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陈宦真相

入冬的四川已经未寒先冷,盆地气候非但没能挡住高远扑来的寒流,反而将冷空气窝成一团。事实上,在成都和重庆两地陆续发生的几次南北交锋的战事,并没有像发往北京的电文里所描述的那么激烈。就如同现在的天气一样,反而是一种很冷淡的胶着。

早在七八天之前,刘存厚、王陵基、周骏等人的部队便分别退守潼南、北碚和璧山一带,这三处都是重庆向西的交通要道,扼守住这三个据点,重庆便能高枕无忧。至于中央陆军第十五师的主力部队,从始至终就没有离开过重庆,反而将泸州的部队也陆续抽调了回来。

从护国军正式宣布讨袁开始,至今已经过去了快四十天的时间,中央陆军基本上没有与护国军任何一个梯队发生正面冲突。整整四十天的时间里,即便是被当作炮火推向前线的川军部队,也只是与护国军前沿部队偶尔发生零星擦火,大部分仅仅是侦察部队之间的冲撞,仅此而已。

纵然第十五师现在披上了中央军的番号,期间也按照中央军的制度进行了一番简单的整训,但这支部队的底子终归还是北洋旧军。可以说了,放眼北洋政府中央系统,只有袁肃的中央陆军第十师及其中央陆军第一兵团,是从成立之初便严格灌输新式的军纪、思想教育,并配合全新的训练方式打造出来唯一合格的中央军。其余部队都残留不同程度的旧军习性。

毕竟中央军系统才建立不到两年的时间,从士兵到军官都远远还没到新鲜血液更迭的阶段,可以所谓的中央军也仅仅是在旧式北洋军的制度上加以改善。要想真正起到明显的精英效果,必然是要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砺合。

也因此,十五师除了在兵员数量和装备后勤上面有很大的优势之外,其余方面也不过尔尔。好不容易平静了两年的时间,又是大总统刚刚登基当上皇帝的大喜期间,许多北洋军都不适应也不情愿在这个时候作战。于是旧军的那股赖皮性子渐渐占了上风。

当然,四川局势之所以发展到眼前的地步,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陈宦本人的思想变化上。

在外界很多人看来都以为陈宦是袁世凯的心腹,袁世凯把陈宦当半个儿子来看待,可是任谁也不知道陈宦和袁世凯二人的关系究竟从何而来。甚至在历史上对于陈宦的介绍也并不多,只知道最后是陈宦的一封通电,给了洪宪帝制最后的致命一击。

然而,袁世凯之所以将陈宦当亲信来看待,事情还要追溯到庚子国难那段时间。当时陈宦在率残部仅八十余人突围京城时,于途中拾获了共计十多万两白银的饷银。对于逃难的人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天降巨财,只怕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带走这笔饷银,去南方寻一个太平的地方过荣华的日子。

倒是当时的陈宦却出乎意料,带着这笔饷银一路往西,直到赶上了皇帝西巡的队伍,随即将银子一分不落的全部呈交了上去。而这笔银子便是当时袁世凯用来孝敬朝中大员的贡礼,本是派遣了一队人马护送押解,万万没料到出京城后便下落不明。也正因为如此,袁世凯将陈宦“拾金不昧”一事牢牢记载了心中,认定陈宦是一个很可靠的人。

在随后的十多年里,陈宦无论是在对待革命党,还是在对待清朝末年的政治态度上,都表现出非常合时宜又有原则的一面。一九零七年时革命党人曾经到四川试图策反陈宦,陈宦是以时机不成熟为理由婉拒了革命党人的邀请,时隔一年之后,陈宦又因为剿灭革命党有功而被上司提拔升迁。

到后来民国成立了,陈宦积极拥戴袁世凯掌控国家统治大权,并运用各种手段消除地方军阀的影响,先后参与了“邀请”黎元洪北上和“诱骗”章太炎进京软禁的活动。由此奠定了袁世凯左膀右臂的基础。

不可否认,陈宦确实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他的原则就是遵循一条旧官僚主义的行为规则,一切全部是为了服务于官僚阶级利益。在袁世凯称帝之前,他曾经真正意识到帝制对官僚阶级带来的极大利益所在,也因此不遗余力的左右奔走、遥相呼应。

