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着手发展

晚饭的时候,袁肃将三人介绍给陈文年、赵山河等人。虽然表面上陈文年、赵山河对三人很是客气,又是称兄道弟、又是觥筹互敬,俨然没有任何见外的地方。不过在一些细节的小动作时却还是可以看出见外,首先是落座的位置,其次是谈话时的内容和措辞。

袁肃并不清楚袁绩熙、董政国、纪伏义三人是否看出这一点,只是他也没有打算多说什么,毕竟陈文年、赵山河是七十九标系统,从滦州起义到现在一直是自己真正的亲信嫡系;纵然袁绩熙、董政国、纪伏义是同窗同学,但到底是新来的面孔,而且就关系亲疏而言,自然不能跟陈文年、赵山河这些出生入死过的人相比。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袁肃将山海关这边该善后的事务全部处理妥当,又几次亲自前往洋河水库筹备处视察工程的进展。最后在十一月八日这一天,他委任吴立可暂时代理大都督府秘书长,继而带领一团和三团的兵力打道返回滦州。

回到滦州之后,雷诺森倒是迫不及待的来找袁肃,如今袁肃的身份有所改变,但统治的地区却扩大了不少,其个人权力和价值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此次与袁肃见面,除了进一步联络彼此的关系之外,也将之前承诺的英式装备全部送到。

按照袁肃与雷诺森签署的合作协议,英国方面所提供的军事援助原本应该在九月底就送到,只不过因为这段时间发生的种种变故,最终只能拖延到现在才交付。除了这批军火之外,关于聘请英国警政顾问和教官顾问的事宜,也终于搬上了行程。

雷诺森专门为袁肃准备好了一份详细的人员名册,都是一些英国的“专业人士”,当然也包括一些主动向英国官方机构投递的应聘者。雷诺森保证这份名册上的所有人员都是经过资质筛选,已经淘汰了一些鱼目混珠和能力低下者。

袁肃并没有完全相信雷诺森的话,对于这些顾问的品行谁都无法打包票,这年头到中国来装腔作势的洋人多得太多。经过一番讨论,他决定将警政顾问的名额暂定两人,教官顾问团定位四人,英国顾问团制度暂时只在滦州推行,一旦效果很好再做进一步商榷。

警政顾问所聘请的二人皆是苏格兰场高级警官,一人是退役的行政警官,另外一名则是还在任职期间的现役警探。当然,就中国目前的形式而言,没必要那么专业的警察制度,什么刑侦学、逻辑学、刑事调查学等等,大部分都不可能派上用场。

但不管怎么说,中国近代警察制度还是需要奠定一个系统,仿照西方国家的警察系统多多少少是可以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至于四名军事教官顾问,其中二人是英国驻印度部队的退役军官,另外一人是英国驻南非的现役军官,还有一名则是军衔较高、资历较深的英国陆军在职中校。

这位中校名叫乔治·克拉克·班克罗夫特,按照袁肃一开始的意思,他需要聘请几名军官在麾下各团团部担任顾问,同时也需要一名高级军官担任自己的顾问,而这位班克罗夫特中校正是直接在旅部任职的军事顾问。

不得不说,其他四名英国军官的聘请都不算太困难,开出的价格也很合理,偏偏这位班克罗夫特中校是经过三番四次的邀请,甚至开出月薪五百英镑的待遇在,这才请动了这位英军的高级陆军军官。五百英镑的汇率大约等同于四千银元,只比中国海关税务总司司长的月薪少几百银元而已。

在从火车站接纳了英式装备之后,袁肃立刻吩咐陈文年把这批军火配发下去,直接替换的汉式步枪一部分用作各地预备役的储备军火,另外一部分则送到山海关更换关防团的装备。清一色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搭配维斯特式重机枪,放眼国内还没有哪一支部队能做到如此地步,只不过从今以后后勤方面还得依赖与英国方面的合作关系来解决了。

第一混成旅成了名副其实的英械旅,除了武器装备之外,所有士兵还配备了英国陆军的铜制头盔。第一混成旅士兵的行头打扮,活像是英租界的中国雇佣兵。

等到十一月中旬时,六名被聘请的英国籍顾问抵达滦州,正式分配到工作岗位。

而就在几天后的十一月二十五日,袁肃下令第一混成旅三团重新开展军事整训。之前因为赶赴山海关赈灾前前后后耽误了好几个月时间,他酝酿已久的整训计划一再搁置,现如今虽然天气变冷了,错过了夏季锻炼的时机,但军队就必须保持一年四季都能常备作战的状态,所以在冬季继续整训也不算什么。

对于第一混成旅各团各营的士兵们来说,早先他们已经进行过整训,该发牢骚、该埋怨、该不满的情绪业已闹腾过了,现在继续完成没有完成的训练任务是情理之中。再者领取了全新的洋人武器装备,多多少少有跃跃欲试的冲动。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士兵还惦记着整训期间的奖励,就希望能参与这次整训任务多捞取一些外块,说不定还能得到大人们的器重,被破格提拔为军官、士官呢。

