仁贵征东》时对薛仁贵的油然敬仰之情,没想到转眼自己却同薛仁贵的后人同做奴隶,而且还成了朋友,秦镇感觉真是世事莫测,荒唐又虚幻。
“秦镇,今天感觉怎么样,好点了没有?”薛远走到秦镇身边,蹲下身子,摸了摸秦镇的额头。
没等秦镇回应,薛远继续说着。
“嗯,体温正常了,烧彻底退了,看来川乌的医术真是不错,等会我烧点糊糊汤你喝了,再让川乌给你熬点药喝了,我看再过半个月,你又该活蹦乱跳了。”
薛远的声音平和浑厚,吐出的每一个字就像是一颗颗豆子敲着铜盆的感觉,这要是放在秦镇前世的那个年代,妥妥的是播音员的最佳人选啊。
秦镇伸手推开盖在身上的草帘,双手撑着身下的茅草,在薛远的帮助下,靠墙坐了下来。
“我好多了,这次大难不死,真是感谢你和川乌,要是没有你们,我这条命早就交代了!”秦镇的声音透着一些嘶哑,听起来还是很虚弱。
薛远摆摆手,认真说道:“你这是什么话,我们几个是朋友,朋友之间这些难道不是应该的吗?而且我们现在的处境,更应该团结,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我相信你和川乌也一定不会不管我的,所以感谢的话就不用说了。”
听到薛远这么说,秦镇也不再矫情,因为他知道,如果这次挨打的是薛远或者朝川乌,他也一定会同样不顾一切的救他们,这种托付生死的友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薛远面带微笑,又轻轻的说道:“今天晚上有好东西,川乌又被那些守卫叫过去烤肉去了,他们几个还在那边忙呢,我先回来了,你稍等一下,我先把火生起来。”秦镇明显的听到薛远吞咽唾沫的声音,紧接着秦镇的嗓子也跟着“咕咚”一声。
说完,薛远转身出了屋子。
秦镇知道薛远说的好东西是什么,朝川乌让党项人叫过去烤肉,那些党项人吃剩下的羊骨头会被朝川乌偷偷捡一些回来,那就是他们这群奴隶不多见的荤腥,如果运气好一些,还能捡一些他们吃剩下的肉食,那些守卫的官长们也知道这种情况,但看在给他们烤肉的份上,也不会过多的追究。
经过两百多年的同化,这里的党项人已经逐渐的没有了逐水草而居的特性,真正的贵人们已经钻进凉州城里面享福了,而留在草原上的这些部落和看管奴隶的守卫也时不时的叫他们这些汉人奴隶去给他们烹饪美食,尤其是朝川乌从小就跟祖父游历,常有野外就食和过夜的习惯,所以一身烤肉技术更是不可多得。
不多一会,薛远抱着一堆柴禾进来,从身边抽了一些茅草,熟练的放进土坯炉子里,用打火石点燃了,顿时炉子里冒出一股黑烟,然后火光从炉子里面冒了出来,薛远开始把柴禾一根一根的放进炉子里面,屋子里面马上有了一些温度。
屋子里生火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驱寒,草原上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还好一些,晚上如果不生火,他们都得冻死,这一段时间,薛远和朝川乌总是轮流着早一点回来把火生起来,就是害怕秦镇受冻,今天朝川乌不在,薛远一个人忙不过来,比平常来的稍晚了一点。
第二个作用当然便是煮饭了。
“咳咳!”火刚升起的时候,秦镇被炉子里冒出来的浓烟呛了一下,当火真正起来的时候,烟也没那么大了,剩下的烟便顺着四通八达的缝隙随风溜了出去,而且炉子后面的墙上还专门开了一个孔,是专门用来走烟的。
在这儿,秦镇永远不会担心煤烟中毒。
薛远取出一口铁锅,坐到炉子上面,用舀子填了一大锅的水。
大概过了两刻钟,也就是秦镇所理解的半个小时,锅里的水开了,秦镇所在的屋子里的伙伴们也陆陆续续的回来了,屋子里顿时热闹了起来。
薛远拿出一只碗,先给秦镇舀了一碗开水,其他伙伴们也拿出自己的碗,纷纷到锅里舀水喝。
他们的碗都是陶碗,而且边沿全部都有破裂的口子,至于瓷碗,只有那些贵人们才可以享用。
秦镇找了一处没有破口的碗边,双唇搭在碗的边沿上,一口一口的跐溜着滚烫的开水,胃里顿时有一股暖流,散发到了全身。
“大家先喝点水暖暖身子,等川乌回来了我们再做饭!”薛远提议道。
薛远的提议大家都没有反对,一是薛远身体壮实,孔武有力,他还练武,身手很不错,能够镇住大家,在这群人中间有一定的威望;二是大家都知道朝川乌去干嘛去了,都知道晚上有好东西吃,所以便集体很有默契的压下了早已咕咕响的肚皮。
“马顺,你再舀一些水,把锅填满,先把水烧开。”马璇感到薛远慢慢的占据了主导,赶紧开口吩咐马顺。
马顺看了一眼薛远,见薛远没有什么反应,便答应一声,出门舀水去了。
秦镇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苦笑了一下,真是应了一句古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尽管他们这个屋子里满打满算只有十个人,尽管他们是一群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奴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随时随地的派系斗争。
他们屋子里的十个人,秦镇是秦州人,朝川乌是渭州人,他们两个是同路来的,薛远和陈落生是从延州过来的,马顺是夏州人,他们五个有一个共同的标签,便是外地人。剩下的马璇、马瑞、王铁柱、杨小七、严越五人都是凉州本地人。
不论是到哪,本地人面对外地人都有一种心安理得的地域优势,他们这群挣扎在生存的底线上的奴隶也不例外。
十个人中马璇的年龄最大,今年十七岁,刚来布尔智马场没几个月,马璇便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成为了十个人中名副其实的老大,他便联络凉州本地人,开始排挤打压外地人,这个不大的屋子里便出现了鲜明的等级。
最上层的自然便是马璇,处在中间位置的是剩下的四个凉州人,最底层的便是他们五个外地人。
有活自然是让外地人多干,有饭当然是本地人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