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声东击西

作战之前的侦查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也是为什么袁肃没能立刻制订出详细作战方案的原因之一。显然,张镇芳之所以被称谓没有什么军事才能,那是因为他连事先侦查都没不知道,居然要求第三旅直接凭空的拟定作战方案。

在侦查的过程中,第三旅剩下两个团和辎重部队也陆续从郑州开拔到开封。

蒋百里告诉袁肃,第三旅毕竟是一支大部队,这么大动静的调动,不管商丘那边是什么民军也早就收到了消息。不管怎么说,接下来势必要加快进军的步伐,越快投入战斗,越能掌握一定先机,否则只会让商丘的作战更加复杂。

到了二十日下午,第三旅三个团已经在开封完成集结,同时教导团和第二骑兵团一支骑兵连开拔到宁陵县,在此设下了前敌司令部。宁陵县也有张镇芳师的部分兵力,这里做为最接近商丘的前线,被张镇芳视为门户之地。

同样是在这天晚些的时候,侦察队从商丘发回来第一封电文,告知商丘城南并没有发现民军的踪迹,但是经过一番打听可以确定商丘北部的城镇以及更北方向的县镇上,确实有一路民军盘踞再次。道听途说的消息是,该路民军的头领名叫王泽,手下大约有六千人之众。

夜间,都督府总司令部参谋室,张镇芳、袁肃等人就搜集到的信息展开讨论。

张镇芳是知道王泽这个人,毕竟之前经常与对方作战,多多少少是打听到相关的消息。不过他却告诉袁肃,王泽理应并不是商丘这边的主力民军,之前与政府军和十四师作战的主要部队,是白朗手下第三号人物名叫周宝林,并且部队还有打出来的番号,是属于扶汉讨袁军的部曲,所有编制也都是按照正规军序列来的。

“周宝林对外声称有两个旅的部队,但充其量应该只有四个团不到四千人。当时与我部作战十分凶狠,甚至都能对着打阵地战。之前我部试图进攻商丘东城,结果周宝林部在城外居然构下堑壕阻击,让我部着实损失了一把。”李潜介绍的说道。

“会修建堑壕?”袁肃感到很是诧异。如今许多地方军乃至北洋军的偏师都不懂得如何修筑堑壕,一支农民起义军却居然会采取堑壕战,实在让人感到意外。他随即又追问道,“这周宝林是什么人?”

“据说以前在第六镇待过,不过只是下级士官而已。他与白朗本人是老乡,也是随同白朗叛乱的第一拨同伙。后来也听人说起过,这周宝林在豫南还当过刀客。”李潜说道。

“周宝林与王泽是什么关系?”蒋百里问道。

“王泽原本就是商丘本地的农民,后来是响应白朗闹事,算得上是附庸在周宝林麾下的一路独立人马。之前周宝林与王泽是一起占据商丘,上个月又听说周宝林奉命进攻皖北和豫北去了,本来命令王泽也一同去,但这王泽似乎不想离开老家,所以就留了下来。”李潜用推测的语气说道。

听到这里,袁肃心里倒是可以理解白朗起义的构造,扶汉讨袁军是白朗本部人马的旗号,至于这个旗号之外的其他农民军,大多是跟风揭竿而起,名义上自称是白朗的人马,实际上与白朗本部并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

很多农民造反成功翻了身,得了甜头之后自然会有别的想法。这是广大下层平头百姓典型的特点,也是为什么历来农民起义无法有始有终的根本原因之一。

“之前周宝林只有四千余人,这王泽居然号称有六千人,未免太过托大了吧。”戴凤翔语气带着质疑的问道。

“确实应该没有那么多,就算有六千号人,也决计没有那么多武器装备。别说这些杂牌的民军极其缺乏武器弹药,就连白朗本部人马也都缺乏正规的武器。大总统已经严令所有兵工厂和国内外军火商人,一旦查出有人私售军火,自视其为叛乱同罪。”李潜说道。

“其实单看商丘现在的情况,也不难猜出所谓的六千人马是参了水的消息。倘若王泽真有那么强大的军力,为什么只龟缩在城北,却把城南全部让了出来呢?”蒋百里不疾不徐的说出了自己的推论。

“嗯,没错,必是那贼人吹嘘的。”张镇芳点头说道。

“也就是说,目前在商丘的民军一定在六千之下,很有可能连四千人也不到。即便有四千人那也是没有足够的武器。周宝林部撤离商丘之后,事实上商丘的隐患已经锐减了一大半,这个时候正是我们发动进攻的最好时机。”袁肃鼓舞的说道。

随后,由蒋百里亲自主持,开始对第三旅以及张镇芳师的进攻部署路线。

蒋百里所制订的计划很简单,在任何军事行动当中,越是重要的军事战术越应该简单易行,这是稍微有点军事常事的人都知道的事情。他希望由张镇芳部和第三旅骑兵团,佯装集中兵力进攻商丘南城,诱使王泽的民军在南边设防又或者集中退守。

听到这里,李潜有些疑惑不解的问道:“或设防或退守,这似乎不能一概而论吧?”

