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一点,在来的火车上时袁肃与蒋百里已经做了一些讨论。离开北京返回滦州之前,陆军部和总统府军事参议处都找过袁肃谈过南下河南的事情,大致上的意思就是袁肃的部队是第一支带着正式中央军番号入豫的部队,所以政治上的意义远远要大于军事战略上的意义。综合起来而言,中央那边的意思就是“宁可按并不动”,也万万不可“丢人现眼”。
不难看出,在中央政府看来,袁肃麾下的部队是远远不如张锡元、何丰林的部队,毕竟张、何二人是老资历的北洋宿将,而且单单从带兵的时间上都要比袁肃多得多,简单一句话那就是此二人走过的路比袁肃吃过的盐还要多。
但是在火车上袁肃与蒋百里的讨论,却一共总结了三个军事走向,其一是遵照中央政府的命令,采取保守的姿态坐镇郑州,等到省内民军势力消弱之后再另选机会行动;其二则是按照袁肃一开始的计划,专心经营向华中腹地的跳板,在河南开拓一片地盘出来;再者就是积极参与围剿民军的军事行动,争取一战打出名声来。
此时在临时旅部指挥所内,袁肃并没有把自己的计划全部说出来,只是当着所有军官的面强调中央政府的命令,以及中央陆军第三旅调派到河南省内的意义。他要求各团各营全面做好战备工作,保持最佳状态,随时准备出兵作战。
之后,则又与各团了解了目前第三旅的情况,包括各项战略物资、后勤物资的储备,以及目前军中士兵对河南民乱之事的看法。大体上第三旅的军备物资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第三旅自行带来的一部分物资,另外一方面则是开封都督府承诺提供的后勤供应。为此,袁肃要求旅部立刻成立一个后勤小组,赶赴开封都督府常驻,随时协调物资的供应问题。
至于军中士兵们的情况,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虽然贪生怕死是所有人的本性,要让这支新建的部队有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心态,显然是不可能的,最起码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第三旅大部分士兵是淮北本地人,因为郑州与安徽相隔的不算太远,所以这些士兵情绪上并没有不合适。
根据各团团长的汇总,这些士兵都是刚刚完成训练不久的新兵,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对战争没有很大的印象。
对此袁肃表示很欣慰,哪怕这些新兵只是因为“不知无畏”,但也能表现出与河南省内的各路部队截然不同的一面,因而要想做出一番表面工作显然是轻而易举。
在介绍完省内和第三旅内部情况罢了,袁肃便让各营营长先回去,只留下团部以上的军官召开进入主题的军事会议。
第三旅三个团的团长都是之前第二团提拨起来的军官,算得上是袁肃的老部下,尽管从资历和能力上这些团长有很多地方不够格,然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今后在岗位上一边指挥一边摸索学习。
关上指挥所会议室的大门,袁肃正式开始讨论此次第三旅的军事走向,部队已经集合到了郑州,今后到底是保守还是积极,总得先确定一个纲领思路才是。在场的军官都不是外人,蒋百里是认同袁肃积极发展少壮派实力,所以不会不赞同更为独立和积极的行动方针。
事实上在第三旅出兵之前,旅部和各团都已经猜出袁肃的目的,所以现在的讨论几乎没有什么太多争执的地方。他们这些军官追随袁肃,没有什么大的信仰和目标,无非就是希望能够平步青云、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之前二次革命,淮北和淮安建立两个警备司令部,已然彰显了袁肃拓展势力地盘的野心,也已然表现了追随袁肃可以获得列土封疆的机会。
倘若真的要遵守中央政府的指令,只是在郑州按兵不动,那显然是放着眼前大好的肥肉不去吃,非但如此,还要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慢悠悠的抢着吃去。换做是谁只怕也不会愿意。
所以会议才一开始,众人便认为应该选择更为积极的军事部署方针,不管是专心的拓展地盘还是出击民军,只要有利可图,都比坐守郑州要好的多。
