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粮船北上

第233章 粮船北上

就在朱高煦他们在旧港扬帆启航之时,朱瞻壑也在刘家港登上了运粮船,停运一年的海运,也在这时正式重启。

“世子,虽然海运这条路我们已经走了多年,但毕竟还是有些风险,您又何必跟着我们冒险?”

船头的甲板上,张芾苦口婆心的向朱瞻壑劝道,他也没想到朱瞻壑会和他们一起押运这批粮食。

“无妨,我负责重启海运,现在第一批粮食上路,当然要亲自跟着,免得出什么差错。”

朱瞻壑笑着摆了摆手道。

其实押送粮食是其次,主要他是搭了一趟顺风船,因为朱棣那边传来消息,正式将金陵命名为南京,随后他率领文武官员离开南京,赶往北京城,算是拉开了正式迁都的序幕。

其实以前朱棣也经常去北京,只是这次的意义却完全不同,随行的官员去到北京后,估计也都不会再回来了。

当然南京这边也没有直接废弃,朱高炽暂时还坐镇南京,而且南京也有套政府机构,比如六部九寺等,算是大明朝廷机构的一个备份。

不过谁都知道,南京这边的六部九寺已经没有什么前途了,日后恐怕只会沦为官员养老之用,只有随同朱棣去往北京的官员,日后才会掌握实权。

朱棣这次去北京的动静很大,不光是他和官员,甚至连后宫中的妃嫔也会一同前去,这也意味着朱棣日后很可能不会再回南京了。

在这种情况下,随行官员也开始让家眷们准备离京,一时间南京到北京的水陆交通,甚至因人多而发生了拥堵。

朱瞻壑不想那么麻烦,索性就跟着运粮船一块出发,抵达天津后再去北京城,说不定比朱棣还要先一步进京。

“张指挥使,咱们的运粮船大概需要多久才能抵达天津?”

朱瞻壑看着前方一望无际的大海,这时再次向张芾问道。

说起来朱瞻壑虽然送了不少人出海,甚至连亲爹都送出去了,但这却是他第一次出海,不过他的适应性很好,竟然没有晕船。

“启禀世子,以前运粮船要抵达天津,最少也需要四十天,但蒙元时总结经验,寻找到合适的洋流与季风,最短可以将时间压缩到十天,但现在不是最佳的运粮季节,估计需要十五左右。”

张芾立刻回答道。

“蒙元时就已经开始海运了?”

朱瞻壑有些惊讶的问道,他一直以为海运的航线是航海侯张赫打通的。

“蒙元对海运十分重视,不过他们运粮主要是从苏州到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我伯父则是在此基础上,打通了到辽东的航线,使得咱们大明的军队能够深入辽东,增强了朝廷在那里的统治。”

张芾耐心的解释道。

“原来如此!”

朱瞻壑闻言点了点头,虽然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十分失败,但有一点他们做的很好,就是对大海十分重视,不但想要征服倭国,甚至还派船队征服了南洋一带,许多南洋小国以前都是蒙元的势力范围。

正在这时,只见程济,不对,应该叫他齐先生。

齐先生手拿着账本走了过来,向朱瞻壑行了一礼道:“世子,这是我估算的粮食损耗,还请您过目!”

朱瞻壑接过账本看了一下,运粮都是有损耗的,不光是船员的食用消耗,另外还有虫蛀、变质等,也要算在损耗之中。

“粮食的损耗是不是有点多了?”

朱瞻壑看完账册,随后皱起眉头问道,他看过漕运的记录,相比漕运,这次海运的损耗数目虽然比漕运少一些,但也没少多少,并不能体现出海运的优势。

“启禀世子,咱们这些海船停放了一年之久,虽然已经送到船坞维修过,但毕竟不能与新船相比,再加上许多船员都是新招募的……”

齐先生很冷静,给朱瞻壑分析了一下他估算损耗比较大的原因。

其实说白了也就两方面,一是船比较旧,二是在船员之中,除了有一批是张芾的老部下外,剩下还有许多都是新招募的,他们对船只的操作不熟练,所以在遇到风浪时,难免会出一些意外。

比如船舱进水,船舱里的粮食肯定会有所损耗,这些都需要考虑在内。

听完齐先生的分析后,朱瞻壑沉思片刻,随后开口问道:“离开苏州前,我让船坞那边设计新型的粮船,估计什么时候能完成?”