可当他被外派到四川这个夹杂于南北对冲的地方之后,接触到南方算不上庞大但是却十分密集的反帝制、反袁世凯声音,甚至还有自己昔日的同窗、故友和老乡,这一切都在主观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他本人并没有任何“主官意愿”,自己儿时常年跟在叔祖陈学棻身边,深受保皇思想的影响,对封建礼规十分看重。他并不奢望自己能够成为袁世凯那样的人上人,只希望能成为辅佐人生人的那种人。间接的而言,在一定思想高度上面,他是没有任何主见的人,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随着护国军政府的成立,在北洋军政府内部已经有不少势力在暗中行动,这些势力基本上都是打着反对帝制的旗号,认为帝制是毁灭北洋的导火索。虽然稍微有些理智的人,都能听出这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真正的目的无非是想要借助反帝制来重创袁世凯的元气,从而瓜分北洋的统治权。

但是对于陈宦这样缺乏主见又极其保守官僚主义的人来说,他很容易的就受到了主流势力的影响,从而渐渐靠拢这股主流势力。

虽然他承认袁世凯对待自己不薄,可自己却从来没承认过自己是袁世凯的心腹。这只不过是袁世凯和外界众人的一种误解罢了。他无非是没有像冯国璋、段祺瑞、黎元洪那样拉帮结派,搞一个什么皖系、直系之类的派别,所以就很容易的被当作是效忠于袁世凯的嫡系。

如果要说派系的话,他自己一个人就是一个派系,已经在这个年代已经很少有像他这样“纯粹”的官僚主义者。

第87章 ,旅顺日军第36章 ,官办银行第115章 ,长远打算第52章 ,各有意外第14章 ,最终谈和第61章 ,返回北京第87章 ,随营学堂第95章 ,宴会酒色第43章 ,返回滦州第15章 ,讨论武器第98章 ,三方度势第12章 ,各有部署第44章 ,曹锟劫见第30章 ,只身行贿第94章 ,绑架之案第44章 ,下有对策第2章 ,进攻丹东第27章 ,验证关系第59章 ,约定与会第90章 ,改制共和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66章 ,突来冷言第18章 ,一时冲突第63章 ,制式产业第16章 ,善后之计第74章 ,先声夺人第64章 ,儿女情长第43章 ,简而复杂第83章 ,颇有深意第70章 ,堂上之争第92章 ,提前预手第25章 ,作战计划第38章 ,逐步善后第100章 ,深夜突袭第118章 ,临别之谈第95章 ,疑点重重第64章 ,儿女情长第67章 ,保定信函第36章 ,仁卿态度第100章 ,豺狼在侧第42章 ,一声令下第30章 ,双面处理第86章 ,偏远事故第24章 ,人满为患第79章 ,建近卫军第5章 ,意在古物第61章 ,审余小鱼第54章 ,借机靠拢第114章 ,北方南方第37章 ,京城春节第42章 ,一声令下第88章 ,另有算盘第40章 ,宴席之间第98章 ,三方度势第81章 ,行营布置第97章 ,开始进攻第95章 ,学堂筹备第96章 ,新式步枪第66章 ,一营为库第82章 ,雪中送炭第74章 ,铺路搭桥第76章 ,宫中对谈第65章 ,说赵山河第19章 ,擢王怀庆第55章 ,车站送行第96章 ,新式步枪第100章 ,豺狼在侧第57章 ,华中绸缪第3章 ,保境军资第29章 ,滦州驰援第97章 ,日军困境第50章 ,叔父认侄第104章 ,水深火热第87章 ,着手解决第2章 ,昭然若揭第14章 ,借机行事第55章 ,车站送行第90章 ,第一回合第27章 ,迎王怀庆第22章 ,滦州交代第46章 ,北洋暗流第70章 ,南下筹备第67章 ,国会危机第41章 ,除夕夜宴第9章 ,世事难料第94章 ,奇正虚实第65章 ,说赵山河第65章 ,筹安谋策第27章 ,开始进攻第91章 ,唐海重工第38章 ,加紧提防第14章 ,最终谈和第68章 ,军火事故第55章 ,前往保定第11章 ,请缨出战第95章 ,借口生事第89章 ,壬子新年第58章 ,鄂州对话第34章 ,着手收网第69章 ,急流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