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遇孙连仲

余额不足

警卫队的伤员不算多,大部分也只是轻伤,仅仅只有两名士兵伤的较重。袁肃用自己前世受训过的急救方式,尽可能的为伤员做了一些护理。

刚刚处理好两个伤重士兵,袁肃忽然看到街道另外一边躺在地上的起义军俘虏。这些起义士兵已经被缴械,三三两两依靠在一起,其中大部分是伤员,一些伤重者还在疼痛的呻吟着。然而站在附近看守的警卫队士兵根本不理会这些伤员的情况,至于那些没有受伤的俘虏也因为害怕而一动不敢动。

袁肃叹了一口气,迈步走到街道对面,来到一名肩膀和大腿都受了伤的起义士兵面前,后者正咬着牙尝试着用一条血迹斑斑的布条包扎自己的腿伤,无奈稍微用力就带动了肩伤,前前后后缠了几次都没能成功。

他在这名士兵身旁蹲了下来,一言不发的从对方手中接过布条,重新抖开之后绑缚在对方大腿的伤口上。之后他又检查了一下这名士兵的肩伤,好在与腿伤一样都只是皮肉外伤,只不过还有一些在流血。

他再次站起身来,走到街头处停放尸首的地方,在一具尸体上扒下了一套衣服,重新返回到那伤兵跟前,把衣服给对方披在身上保暖。

这一系列行动,不仅让那士兵惊讶不已,就连一旁的其他俘虏和周围警卫队士兵也都大为震惊。对于他们来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理解袁肃的行为。

袁肃站起身来回过头去,对之前的那个排长吩咐道:“派人去给这些俘虏也处理一下伤势,大家好歹同袍一场,他们只是受人煽动才误入歧途,没必要真当成是敌人。”

排长愣了愣,脸色复杂难辨,过了好一阵之后才反应过来:“是,是。”

这时,先前袁肃帮助包扎伤口的士兵忍不住激动的大叫了起来:“我们没有误入歧途,我们就是要革命,为了革命,我们不怕死!”

“对,为了革命,我们才不怕死!”

“七尺男儿就是要为国为民族做贡献!”

几个情绪的起义士兵也附和着跟着叫了起来,然而更多的俘虏则选择沉默不语。

袁肃侧目扫了一眼刚才叫喊的几名士兵,这些人都是年轻人,甚至还有人脸上带着明显的稚嫩,不过他们的表情却十分坚定。他渐渐换上一副严正的脸色,言辞切实的质问道:“你们知道什么是革命吗?谁能跟我解释一下?”

这几个士兵犹豫了一下,随后有人大声的回答道:“革命就是救中国!”

袁肃缓缓的摇了摇头,他郑重其事的说道:“我们身为中国男儿,救国兴邦义不容辞。我要告诉你们,革命未必是救中国。我完全支持你们爱国救国以及振兴民族的志愿,但是若只是盲目的参加革命、莽撞的发动起义,倒头来只会遭人利用,做出一些祸国殃民的蠢事。”

街道一下子安静下来,只有火把在风中摇曳的猎猎声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袁肃身上,其中大部分人的目光是一种疑惑不解。

停顿了片刻,袁肃语重心长的又说道:“我不指望你们现在能明白我的话,但总一天你们会明白的。”他说完,便迈步向城门外走去了。

众人望着袁肃的背影,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不同程度的复杂和迷惑。尤其是那些被俘的起义士兵,在他们看来虽然袁肃参与镇压革命,但从刚才的行为和言语上来看,对方似乎是一个正直的人,最起码不是一个坏人。

直到凌晨四点钟时,七十八标和第三营的援军才姗姗赶到。

袁肃在城门口接应了这两支新军队伍,一番了解之后才知道,这两支队伍原本一路紧追不舍,后来在小马庄时被殿后的起义军打了一次伏击,因此才变得小心翼翼。

再加上起义军一路撤退时出现不少逃兵,这些逃兵到处乱窜,使得七十八标和第三营无法判断起义军主力部队究竟逃往什么方向。他们甚至被一小股逃兵吸引到南边的荒郊野岭,折腾了一大圈才赶回滦州城。