蒋百里点头说道:“没错,但是我的目的只是希望敌人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南边,无论他们是主动反击又或者退守防御,只要他们以为我们的主力部队在南边就行。”

张镇芳若有所思的问道:“这么说来,主力部队并不是在南边了?”

蒋百里不疾不徐的说出了自己的思路,他说道:“是的,民军最缺乏的不是武器装备,他们的弱势反而是没有足够的纪律和军事素养,一旦遇到突然事件,一定会先行溃乱起来。所以此次我制订的作战计划很简单,就是声东击西之策。张都督的部队担任诱敌之责,我部人马则担任主攻,届时将会绕道北部,从民军聚集地的后方发动突袭。”

张镇芳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赞叹的说道:“百里不愧是身怀军学斗才,甚好,甚好,那就依照百里你的计策来行事。”

会议结束之后,总司令立刻开始向下面的部队派发作战任务。李潜也连夜离开开封,前往宁陵县亲自指挥麾下的部队。当然,蒋百里也曾强调过,这个计划是整体作战的计划,因为目前掌握的情报还很有限,到时候是否需要修改,还要等待侦察队进一步搜集的情报。如果大致上没有太大的变化,那就依照这个方法采取行动。

第35章 ,合击围堵第103章 ,独断专行第42章 ,分配防区第43章 ,交心之谈第104章 ,水深火热第16章 ,两头行动第95章 ,宴会酒色第49章 ,别开生面第53章 ,筹备工作第81章 ,行营布置第17章 ,获其消息第40章 ,改变心思第80章 ,紧急行动第85章 ,中央命令第72章 ,整军欲动第56章 ,道听途说第6章 ,讨价还价第52章 ,商丘发展第28章 ,继任赈灾第78章 ,推举出山第107章 ,保存名义第25章 ,天津寓居第14章 ,最终谈和第88章 ,另有算盘第20章 ,越闹越大第102章 ,麻城摩擦第33章 ,一波又起第95章 ,疑点重重第62章 ,张謇试探第66章 ,帝制进言第66章 ,一营为库第36章 ,仁卿态度第44章 ,下有对策第87章 ,着手解决第82章 ,营中出事第60章 ,北洋新星第74章 ,铺路搭桥第66章 ,突来冷言第60章 ,酒楼遭遇第62章 ,张謇试探第72章 ,新婚春宵第19章 ,擢王怀庆第87章 ,随营学堂第70章 ,正式会商第70章 ,扩编军队第57章 ,遇袁克端第69章 ,急流直下第91章 ,别有阴谋第118章 ,临别之谈第23章 ,见张镇芳第22章 ,谋取出路第68章 ,返回保定第37章 ,京城春节第44章 ,曹锟劫见第63章 ,招募改制第14章 ,少壮北洋第7章 ,针锋相对第92章 ,宴会过后第49章 ,并不简单第95章 ,宴会酒色第37章 ,逼上梁山第60章 ,北洋新星第42章 ,分配防区第88章 ,控制战争第83章 ,中央军系第65章 ,筹安谋策第27章 ,开始进攻55章 突发事件第8章 ,不做不休第100章 ,连夜突进第65章 ,辖内发展第83章 ,颇有深意第80章 ,时局进展第30章 ,执掌大权第81章 ,崛起之路第76章 ,宫中对谈第25章 ,几番折腾第72章 ,新婚春宵第2章 ,安山张府第23章 ,顺势而为第51章 ,剖心之言第41章 ,除夕夜宴第69章 ,上门讨要第71章 ,英式装备第31章 ,远在昌黎第24章 ,别有用心第75章 ,各自为政第98章 ,三方度势第66章 ,一营为库第79章 ,建近卫军第89章 ,前线准备第61章 ,审余小鱼第27章 ,迎王怀庆第13章 ,重挫元气第40章 ,新的编制第94章 ,防线告急第79章 ,决心一博第17章 ,强化民兵第30章 ,只身行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