就这样,第一混成旅全军整训再次拉开帷幕,而与之前不同的是,此次经过外籍军事顾问的协商调整,对整训计划做了一些改进,包括训练项目、细节内容、训练项目的顺序等等。

袁肃没指望能让第一混成旅成为与西方列强匹敌的部队,但是他的目标是一定要超过日本军队的战斗力,这不仅仅是现阶段日本与日俱增的威胁,更是自己对后世历史的了解。

他很清楚从日俄战争结束之后到“九一八事变”开始,这几十年里日本军队基本上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尤其是陆军,甚至在装备上与当时的国军相差无几。然而之所以能够在抗战期间如入无人之境一般的侵略,军事素养上完全是依赖精悍的训练。

正是因为如此,他很希望能够通过加强训练,以及保持日常基础练习,来培养一支足以与日本陆军匹敌的军队。武器可以购买,兵力可以招募,指挥层可以聘请外籍顾问,剩下就要看训练的程度和效果了。

从十月底开始的整训任务,袁肃一如既往会经常前往训练场所亲自督导,滦州是如此,昌黎县、唐海县、乐亭县亦如此,几乎就恢复到赈灾之前那样,在三个团的驻地来回奔波。他并非是闲其无聊,也不是不放心外籍顾问和团部将领,一方面是希望给士兵加油鼓励,另外一方面也是要传递一个负责任长官的良好形象。

整训期间,第一混成旅旅部除了督导各团训练之外,也召开了数次会议,商讨对旅部各级单位的完善建设。毕竟之前各团都是由巡防营直接改变而来,许多建制都是照搬照套,一切属于现代军事建制的东西缺乏落实。

在这当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军纪和后勤,因此旅部专门花时间对各团团部进行实际的统计,随后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以及制订全新的明确的军纪军规和后勤系统化。

之后,袁肃还找到何其巩,询问关于第一混成旅随营学堂最近的情况。

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何其巩一直没有停止对随营学堂的运营,就连袁肃被吴承禄逮捕的那半个月时间里,他依然坚持每天上完既定的课程。如今随营学堂的学员一共有七人,都是团部和营部的军官,之前像杜预、李劲夫等人也都来过,不过因为军务而断断续续。

袁肃之所以找何其巩谈这件事,是打算将随营学堂正规化,变成一个固定的军事学堂。然而事实上目前随营学堂教授的课程,大部分是为了提高将领的文化程度以及基础的科学常识,无论是师资还是生源都只能维持现状。

尽管如此,何其巩还是明白袁肃的用意,袁肃之所以需要一个固定的军事学堂,自然而然是希望能够培养属于自己的将领人才。同时他对袁肃器重教育事业也感到很欣慰,哪怕是出于私人目的,可眼下又有多少人能够看出教育能带来长远的好处呢?

第63章 ,招募改制第95章 ,预备巷战第74章 ,张家送别第67章 ,初显针对第71章 ,借机猎取第17章 ,强化民兵第50章 ,叔父认侄第14章 ,事与愿违第82章 ,雪中送炭第77章 ,洋商企第11章 ,入豫心思第89章 ,郑州计划第41章 ,除夕夜宴第96章 ,保定催电第109章 ,暴力事件第21章 ,正式军官第58章 ,锦衣回校第27章 ,开始进攻第95章 ,预备巷战第94章 ,入股开滦第69章 ,惊天变故第54章第25章 ,天津寓居第4章 ,借力打力第22章 ,鱼龙混杂第44章 ,对话叔父第98章 ,登陆作战第91章 ,坚守阵线第15章 ,讨论武器第43章 ,洪宪筹备第89章 ,壬子新年第83章 ,亲去隆庄第72章 ,刻意打压第55章 ,战火转移第2章 ,昭然若揭第75章 ,三两天内第74章 ,张家送别第65章 ,筹安谋策第95章 ,疑点重重第58章 ,背后杀出第49章 ,疑雷诺森第91章 ,募工募役第3章 ,舆论手段第20章 ,明升实降第62章 ,张謇试探第24章 ,其人之道第7章 ,针锋相对第38章 ,逐步善后第52章 ,纳捐集资第10章 ,学堂过审第95章 ,预备巷战第27章 ,迎王怀庆第25章 ,标部会后第85章 ,中央命令第27章 ,逐步展开第91章 ,募工募役第59章 ,组建情报第121章 ,一种妥协第90章 ,发展工商第22章 ,谋取出路第42章 ,赌桌话谈第55章 ,前往保定第73章 ,南北交锋第78章 ,矿务公司第68章 ,军火事故第55章 ,战火转移第36章 ,俘周宝林第7章 ,起义前夕第86章 ,三旅番号第37章 ,逼上梁山第7章 ,起义前夕第27章 ,开始进攻第28章 ,根本隐患第90章 ,拟两部分第48章 ,北方动荡第56章 ,培植亲信第31章 ,南方筹谋第87章 ,着手解决第20章 ,总镇问话第9章 ,世事难料第20章 ,独立事宜第21章 ,军事部署第92章 ,滦州煤矿第68章 ,行将开战第67章 ,撮合婚事第110章 ,妥善善后第61章 ,汽车公司第17章 ,强化民兵第99章 ,到突破口第9章 ,内部矛盾第9章 ,紧锣密鼓第84章 ,以理服人第89章 ,郑州计划第24章 ,别有用心第90章 ,第一回合第97章 ,开始进攻第5章 ,商业计划第45章 ,以退为进第75章 ,北洋态势第63章 ,招募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