袁肃很庆幸巡防营的人第一时间前来支援,要不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他将滦州城内目前的情况告诉了这两支新军队伍,第三营管带张建功二话不说,直接带着本部人马向城内赶去。至于七十八标的这一营,他们先在南城休息了一阵,上上下下喝了一碗水,然后把随行的伤员留在警卫队这边照顾,这才不慌不忙的沿着主干道向城东去了。

此时,城中仍然是一派混乱景象,随着巡防营全城捕抓起义士兵,原本只是局部混乱的情势一下子扩张到了所有城区。虽然较之之前枪声大作已经消弱了许多,但处处可见火光,各式各样的人声、马声此起彼伏。

这座古朴的城镇又一次迎来金戈铁马,老百姓们再也没有闲情雅致去门口窗边窥探,家家户户都紧闭门窗,人心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

四点三刻时,袁肃登上城楼向城西眺望去,城西的天空早已被一股熊熊烈火烧的通红,他心里很清楚,着火的地方就是位于滦州火车站旁侧的标部大院。从起义军突破南城埋伏圈到巡防营赶来支援,期间至少相隔了半个钟点。而就是这半个钟点的时间,完全足够让标部葬身在火海之中。

他的嘴角牵动了一下,黑暗中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本以为自己的计划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挫折,没想到一切却进行的如此顺利。

滦州城的战斗直至天亮之际依然没有完全停息,城中大街小巷上处处可见官军在搜捕革命余党,有新军士兵也有旧军士兵。偶尔还传来零星的枪响,让刚刚经历一夜战火的古城愈发显得不安宁。无论是商铺市集还是官寺府衙,一律是门庭紧闭,即便偶然有些许平民出现,也都是小跑着来去,一个个就像是害怕见光的老鼠似的。

城中的几处大火已经被扑灭,只留下浓浓的黑烟和呛鼻的气味飘散在天空。

南城郊的街头上,许多士兵抱成团相互依偎着,无论是起义军俘虏还是警卫队,熬了整整一夜许多人都疲困不已。对于他们来说,反正混乱是在城内,南郊这边已无所事事,索性先合上眼休息养养神,然而就是这一合眼,很快便直接坠入了梦乡。

当然,警卫队的士兵并没有全部睡下,依然有十数名士兵坚守岗位。

袁肃本以为自己可以撑下去,却终于还是在城墙脚跟下恍恍惚惚睡着了,期间被清晨的寒冷冻醒了几次,整个人的精神就这样游离在半醒不醒的状态。

直到远处的街道上传来马蹄的疾驰声,之前那名警卫队排长匆匆跑过来小声唤道:“袁大人,袁大人,醒一醒!”

袁肃迷迷糊糊的睁开双眼,东边升起的一抹阳光刺在眼上,他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问道:“怎么了?有什么事?”

排长指着身后不远处的一名骑兵说道:“大人,总镇派来人了。”

袁肃一时没反应过来:“总镇?总镇不是在唐山吗?”

排长立刻说道:“统制大人黎明时已经赶到滦州了,现在就在咱们标部。”

袁肃这才明白过来,滦州出了这么大的乱子,二十镇统制理所当然要亲自到场主持大局。他挣扎着站起身来,迈着有些发麻的步子来到那名骑兵面前,问道:“总镇大人有何吩咐?”