朱瞻壑对现有的粮船并不满意,不仅仅是因为老旧,另外船只的速度过慢,操作也比较复杂,需要船员比较多,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因此他才让船坞那边重新设计粮船。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太仓一带船坞众多,连郑和下西洋的福船,许多都是在太仓一带建造完成的,粮船也同样如此。

朱瞻壑在离开苏州前,对官办的船坞提出许多要求,让他们设计新型的粮船,这些事也是由齐先生负责。

“我和船坞的官员聊过,他们从设计到成船,估计最快也得一年时间,所以咱们这些老粮船还得再坚持一年,到时船员也都养成熟手了,直接就能接管新船。”

齐先生立刻回答道。

“还要一年?”

朱瞻壑连连皱眉,虽然理智告诉他,一年能设计制造好新粮船已经很快了,但他还是希望能更快一些,最好下次就能用上新粮船,当然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世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而且就算是旧粮船,相比以前的损耗也小多了,毕竟……”

齐先生说到这里没有再说下去。

朱瞻壑却明白他的意思,以前张荣主持海运,中间吃拿卡要,全都要从粮食损耗上出,现在他主持海运,自然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损耗也少了大半。

“好吧,这趟运粮就当是演练了,虽然损耗不比漕运少多少,但咱们一次运输的量大,至少这一点上,漕运远无法与咱们相比!”

朱瞻壑最后一拍船舷道,只要这次能安全的运到天津,他就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海运相比漕运还是有相当的优势的!

(本章完)

889.第889章 大明使团(上)430.第430章 朱瞻圻的动向502.第502章 朱棣的处罚第220章 曹贼第28章 狐朋狗友第18章 “没安好心”朱高燧第273章 把花香蒸出来第57章 连锁反应第130章 朱高燧的后手641.第641章 白银运输第19章 张辅有不轨之心?第154章 史上第一次飞天(下)734.第734章 憋屈的朱瞻基916.第916章 救人第130章 朱高燧的后手654.第654章 算学教材335.第335章 对马岛之战(上)第230章 旧港之战(上)523.第523章 朱勇回来了813.第813章 抵达威尼斯第270章 汉王妃来了679.第679章 多国使团(上)535.第535章 束手无策925.第925章 麓川之战768.第768章 兄弟密谈(下)第180章 巧合936.第936章 救人(上)692.第692章 纺织业(上)第159章 进京告御状454.第454章 张忠来了第149章 满城皆知第186章 卖地第206章 龙王485.第485章 大明情报网(下)452.第452章 真相981.第981章 立碑太庙976.第976章 汉军vs瓦剌496.第496章 瓦剌崛起(下)第159章 进京告御状第11章 阴沟里翻了船310.第310章 两个好处第86章 郑和回来了349.第349章 立足九州714.第714章 海伦的另一层含义986.第986章 二十年631.第631章 皇子朱祁镇第17章 好弟弟(下)964.第964章 永顺伯薛绶863.第863章 东正教圣人972.第972章 身陷绝地285.第285章 朱高燧的拉拢401.第401章 牧民762.第762章 来历不明的倭人525.第525章 空置的流民营684.第684章 雕像和白骆驼618.第618章 被堵在港口了第205章 又是火药343.第343章 壹岐海战(上)434.第434章 招安第50章 打我898.第898章 战后第2章 大明“李世民”442.第442章 “封侯拜相”郭成志672.第672章 兀鲁伯被俘第182章 睡不着的黎利513.第513章 朱棣也看报第112章 真凶是赵王?第246章 流言蜚语第172章 谷王朱橞919.第919章 直布罗陀522.第522章 团聚358.第358章 足利义嗣第103章 天赐之地天竺第31章 拍卖(新书求推荐收藏)第105章 大忽悠朱瞻壑(下)第201章 陈年旧案第91章 畅谈海外诸国654.第654章 算学教材352.第352章 担忧的朱棣333.第333章 信德之战(上)293.第293章 香皂925.第925章 麓川之战615.第615章 朱瞻基的儿子435.第435章 白莲教徒第121章 抓捕纪纲(上)725.第725章 去大汉吧749.第749章 开罗之战(上)433.第433章 又见唐赛儿783.第783章 待遇第189章 状告朱高煦(下)656.第656章 招生启示831.第831章 又见穆法斯725.第725章 去大汉吧第158章 密本制度501.第501章 锦衣卫的职责958.第958章 于谦的质问380.第380章 成婚(上)第204章 城东半山寺第184章 时运不济第143章 讨公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