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群策群力

余额不足

林伯深休息了两日,脸色总算有了几分气血之色,只是整个人精神状况仍然不好,显然还在为上次起义的事情心中纠结难平。

袁肃对林伯深说了一些安慰的话,又把昨天发生的事情简述了一遍,还说眼下七十九标急缺人手,希望对方能够快点康复,也好协助处理一些军务。

听完袁肃的话之后,林伯深忽然叹了一口气,用一种颓然不振的语气说道:“梓镜,我这两天一直在想一件事,或许等我伤势好转一些后,我应该离开这里。”

袁肃不禁皱起了眉头,问道:“离开这里?你打算去哪里?”

林伯深惘然的说道:“回上海。”

袁肃原本还想追问“为什么”,可显然这个问题是多此一举。他知道林伯深心中的阴影不仅无法消散,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凝重。一番思索之后,这次轮到他沉重的叹了一口气,无奈的点了点头说道:“虽然我很想说‘逃避不是办法’,可又觉得你的选择未必是一种逃避。这次的事情对你的影响实在太深,你若打算回去好好整理一下思绪,我能理解。不过你我好歹相识一场,只怕这一别日后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相见。”

林伯深脸上闪过一丝忧虑,他深沉的说道:“梓镜,其实我一直都认为你一个高瞻远瞩的人,如果之前我能把你的话听进去,或许事情就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你是我的朋友,不管日后还能不能相见,我是不会忘记这一点的。”

袁肃笑着说道:“有你这句话就够了。既然如此,我也不再多劝,你什么时候决定下来,我帮你安排火车票。”

林伯深感慨万千的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随后,袁肃与老军医一起,帮林伯深从医疗帐篷搬出来,送到一间闲置的军官宿舍里安顿下来。他帮忙收拾了一下宿舍,又陪林伯深说了一会儿话,看到天色差不多快到正午时,这才告辞离去。

他去了一趟北边营区,打算与张建功见一面,谈一谈关于约见知州王磷同的事情,哪里知道张建功直到现在还没有睡醒。无奈之下,他只好找到一名第三营的传令兵,吩咐其立刻去一趟州府衙门,提前通报一声自己下午会去拜访知州大人。

传令兵只当是与追捕盗贼的事情有关,于是不敢不从,即便标部大院里已经没有战马,他也即刻跑步前往州府衙门。

吃过午饭,稍事休息,袁肃随即带着早上刚刚整理过的笔录文件,动身前往州府衙门。

出了标部大院,来到滦州火车站出站口小广场,尽管前不久滦州刚刚经历一场动乱,最近几日也是动荡不安,可为了生计城内的老百姓们依然要尽快恢复作业。小广场上来来往往有不少人,各自忙着各自的活计。袁肃在路边叫了一辆黄包车,说了州府衙门的地址,就这样晃晃荡荡的向北而去。

到了州府衙门,袁肃没有让黄包车停在正门,而是绕到后面的居院大门。

付了车资,他踩着台阶来到大门前,朱红的大门是敞开着的,尽管从外面看上去门檐高大宽阔,但总感觉仍然比不上安山镇张举人府邸气派阔绰。

大门口有几个门房正聚在一起闲聊,看到穿着一身新军军官服装的袁肃走来,连忙一个个收拾脸色,换上一副恭恭敬敬的正经态度。其中一名衣着光鲜的门房迎上前来,客客气气的问道:“敢问阁下是袁参谋大人?”

袁肃微微颔首,平静的答道:“正是袁某,早上已经与你家王大人约过,王大人现在可有闲暇功夫一晤?”

那门房连忙说道:“大人说笑了,午时我家老爷已经特意吩咐过,若袁大人您到了,就直接请大人进府相见。请袁大人随小的先到厅上稍坐。”

袁肃不再多说什么,示意对方在前面带头。

过了大门的门廊,很快便来到前厅。那门房请袁肃随意落座,又吩咐仆从备茶,然后自己先行去向王磷同通报去了。

茶水刚刚端上来,袁肃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就听见大厅偏门处传来脚步声,随后一位身穿锦缎夹袄的中年人步态沉稳的走了进来。他在看到坐在厅堂上的袁肃后,立刻先声问好道:“让袁大人久等了,初次见面,老夫王磷同有礼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拱手行了一礼。

袁肃将刚拿在手里的茶杯又放了下去,随即起身还礼道:“王大人有礼,冒昧造访,还请不要见怪才是。”

王磷同呵呵笑了一阵,又伸手做了一个“请坐”的手势,招呼的说道:“袁大人见外了,来来来,快请坐。”

双方分宾主落座下来,王磷同又吩咐仆从端上一些点心配茶。

袁肃抬手推辞的说道:“王大人无须客气,袁某今日前来是为军中公务,鉴于滦州这段时间发生的种种事故,袁某也不得不开门见山有事说事了。”

王磷同是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前后在官场跌打滚爬了十多年,好不容易才升到知州这个位置,因此在任上做事分外小心。这段时间滦州经历了一连串的波折,他心中早已是惶惶不可终日,再没有谁能比自己更前往快些处理目前困扰的难题,这也为什么在听说袁肃要来拜访后,自己会如此重视的原因。

昨天他派往安山镇慰问张举人的听差,回来时将袁肃的话原原本本做了转告。前不久他从盘踞在城内的巡防营官兵口中听说过关于袁肃的身份*,因此对于这位“小袁大人”格外重视,在听完听差带回来的话之后,同样也感觉到这位“小袁大人”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当即,他忙不迭的说道:“袁大人大公无私,老夫万分佩服。那么,袁大人今日大驾光临,理应是为了今日发生在滦州进内的盗劫案吧?”