那骑兵一身通讯兵的打扮,他没有下马,直接快速的说道:“阁下是袁大人吧?统制大人召集城中各部军官立刻赶到火车站集合,请袁大人立刻赶往。小的还要去其他地方通报,就不多逗留了。”他说完,一勒缰绳,调转方向又向东边策马疾去。

袁肃没有多想其他,必然是城中大局已定,总镇要开始彻查此次事件原委。他也巴不得早点赶回标部去看一看清楚如何,当即回过头来对那排长问道:“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排长答道:“小人孙连仲。”

袁肃的眉宇微微皱了一下,脸上立刻起了一阵变化,他盯着这名排长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番,直看的对方浑身不自在起来。

对方二十出头的样子,身形不算结实又不显虚弱,个头倒是挺高,之前说话时是一口河北本地口音。如果袁肃猜的不错的话,眼前此人正是日后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著名抗日将领“孙连仲”。他记得冯玉祥现在只不过是一名营管带,而且同样驻守在直隶省内,如此说来自己能遇到早年的“十三太保”完全有可能。

“袁大人,您这是……”

“哦,孙排长,你可有表字?”袁肃恢复脸色问道。

“去岁离家时,家中长辈给在下取过一字,是为仿鲁。”孙连仲虽然心中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回答了袁肃。

听到这个表字之后,袁肃更加确定对方就是那个“孙连仲”了。孙连仲(1893年2月3日-1990年8月14日),字仿鲁,汉族,中国河北雄县人。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著名抗日战争将领。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因坚守台儿庄而闻名中外。

第52章 ,单见高顺第24章 ,另有一手第38章 ,逐步善后第9章 ,内部矛盾第91章 ,唐海重工第67章 ,保定信函第49章 ,南北剧势第15章 ,讨论武器第96章 ,新式步枪第92章 ,提前预手第64章 ,临时告诫第78章 ,淮安部署第25章 ,作战计划第4章 ,松坡百里第53章 ,暂定行程第69章 ,惊天变故第62章 ,张謇试探第5章 ,商业计划第79章 ,建近卫军第41章 ,当众翻脸第71章 ,重新聚力第80章 ,紧急行动第64章 ,临时告诫第1章 ,太子一党第45章 ,萧墙之内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109章 ,暴力事件第43章 ,洪宪筹备第26章 ,高顺消息第75章 ,北洋态势第61章 ,返回北京第61章 ,汽车公司第73章 ,事前筹划第58章 ,背后杀出第98章 ,一九一四第99章 ,随县之战第95章 ,宴会酒色第29章 ,五月六月第5章 ,商业计划第18章 ,大学拜访第22章 ,鱼龙混杂第87章 ,林氏合作第91章 ,坚守阵线第95章 ,借口生事第27章 ,迎王怀庆第67章 ,撮合婚事第50章 ,上海晚会第65章 ,局势急转第12章 ,筹码在手第46章 ,北洋暗流第98章 ,新的线索第93章 ,大胆之举第36章 ,广布施恩第80章 ,共和成立第24章 ,其人之道第95章 ,宴会酒色第37章 ,祭孔大典第7章 ,起义前夕第84章 ,以理服人第38章 ,收买人心第91章 ,成立典礼第102章 ,麻城摩擦第97章 ,制式武器第69章 ,急流直下第41章 ,当众翻脸第55章第60章 ,推波山雨第40章 ,改变心思第109章 ,暴力事件第78章 ,淮安部署第13章 ,不合时宜第36章 ,官办银行第96章 ,新式步枪第52章 ,纳捐集资第52章 ,纳捐集资第11章 ,入豫心思第67章 ,推心置腹第61章 ,返回北京第91章 ,坚守阵线第36章 ,趁势而为第56章 ,培植亲信第7章 ,起义前夕第23章 ,临行安排第101章 ,汉口矛盾第13章 ,以寡敌众第34章 ,香港分部第1章 ,扩大战场第85章 ,扔白手套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103章 ,独断专行第5章 ,意在古物第45章 ,以退为进第49章 ,疑雷诺森第41章 ,瀛台大会第80章 ,共和成立第80章 ,时局进展第46章 ,北洋暗流第91章 ,坚守阵线第48章 ,异人异志第40章 ,宴席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