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真正的职业经理人

吴良说的是,他无意掌控发动机厂,真要单独出来,还是他李斌当家,另外就是,发动机厂从大院内搬出来,新建厂区。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上来讲,这一点至关重要,原本就一跨厂房,由东向西长不过三百米,再怎么发展,也就是在原地蹦跶,地域的发展空间就没有。

再者,农机厂的主业还是农机板块,发动机只是配套企业,离开发动机厂,正好可以选用别的厂家的发动机,这在企业内部似乎是挺稀松平常的一件事情,总认为自己的这些兄弟单位都是一妥翔,干啥啥不行,跟我们吵架第一名。

没了集团报团取暖的制约,兄弟单位也就摆在了市场竞争的位势上,多一个选择,相信这些单位也能算得清这账。

如此一来,企业为了活下去,势必会将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重视起来,从积极的层面上来讲,这有利于竞争。

最后一个原因,十一年前,发动机厂也仅仅只是农机厂下属企业的一个小车间,虽然经过十来年的发展这才有了这般光景,但是,毕竟,规模上不去,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李斌深知这一点,论企业的完整性,发动机厂在农机厂大院内唯一一个可以称之为公司的,生产采购财务销售服务等等产业链是完整的,这和农机厂其余各个专业厂不同的是,那些企业连个销售人员都没有,基本上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是给农机那边送货。

这也是李斌潜心经营四年的成果,年仅四十五岁的他自然是明白农机厂的制约在哪里,吴良的这句话直戳他的心窝子,他艰难的咽了口唾沫,问,“吴董如何能够保证?”

“一千亩园区的规划用地一亿,新的装配线,八千万,厂房建设,一期十万平米投资八千万,重型柴油机项目两亿投资,合计四亿六千万如何?”工业用地原本就不贵,多圈一片地方为今后的发展留出空间,也为李斌展示自己的信心,画一张大饼出来好像也没什么不好。

李斌又问,“改制的人员分流呢?”

同样,改制就面临着身份的转变,这一部分和洛钼四千万的身份转换费用类似,吴良并没有提及,不过,吴良也有说辞,“都知道企业的盈利能力,谁会愿意走?当然,政策肯定会有,不需要的人肯定得裁撤一部分,比如干部压编一半左右。”

李斌的心情有些复杂,这相当于轻装上阵,沉疴的人员是一个大问题,吴良显然也十分清楚,另外,这份规划就是直接将原有的厂区舍弃掉,另起一摊,而原址的这些厂房的资产,吴董并不想要,要归还给农机厂。

至于农机厂下来如何使用?

那就不是李斌所要操心的事情,农机厂还有另外一家发动机厂,资产完全可以并过去,也就是说,吴良要的只是部分加工设备,厂房什么的并不关心,而设备这些东西,说句实在话,经过十年的折旧,能有个一折就了不起了。

就拿发动机上最核心的零部件缸体的加工线来说,投资一个亿,现在一千万就可以拿下,虽然说是老设备,但是关键工序可都是进口设备,这些老旧的设备缝缝补补还能使用,依旧在创造着极大的价值。

这算是贱卖么?

折旧的意义就在于此了,房屋建筑物最低年限20年,机械机器等固定资产最低为十年,而企业为了少向集团上交利润,机械设备等的折旧年限都是按十年来计算。

发动机厂是93年建厂,现在刚好十一年,设备这些固定资产基本上都折旧没了,为了计算方便留着百分之十。

换句话说,即便这是一个注册资本有一千六百万米元的企业,设备方面等等几乎都贬值到十分之一,加上这些年陆陆续续增加的设备等等,撇开厂房这些能有一个亿的净资产都不错了,而吴良对厂房这些又不是很喜欢。

用五亿六千万的投资换取对企业完全掌控,这一手怎么说呢,真会玩。

但是,形势比人强,上级领导的口风他也能听的明白,“发动机厂能够单独上市的话,也算是对农机厂下属企业的改制做一个成功的样板。”

这也不奇怪,就在今年的三月份,潍柴在香江上市,走上了资本国际化的道路,同样是发动机行业的李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此时,有资本介入,他当然愿意迈开手脚去拼一把,无论成功与否,自己的人生总会画上浓重的一笔。

那么,天时地利人和俱全,无非就是点股份的事情,按照潍柴的改制模式,适当的降低国有股比例,增加自然人的比例,牢牢抓住这些人的心,把所有的心血和精力全部贡献给企业,有了人才何愁企业发展不起来?

想到这里,李斌也不在纠结,试探的问了句,“潍柴的改制方案可否?”

吴良略一思索反问道,“老谭可以拆庙搬神?李总可有此担当?”

李斌斩钉截铁回答,“必不逊色于谭总!”

