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擢王怀庆

“我自然晓得潘统制那里不会有怨言,可问题不在这里,我也不在乎这混小子策动多少士兵脱离二十镇,哪怕整整一个标、哪怕一个协都无妨,相反这还能说明他有点能耐。现在的问题是,他居然私底下跟洋人有来往!洋鬼子是什么心?他是什么心?”袁世凯知道张一鏖还没能参悟自己的意思,只好语重心长的把话揭开来说。

听到这里,张一鏖总算明白了过来,他记得在电文里面提及袁肃与洋人来往的事情只是一笔带过,前前后后连一句话都不到,正因为如此所以自己才没有注意。不过这句话显然让袁世凯注意到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来袁世凯心中的底线所在。

不得不承认,他在袁世凯手下当值这么多年,至今都未能全部看透这位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他也相信甚至连段祺瑞、冯国璋等亲信将领,同样是像自己一样,对袁世凯只是一种半透半不透的认识。

从总督朝鲜到小站练兵,这几十年的时间里袁世凯与洋人打交道难道还少吗?

到如今中华民国成立,各方各面更需要与洋人达成合作关系,若非没有洋人的支持,袁世凯断然也当不了这个大总统。

张一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袁世凯竟在心里对洋人会有如此敏感的介怀。

“大总统,袁肃纵然胆子再大,以他现在的条件情况也断然不会与洋人有什么勾结,无非只是借助洋人代购一批军火罢了。再者滦州又不是什么要紧的地方,若真有利可图,洋人早就伸手干涉了,犯不着要等到今时今日。”他尽量开劝的说道。

在电文里面没有说明袁肃与洋人到底有什么合作,张一鏖刚才所说的话仅仅只是根据事实情况的推测罢了。

“公绂,你到现在还没明白过来吗?他若不是我袁世凯的侄子,不管是他找洋人还是洋人找他,这都不是一个事儿。我之所以担心,就是怕洋人利用这不谙世事的混小子,一步一步搞出什么花样名堂来。”袁世凯有几分气急,不耐烦的说道。

“原来如此……”张一鏖恍然。

“你别看我跟洋人打交道这么多年,见面时都是一副笑脸,或谈笑风生,或者客套友好。没有什么事是容易的。这些金发碧眼的家伙多是不安好心的人,所以外交之事无不如履薄冰,一着不慎,损的不是个人的荣辱,那是国家的利益。这袁肃有几斤几两,就只怕洋人给他一点甜头,他连自己姓什么都忘在脑后了!”说到最后一句时,袁世凯的情绪再次激动起来,语气也变得更重了一些。

张一鏖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一方面他不太理解袁世凯的看法,另外一方面这始终是袁世凯的家事。纵然袁世凯与袁肃素未谋面,可同宗同族的关系还是有据可循。

袁世凯再次来回踱了一阵步,然而没过多久又停了下来。他驻在原地一动不动,也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就这样陷入了沉默之中。

张一鏖几次意欲开口说话,可是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终还是欲言又止。

“无论如何,要让来北京才是。这次他若是还不回来,就是撵、就是赶、就是抓也要给我弄回来!”许久过后,袁世凯低沉的开口吩咐了道。

“也对,终归还是不能让年轻人太任性。”张一鏖赞同的点了点头说道。他之前就建议让袁肃回保定,如果那时袁肃能遵照吩咐的话,事情也就不必这么麻烦了。

他心里很清楚,虽然袁世凯这次动怒了,可身为大总统还是要顾及颜面,总不至于刚认了这个侄子又反悔。只要这次袁肃能安安分分到北京来,顺便把滦州的事情四四六六说清楚,相信袁世凯是不会为难“这个侄子”的。

就好比之前当着冯国璋、陈宦的面发脾气一样,袁世凯仅仅只是做一个表面,让大家都知道他是不会纵容亲属在外恣意妄为的。说到底也就是这么一个事儿,更何况还没弄清楚袁肃与洋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给馨庵去一封电报,让他把这件事处理好。你顺便告诉他,如果这混小子再敢不当一回事,下次我就让曹老三来处置此事。”袁世凯接着交代道。

曹老三正是曹锟,现任职第三镇统制,正带兵驻扎在廊坊、天津附近。按照袁世凯的意思,要是张镇芳收拾不了袁肃,曹锟随时便能发兵沿着铁路开到滦州。

不过张一鏖还是看得出来,袁世凯没有打算动真格的,仅仅是吓唬一番罢了。岂不说让曹锟带兵去滦州是劳师动众、破费物力,更何况特意这般做交代,显然就是要让张镇芳把这话说给袁肃知道,让袁肃知难而退而已。

“是,稍后我便安排电报。”

“不,你现在就去。我不想为这件事再操心了。”

张一鏖只好马上退出书房,来到通讯室去拟电文了。

北京外务府衙门发出来的电文,在当天下午的时候便发到了直隶总督府。

张镇芳看完这份电文后觉得有些奇怪,好端端的怎么会为了这等小事如此严重的对待?

