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如往常一样,吴小正陪家人吃完晚饭后,带着吴小莉及庄凝文一回到城里的公寓,就被电视中这则新闻给吸引住了。
一听到克林顿这几个字,他立即想到的就是莱温斯基。
在前世,这位帅气的美国第42任总统,在任时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拉链门事件。
没办法,前世当克林顿还在任时,他正在为生活而挣扎,还不怎么关心国际政治。
直到后来他发迹后,才稍稍研究了一下克林顿的历史。
他知道,抛开拉链门事件,克林顿其实算得上是一位里程碑式的政治人物,不管是对美国还是对中国。
“你怎么会对美国总统的上任仪式感兴趣?跟你没多大关系吧?”
庄凝文打断了他的思维。
她的言下之意,是说克林顿是美国的总统,跟中国关系并不大,跟吴小正更是没毛关系。
“当然有关系,他的对华政策,对于吴氏企业如何去美国发展有关。”
吴小正给出了一个还算过得去的理由。
确实有关系。
要知道,吴小正已经有了把业务往美国拓展之心。
吴大厨集团相关产品的出口,在美国建立食品加工厂,偷偷去美国成立计算机研究院……
这些其实都跟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关联。
很多人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很简单,把东西卖出去,或者把钱花出去就行了。
其实不然。
就好比说最近几年,中国之所以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想要重新加入关贸总协定,原因就在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针对中国所设置的贸易壁垒。
而中国与西方的贸易纷争,尤其是与美国的贸易纷争,从布什时代开始,一直到后世的特鲁普时代,就从来没停止过。
这对企业的制约其实是挺大的。
比如说吴氏企业的食品、酒水,如果出口到美国,美国动不动就给你加收100%的关税,这就会导致吴氏企业的产品在美国毫无竞争力。
又好比说吴氏企业去美国的投资。
如果中美之间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那美国就可能限制中国资本的进入,或者动不动就对中国投资的企业进行限制、惩罚,就会让投资者欲哭无泪。
因此,就算是企业的跨国行为,也还是跟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关联。
“那你惨了,克林顿在竞选总统时,可是曾指责之前的几任总统对华政策不够强硬,看来他上任后,中美之间的关系会更紧张。”庄凝文笑着说道。
她这似乎有幸灾乐祸的意思,但她的本意,却是想听吴小正在这方面的见解。
她早就已经体会到,一旦在正式的话题上,如果能让吴小正发表见解,就能给她耳目一新的感觉。
吴小正决定满足她这个愿望。
“你还太年轻太幼稚了!”
第一句话就让庄凝文很郁闷。
你比我还小很多好吧!
“政客的话,跟女人的誓言一样,是不可信的,关键还得看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二句话更是让庄凝文郁闷。
政客的话,女人的誓言。
你把这两者摆在一起来类比,绝对是对女性的侮辱!
可她却不得不承认,这话其实还是有道理的。
“那你的意思是说,克林顿对中国的政策不会太强硬?”
还是正题更要紧,庄凝文放过了吴小正话语间对女性不尊重的这点小毛病。
吴小正点了点头。
对于历史的走向,吴小正是一清二楚的。
确实,克林顿在竞选时,的确说前面几任总统对华政策不够强硬,这其中包括尼克松,也包括老布什。
可是,等他登台后,经过详细的了解,他就发现,前面几任总统的政策是对的。
中国众多的人口、巨大的市场需求,是处于经济衰退阶段的美国无法拒绝的。
美国经济的复苏,还得指望这个新的市场。
于是,在1993年9月,克林顿就正式推出“全面接触”的对华政策,希望与中国发展一种全面的关系。
并且,他认为,一个强大、稳定、正在现代化和繁荣的中国更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
此时的克林顿,已经和“对中国再强硬一点”的想法告别了。
也正因为如此,在克林顿的任期上,虽然也一直在给中国制造麻烦,包括最惠国待遇与中国的“人权”为题挂钩,也包括向中国的南斯拉夫大使馆发射了导弹。
但总的说来,他对中美两国关系的促进是积极的。
在他任上,中国虽然屡遭刁难,最终还是加入了代替关贸总协定的世界贸易组织。
而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有了大幅度的发展。
在克林顿就职前的1992年,美中年贸易额是332亿美元,到1998年,就快速增加到了855亿美元,而到他离任时,中美之间的年贸易额已接近1000亿美元。
数字可以说明一切。
吴小正还知道一个趣闻。
据说,中国针对美国总统还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待遇,叫“红地毯”待遇。
意思是历任美国总统,只要是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就会终身享受中国的最高贵宾待遇,到华访问都会以红地毯相迎。
在历史上,有四位美国总统享受了这样的待遇,分别是尼克松、卡特、里根、布什4人。
而克林顿是第五位。
中国人是讲义气的,对中国来说,“一次成了朋友就永远是朋友”。
这足以说明了克林顿对中美关系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中国能自92年开始,就有了快速的发展,其实跟克林顿也有一定的关系。
正是因为克林顿在93年所推出的“全面接触”的对华政策,美国企业也开始大量来华投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这也正是吴小正敢大胆走出去,也积极去美国把国际知名品牌引进来的原因。
一个发展与交流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这对吴氏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