老谭是潍柴的掌门人,拆庙搬神是老谭自诩的八成干部压扁的举措,老谭能够成功,身后不是没有人,再说,真没人,也不会那么强势。

同样,李斌面临的会是和老谭相同的窘境,吴良见李斌答的干脆,豪气顿生,“李总干脆,吴某不才,必安于幕后做李总的坚强后盾!”

接下来双方的交谈就随意多了,李斌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就是职业经理人,如果能够持有一些股份固然更好,吴良自己做主答应了,五个点的股份交由李斌自由支配。

这个自由支配的含义就多了,手里没有这样的硬通货,总厂上面的那些人又怎么会那么干脆利落的吐口。

好在吴良的吃相并不难看,一切按照审计原则办事,资产该怎么评估由会计事务所说了算,经得起查。

谈话间,李斌也提到了发动机厂所面临的诸多产品、质量上的问题等等,吴良用他超前的视角给了解答,比如,铸件的品质问题,吴良给出了不同的铸造工艺方案,什么垂直DISA线用于薄壁零部件的铸造解决变形的问题。

再比如,国二向国三切换应该走哪一条技术路线?

吴良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末了,吴良还煞有介事的介绍,“技术上李总不必多虑,细节方面我不会输于任何人,今天下午当着总工的面我敢这样口出狂言,现在,依然如此!”

李总苦笑一声,“我这干了一辈子的柴油机,突然发现一些最新的技术我也听不懂了啊!”

吴良笑着宽慰他,“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每一代产品不超过十年,洛柴将立于不败之地!”

有了产品才会有市场,天朝的企业家没有不明白这个道理的!

第四百八十六章 股权和管理权第六百五十五章 自信与热情第二百三十四章 比比?第五百九十六章 朗昆雨第六百六十二章 未请自来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买卖第七百三十五章 喜忧参半第一百二十八章 凭啥?让我来(3/3)第七百七十六章 下套?第三百八十七章 座谈会第六百七十二章 技术路线之争第九百五十八章 后浪之子(大结局)第九百三十九章 规划第六百四十章 嘴上功夫第二百九十六章 犹豫的产业第九百五十四章 赶作业第一章 肥婆皮第四百七十七章 工作模式第五百二十七章 这个世界没有人能懂我!第八百二十一章 暗子第三百二十一章 原来罪魁祸首是他?第八百三十章 鲁啦?第一百三十五章 备战2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以为呢?第七十三章 回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饭软点好消化第四十一章 马家香料诞生第三百三十三章 悸动的曾明發第二百五十章 批块地第九百二十章 把甲方变成乙方第二百五十六章 对13第六百一十七章 明光乳业第八百三十章 鲁啦?第七百五十五章 疯狂的歌迷第四百五十五章 沙井蚝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号局域网第七百六十一章 商人的本质第七百九十章 2.6亿第一百二十六章 股份换点子第四百三十章 lamian和jiaozi第四百四十章 为了流量,拼了第四百八十八章 以时效论英雄第八百章 变化第一百一十一章 无意钉下一颗钉子第三十七章 糖衣吃了第七百三十三章 股东大会前夕第五百六十二章 叫家长第九十六章 又是三个选择(第三更)第二百零四章 一千五百万?第七百零三章 缘由第四百九十四章 暗战第八百一十三章 为羞羞撑腰第八百八十五章 商定一桩第一百七十三章 石硕第四章 老天待我不薄啊第八百六十六章 搬家第七百六十九章 神勇的花花第一百二十二章 话不投机半句多第一百六十一章 估值六十二亿第三百三十章 事有不豫问吴良第二百五十四章 蟹票第六百五十五章 自信与热情第八百八十七章 第三马第一百零三章 我不是弯的第八百六十一章 他在哭耶第七十三章 回家第四百六十章 意外的惊喜第二章 刘飞第三百三十七章 海旺入股第一百二十一章 说好的盈利模式呢?(4/4万更求各种票票)第一百二十三章 星星之火第十五章 要什么有什么第八百四十四章 技术大拿的分析第六百八十三章 十二字方针第八百零六章 坑你女未第五十九章 小单子第六百一十九章 不是重点的重点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石三鸟的好文案第六百五十五章 自信与热情第八百四十五章 师父,大事不好了第六百五十章 野蛮人攻上门第六百七十九章 公益广告第八百六十一章 他在哭耶第三百八十一章 脑补第四十七章 做个专访第八百九十六章 大过节的添堵第六十九章 冯祥的跟脚第八百二十二章 找买家第五百零六章 涤卡衫,蓝墨水,半钢笔杆挂在爸爸的口袋里第五百四十九章 二十四节气第八百一十五章 大佬云集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石三鸟的好文案第九百零四章 灭霸科技第四百二十一章 红脸白脸第五百一十八章 宁昊的烦恼第一百二十五章 吴良论剑第七百九十二章 两不耽误第六百九十章 王卓的目的第九百二十二章 莫名的烦躁第四百一十六章 收网