张一鏖在拟这份电报内容的时候还是留情了一些,并没有把事情交代的太严重,只是简要的说了袁世凯的态度,也提及了“若是办不好便让曹锟去办”的意思。正因为如此,这才让张镇芳一时摸不着头脑。

思来想去,张镇芳猜测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于是没有急着遵照电文的命令去办事,而是先又回了一封电文,把滦州的事情前前后后详细的描述了一番。

当然,他自己对滦州事情也了解的不多,无非是上次袁肃派来专员介绍的情况。所以在这封回电当中,他仅仅只是把袁肃派来专员的话复述了一遍,说是滦州发生过严重匪患,又经历了几次革命的折腾,人心惶惶、民心不安,所以联名请愿希望留下袁肃来维护本地治安。

他还特意强调了滦州官民的请愿信,说一共有一百三十多封请愿信,这些信函目前就在直隶总督府,若大总统需要过目,自己随时都可以快邮到京城。

毕竟这是“自己家里”的事儿,袁世凯因为这个表侄子生气,当长辈的肯定还是要转一个弯,先说几句歇火的话。谁知道这是不是表兄一时气恼,万一真把事情办绝了,等表兄冷静下来后又觉得不该下如此狠手,到时候对谁都不好。

归根结底,张镇芳是一个守旧的人,观念上还是“家天下”时的那一套,总觉得不管是多大的事情,自家人总能有商量的余地。

发出了这封回电之后,他紧接着又派了一封电报到滦州,把北京派下来的命令告知给袁肃。不管这件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袁肃提前知道这个消息,有错则赶紧改正,没错也好有一个准备。

第54章 ,见宋教仁第47章 ,会众豪绅第98章 ,新的线索第85章 ,扔白手套第23章 ,暗中行动第73章 ,谘议之事第34章 ,民军奇部第65章 ,局势急转第7章 ,收受利益第56章 ,奇袭湖南第87章 ,林氏合作第56章 ,道听途说第67章 ,国会危机第16章 ,辽东善后第14章 ,少壮北洋第38章 ,会袁克定第33章 ,一波又起第92章 ,提前预手第67章 ,国会危机第119章 ,八月之初第25章 ,后来居上第46章 ,北洋暗流第95章 ,疑点重重第76章 ,试重机枪第20章 ,越闹越大第66章 ,一营为库第2章 ,昭然若揭第3章 ,火攻丹阳第2章 ,痛下狠手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28章 ,两头态度第100章 ,深夜突袭第54章 ,购置军火第33章 ,学堂同窗第42章 ,分配防区第1章 ,滦州郊外第39章 ,结交豪绅第70章 ,扩编军队第15章 ,顺利突围第45章 ,北京复电第19章 ,趁势而起第91章 ,坚守阵线第120章 ,突然南下第43章 ,返回滦州第77章 ,顾秉钧言第118章 ,临别之谈第46章 ,滦州谘议第25章 ,后来居上第49章 ,别开生面第11章 ,别有用心第1章 ,太子一党第30章 ,执掌大权第7章 ,初步探讨第92章 ,提前预手第28章 ,两头态度第18章 ,冯国璋言第2章 ,痛下狠手第62章 ,滦州隐士第77章 ,彼此利用第52章 ,单见高顺第22章 ,谋取出路第94章 ,防线告急第33章 ,擒贼擒王第68章 ,军火事故第15章 ,顺利突围第20章 ,独立事宜第80章 ,时局进展第6章 ,标部会谈第82章 ,少更于老第10章 ,各怀鬼胎第90章 ,第一回合第21章 ,正式军官第15章 ,挑明来干第81章 ,两淮扩军第81章 ,大转折点第59章 ,约定与会第2章 ,似有察觉第32章 ,突然变起第64章 ,杨度试探第37章 ,祭孔大典第2章 ,昭然若揭第42章 ,府院巧遇第32章 ,长痛短痛第80章 ,时局进展第42章 ,一声令下第86章 ,给下马威第80章 ,三方保举第44章 ,对话叔父第61章 ,学习方法第30章 ,双面处理第73章 ,谘议之事第22章 ,谋取出路第95章 ,预备巷战第20章 ,总镇问话第40章 ,问题所在第64章 ,笑里藏刀第14章 ,少壮北洋第71章 ,英式装备第7章 ,起义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