袁肃点了点头,随后换上一副凝重的语气说道:“正是为了这件事。如今我们七十九标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线索,但就目前而言,我们怀疑流窜在滦州进内的贼寇不止一支,而且都装备有军用武器,只怕一时间难以尽数剿灭。”

王磷同叹了一口气,犹豫片刻,最终还是硬着头皮问道:“袁大人,老夫听说这些在境内犯案的贼子,都是贵部七十九标的逃兵,不知可有此时?”

袁肃嘴角露出了一丝怪异的笑容,他不慌不忙的说道:“王大人,之前石门镇遭劫的大户上您这里来报案时,不是已经都说过了,他们看到贼子身穿的正是新军军服。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多此一问?”

王磷同怔了怔,他之所以明知故问,无非是要给袁肃和七十九标留一些情面,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不领情。不过他也不好发火,不置可否的笑了一阵,说道:“哦,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但毕竟只是听报案的苦主口说,老夫也不敢确定是否有此事。”

袁肃不动声色的说道:“袁某也不妨对王大人直说,就目前我们搜集到的证据显示,石门镇和安山镇犯案的贼人十之八九是我们七十九标的逃兵。前几天滦州发生的动乱王大人是知道的,就是在这场动乱期间有不少士兵潜逃。尽管这段时间我们标部连发通告,希望能召回这些逃兵,不过成效不大。”

王磷同凝重的说道:“如此说来,这还真是一个难题啊。”

袁肃轻描淡写的笑了笑,说道:“今日袁某来此,自然不是要把难题推给王大人。毕竟是我们七十九标的事,我们自然要做一个交代。但是诚实的说,我们七十九标刚刚经历一番大变动,眼下军中尚待重整,因此在维护滦州治安问题方面,还需要群策群力。”

王磷同不禁有些不痛快,心中暗忖:连你们新军都办不妥,我滦州州府这边无兵无将,难不成要将那些衙役征用去?他面露难色,说道:“依袁大人的意思,我等该如何群策群力?”

第8章 ,似有变故第63章 ,北京夜谈第111章 ,孝感硬战第37章 ,祭孔大典第42章 ,忠言逆耳第25章 ,标部会后第46章 ,滦州谘议第15章 ,战后狂热第95章 ,预备巷战第1章 ,太子一党第3章 ,舆论手段第83章 ,着手行动第4章 ,劫掠银行第41章 ,瀛台大会第34章 ,另有目的第103章 ,独断专行第5章 ,进谏工业第20章 ,郑州军事第98章 ,新的线索第34章 ,香港分部第119章 ,八月之初第14章 ,借机行事第21章 ,军事部署第34章 ,着手收网第14章 ,少壮北洋第115章 ,长远打算第43章 ,简而复杂第9章 ,停火谈判第9章 ,世事难料第40章 ,鸿门宴间第51章 ,别有深思第6章 ,讨价还价第71章 ,重新聚力第80章 ,三方保举第34章 ,着手发展第104章 ,水深火热第88章 ,军政发展第68章 ,行将开战第37章 ,晓以大义第19章 ,趁势而起第29章 ,军纪之乱第46章 ,荣升护军第46章 ,舆论攻势第45章 ,一念之间第28章 ,继任赈灾第98章 ,登陆作战第58章 ,背后杀出第50章 ,遇段祺瑞第6章 ,不留俘虏第27章 ,验证关系第56章 ,培植亲信第48章 ,北方动荡第65章 ,联谊会上第78章 ,矿务公司第79章 ,建近卫军第31章 ,突发事件第18章 ,大学拜访第27章 ,开始进攻第5章 ,意在古物第47章 ,陆军部令第18章 ,一时冲突第73章 ,南北交锋第54章 ,借机靠拢第75章 ,各自为政第96章 ,打探消息第16章 ,辽东善后第17章 ,调派入豫第80章 ,滦州会议第51章 ,英人扶持第35章 ,刀俎鱼肉第39章 ,袁氏家宴第23章 ,临行安排第44章 ,曹锟劫见第81章 ,行营布置第65章 ,局势急转第60章 ,推波山雨第100章 ,深夜突袭第86章 ,偏远事故第36章 ,仁卿态度第59章 ,意外事件第98章 ,一九一四第37章 ,晓以大义第39章 ,过河拆桥第66章 ,帝制进言第3章 ,舆论手段第83章 ,亲去隆庄第29章 ,滦州驰援第70章 ,堂上之争第31章 ,突发事件第70章 ,南下筹备第68章 ,局势突变第44章 ,对话叔父第69章 ,一战前夕第88章 ,控制战争第26章 ,高顺消息第14章 ,少壮北洋第98章 ,培植政府第56章 ,道听途说第9章 ,紧锣密鼓第89章 ,壬子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