当然,即便实在积极进去的方面,众军官还是更倾向于安全一点的单纯发展地盘,毕竟第三旅都是一群初出茅庐的新兵,河南省内的民乱如此严重,好几路政府军都被挫败,让第三旅的新兵上阵多多少少是有让人慎得慌的地方。
众人围在地图台前,先是沉默后是提意见,提完意见之后又是沉默。
袁肃自认为自己对河南省内的环境很不了解,无论是民风还是目前民乱发展的趋势,又或者是地理气候环境之类的问题,所有已知的消息都是道听途说,而且仅仅只是一个大概的内容。他看着地图思索许久,就个人而言最理想的地盘首当其选的是信阳,其次是南阳,再其次是许昌。
然而目前张锡元部能够控制的地方尚且只是许昌,据说信阳同样乱得不行,好几路地方军聚集在信阳城内,连大门都不敢贸然进出。不仅如此,因为信阳是河南最南方的城镇,云集了湖广、豫南一带许多民间势力。比如豫南第一大霸张庆,人称“老洋人”,手下几千号死士,不仅连当地官府要客客气气对待,就连白朗起义的民军也要礼让三分。
抛开那些自成一体的地方军系统,单单这些民间势力就够让人头疼,袁肃要想占领信阳为根据地,只怕也是一件很大的军事工程。
至于南阳,一方面是何丰林部队的驻扎地,另外一方面又是民军泛滥成灾的西南山区,若是挺进到南阳那就等同于要跟民军正面交锋,完全有悖于之前所讨论的方向。袁肃并不是畏惧民军,而是他本人对山区作战很没经验,手下的部队又都是新兵,真要在西南山区与民军撞上了,那铁定是要吃大亏。
许昌就更不用说了,张锡元的司令部就设置在许昌,此人俨然已经摆出将郑州和许昌据为己有的姿态。之前要部是中央政府和开封都督府的双方面命令,张锡元甚至都部想让第三旅进驻郑州。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把方向定在豫南,根据我们手头上的资料,豫南的情况是最为复杂,各方势力都有参杂其中,当真要南下的话一定会费很大的功夫。”这时,蒋百里不疾不徐的开口说道,他的脸色显得很是笃定,说话的语气更兼有一种胸有成竹。
在场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齐齐的投向蒋百里身上,大家没有开口说话,只是在等待着蒋百里接下来的话。
“商丘是河南东部最大的城镇,又是衔接安徽和豫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从情报的显示已经第三旅亲自经历过的实地探查来看,商丘虽然有民军出没,但绝对不像预想中的那么严重。该地的民军很有可能北上转移,也有可能就地解散了一部分,哪怕还有剩下的民军盘踞,也都是强弩之末。”蒋百里继续说道,他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
“先生,您的意思是让我们取商丘?”戴凤翔很是疑惑的问道。他虽然赞同蒋百里刚才的推论,但是这与袁肃所提出的思路似乎有南辕北辙的嫌疑。
“百里兄,商丘离开封百余里,离安徽也是百余里。在西边有河南都督府,在东边又有第十四师。姑且不论这个地方对我部发展的需要,就算我们拿下商丘,也势必会陷入河南都督府和第十四师的包夹之下,多少是有所不利的。”袁肃说出了他个人的见解。
“我明白袁都督的意思,十四师此番入豫显然也不希望空手而归。他们劳师动众在河南和安徽交界鏖战这么久,如今只占了几个边境的小县城,当然算不上是得偿所愿。再者安徽现在是倪都督坐镇,新官上任自然是容不下他人的部曲,势必想尽办法要排走十四师。其实商丘、毫州两地的情况最近几个月明显有所缓和,但十四师迟迟不肯采取大规模的反击行动,已经说明有一些问题了。”蒋百里正色的说道。
大家都明白蒋百里的意思,在外带兵也是一门需要门道的事情,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真的一下子把敌人全部消灭了,那作战部队就没有用武之地。别说中央下拨的经费会回归原来状态,于是无从获利,只说辛辛苦苦打完仗,屁都没捞着,任谁心里都不会感到痛快。
换言之,商丘的情况其实十四师高层是心知肚明的,无非是故意赖着不走罢了。
稍微停顿了片刻,蒋百里接着又说道:“但是,曲师长毕竟人在中央,而且段总长和保定军校那边都需要他去打理,应该说曲师长对在河南霸占地盘的想法并不是很强烈。依我推测,他也只是能捡便宜便捡便宜,不能捡便宜也无可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